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 规划计划 > 规划计划及总结

福田区城管局(执法局)2015年工作计划

时间 : 2015-03-19 00:00来源 : 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开局之年。我局的整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区六届二次党代会和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加快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的总体部署,将2015年定为“城市管理品质提升年”,以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始终坚持标准导向、品质导向,促进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品质化、长效化,全面提升福田中心城区的窗口形象。主要工作如下: 

  一、持续添绿增绿护绿,让福田“树更绿” 

  (一)深入推进“百园福田”建设。 

  1.全力推进香蜜公园建设,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和现场指挥部,确保工期进度和工程质量,2015年第四季度全面开工建设,力争2016年项目整体完工,将其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公园。 

  2.建设道路休闲公园带,优化绿地结构、功能和空间布局,新建4条道路休闲公园带,并进行主题特色化营造,启动深南大道(侨城东-新洲段)道路休闲带建设和绿化提升,到2015年底,辖区人均享有公园面积达13.05平方米。3.深化“百园福田”规划,委托一流专家学者编制《福田区公园体系构建与优化策略研究》,对辖区公园进行系统性整体规划,并分批开展实体更新改造和功能优化。(二)提升道路绿化景观水平。 

  4.完善市政道路功能,以国际先导城区的品质要求,将中心二号路打造成集文化、艺术、休闲、消费为一体的中心步行街区,将梅丽路打造成以果绿色为主色调的休闲景观大道,将新沙路打造成连接周边小区和滨河、新洲两条主干道的绿荫通廊。 

  5.抚育城市林荫路,采取增种和补种行道树、种植开花攀援植物、设置花廊和花架等措施,到2015年底道路林荫覆盖率达95%。 

  6.建设道路街头园林小品,梳理辖区地铁出入口、人行通道口景观,探索与艺术院校合作共建的模式,完成2个以上街头小品建设,提升城市景观品味。 

  7.治理辖区黄土裸露,对市政道路、背街小巷及“三不管”地段进行复绿整治,同时,进一步强化业主单位对所管理的工地进行临时绿化的职责,实现绿化全覆盖,黄土复绿率达100%。 

  8.推进地铁复绿工作,委托一流设计公司开展方案设计,确保地铁3期工程完工之后立即进场开展复绿,力争在2016年底前完成约16万平方米区属管辖绿地的复绿工作。 

  (三)延伸城市绿化美化空间。 

  9.大力开展立体绿化建设,选取2个以上公共物业开展屋顶绿化以及桥体绿化等示范项目的建设,到2015年辖区立体绿化示范项目达30个。 

  10.深入推进阳台美化工作,在主要沿街建筑物的阳台(窗台)推广种植或摆放鲜花,2015年选取5栋物业打造示范点,形成美丽凌空线。 

  11.开展花卉添彩布置,在辖区口岸、广场、道路节点、交通渠化岛等地,开展时花摆放、种植,确保福田重要区域四季有花、四季有景。 

  12.协调推进福田水系景观提升,在确保河堤安全的前提下,协调推进新洲河、福田河、凤塘河沿岸景观美化工作,构建人居和谐的亲水环境。 

  13.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开展我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做好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强化林地薇甘菊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火灾“零事故”,维护辖区林业生态系统安全。 

  二、精细管理全面覆盖,让福田“地更净” 

  (一)实现全区域“垃圾不落地”。 

  14.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密闭收运,进一步规范垃圾收集收运设施管理,全面取缔敞口式垃圾屋(池),强化末端联合执法,建立长效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到2015年底全区垃圾密闭实现100%。 

  15.全面开展“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丽”活动,强化辖区管理责任,实现“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100%;每个街道2015年各申报创建2个“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丽”文明示范街区(其中1个城中村示范街区,一个繁华商业示范街区),加大对违反“门前三包”、“垃圾不落地”行为,以及生活垃圾撒落的查处力度,对行人随地乱丢乱吐行为依法实施处罚,并纳入各街道执法队伍达标考核,对不履行处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16.严查余泥渣土撒落,联合交警、街道执法、渣土管理等部门定期开展执法行动,利用交警监控网络,对渣土撒漏违法车辆进行抓拍取证。严格实行信用评价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将违法车辆纳入不良行为记录予以公示,有效遏制乱倒余泥渣土等行为。 

  17.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垃圾分类纳入校园教育和职业教育范畴,成立讲师团对84个主体中小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在辖区90%以上的住宅小区设置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全面开展废旧织物、有害垃圾等的利用和处置工作,促进源头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继续推动餐厨垃圾厂建设,开展餐厨(厨余)垃圾收运处理工作。 

  (二)巩固提升城区环境卫生质量。 

  18.加强环卫精细作业管理,充分利用网格化巡查力量,督促各街道办加大对道路清扫保洁服务单位的监督和考核力度,实现市政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达到《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要求》,城中村卫生质量达到二级清扫保洁标准,垃圾清运作业符合“垃圾不落地”全过程密闭收运要求。 

  19.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组织第二批市政道路果皮箱的采购和安装工作,确保数量充足、功能完好;完善辖区60座垃圾转运站除臭、高压冲洗、隔音减噪等设施,提高收运作业标准;加强公厕日常管理,推进3至5座公厕艺术化设计和装饰处理,提升服务质量和人性化水平。 

  20.实现爱卫消杀全覆盖,做好新一轮“四害”消杀业务外包采购工作,引进一批实力强、信誉高的企业提供服务,加强日常考核,建立“四害”密度常态化监测机制;启动对老旧住宅区消杀扶持政策的调研和申报工作,强化对物业小区的监督管理,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21.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迎检工作,严格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全市工作方案,逐项抓好工作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检查。 

  (三)持续改善城中村等地综合环境。 

  22.加大环境薄弱地带整治力度,对城中村、背街小巷、边角地带和偏僻地段进行全面清理整治,落实连续性清扫保洁制度,确保城区环境无盲点。 

  23.实现城中村环卫作业专业化,加强对城中村清扫保洁、爱卫消杀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将改造升级后的城中村(工业区)内垃圾转运站纳入市政范畴,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24.逐步提高城中村环境品质,推动各街道对城中村进行“净化、硬化、绿化、美化”提升,2015年先行选取福田街道作为试点,支持福田街道建设城中村环境美化样板,并选取1-2个城中村进行国际化打造,增设双语导视系统。 

  三、提升城区环境内涵,让福田“城更美” 

  (一)打造一流的城区立面景观。 

  25.实施建筑立面一体化景观改造,完成全区户外广告总体规划及主要地段的控制性规划,并针对重要节点位置进行修建性规划,对建筑单体及景观节点的户外广告、建筑立面、景观构筑、夜景照明进行综合创意设计,形成更多具备世界水准、体现中国风格和深圳特色的城市风景线。 

  26.提升中心城区灯光景观水平,借鉴2014年国庆灯光营造经验,在深南大道、华强北等主要路段、重要节点、门户区域、繁华地带以现有景观灯光设施和城市照明为基础,采用“内透光”、户外广告、特色灯光营造等形式,建立常态化灯光夜景营造工作机制。 

  27.加强街道家具维护管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清理和整治各类城市街道家具,通过规范设置行为、提升容貌标准、及时维护更新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打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街道家具景观容貌。 

  (二)创建友好的城区慢行空间。 

  28.贯通辖区绿道网络,打通现有绿道之间的断隔,将公园、绿地、住宅小区、各重要功能区域串联起来,2015年先行开展未被地铁占用道路区域的绿道内部联接工作。 

  29.推进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二期建设,规划增加45个自行车站点和1000辆以上公共自行车,进一步满足市民绿色出行需求。 

  30.开展城区慢行系统规划设计,通过增设慢行接驳通道风雨连廊、人行过街抬高、人行道局部拓宽等措施,协调推进福田中心区周边5km范围内慢行系统完善工作,提高片区慢行舒适性。 

  (三)维护有序的城区街面市容。 

  31.严格落实街面秩序管控标准,督促各街道执法队按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进行街面秩序管理,重点整治一类区,并逐步开展二类区和三类区的整治,2015年底完成二类区的市容整治。优化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新疆工作组工作机制,确保辖区流浪乞讨现象可控、少数民族摊贩摆卖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2.继续推进疏堵结合导机制,在加强执法查处的前提下,在条件符合的街道探索创新流动摊贩管理模式,在城中村、背街小巷、老旧住宅等地适时推广设置便民张贴栏,在小巷或小区周边设置流动废品收购点。 

  33.健全犬只管理机制,从办证登记、动态管理、宣传引导、收容处理、执法查处五个方面深化犬只管理,并在辖区居民小区内设置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牌,引导市民自律自治,依法养犬、文明养犬,营造和谐家园。 

  四、深化城市管理改革,让管理“质更高” 

  (一)建立规范高效的城管执法体系。 

  34.不断创新行政执法管理机制,整合基层管理力量,将街道综合执法与城管科进行捆绑作业,实现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35.深入推动执法模式创新,选取1-2个街道探索“律师驻队”工作机制,继续推动城管、公安“三联”机制,畅通综合执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通道,探索执法结果的社会通报机制,大幅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36.实行综合执法标准化管理,加强对街道执法队的执勤值班、车辆巡查、设备管理、执法行为、着装形象等方面管理,树立规范、文明的执法队伍形象。 

  37.全面提升城管执法法治化水平,充分利用数字化综合执法系统的功能,将执法案件受理、立案、调查取证、查处、送达等各个执法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规范,全面提升城管执法法治化水平。 

  (二)建立协同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38.推动实施道路综合环境“路长制”管理,按照全区“路长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协调区领导、各部门、各街道落实道路综合环境进行日常管理责任,形成“领导挂点负责、街道属地落实、部门协同联动”的“大城管”工作新格局。 

  39.深度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系统功能,对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深度整合和应用,重点加强视频监控的使用,建立起城市管理问题从发现、到上报、到处置的快速反应、部门联动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40.发挥考核杠杆作用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统筹做好全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迎检工作,结合全市考核标准的调整指导各街道办做好迎检工作,确保全年成绩位居前列。同时,以考核为抓手,探索建立区、街道城市管理协同机制,形成区、街道城市管理工作合力。 

  41.形成公众参与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决策公开,对城市管理的重大事项以听证会、“开门问计”、民意会等多种形式,扩大公众参与渠道。定期组织市民参加体验城管日活动,通过广播、报纸、户外广告等多种媒介开展城市管理公益宣传,多方面展示城市管理工作内容,取得市民的支持和认可。 

  按照全区投融资改革的要求,推动市场资源以BOT、PPP等模式参与一批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 

  五、狠抓队伍建设管理,让城管“气更正” 

  42.提高干部职工履职能力水平,组织开展各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使全局系统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43.规范街道城管执法队伍管理,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推行执法人员轮岗管理,探索执法人员管理从身份管理、岗位管理向资格管理转变,进一步充实执法力量、促进人员流动、确保廉洁高效。 

  44.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监督领导干部既要承担业务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又要承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星级评定,采取具有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岗位廉政教育,逐步构建具有城管特色的警示与教育并重的廉政风险防控模式。              

  45.健全完善机构设置,结合全区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的战略部署和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配合区人事部门加快推进落实局下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切实提升我区城市管理水平。 

  46.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全局重点工作督查督办系统,确保全年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对全局各项工作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梳理,促进局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服务外包红黑名单管理,规范全局各类采购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扶贫对口工作,继续保持争先创优的工作势头。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