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福田街道办事处 > 工作动态

福田街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把“一核四田”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信息提供日期 : 2019-06-26 15:41来源 : 区福田街道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10.8平方公里的福田街道,下辖13个社区和5个股份合作公司,常住人口37万,实际管理人口近50万。

  紧紧围绕“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福田街道党工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组织对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文化建设、作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引领作用,奋力将党建核心引领,建设美丽福田、平安福田、和谐福田、幸福福田的“一核四田”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让辖区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商圈党建

  党建“花式”创新促商圈繁荣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的城市社会格局出现了新变化,一大批商贸商务高度集中的现代商圈悄然形成,各种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壮大。商圈党建作为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领域,不仅是巩固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深圳CBD位于福田街道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多达17168家,登记在册党员1567人。其中,CBD商务楼宇67栋,总部企业50家,占福田区总部企业总数的22%;“年税亿元楼”32栋,占福田区“亿元楼”总数的40%,经济产出占全区GDP总量23%,是深圳市总部经济最发达、聚集效应最显著的街区。

  由于文化多元、交流活跃、运行独立、流动性大,在CBD商圈,党员“难集中、难交流、难提升、难发挥作用”的问题不容回避,商圈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下好商圈党建这盘“大棋”?福田街道党工委的思路清晰,即紧紧围绕促进CBD商圈繁荣发展的整体目标,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探索新时期商圈党建的新路径,统筹社会、商圈企业资源,在商圈党建中融入企业发展元素,实现党建引领企业发展跨越的目标,切实向商圈企业释放党建红利,合力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非公党建新品牌,为福田区打造“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提供坚强的组织支撑。

  为破解困局,起初,福田街道党工委在福安社区尝试开展“党群咖啡馆”活动,这是福田街道商圈党建的最初萌芽,也是CBD商圈党建创新“1.0版”。

  福安社区位于深圳CBD,白领精英汇聚,他们在创业打拼之余,缺乏一个优质的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交友、婚恋、社会交往等一系列服务。“党群咖啡馆”通过时尚新颖的活动设计,吸引大批高端白领。通过研磨咖啡豆、冲泡咖啡、品味咖啡,青年党员的思想也流淌交汇起来。

  从发挥党建对商圈发展的引领作用、构建CBD商圈党建新机制入手,2014年,福田街道党工委借鉴“World Cafe”理念,在原有“党群咖啡馆”的基础上,创建“白领e家”,打造CBD商圈党建创新发展的“2.0版”。通过活动方式创新、活动理念创新、活动内容创新,突破传统“三会一课”的形式,变讲台授课为圆桌讨论,展开头脑风暴,让每个人成为主角。

  创新不止步。2015年至2016年,福田街道党工委把“CBD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来抓,形成CBD商圈党建创新发展的“3.0版”,打造了商圈党员和员工的“温馨家园”、商圈党建的“辐射之源”、CBD党建文化的“孵化器”和CBD党建正能量的“磁力场”。同时,利用“CBD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演绎“家·咖啡馆·社区”角色,嵌入CBD商圈党建元素,创新党建工作新形式。

  2017年,按照福田区委工作部署,福田街道党工委紧扣CBD商圈经济活跃特点和非公企业党建现状,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扎实推进基层党建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积极探索“一核两融三平台”的“CBD商圈党建123模式”,构建起兴商稳商安商新机制,走活了党商互融、商圈繁荣“大棋局”,让党的旗帜在CBD商圈高高飘扬。

  用党建串珠成链引领企业“双赢”

  “一核两融三平台”中的“一核”是指商圈党委核心引领,“两融”是指构建党商共建融合体和支部楼宇融合体,“三平台”即打造党群服务、教育管理和先锋模范平台。

  党委强则商圈旺。为解决商圈党组织布局散、活动碎、能力弱等问题,福田街道党工委打破身份、行业和区划壁垒,于2017年成立全市首个商圈党委——CBD商圈党委。福田街道党工委书记苏伟兼任CBD商圈党委书记,街道正科级干部担任专职常务副书记,两名优秀企业高管担任副书记。

  福田街道党工委同时遴选政治过硬的企业党组织书记担任CBD商圈党委委员,安监、城管、发改、公安、税务、教育、住建等职能部门派驻兼职委员。CBD商圈党委政治功能强、委员构成广、界别跨度大,更具战斗力、领导力、创造力,有效凝聚了54个党支部和1567名党员,成为引领商圈繁荣的坚强核心。

  激活商圈党建,做好服务很重要。在CBD商圈,福田街道党工委建立了商企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积极、快速地为企业解决税收、计生、劳动等实际困难,同时搭建“商圈党建综合体”“楼宇党建服务站”“惠商直通车”等平台,帮助企业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目前,商圈党建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能力增强,核心地位愈加巩固。

  支部是党建的细胞,楼宇是商圈的筋骨。福田街道党工委坚持把支部建在楼上,打造支部楼宇融合体,用一根红线把散落的珍珠串连起来,活动联动互补、场地共享共用、经验相互交流,使沟通桥梁更加通畅、资源整合更加有序、服务质量更加优质,绘写出一道靓丽的楼宇党建风景线。

  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CBD商圈党委建立了党员先锋岗激励机制,将企业创先争优和先锋创绩活动纳入“双创”保障,在资金、培训等方面优先支持,给予党组织组建经费使之有资源、有能力提供服务。

  成立党组织、向党委靠拢,给企业带来了什么?作为CBD商圈其中一家企业党组织的“领头羊”,荣超物业党支部书记陈燕群感触很深。“有些企业主认为非公企业只要能营利就行,有没有党组织、开不开展党建工作跟企业没关系,也有些企业主担心开展党建影响企业生产,事实上,党建工作和企业经济发展并不是‘两张皮’,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陈燕群表示。

  荣超物业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成立之初只有5名党员,如今已发展到32名。这支队伍既是公司的骨干,也活跃在献血、敬老、环保等公益活动中。“入党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使命与担当,这在我们党支部已经形成共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大大增强了。”陈燕群表示,一方面他们把优秀员工、企业管理人员培育成党员,另一方面也把党员培育成业务骨干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企业经济发展“双赢”。

  “我们在华融大厦建立了全区首个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目前已进入室内工程软装部分,中心启用后将更好地为商圈企业和党组织提供优质服务。”福田街道相关负责人称。

  大中华楼宇党委正紧锣密鼓筹建

  楼宇党建是商圈党建重要的一部分,一幢幢商务楼宇就像是一个个竖起来的立体社区。作为福田区CBD地标建筑,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内入驻了党政机关、大型央企、各大银行、世界500强及两新企业。

  为推动“两个覆盖”质量提升,探索楼宇党建与商圈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福田街道积极撬动社会资源,联合深圳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成立中心商务区大中华楼宇党群服务中心。

  今年2月份,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位于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七楼的大中华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揭牌,是全市“1+10+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的一部分。中心有效整合党建、文化、党代表、群团组织等各类资源,设置组织生活馆、新时代大讲堂、党建宣传长廊、党建书吧、咖啡吧、党代表接待室等23个功能点,面向整座大中华楼宇的165家单位、4000多名党员群众免费开放,同时可辐射福田中心区周边商务楼宇逾万人。

  在成立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福田街道党工委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正紧锣密鼓地筹建大中华楼宇党委。6月20日,大中华楼宇党委(筹)联合福田街道党工委、特区建发集团党委、大中华物业公司在大中华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共同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辅导活动。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深圳市委党校巡视员、副院长谭刚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辅导,福田街道党工委、大中华楼宇内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两新企业单位代表及特区建发集团主题教育学习研讨班的全体学员约130人参加了活动,标志着大中华楼宇党委(筹)自4月22日受深圳市委组织部委派到大中华楼宇的这两个月时间内,已经成功迈出第一步:共联、共建、共享,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打造楼宇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中华楼宇党委(筹)第一书记谭家礼发表了党建工作动员讲话。他指出,大中华楼宇党委(筹)未来将依托属地优势,扎实开展“两个覆盖”质量提升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严密组织体系,强化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重点以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为主,有机联结大中华楼宇内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党组织,共联、共建、共享,加大楼宇党建服务的力度和维度,为楼宇内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聚焦住宅小区党建

  全区率先试点“党建+住宅小区”治理模式

  除了是深圳市总部经济最发达、聚集效应最显著的街区,福田街道还集聚了151个住宅小区,其中不少是老旧小区。

  小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物业管理纠纷问题日益凸显,呈现出诉求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复杂化以及矛盾易激化等特点,直接影响小区的和谐与稳定。

  为了探寻化解住宅小区物业矛盾的新路径、新方法,福田街道党工委去年以区重点改革项目“党建+物管改革”为契机,站在落实住宅小区党建就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小区治理格局的高度,全力推进“党建+住宅小区”治理模式试点工作。

  “试点之初,有个别社区认为党建工作已经全覆盖到社区这一层级,再往情况复杂、诉求多元、纠纷频繁的住宅小区拓展延伸,困难很大,推进艰辛,心里没底。”福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党工委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从讲政治的高度强调,住宅小区党建是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的最前沿阵地和最直接触角,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关乎民心向背,不是干还是不干的问题,而是必须干好的问题。统一了思想认识后,福田街道13个社区党委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全力推动、攻坚推进。

  2018年福田街道召开党工委会议33次,其中,讨论研究住宅小区党建工作就有28次;办事处工作例会每次都听取住宅小区党建工作推进情况和部署下阶段工作,构建完善了党工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党建的党工委领导牵头抓、分管物业的办事处领导具体抓、各社区党委联动抓的推进体系。

  着眼于在住宅小区建好党支部、管好党支部、用好党支部的工作思路,福田街道党工委发动物业管理处力所能及地为小区党支部提供活动场地,与小区党支部“合署办公”,积极破解场地经费、制度构建等多方面难题。

  与此同时,福田街道党工委还建立健全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业主”三级管理服务网络,推行党支部联系业委会、业委会联系业主制度,完善“党支部示范引领、业委会规范履职、业主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小区业委会换届选举、民生微实事、老旧电梯更新、给排水管更换、化解物业纠纷等方面,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全力促进小区和谐稳定。

  “有党支部就有了主心骨”

  位于福田街道皇岗社区的共和世家小区,在此前较长一段时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少遗留问题影响小区和谐稳定。在福田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2018年1月,共和世家小区成立党支部,此后,小区各类矛盾纠纷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推动下迎刃而解。

  据共和世家小区支部书记黄凯介绍,为维护小区安定团结,该小区支部班子成立之后主动出击,一方面展开调查、了解民意,与居民促膝谈心一百余人次;另一方面积极参加业委会选举,做好稳定协调工作。

  为解决党支部没有固定场所,工作、学习、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的问题,党支部、新一届业委会与管理处三方协商,广泛征求业主意见。在福田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共和世家小区先后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和社区党建经费,投入资金20多万元将小区16栋底层大约300平方米的空置房加以利用,改造成了休闲运动室,同时腾出原有乒乓球室,改造成文化阅览室,建设了以党建活动为主,并具有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人际交流、邻里互助等多种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

  “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投入和使用,让居民看到了党组织在小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也让居民群众在享受便利服务的同时明白惠从何来。”黄凯说。

  海滨社区国皇大厦的案例也极具代表性。该小区建成已有20年,电梯等基础设施颇为老旧且存在安全隐患,而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仅十多万元,业主强烈要求更换电梯却又不愿意分摊费用。

  在福田街道党工委、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支持下,国皇大厦党支部先后4次组织小区管理处和业主召开座谈协商会,同时协调社区召开临时业主大会,按程序表决电梯更换议题。最终说服小区管理处垫付110万元资金更换电梯,同时邀请小区热心业主专门监督更换事宜,业主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在福田街道,上述案例还有很多。“有问题就找党支部,有党支部就有了主心骨”成为居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截至今年4月份,福田街道151个住宅小区中,成立党支部的物业小区有97个,占比64.2%。其中,福安、福民、福华、福山、口岸、圩镇6个社区实现了住宅小区党建全覆盖。

  聚焦城中村党建

  打造“城中村社区发展共同体”

  社会基层治理一个很重要的落脚点在城中村。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中的矛盾集中区和问题多发地。随着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流动人口会聚到城中村,城中村治理面临很多挑战,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愈来愈凸显。

  “城中村是党建创新的试验地。”福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街道辖区有环庆、岗厦、皇岗、水围、渔农共5个城中村,促进城中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让外来租户和本地村民在城中村和谐共处,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在城中村如何落地,是福田街道党工委在探索城中村党建工作中着重思考的问题。

  仅0.66平方公里的水围村,居住人口超过3万。与众多城中村一样,水围村人口集中、楼宇密集、商铺众多,消防和治安工作压力大。要和谐共处、安居乐业,首先要有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为破解城中村消防难题,福田街道党工委以水围村为试点,通过党建引领,建立了社区民警、网格员、楼栋长、居民“四位一体”的分级管理责任制,通过一一明确主体,层层压实责任,精细化监管,将消防分级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福田街道党工委还以民生微实事资金为引子,引导辖区股份公司合力共建综合消防体验馆,让租户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实现城中村火情频发到零火情的跨越,探索出城中村消防综合治理的“水围模式”,获得社会各界点赞。

  中国村落是一个以血缘、亲缘、宗缘、地缘等社会关系构成的“互识社会”,城中村也不例外。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深圳城中村原住民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仍然表现出相对封闭的特征。

  城中村要发展,过去那种封闭的观念自然行不通。在发展的进程中,福田街道党工委引导水围村一方面保留村里原有的文化底蕴,让老一辈村民的回忆得到安放,另一方面结合国际化社区定位,打造了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格局。

  “有空欢迎多来水围走一走看一看!”这是水围社区党委书记庄海华常说的一句话。在水围社区,恒春园、雅石艺术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均免费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水围村也是深圳市为数不多不设卡收停车管理费的城中村。

  在毗邻皇岗口岸的水围村租住了近两个月,自由作家蓝馨的日常生活简单却让人向往:上午到雅石艺术博物馆观赏形态各异的奇石精品,下午沿着椰林大道漫步至网红打卡地1368国际社区,领略极具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之美,顺便在巷尾啖一碗正宗的广式甜品、傍晚移步到社区文化广场,听着灵动的音乐让身体随之摇曳……

  “完全颠覆了此前我对城中村的认识,如今的水围村经济繁华,在保留珍贵历史,安放回忆的同时,营造了开放、多元、包容的文化,是一个烟火气息很浓的地方!”蓝馨点评。

  原住民与外来租客一起包粽子、国外友人和社区居民一起包饺子、每周五晚上在社区文化广场举办卡拉OK活动、每年举办美食文化节……在党建引领下,水围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以“融合”为主线的文化活动,“城中村社区发展共同体”格局逐渐形成。

  2018年,福田街道落实各项民生保障,其中包括:发放民政补助1042.32万元,投入财政资金26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16万元,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258个。推行智慧化政务,开展优质计生服务,促进创业就业,发放就业专项补贴312万元,为劳动者追回欠薪845万元,平稳完成全区近一半的轨道建设任务。

  文章采自南方日报(2019年6月26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