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住建局、集体办对口帮扶和平县热水镇联丰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规划
时间 : 2013-01-10 00:00来源 : 福田区住建局
为贯彻落实福田区《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经深圳市福田区住建局、集体办、和平县热水镇政府、联丰村委员会共同研究协商,结合热水镇联丰村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对口扶持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员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户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基本情况
和平县热水镇联丰村位于热水镇南部,全村总户数388户1725人,分杉树、中心、邹黄、罗香四个片区21个村民小组,省定贫困户155户666人。全村耕地面积480亩、旱地面积300亩、山地面积14300亩。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74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1556元,村集体经济2万元。村内水利设施十分落后,存在部分农户饮水难的问题,农民住房条件也较差,有泥瓦房233户。该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业种养,其贫困的客观原因是山多地少,地处偏僻,教育、卫生、科技、信息落伍、经济不发达,劳动力技术低,投资资金不足;而主观原因还是村民素质低,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等。
三、目标任务
自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挂点帮扶的联丰村,以及村内省定155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开发“双到”帮扶工作,以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和基础,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的,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力争在3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万元/年,确保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村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基础设施及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集体实现稳定脱贫。
四、帮扶思路
发展经济是扶贫开发的核心,联丰村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没有原始积累,村内不具备发展加工业条件,此次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种植业基础,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开拓养殖业,提高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劳动技能、提供生产扶贫资金、培训转移外出就业等措施,全方位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灌溉问题,增加农业作物选择的多样性,改善种植结构,通过种植菌类等作物提高收入。改善村内联丰小学教育环境状况;改善饮用水卫生;与全省农房改造工作相结合,改善农房住户环境;协助完善卫生、文化、教育设施;加强村容村貌环境建设。
(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进综合扶贫开发
依托当地产业基础,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要求,扶持当地发展绿色农业,禽畜养殖等产业,对欠缺生产资金的贫困户,通过发放种苗等生产方式,引导其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以建立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帮扶工作由“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变。
(三)开展技能培训,转变村民发展观念
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原则,将技能培训与劳务转移就业相结合,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其外出就业。结合当地生产情况,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培养信科学、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留村劳动力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基本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扶贫对象和各项工作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2、先急后缓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优先解决贫困户最关心、最迫切、最困难的问题。
3、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协调好集体和个人、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确保如期实现扶贫开发目标。
4、政策引导为主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依靠贫困户的自力更生,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
5、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贫困村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灵活措施。
六、帮扶措施
(一)制定落实帮扶计划,实现稳定增收
根据考察调研,结合全村155户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实际情况,按照贫困户的意愿,制定具体分类帮扶措施,成立养殖与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养殖肉鸡为主,种植杉树为辅的农业产业项目,对于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追加扶持种植香菇,饲养生猪等项目。
(二)全面提高种养技能,实现脱贫致富
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安排专业人员为村内贫困户进行免费培训,除了提高生产技术,促进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大力推进农房改造,实现安居乐业
根据全省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工作精神,协同镇村干部进村入户,鼓励村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参与农房改造,通过多渠道方式筹集改造建设资金,改善村内住房困难问题。
(四)关心照顾特殊群体,保障基本生活
利用重大节日到联丰村慰问五保户和贫困老党员,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帮助符合条件的村民申请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五)强抓经济建设,力促经济脱贫
2010年,建立生猪养殖场,结合09年已购买的2股河源高新区股份,保证了村集体经济达到3万元;在此基础上,2011年建立油茶、杉树基地和入股淡水鱼合作社,并购置挖掘机成立工程队,从农业,工业两项长期稳定提高联丰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由福田区与和平县统一部署下,通过入股福和“双到”产业基地,大力提高村集体经济。
(六)大力优化环境,推进环境建设
一是改善学校教育环境,捐赠电教化设备、学习用品、文体设备等。二是开展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工程,修建水渠“三面光”370米,拦水坝2座,挡水墙100米,改善农田面积480亩;三是修建自来水蓄水池,铺设自来水管1500米;四是在村主干道修建路灯等照明设施;五是修建杉树厦村道路基;六是修建垃圾回收站,公厕等公共卫生设施。
(七)加强双向交流,完善两委建设
一是修缮村委大楼及围墙,改善村“两委”干部办公条件;二是组织单位干部慰问、走访、与镇、村干部及老党员座谈交流,了解和关心他们的生活,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在“双到”工作中建立起相互的信任;三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联丰村全体班子成员到深圳,到基层党支部、股份公司、环境提升项目参观学习,开拓村“两委”领导班子的视野,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理清联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发展思路,提高村“两委”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四是指导联丰村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组织建设,以组织建设带动扶贫,以扶贫促进组织建设。
七、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成立联丰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深入调研、联系群众。扶贫“双到”工作小组成员必须深入联丰村,全面联系广大贫困群众,确保扶贫工作措施有效、符合实际。
3、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对帮扶措施的落实、执行进行检查,确保每一项措施的落实,并予以监督。对配合开展扶贫工作较好的贫困户,予以一定的奖励。
4、严格按照广东省、深圳市和福田区政府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严格监控,保证帮扶资金专款专用。
二〇一三年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