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关于构建既有建筑智慧管理CIM平台项目建设的报告
信息提供日期 : 2021-12-30 16:36来源 : 深圳市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
一、背景及概要
随着房地产发展进入“存量时代”,近年来房屋累积存量阶梯式增长,导致房屋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突出,根据最新数据统计,福田区现有房屋共计17625栋,其中大量既有的一定年代的建筑进入“老龄化”。深圳高楼林立且常年遭受台风袭击,作为一个复杂多样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深圳城市建筑群的房屋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涵盖了房屋本身的巡查、检测、监测及相关的运维服务,还包括了物业监管、小散及零星工程备案及管理、建筑能耗管理、外围护结构(幕墙)管理等,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系统的问题。在分析了现行城市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方法的短板后,为弥补原有建筑房屋安全监管空白以及解决面广点多无法系统化管理的问题,我局以城市生命线安全运维管理系统为框架,摸索出了一条符合现代城市建筑管理的方法体系,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扮演的角色和工作内容。
二、内容及创新点
(一)建立联动机制。我们深知仅凭借任何一方力量都难以根本改变房屋安全管理现状,因此,我局通过建设一整套的智慧平台,将住建领域监管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管理单位、网格办、产权业主、房屋安全责任人、物业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等相关机构,在同一平台上统筹协调管理,加强基层治理,组织多方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二)采用先进的动态监测手段。我局针对辖区内老旧多层多业主住宅房屋及出现过风险隐患的超高层幕墙楼宇,加装专业化动态监测仪器,通过与系统联动,达到实时预警的目标。从2019年开始,由专业机构对老旧房屋进行分级管理,且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巡查后,对有必要的标的建筑进行动态监测,力争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倒房伤人事故。
(三)引入以主动预防性的保险机制。根据《深圳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深圳市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和管理办法》、《深圳市既有建筑幕墙安全检查技术标准》SJG43-2017等相关文件精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多家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建筑门窗幕墙学会(学术研究机构)一起研究在深圳市推行建筑幕墙保险及事故预防技术服务的方案,推动形成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服务参保企业既有建筑幕墙的事前检查、风险预防、数据采集、事中控制、事后赔偿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加大防险防灾的资源投入,主动地在风险发生前对隐患进行检查与检测,并对隐患予以消除,遏制绝大部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成效及推广价值
(一)取得成效
一是获得精准基础数据。我局将全区1万7000余栋房屋安全在“既有建筑智慧管理平台”中基于可视化孪生平台的归档,对全区所有建筑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快递查询,数据准确,且与各街道、各检测巡查机构形成联动机制,确保信息的实时同步。
二是在建筑管理上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基于BIM+物联网智能监管平台,能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方法在监管中人为因素对房屋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实现对全区风险源——结构安全、幕墙安全、边坡安全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
三是实现智慧化管理:对BIM+物联网和协同管理理念与实际的管理充分融合,结合物联网和BIM的应用特点,实际验证其在城市生命线运维管理阶段的适应性,总结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维管理系统框架,为未来智慧城市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推广价值
在联动机制建立起来,且房屋安全数据逐渐沉淀的同时,我们实践总结出了,以既有建筑的保险作为切入点,结合“保险+服务”的创新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建筑风险保障机制,切实有效降低社会公众风险,运用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给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分担压力。
通过加强日常的管理与预防,加大防灾防损方面的资源及精力投入,引入科技的手段,物联网的持续风险监控,有效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社会公众安全风险。切实从“事后处理”转换到“事前预防”。
深圳市福田区住房和建设局
2021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