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常见问题

众包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请问深圳市在推动互联网+ 方面有哪些政策举措?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6-30 00:00来源 : 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众包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创意发现模式的有机融合,是开放式的大众创新,具有开放性、参与性、无边界、创新性的特征。推动众包,就是要发展互联网+,打破原有的创新界限,激励大众参与创新,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及生活服务需求,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开拓集智创新、便捷创业、灵活就业的新途径。(一)加强政策顶层设计。互联网的发展是众包的基础,我委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积极引导互联网产业与金融、制造、商贸、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融合与重构,“互联网+制造”、“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贸”、“互联网+物流”、“互联网+文化”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着力夯实促进众包发展的良好基础。2015年,我市发布实施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府〔2015〕69号),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促进互联网跨界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化的实体经济,带动实体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协同互联网,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二)实施互联网+制造,推动制造运维众包。一是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形成制造业网络化生态体系,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实现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促进互联网与产品后制造服务的融合。强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各环节的应用,构建与客户电子商务系统对接的网络化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产品在线、实时、远程服务升级,提供在线监控维护、在线应急处置等创新应用机制,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产品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三)实施互联网+文化,加快推广知识内容众包。依托互联网,以创意为动力,促进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融合,建立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产业集群、消费人群和传播方式。一是推动文化内容数字化。树立互联网信息消费理念,推进传统文化数字化进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流媒体等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旅游景点和文献中心的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加强基础文化资源平台建设,构建贯通不同文化机构的数字文化资源统一展示与服务平台,发展线上展示与线下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文化资源服务模式;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资源开发、共享与管理,将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转化成3D影像作品或植入大众消费品,在互联网新媒体模式(微博、微信、APP等)中,让传统文化走进市民生活,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二是促进文化传播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发展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新兴媒体,丰富图书、数字出版、音视频、影视剧、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作品;促进网台、网刊、网报联动互补,构建有线无线全覆盖的现代媒体传播体系;提升文化企业网络服务能力,支持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促进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与现代生活广泛结合的应用、推广和交易,打造线上线下文化消费新业态;推动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全产业链与内容服务、应用商店模式整合发展,实现文化产品消费渠道网络化、消费体验虚拟化、消费终端集成化。(四)实施互联网+民生,鼓励发展生活服务众包。一是互联网+物流,从推广应用物流信息标准规范体系、提高物流行业的信息互联水平和物流信息及装备化水平等三个方面推进互联网和物流融合,以互联网优化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紧密结合,提升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二是互联网+交通,从优化交通感知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电子收费系统等五个方面促进互联网和交通融合,通过传感、控制、信息、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应用,在互联网框架下构筑新型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实现高效、实时、准确、安全、节能的交通目标。《行动计划》出台后,我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在互联网领域布局了450多个项目,研发投入力度达5亿元人民币。各行业领军企业均积极参与:腾讯的微信“城市服务”目前已推出户政、交通、医疗、水电煤气缴费等十几项民生服务,用户可轻松完成业务的办理;中兴通讯推出了“绿色云集装箱”解决方案,以模块化设计实现更高计算密度、更低能耗,推动数据中心建设;华大基因也成功研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服务Hecate和Gaea;金蝶的友商网业务,通过云服务方式将产品、应用、服务提供给用户,实现了从软件研发企业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金蝶还建立了云业务开发平台,并发布了“中国管理云”战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