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司法局 > 通知公告

福田区积极探索“所所结对”新形式“索”出实效

信息提供日期 : 2012-11-20 00:00来源 : 福田区司法局

  福田区积极探索“所所结对”新形式“索”出实效

  今年以来,福田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和“法治化智慧型高品质的国际化先导城区”目标,结合“群众工作年”活动要求,区司法局谷廷兰局长亲自挂帅,在梅林街道开展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所所结对子”试点活动。目前,梅林街道司法所已与7家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服务协议,引入15名律师挂点13个社区,丰富和深化了“法律进社区”的内容和形式,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着力于“谋”,凸显工作合力,确保措施得力工作到位。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区司法局和梅林街道党工委对“所所结对子”活动高度重视,街道专门成立了“所所结对子”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分管领导任组长,司法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街道司法所、社区工作站、“结对子”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二是制定方案,明确思路。街道司法所及时制定了“所所结对子”活动方案,从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方式到实施步骤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精心谋划出“四大工作任务、六大工作方式”,联合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开设法律小课堂、举办法制讲座、提供法律援助、参与调处矛盾纠纷、加强结对双方互帮互助。三是签订协议,“量身”服务。司法所与7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所所结对子”法律服务协议。7家律师事务所共指派15名律师参加“结对子”活动,为辖区13个社区提供法律服务。街道司法所和“结对子”律师到各社区工作站开展调研,分别组织工作站和辖区居民召开座谈会,“所所结对子”工作交流会,了解社区的法律服务需求,根据各社区实际需求,分别定制了法律服务事项,确保“结对子”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方便辖区居民与“结对子”律师联系,司法所为15名“结对子”律师每人印制了法律服务联系卡2000张,共30000张,派发放给社区居民,为有需求的居民及时提供法律服务,确保“结对子”活动及时有效。

  二、着力于“联”,凸显“1+1>2”优势,提升基层法律服务质量水平。以提高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功率为突破口,发挥联动优势,创新基层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提高辖区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信赖度和满意度,让更多的群众逐步接受调解优先思想,享受到人民调解带来的实惠,切实让人民调解工作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一是创建“社区联调小组”模式。司法所、“结对子”律师和社区工作站“三方联动”,对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成立“社区联合调解小组”,充分利用司法所的人民调解职能和“结对子”律师的法律专业知识、发挥社区工作站熟悉了解辖区群众特点的优势,对矛盾纠纷开展排查,分析纠纷发生成因,结合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分清纠纷各方责任,以情、理、法兼容,调、教并举为主线,确定调解思路,选定调解方法,促成纠纷“速调速解”。如在今年5月7日发生的兰江山第楼盘工伤事故赔偿纠纷案中,当事人采取极端手段,爬上吊塔,以自杀要挟讨要赔偿,经司法所和社区工作站人员劝解,当事人同意由司法所召集双方调解。在调解过程中,“结对子”律师根据双方提交的相关证据、司法鉴定报告、医院病例等材料,依照深圳市公布的相关伤残补偿标准,采取多种调解方法,促成纠纷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二是创建联培机制。针对梅林辖区“四多”(工业区多、物业小区多、小商铺多、在建工地多),各种劳资纠纷、物业纠纷、侵权纠纷、工伤事故频发的特点,结合新时期社会各类矛盾的新特征,邀请挂点律师分别给调解员讲解了劳资纠纷调解技巧和侵权责任法,“结对子”律师结合工作中的成功案例,给人民调解员讲授调解技巧和方法,这些培训在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在形式上又有灵活性。打破传统说教式的培训方法,采取学员讨论、案例分析、现场互动等形式,让调解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来,取得良好效果。

  三、着力于“小”,凸显“法治”理念,提高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实效。以提高辖区群众防范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三小”活动,转化传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从贴近群众身边的法律事实入手,增强群众的法律认知度,使群众遇到法律需求主动“找法”,从而避免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特别是减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一是开展“法律小课堂”活动。自开展“结对子”活动以来,梅林街道司法所组织“结对子”律师深入社区,结合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法治小故事,采取趣味普法、互动普法、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传授法律知识,逐步引导群众遇到问题主动“想法”“找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半年来,在梅林街道13个社区共开展“法律小课堂”活动60余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00多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50000余份,近万名辖区居民到场参加活动,“法律小课堂”活动深受居民的欢迎。二是开展“小调解普法”。组织“结对子”律师定期深入社区,排查调处群众身边的小矛盾、小纠纷。在调解的过程中,“结对子”律师顺便又向双方灌输法治理念,使双方在矛盾化解的同时增强了法律意识。如某学校有个小学生在校园内嬉闹时摔伤案例中,学校和家长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在调解过程中,“结对子”律师向家长和学校分析案情、分清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条文提出赔偿标准,双方都同意接受,既解决了纠纷,又给双方普及了法律常识。三是开展“小热线普法”。设立律师咨询日,开通社区“法律服务热线”,解答群众法律疑惑。开展“结对子”活动以来,“小热线普法”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000人次 ,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四、着力于“深”,凸显服务“高效”,开创基层社会管理“多赢”局面。以拓展“所所结对”形式为突破口,在延伸法律服务领域和层次上下功夫,引导传统“法律进社区”向参与基层社会民主、社会治理、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活动的新方向转化,不断提高“所所结对子”活动的实效。一是深化基层法制宣传。组织“结对子”律师进社区开展专题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居民“零距离”互动,接受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向群众发放法律法规、法制小卡片等各类法制宣传资料35000份,提高了辖区群众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8月份,司法所、“结对子”律师所、社区工作站“三联合”进翰林学校、梅林幼儿园,举办“法制·禁毒·安全知识”专题法律讲座,采取讲述法律小故事、做法律小游戏等趣味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向600余名师生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常识。在“人民调解月”宣传活动中,组织“结对子”律师在辖区13个社区内同步开展人民调解宣传,设置人民调解案件受理专区,现场受理、即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20余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万余册,参与群众有2万余人次,参与律师60余人次。二是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开展“结对子”活动以来,以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为抓手,结合“三打两建”专项行动,组织“结对子”律师深入辖区企业、工厂,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举办法制讲座12场次,重点讲授经济管理领域的法律知识,引导企业深化对“三打两建”工作的认识,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三是深化社区议事制度。组织“结对子”律师参与社区议事制度建设,重点围绕辖区群众关注的社区民主自治、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物业管理等热点问题,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解疑答难释法,帮助社区建立议事制度,引导社区居民依法议事,保障社区自治相关措施的合法性,预防矛盾纠纷。

  通过开展“所所结对子”活动,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和“调解优先”意识,及时解决了群众矛盾纠纷,做到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最大限度维护了辖区的社会和谐稳定,既实现了街道、社区、居民、律师的四方共赢局面,又提高了基层依法治理和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体系。(福田区司法局 李志刚 福田区梅林街道司法所 黄伟明)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