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一盘棋” 护得一江清
时间 : 2018-01-30 17:25来源 : 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昔日的跨界河流大多清澈、柔美,让人神往。而今时,跨界河流往往都是水体污染的“重灾区”。
广东大小河流共有1343条,其中多数是流经数个行政区的跨区域河流,有接近一半受到严重污染。要么是上游污染,下游遭殃;要么是左岸“同流”,右岸“合污”。这既与各地治污不力有关,更与行政管理局限存在关联。河流沿途流经不同行政辖区,水环境污染防治容易各自为政、各自施策,难成合力;另外,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对于水污染防治的诉求亦存在差距,治水共识难以达成。加之,现行的环境管理行政体制只要求本地政府对本地环境负责,导致跨界河流污染问题严重。
跨界河治理要取得成效,让“黑水河”早日重泛清波,应当摒弃“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落后治理思维。省人大代表田地提出的“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中小流域为单位实施综合治理”的建议不失为一个良策。“一个流域一盘棋,实施一个规划、一套政策”有助于兄弟城市之间携手建立治水协调联动机制,避免因属地间沟通协调不到位导致的彼此埋怨推诿,或相互观望坐等“搭便车”现象发生。流域内城市只有立足于全局视角,突破“楚河汉界”,在措施上加强对接、节奏上步调一致、标准上统一执行、进展上实时衔接,治水行动才能事半功倍。流经九国的莱茵河,曾因污染严重而一度得名“欧洲的下水道”,正是通过流域内各国协调联动、通力合作而恢复生机、重现美丽。
拥有多条跨界河流的深圳,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参与和推进跨界河流治理,成立了由深莞两市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整治;对深莞、深惠跨界河流的治理,则加强了环保信息的共享对接,实施“挂图作战”,做到“上下游同步、左右岸协同”治污。
同倚一江水,就要共护一江清。携手治水,是跨界河流“去污”的正确打开方式。(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