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雕塑”福田城市定向公益挑战赛演绎别样风景
信息提供日期 : 2014-11-03 00:00来源 : 区文化体育局
11月1日,深圳市全民健身月第一天,梅园小学的五位小学生收到一份大礼——在下一届“行走的雕塑”福田城市定向公益挑战赛中,他们将不是以体验员的身份参赛,他们的参赛号是001。在这之前,由于参赛名额所限,他们没有获得参赛资格,只能以体验员的身份参赛。
而北大博士杨磊和他的另外四名北大同学,也和福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体局局简定雄约定,下次参赛,将带上各自的女朋友。
这都是11月1号举行的“行走的雕塑”福田城市定向公益挑战赛比赛现场发生的一幕幕。
与雕塑创意合影、微信点评雕塑、文化心愿表达、给《邓小平》送一束鲜花、来个雕塑名称接龙,用一天时间奔行在福田区大街小巷,这是具有福田文艺范的群众体育活动、也是具有户外运动精神的行为艺术。650名公共艺术爱好者,清晨8:00从老博物馆《闯》雕塑出发,通过徒步或奔跑,借助自行车或公交,陆续于下午16:00前到达莲花山公园。全国首个以城市雕塑为对象的工具定向活动,在11月1日全民健身日在福田缤纷上演。
行走的是雕塑,串起的是一部深圳观念史。
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孙静表示,伫立在福田街头和社区的一百多座城市雕塑是一笔宝贵文化资产,也是福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行走的雕塑》活动巧妙地将公共文化与全民体育、公共艺术与市民参与进行了有机结合,是深圳文化、福田表达的一种新载体。此次精心挑选的47座雕塑,既有代表深圳改革精神的《闯》、《孺子牛》、《艰苦岁月》、《邓小平》和《特区改革30年纪念浮雕》,也有代表“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深圳人的一天》、《建设者》和《真情英雄》,还有代表深圳特色文化的《天籁》、《韬》和《四手连弹》,更有代表市民心声的《福善》、《期待》和《万福树》,行走的雕塑串起了一部深圳观念史,开启了我们共同的城市记忆。《建设者》和《福田往事》作者、知名雕塑家刘立强在活动现场表示,每座雕塑,都是这座城市曾经发生或者正在经历的故事、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受市民追捧,城市定向有望成为福田保留节目
“行走的雕塑”城市定向活动,融城市体验、公共艺术、休闲探索、团队协作于一体,一经推出,即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追捧,首次活动有130支队伍650人参加,其中有近40支高校校友代表队、有福田青年驿站站友代表队,有义工环保组织代表队和家庭亲子代表队,报名者中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65岁,具有广泛的参与性。 “雕塑护卫队”队长郭晓文告诉记者,他们跟很多队一样提前做好了精心准备,踏勘合理规划线路、普及公共艺术知识,完备了定向攻略。活动期间,参赛队伍共上传近5000张雕塑创意合影,发出了约2100多条36字公共艺术公众微评议,收集到了130多张公共文化民意卡,福田正式进入了公共艺术之区的节奏。
一大清早赶来参加活动的福田区副区长黄漫娥也被市民高涨的热情所鼓舞,她向记者介绍,福田建设公共艺术功能区主要有2个路径,一是抓硬件,精心策划、准确选址、广邀群贤,建设一批高水准的城市艺术雕塑及特色景观,构筑高雅和谐的文化环境;二是抓软件,积极推动街头艺术发展,组织开展公共艺术、街头文化等系列市民鉴赏体验活动,营造互动活跃的文化氛围。行走的雕塑活动将作为福田的传统文化体育保留节目持续开展下去,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组织不同的体验活动,通过公共艺术功能区的打造,形成凸显“时代主题、城市精神、人文风貌”的一道道靓丽风景,体现城市精神品质,承担着凝神聚气彰显风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