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应急管理局 > 安全生产信息 > 形势分析

2023年第一季度全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分析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4-23 17:36来源 : 福田区应急管理局

  一、1-3月份事故累计情况

  (一)各类事故总体情况

  1.各类事故总体情况。1-3月份,福田区道路交通、火灾、建筑施工及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事故157起,死亡6人,受伤21人,直接经济损失40.51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上升35.34%(增加41起),死亡人数上升500%(增加5人),受伤人数上升10.53%(增加2人),直接经济损失上升62.10%(增加15.52万元)。(去年同期安全事故116起,死亡1人,受伤19人,直接经济损失24.99万元)。事故指标同比均上升趋势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

  (1)道路交通事故全区道路交通事故23起,死亡2人,受伤20人,直接经济损失14.37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上升35.29%(增加6起),死亡人数上升100%(增加1人),受伤人数上升17.65%(增加3人),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68.46%(增加10.47万元)。(去年同期道路交通事故17起,死亡1人,受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3.9万元)

  (2)火灾事故全区火灾事故129起,死亡0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26.14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上升31.63%(增加31起),受伤人数减少1人,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3.94%(增加5.05万元)。(去年同期火灾事故98起,死亡0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21.09万元)

  (3建筑施工及其他事故。全区建筑施工及其他事故5起,死亡4人,受伤1人,同比事故起数上升400%(增加4起),死亡人数增加4人,受伤人数持平。(去年同期建筑施工及其他事故1起,死亡0人,受伤1人)

  2.生产安全事故情况。1-3月份,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4人,受伤1人。去年同期事故1起,死亡0人,受伤1人,同比事故起数上升400%(增加4起),死亡人数增加4人,受伤人数持平。

  (1)商贸制造业。未发生事故,同比持平。

  (2)建筑业。发生5起事故,死亡4人,受伤1人。去年同期发生1起事故,死亡0人,受伤1人。

  (3)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未发生事故,同比持平。

  (4)其他行业。未发生事故,同比持平。

  3.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1-3月份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二)自然灾害情况

  1.森林火灾情况。1-3月份,全区共接森林火警1起,经确认1起为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共计约0㎡(2月27日跨市增援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井下村,中途返回,无法测量过火面积)。去年同期共接森林火警0起,经确认0起森林火灾。

  2.台风暴雨情况。1-3月份,福田区平均雨量为124.6毫米,相比去年同期(289.5毫米)下降57%,相比近5年同期(158.5毫米)下降21.4%。全区共启动启动暴雨预警3次,其中黄色预警2次、橙色预警1次。

  3.地质灾害情况。1-3月份,全区未发生地质灾害。 

  4.地面坍塌情况。1-3月份,全区发生地面坍塌事故7起,同比去年上升了75%(增加3起)。其中因管道破损引发的地面坍塌事故2起,占总数的28.6%;因施工不当引发的地面坍塌事故 2起,占总数的 28.6%;因路面、土体沉降引发的地面坍塌事故2起,占总数的 28.6%;因雨水、积水冲刷引发的地面坍塌1起,占总数的14.2% 。

  二、2023年1-3月份全区安全形势及事故分析

  (一)2023年1-3月份全区安全生产形势

  1-3月份,全区各类安全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均呈上升趋势,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

  一是建筑业、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市属建设项目亡人事故1起1人,区属建设项目亡人事故2起2人,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亡人事故1起1人。道路交通亡人事故2起2人,涉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2起2人。

  二是火灾事故依然多发。火灾场所集中在住宅类和室外火灾,起火原因主要为电气线路故障、用火不慎引起。

  (二)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1-3月份,全区道路交通事故23起,死亡2人,受伤20人,直接经济损失14.37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上升35.29%(增加6起),死亡人数上升100%(增加1人),受伤人数上升17.65%(增加3人),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68.46%(增加10.47万元)。

  从事故原因看,小型客车超速驾驶的5起,行经人行横道未停车让行的2起,醉酒驾驶、疲劳驾驶、冲黄灯的各1起,摩电在机动车道内行驶的4起,闯红灯的2起,在城市快速路行驶、逆行的各1起,轻型货车未确保安全倒车、未注意前方道路情况和超速的各1起,行人跨越隔离设施横过道路、横过道路未走过街设施的各1起,自行车闯红灯的1起。小型客车超速、摩电在机动车道内行驶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消防火灾事故分析

  1-3月份,全区火灾事故129起,死亡0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26.14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上升31.63%(增加31起),受伤人数减少1人,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3.94%(增加5.05万元)。

  从发生月份分析,主要发生在三月。一月41起,占比31.8%;二月39起,占比30.2%;三月49起,占比38%。

  从火灾场所分析,住宅类和室外火灾居多。住宅66起,占比51.16%;室外34起,占比26.36%;商业场所12起(酒店、饭店、餐厅、汽修厂、烧烤店等),占比9.30%;工地1起,占比0.78%;交通工具16起(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占比12.04%。

  从导致起火原因分析,主要为电气线路故障、用火不慎引起。用火不慎35起(烧干锅、敬神祭祖等),占比27.13%;电气线路故障31起,占比24.03%;遗留火种31起,占比24.03%;自燃(汽车自燃等)14起,占比10.85%;电动自行车电池故障10起,占比7.75%;小孩玩火7起,占比5.43,焊割作业1起,占比0.78%。

  (建筑施工及其他事故分析

  1-3月份,全区建筑施工及其他事故5起,死亡4人,受伤1人,同比事故起数上升400%(增加4起),死亡人数增加4人,受伤人数持平。

  按事故类型分析,高坠事故发生3起,死亡2人、受伤1人,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事故各发生1起死亡1人。

  按事故原因分析,主要为违反操作规程、不规范使用防护用品等。事故多发,暴露出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未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监督部门巡查不到位。

    三、2023年度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形势研判

  第二季度是交通事故、各类建筑施工工程、电气火灾等事故的易发、高发期,事故防范难度进一步增大,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且临近“五一”,人流物流车流持续增大,交通防控压力增大,可能会造成道路拥堵,醉驾酒驾等问题,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四、对策措施

  一是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各街道和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攻坚交通运输、消防、建筑施工、“三小”场所、城中村和老旧小区、高层楼宇和地下空间、有限空间、工贸企业和危险化学品及其他等九大领域的专项整治,压紧责任链条,紧盯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问题,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全方位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全面压降安全生产事故。

  二是深刻吸取北京长峰医院“4·18”火灾等事故教训。各街道和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迅速启动“一盘棋”应急响应机制,持续深化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和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落实“三管三必须”法定职责,深入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批发市场、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大检查,摸清监管对象底数,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效果清单“四个清单”,逐个验收销账、闭环管理。

  三是切实加强“五一”假期安全生产工作。各单位和各街道组织对本行业领域、本辖区不放心区域场所逐一摸底排查,找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对策措施,深入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整治,切实保障“五一”假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四是持续深入推进建筑施工领域整治行动。着重强化危大工程管理,加强节假日安全管理,强化极端天气安全防范,组织开展地下工程、建筑起重机械、模板支架及脚手架、预防高坠专项、预防触电、消防安全、小散工程等施工安全系列专项整治,对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易发多发频发事故,加强系统性分析和研究,查找事故根源和薄弱环节。同时持续强化小散工程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备案监管措施。

  五是突出重点切实压降道路交通事故。成立违法整治、违停治理攻坚队,针对性开展重点车辆、严重违法、重要时段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进一步创新酒驾醉驾治理方式,严厉打击整治“飙车”“碰瓷”、交通肇事逃逸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查斑马线不按规定礼让、严查电动自行车、环卫作业车辆交通违法。强化“两客一危一重”、旅游包车、公交车、泥头车、出租车、网约车拼车等重点车辆安全检查和管理。

  六是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加强监测预报预警,24小时紧盯雨情、水情、风情、工情变化,以及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尽最大可能提高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时刻做好抢险救援准备,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安排足够力量24小时备勤。

  七是切实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紧紧围绕“打早、打小、打了”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总目标,强化源头管控,切实抓好野外用火管理,要紧盯森林火险,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和打击森林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