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非政府部门网站 > 区政协 > 媒体报道

诚信法制是健康市场的基石 华强北转型插上互联网翅膀

发布时间:2015-09-29 00:00 来源:

本期市民论坛与福田区政协联合举办“社区道德论坛”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本期话题 

  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华强北,是深圳改革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这里商家林立,日均客流量就达50万人次。在这只有1.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28家电子专业市场、经营商户3万家,更有成千上万的一米柜台,成就一个生机勃勃的电子大世界。 

  这里是电子产品的国际化交易平台,也被称为硬件的硅谷、创业者的天堂。如今的华强北正在更新改造,未来的华强北将打造以电子产业为龙头、各业态共存共荣发展的国际化商业名街。 

  日前,由深圳特区报、福田区政协联合举办的——“深圳市民论坛•福田区政协委员社区道德论坛”走进华强北街道,共同讨论华强北发展过程中历次突围,究竟这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从哪里来?诚信和法制如何为发展保驾护航?我们更加关注完成产业、环境升级之后,华强北打造多业态国际化商业街时,如何让法制、诚信发力? 

  论坛传真 

  “华强北一打喷嚏,世界电子行业要感冒”,华强北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条完整的电子产业链。如今的华强北也已从昔日的工业园区蝶变成为一个超级商圈。 

  本期嘉宾认为,诚信和法制是一个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支撑着华强北一路发展、历次突围的保障。由于上下游资源高度集聚,并且有非常快的市场响应速度,这给华强北打造“创客的摇篮”提供条件。今天的华强北,“山寨”已是正被摒弃的标签,而“创客”正成为华强北新的名片。 

  不过嘉宾指出,在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华强北围绕电子市场所提供的服务体系和管理理念必须转变;同时,嘉宾建议打造华强北文化空间,设立电子博物馆。 

  ● 本期嘉宾 

  胡野秋 文化学者 

  程一木 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电子商会执行会长、华强北电子市场联合党委书记 

  李庆华 福田区政协常委、广东五维律师事务所负责人 

  涂 途 福田区政协委员、华强北商会常务副会长 

  章 成 深圳市律师协会福田区工委主任 

  张文萍 居民 

  ● 主持人 

  刘丽华 深圳特区报记者 

  诚信:内在活力驱动发展 市场淘汰不诚信商家 

  刘丽华:华强北在发展过程中有多次需要突围的时刻,程先生怎么看华强北的业态发展? 

  程一木:我们对华强北的认识至少有四个方面,第一是一条马路,第二是一个商圈,第三华强北也是行政区域,第四是一个产业生态圈。我们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华强北,或者换个说法,在规划局眼中华强北是旧城改造的地方,在科技局眼中是自主创新的地方,在经信委眼中华强北是市场集聚的地方,在工商局眼中又是个体户扎堆的地方。我眼中的华强北,则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精神的由市场力量自发不断推动向前发展的朝气蓬勃的先锋城区。 

  刘丽华:张女士是在华强北街道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就来到这里,具体是哪一年? 

  张文萍:我1987年就来到了华强北,见证了华强北的发展和变迁。以前华强北的小广告满地都是,非常乱,2009年成立华强北街道办事处之后,花了大力气整治,华强北的面貌就彻底改变了。 

  刘丽华:有网友问,华强北发展到今天是否有一种华强北文化?网友说华强北一路风光走到今天,这里很多是敢于吃螃蟹的人。 

  胡野秋:首先我认为在中国每个城市都有代表性的一条街,比如北京长安街、上海南京路,而华强北则是深圳的第一街。我到深圳已经20多年了,经常来华强北,因为要买手机、电脑等东西,我还经常来,尽管这里现在在改造,这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曾经一段时间大家来华强北买东西可能有小忌惮,现在提倡诚信文化,假货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摒弃,没有诚信文化就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来到华强北。另外,华强北有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青春文化,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华强北这么短时间内迅速从一条边陲小城镇的街变成一个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瞩目的街道,一定有内在的青春活力驱动。华强北的青春文化和诚信文化,足以吸引我们来到这里。 

  程一木:以前山寨手机发展最火的时候都是现金交易,就是怕不诚信。从一个市场的正常发展来说,诚信有助于降低成本,如果某些人不诚信,必然带来交易成本的提高。所以说一个健康的市场机制,自然把不诚信的要素排斥在外,不诚信的商家在正常市场中是很难生存的,除非这个市场本身失效了。 

  涂途:我是在华强北成长起来的,对诚信的感触很深刻。一个人在华强北走路跌倒了可以马上爬起来,但一个人的脸面在华强北掉了就永远别想在华强北商圈混。 

  法制:叫卖“发票”声没了 商圈打假量减少1/3 

  刘丽华:一位网友说第一次到华强北听到的声音就是叫卖“发票”,他在华强北电子城2楼买过一部摩托罗拉手机,一看里面还有别人的通讯录。 

  李庆华:发票这个事我都亲身经历过,应该是10年前的现象,现在再到华强北来,这个声音基本没有了。关于手机的事,可能牵涉到山寨版,也可能是被盗窃后有商家低价买进的。 

  程一木:一个市场多少都有一些不太规范的东西,这些人钻市场的空子,所以才需要法律。 

  刘丽华:还有网友关心,华强北每天这么大的人流量,如果商家买卖擦枪走火的话怎么办? 

  李庆华:这个问题华强北街道相当重视,300米范围内就有一个调解室,商户有什么纠纷都可以选择去商事调解室。为了服务商户,华强北街道专门设置了商事调解室,不出华强北这条街就可以享受很多法律服务,另外这里也有很多律师事务所。在法制化这方面,街道提出了“法润华强北”,就是让法律服务到每一个商家,每一个市民。 

  刘丽华:如果买到假货,能投诉吗? 

  章成:首先说一个数据,昨天我了解到2014年华强北商圈处理的打假数量是127宗,而2015年截至9月23日数量是66宗,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可以很明显看到打假数量下降将近三分之一。至于买到假货怎么办,我们在华强北街道办设立了调解室,另外还有政府的监督机关和工商部门,每个商场也都有健全的商场管理部门,如果有大的纠纷可以由深圳仲裁委员会来处理。消费者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方面,首先要注意证据,比如在哪里发生、谁跟你接触、有没有录音视频,同时要积极主动配合,并不是说申请投诉一下就能解决了。 

  刘丽华:网友说原先华强北卖假货的比较多,现在少了,华强北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涂途:首先商家自身要制定经营的规则,再者华强北工商所也有执法队,他们会不定期检查仓库和存货的地方。 

  刘丽华:华强北发展到今天,网友认为恰恰是政府放手了,才发展得比较好,今天又说到法制,法制的强化是否对华强北的成长有束缚,怎么理解? 

  程一木:这不矛盾,一个市场化的环境应该也是法制化的环境,没有法制前提的市场是不健康的,法制是基础,要想有市场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健康的法制环境,有一个游戏规则。市场化不是无穷的自由,欧美国家是市场化高度发展的国家,恰恰也是法制很成熟的国家。其实刚才说的诚信问题也不是华强北特有,这是个世界性问题,最近大众汽车也出现这个问题。但我们不能说人家这样我们也无所谓了,我们要对自己要求更高,这是一个规律,市场化一定要法制化。 

  胡野秋:今天的主题恰好说明能让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诚信和法制。诚信是道德范畴,是一个高点,法制则是一个底线,规定什么不能干,这两点都有空间才能发展。 

  国际化:上下游资源集聚 市场响应速度快 

  程一木:深南路边的牌子写着——“华强北——创客的摇篮、创业者的天堂”,这句话不是凭空说的,一定会在全国叫响。大家知道深圳的第一家创客是柴火空间,其实还有一家在华强北没有人知道——HAX创客团队,由几个老外打造的,他们在华强北默默无闻做了三年,电视台播出之后大家才知道。 

  刘丽华:他们为什么选择华强北?是因为这里的条件吗? 

  程一木:他们的项目负责人说HAX要守在华强北,不断有人想把他们拉走,比如南山区环境好,但他们坚决不去,而且说第二个项目还想在华强北做。因为华强北的产业要素资源集聚,围绕智能硬件创新所需要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这里都有,比如芯片、元器件、设计、研发、加工等,华强北最大的优点就是市场响应速度非常快。 

  刘丽华:有一个说法是,在华强北从1楼走到3楼就能配出一台手机来。 

  程一木:华强北有专门做手机配件的,不管是内置配件还是外置配件,更关键的是华强北还有做方案设计的,一个芯片怎么安装、结构怎么设计、线路怎么设计,在这里都有人做。 

  刘丽华:在华强北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客人,网友认为国际化光有硬件还不够,还要有软件,要为商家着想。你们觉得要怎么做? 

  涂途:华强北在制度设计上关键还要看自身的特点。华强北主要是电子市场,也有百货和新兴的大型购物商场。这个专业的电子市场,每天下午4—5点物流打包的声音就是最美的声音,这就是华强北的特色。要通过点面来构思华强北的建设,那它应该是一个没有加盖的大型商圈,以电子为主题。 

  刘丽华:我们既然要打造国际化电子商业名街,网友问这个国际化指的是什么,是深圳手机卖得出去还是自主品牌走出国门? 

  程一木:其实华强北的国际化并不是说我们要国际化,而是这个市场发展的规律就在往这个方向走,我们的产品是国际化的,也不是说产品卖到国外才叫国际化,这是一个国际化交流的平台。华强北最核心的产品是芯片,中国的芯片80%以上都是国际的,国产在这一块占比很少,所以华强北是国外技术、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渠道,是一个国际化的枢纽,是产品、信息国际化交流的地方。跟广交会对比,我们这个是永不落幕的交易会,产品来自世界各地,采购商也来自世界各地。另外还有一块是创新,一个国际化的创客空间率先来到华强北,这反映了华强北的资源已经是国际化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过去一些不太完善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健全,使它更符合国际化需求。 

  转型:插上互联网翅膀 华强北再次腾飞 

  刘丽华:如今华强北再出发,如何做才能把华强北打造得更好呢? 

  程一木:华强北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又面临着新的转型升级。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华强北的本质特征,华强北不是一般的商圈,它和东门不一样,这里一大半人流不是逛街的,而是采购员、设计师、工程师、快递等。我们经常说“北有中关村,南有华强北”,实际上中关村是一个消费市场,而华强北是生产型服务市场,这里大量是工厂采购而不是个人消费,这是华强北的本质特征。珠三角的电子制造业很庞大,华强北服务珠三角和国际市场,继续发展没有问题,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华强北。电子制造业已经不是过去的传统模式,它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变化,市场渠道也在发生变化,上游生产变了,下游销售渠道变了,我们围绕市场所提供的服务体系和管理理念也不可能不变。 

  胡野秋:我觉得所谓的打造国际化商圈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急功近利或者强力用有形的手来做,我更希望未来是用无形的手来支配,政府应该做的是打造一个好的环境,而不是管理运作这个市场。另外,我觉得华强北应该让软件环境更加亲和温暖,更加让人感到有魅力,大家来华强北这条街听到的未必是喧哗。比如你到硅谷去,那边很安静,你不会觉得到了产业园而会觉得到了艺术中心,未来华强北的商铺可以像设计空间一样。还有,刚才大家讲了,政府、商家包括老百姓,都要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把这个商圈做好,这个地方才可能成为一个继续发散吸引力的地方。 

  刘丽华:很多网友关注华强北创客方面的发展,想了解华强北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才称得上创业者的天堂? 

  程一木:华强北是深圳最多草根创业的集聚地,这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地方,和南山还不一样,那边更多是海归创业,政府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但在华强北,更多成功的案例是几万块搞一个柜台,一步步做起来。很多潮州小老板就是这样起步的,初中没毕业就跑来了,30多岁时已经建立了社会圈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他对电子半导体这个行业已经吃得很透,虽然他没有读过大学,但在市场比博士还专业。 

  胡野秋:可以说他是在“华强北大学”毕业的,华强北是商人的大学。 

  程一木:我在这里看到很多这样的小老板,这就是华强北。这种企业没有政府补贴,但恰恰是这样的环境培养了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创业者。现在讲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也给华强北电子市场插上了再次腾飞的翅膀。华强北的转型一定是基于互联网转型,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自己的平台,而且已经出现很多家拿到A轮融资或者被上市公司收购的,这些企业已经在冒出来了。 

  蔡转弯(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书记):感谢各位嘉宾对华强北的建议意见。在此我也跟大家分享三个观点:第一,华强北是什么地方?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创新创富创业,华强北这么多年的发展留下了很多创新创业故事,这是华强北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第二,华强北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华强北未来要实现产业升级、功能升级、服务升级,打造以电子产业为龙头,各业态共存共荣发展的国际化商业名街。深圳要打造国际化的城市,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没有一个国际化的商圈作为支撑的话,是不完整的,华强北商圈就是深圳打造国际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目标能否实现?我们并不是在说大话吹牛皮,对比日本的东京银座,我们提出打造国际化商业名街还是有条件的,而且我们正在行动,地铁7号线明年年底就能通车,地下地铁线,地上立体街道,改造将同步进行,到2017年一个崭新的华强北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现场关注 

  打造华强北文化空间 建议设立电子博物馆 

  胡野秋:我觉得华强北改造完成后,不管市民还是游客,更看重的是软件的更新和改造,除了诚信和法制之外还要看文化空间。今年5月我去了美国,在纽约时我关注一个问题,纽约的华尔街是金融中心,也是一条街,但那个地方规划很多文化空间,比如大都会博物馆、金融博物馆。我想,华强北是中国的电子第一街,在这条街除了买手机电脑之外,有没有可能设立一个电子博物馆,毕竟中国电子市场的发展都跟这条街有关。 

  程一木:其实这个我们在2008年时候曾经想过。 

  胡野秋:我觉得现在这个项目可以落地了。为什么讲文化重要,因为诚信和法制归根到底就是文化问题。所以我对华强北这条街的期望在于,更新之后我们合力在这个地方打造几个文化空间,让大家来这里除了买东西还能感受文化。 

  涂途:我们刚好有项目跟胡老师提的有相关性,一个是学生项目,一个是电子博物馆。我们有一个青年“归谷项目”,包括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海外学子的创业成果全都在这个项目中。 

  胡野秋:我每年都会来华强北走一下,同学朋友来了也都会来华强北一趟,以前是到世界之窗,现在是到华强北。我的愿望是华强北能多一点给我这样的读书人坐下来的地方,多一点小咖啡店小书吧。华强北如果有一家书店就好了,曾经有过但现在关了,成本太高。有没有可能做一个书吧,卖咖啡和饮料挣钱,能让我们逛完之后闲下来,这是我的愿望。 

  网友帖摘 

  感念华强北,这里是多少深圳人实现梦想的地方!现在华强北路也难走了,地铁又在修,以前买电脑还会去看看,现在电商发达很少跑华强北了,不知道下一步华强北的升级转型,怎么个转法? 

  ——网友597 

  华强北一打喷嚏,全球电子市场估计就要感冒。——网友715 

  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华强北闯江湖吗?因为这里是电子商品集散地,上下游的产品都有,这里还有深圳最发达的物流,不信你下午的时候来华强北看看,到处都是发货的,那个欣欣向荣,真是赞。 

  ——网友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