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华强北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工作安排,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党建工作引领全面工作,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突出“学思想、讲政治”,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制定街道主题教育“1+6”实施方案,组织“第一议题”学习、读书班研讨等专题学习1392场次、专题党课266场,实现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落实“四下基层”要求,开展典型案例剖析、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居民议事会等调研活动300余场,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1篇,“小个专”党建经验做法入选全省主题教育优秀案例。实施并完成推动发展项目15项和民生实事29个,问题清单15项全部整改销号。完成华新村综合整治、商圈人气聚集、电子市场转型升级等重点难点工作,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二、聚焦“建机制、树典型”,“百千万工程”稳步开局。构建“1165”组织架构,即1个街道指挥部、1个办公室、6个工作专班和5个社区工作组,形成全员参与、协调联动、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研究制定街道总方案、社区分方案和年度重点项目清单,统筹实施党建引领强基、现代产业引领、空间拓展提质、全域治理深化、幸福街区共建、文化强街铸魂以及绿美街区争先等“七大工程”,短中长结合提出33项目标任务。建立五项配套机制,即强力调度机制、项目滚动推进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榜单赛马机制以及宣传发动机制,建立街社“百千万工程”“三个合伙人”制度,组建社企合伙人、商圈合伙人以及华强北品牌推广合伙人,出台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指引,灵活运用“七种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投身“百千万工程”,率先推出首批共计12个政企合作项目,投资金额约3000万元。
三、坚持“强产业、促转型”,经济发展涌现新动能。制定《华强北街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统筹实施“九大行动”、19项年度重点项目,辖区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电子产业优势巩固。推动曼哈美妆广场转型为直播电商基地,盘活万商电脑城打造全市首个二手电子交易中心。引导辖区22家电子市场提升经营环境,推动由柜台向总部,由批发走量向品牌集聚发展,华强电子世界荣获中国“综合百强市场”“功勋市场”双荣誉称号。引导在营孵化载体提质升级,举办创新创业主题活动7场,智方舟入孵企业包揽华秋第九届中国硬创新创客大赛全国总决赛前三名。完成电子市场专项扶持政策前期调研工作,形成政策需求清单。夜间经济加速“点亮”。推进“一榜三令”华富路夜间经济带建设,完成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设计,优先提升南段商业业态,引入首店、旗舰店21家。落地全区首个综合整治项目中电产城,将旧工厂升级为集研发、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新型产业楼宇。在主街推出高质量外摆,开展华强北YAEH夜市、国际啤酒文化节、首届茶饮生活节暨中秋庙会活动等主题活动100余场次,步行街日均人流同比上升30%,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报道了华强北步行街国庆假期中的热闹景象。企业服务迭代升级。建立“企业服务部+商会+虚拟园区平台”服务架构,全市率先上线运行华强北商圈虚拟园区服务平台,搭建全市第一家街道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窗口,建立福田区首个“商家便利服务点”,组建全区首个街道招商引资专班,共引进苏宁易购华南旗舰店、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等9家企业,预计总投资额35亿。启动运营中电产城“福田电商产业园”,已入驻电商企业超20家。
四、围绕“优环境、提品质”,绿美街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市容环境品质提升。全市市容环境测评获“A+”等次。成功创建通新岭社区三星级、福强社区二星级(绿色)宜居社区。试点实施“街道+物业+商家”三级联动积分制管理模式,开发全国首个全民参与的市容执法小程序,引导物业、商家、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试点区域内违法商户数量下降60%,巡查效率提升4倍。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打造“中航城”垃圾分类数字街区和福强社区垃圾分类“百分百”示范社区。“绿美街道”成效初显。打造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获评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大力增绿补绿,新增植树140棵,消除黄土裸露2万平方米;建成2个社区共建花园,提升绿化面积近1200㎡。持续推进“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街道空气质量优良率98.5%,排名全市第二;臭氧浓度126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三;涉水面源排查整治工作全面率95.05%,整治合格率95.14%,排名全区第一。成立“生态哨兵”队伍,累计出动超800人次开展噪声专项巡查,源头解决噪声扰民问题。交通秩序持续优化。全区首创“交安便民服务站”,实现“三站合一”,完成电动自行车上牌1.8万余辆,同比增长超100%,街道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工作获公安部充分肯定,区交安委办给予通报表扬。创新设立“机非共板非机动车道”5千米,全覆盖更新停车位线近6万米,设置集中充放场所94处,累计安装充电柜361组、充电桩403个。开展联合整治行动,违停现象减少32%,拥堵警情减少18%,戴头盔率排名全区第二,获评“2023年度福田区交安工作优秀单位”。
五、全力“保安全、护稳定”,全域治理迈出新步伐。安全生产筑牢防线。强化“三基”建设,开展两轮“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整治,累计出动20559人次,整改隐患10909处,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和火灾亡人事故,火警数量同比下降16%,连续五年无亡人火灾。全方位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全区率先完成既有幕墙建筑排查,底商瓶装气全部清零,拆除改建“房中房”24处,成功防御台风“苏拉”“9.7”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顺利处置市委片区应急抢险工作。全面实施智慧监管,在辖区重点区域安装红外智能烟感报警设备1000套、地磁系统100套、商业体小散工程施监控设备30余个。打造“华安杯”安全宣教品牌,获评2023年深圳市应急管理宣教作品二等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圆满完成敏感节点风险防范任务。健全街道政务信息公开机制,规范网评员管理,制定出台《华强北街道数字政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有效筑牢辖区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全年调处化解各类纠纷矛盾1056宗,实现“八个坚决不允许发生”工作目标。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开展多形式普法宣传活动,打造华强北青少年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社会治安更加有序。圆满完成特殊敏感节点维稳安保工作。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开展43次联合行动,打击治理成效获全国打私工作会议通报表扬,街道作为深圳市唯一一个单位在全省反走私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扎实做好禁毒工作,创新出台涉毒人员管控方案,线上线下加强禁毒宣传,完成禁毒重点整治“摘帽”。创建“政银共建反诈教育示范基地”,打通宣教“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群众反诈意识。细致抓好反恐怖斗争各项工作,组织开展反恐应急演练22场,对辖区重点单位督导检查共28次。营造扫黑除恶强大舆论声势,召开专题工作会议45场,开展专题宣传活动15场。智慧街道加速推进。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千兆光网智慧街道”,打通区大数据中心、城市管家平台、智能AI算力资源池等不同系统,实现统一设备管理、统一权限分配、统一事件处置,智慧街道建设方案获评“光华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首推“一网统管”智慧手段赋能市容治理,市容秩序问题处置时间缩短50%。
六、着力“办实事、惠民生”,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全区率先实现长者助餐服务全覆盖,共设立8个长者助餐点,累计服务85709人次。多途径盘活养老资源,升级改造荔村星光之家,联合企业新建长者服务中心,共计增加养老床位24张,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269户。打造5个市级母婴室示范点,1家市级儿童友好基地图书馆。全区率先开展常态化残疾人爱心午餐项目。大力推动就业创业,发布“就业一点通”岗位3854个,开展技能培训暨智慧市场求职活动23次。全力推进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小区20个、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小区14个。民意速办高效畅达,工单按期办结率100%,周满意率稳定在全区前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有序推进。高效高质完成基础改造。完成地质局大院、海外装饰大厦3号楼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使老旧小区焕发新颜。稳步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五个社区工作站均设立专门“加梯”服务窗口,积极为居民搭建沟通协商平台,推动完成本年度加装电梯任务数共14台。韧性健康城区深入建设。提升应急处置水平。成立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及时高效处理辖区学校疫情15起。在公共场所铺设157台AED,开展7场AED急救技能培训。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顺利通过全市病媒生物防制质量效果评估,排名福田区前三。社康社会效益整体提升,荔村社康联通深港澳跨境医疗卫生资源,与大湾区医疗集团合作成立大湾区医疗就诊室,社康机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建立“街道+社区+网格”全量巡查整改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32场,参与人数超过1.5万人。下沉党员干部7.5万人次常态化开展“包进联”和党员服务市集,组建“星级志愿队”“家园护卫队”,以“社区派单、网格接单、党员销单”方式解决群众诉求问题4万余条。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成立关工阵地13个,“五老”工作室11个,开通青年职工一对一心理咨询24小时服务热线,开展“健康老龄新生活”、最美夕阳红庆“五一”、“老少同声颂党恩”等主题活动,开办华强北专业市场商户子女暑期公益托管班,受到商户广泛好评。公共文化精彩纷呈。开展“仿制故宫藏灯展”“哔游之地”、华强北醒狮贺新春、极限运动月、公益钢琴大赛、福田国际时尚展等丰富文化活动超过100场,持续提升街区科技文化氛围。华强北“公益钢琴”获央视新闻专题报道,点评“有温度的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短视频成为2023年福田播放率最高的本土原创视频。文旅消费场景升级。深入打造“华强北八景”,发布精品“特种兵”一日游线路。华强北博物馆等8个文化空间入选福田区“星罗棋布”计划——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探索实施国际化建设“3S”模式,完善步行街双语标识和多语种播报,发布华强北双语生活指南,组建国际志愿服务队伍,获评全市首批国际化商业文旅特色示范街区。
七、厉行“强党建、严作风”,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建强建优“小个专”党建品牌,推动新增单独组建党支部32家,实现有党员“小个专”100%组织覆盖,无党员“小个专”100%工作覆盖。打造全市首个街道“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承办全市“小个专”党建工作现场会,构建“一平台五支撑”服务体系,实施“万名商户进电商计划”,经验做法获中组部、国家市监总局和省市有关领导肯定。改造升级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中医医疗、便民缝补、公益影院、共享自习室等特色项目,服务党员群众20万人次。选优配强社区“领头雁”。选派三名处级干部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增配第一书记、第一副书记5名,完成260名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活力迸发。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全年提拔重用干部20人次,完成干部轮岗调岗,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队伍梯次。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利用好“雏鹰之家”阵地平台,拓展雏鹰干部交流空间,为42名干部建立“雏鹰档案”,开展2场专题研学活动,汇编29篇基层调研报告,开展11场“青年说”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主题活动,建强一支高素质、专业过硬、视野开阔的干部队伍。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充分发挥。答复并办理完毕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2件,召开各类人大工作会议、基层协商座谈会、专题活动20场,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服务群众效能。举办各类乡情联谊活动20余场,共绘深港澳同心圆。打造规范化基层武装部,设置700平米的办公场地作为工作主阵地。好当家暖蜂驿站获评广东省“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廉政建设持续抓紧。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开展廉政教育培训14场,组织各支部党员集中学习党章党纪、观看警示教育片10场,参观廉政教育基地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