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重要论述,紧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主线,坚持稳就业惠民生、优服务引人才、防风险保稳定、抓改革促创新,在全市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分别连续第3年、第6年获市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和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A等次。
一、优化就业创业生态,筑牢稳就业保就业“坚固基石”。一是开源挖潜推动招聘岗位扩容提质。实施促就业大民生行动,高效匹配优质岗位,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87场,发布就业岗位13万个,服务企业2千家次,达成就业意向3万人,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二是精准服务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促进失业人员就业1.1万人,扶持就业困难人员1.3万人次,落实高校毕业生“1311”跟踪服务1.7万人次,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成绩在全省推广。开发高校生见习岗位1526个,连续3年全市第一。三是培优创优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效能。布局差异化创业孵化基地格局,坚持“孵好育成”规模化发展,打造市、区级创业孵化基地32家,孵化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300余家,带动就业超1.6万人。加强初创企业支持,扶持自主创业1.8万人次,发放补贴2100万元。四是资源整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整合就业创业服务专区3.0、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1+10+N”福田智慧零工体系等平台,高标准打造11家就业驿站,发布岗位信息2万条,提供就业服务7.5万人次,实现群众满意度100%。
二、构建卓越人才环境,打造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高地”。 一是强政策支持构建“全链条”引才体系。稳步推进河套合作区执业便利化,率先兑付境外人才个税补贴5.4亿元惠及1140人。发放“福田英才荟3.0”补贴8亿元,有效提升人才吸引力,全年引进人才2.2万人。二是品牌化活动强化“强磁场”聚才效应。创新优才中国行校园招聘“湾区+春招+秋招”多通道模式,创达成录用意向1.4万人历史新高。举办市一类职业技能竞赛、深圳工匠周“最美手艺人”品牌活动,开展“厚植匠心、技益福田”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6.5万人次。三是乡村技能工作站开创“百千万工程”新局。强化粤桂赣劳务协作,分别在广东潮州湘桥区、广西南宁隆安县、江西赣州兴国县设立深圳乡村振兴技能工作站首个市外、粤桂合作和省外站点,对口帮扶上林、马山、隆安三县就业1.7万人,打造技能赋能乡村振兴样本范例。
三、探索高效协同治理,打造和谐劳动关系“福田经验”。一是“数智员工”新用工模式革命取得硕果。出台全国首部政务领域智能机器人管理办法,填补领域空白,全力推广“数智员工”,开创公文写作、劳动仲裁辅助、民意速办辅助等11个政务应用场景,实现50个公文场景模块化处理、“数智仲裁”提速30%、安全风险点识别率90%、民意速办数据统计一键生成,成果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二是坚持“减量提质”源头化解根治欠薪。持续开展“百日攻坚”“安薪行动”,坚决推动“减总量、控增量、防变量、提质量”,全年办理劳动信访案件3.4万宗,受理劳动仲裁案件7860件,按时办结率100%,网络舆情742件,按时办结率100%,接收欠薪线索6035条,同比增长12%,增速排名全市倒数第一,连续9次荣登“问政深圳民呼我应红黑榜”红榜、2次登顶榜首。三是推进“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完善调解、仲裁、诉讼衔接机制,设立“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全市率先成立“福田区劳动争议人民调委会”,吸纳人民调解力量,拓宽专业化调解领域,打造“端口前移、调解为主、裁审兜底”的劳动争议协同共治格局。
四、坚持高端定位发展,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地”。一是打造全市首个园区标识。紧跟国家省市区有关调研意见,开展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汉国中心形象升级工程,形成全市首个园区专属人力标识,召开“才汇福田向新而行”品牌发布暨福田人力官颁奖活动,提升国际化、高端化影响力。二是完善“一企一策”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汉国中心”国家级产业园区专业楼宇资源集聚作用,建立“一专班一专员三日响应”机制,提供“一企一策一平台一站式”服务,打造“一站式”园区政务服务平台。现有16家国内外一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产业园,全年营收91亿元,纳税超5亿元,提供就业、择业服务1.5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超2300家。三是打造多元一体政策体系。完善产业园管理办法,出台支持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聚焦猎头引进、招才引智等提供支持,引导产业升级形成总部集群效应。福田现有人力资源机构527家,占全市24%,数量全市第一,2024年规上营收144亿,同比增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