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4593014589K/2023-00087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23-05-31
名称: 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全面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5-3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2年全面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5-31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区而团结奋斗。

  一、2022年全面工作总结

  (一)聚焦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宗旨意识持续增强。全面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学思践悟,锤炼过硬干部队伍。聚焦群众所需,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其中“青少年综合素质培优行动”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文明建设“一网统管”工作项目纳入“雏鹰计划”微改革项目。

  (二)聚焦品质提升,推动标准示范落地,公共服务质量显著增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获评全省唯一“优秀”等次,其中“公共文化进商圈”创新案例得到文旅部高度肯定。积极牵头基本公共服务文体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主导和参与21项服务规范、3项地标和5项国标的编制。

  (三)聚焦设施布局,建设重大文体设施,文体服务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高质量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推动国际演艺中心、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深福保综合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改革,推动安托山博物馆群建设工程PPP立项,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入结合商圈客户群体,组织多家策划团队群策群力,开展天元街区艺术馆概念策划工作,与节日大道“串珠成链”。

  (四)聚焦品牌建设,文化事业多点开花,文明本色显著增强。高效推进一榜三令“节日大道”建设,实施七大行动,推动品牌首店42家落地节日大道商圈,获评全市年度夜间经济十大地标,湾区时尚文旅消费核心区建设全面提速。强化“公共文化进商圈”IP辨识度,先后举办“欢乐闹元宵”“福田夜八点”“围村风情季”等文化活动近千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电视剧《湾区儿女》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影《奇迹·笨小孩》荣获金鸡奖奖项,福田星辉合唱团获“全国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文化实力显著增强。全市首创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文明建设“一网统管”保护机制,有效保护历史风貌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建成智慧化特色福田海滨图书馆、文学咖啡图书馆、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等特色图书馆,有效建成有深度、有温度、有特色的城市“文化聚合空间”。

  (五)聚焦惠民效应,体育事业稳步推进,活力成色显著增强。新建一批健身器材,推动CBD楼宇公共空间健身房建设,构建“家门口的公共文体服务圈”。截至目前,我区智能健身设施18套,健身路径550套,体育场地面积466.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1平方米,高于广东省2.6平方米的要求。区属九大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公益开放40天,常态开展惠民健身指导和体质监测两千余次,依托“全民健身节”“福田超级联赛”等本地品牌,构建科学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圈。持续完善“一网统管、一键预约”平台建设,将90所学校、183家场所、831片场地纳入平台,释放体育场地面积51.5万平方米。依托“i深圳”和“幸福福田”两个平台,发放体育消费券1166万元,刺激体育消费,带动体育产业发展。福田冰球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冬奥会历史性突破。在第十六届广东省运动会中,福田区运动员共取得七十多面金牌的优异成绩,占深圳代表团总成绩一半,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

  (六)聚焦集群引领,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创意亮色显著增强。升级打造“1+2”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新80条”政策,强化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效能。修订文化金融11条专项政策,荣获2021年文化金融创新奖,积极发挥投融资对文旅产业的促进作用。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拟定“六个一”工作体系和产业招商图谱,实施数字创意和现代时尚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打造湾区时尚总部基地,打造时尚产业空间“双十”供给体系,推动时尚产业纵深发展。有序推进第十八届文博会、深圳时装周福田会场、“一带一路”文旅发展论坛、2022深圳·意大利时尚生活节等品牌活动举办,持续擦亮福田文化品牌。

  (七)聚焦平稳运行,文化市场安全有序,善治底色显著增强。科学部署,制定 “五大提升行动”,出台区文化市场专项执法行动方案12项、疫情防控工作方案15个、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方案12个,抓好落实,做到月月有专项,月月有目标,月月有成果。严格落实战时“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研判、一日一抽查、一日一报告”工作机制,强化场所巡查和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力度,累计检查各类场所19922家次,出动检查人员8631人次,发现问题及隐患1003处并完成整改,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决防止“低级红”“高级黑”,筑牢政治安全防线。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始终根植于群众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滋养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向打造“文化高地”迈进,为“首善之区”建设留下生动注脚,实现城区文化软实力跃升,铸就文化新辉煌。

  (一)坚持品质制胜,提升城区活力,打造重大文体设施精心布局的新标杆。大力开展重大文体设施建设“精雕行动”,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动、高品质运营,强力推进国际演艺中心、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安托山博物馆群、深福保综合服务中心、天元街区艺术馆等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运营工作,探索以“分层出让”模式建设福田水质净化厂二期体育空间,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抢抓文化先机,塑造文化形象,打造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一是构建湾区时尚文旅核心圈,升级打造“深圳节日大道”,推广“福田十景”“八大旅游线路”等高品质文旅品牌资源,打造国际级时尚风范大街,加速打造湾区时尚文旅消费核心城区。二是创新开展“公共文化进商圈”3.0“升级行动”。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播模式创新、双向激发与三点联动,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提供福田范例。合力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行动”。在家门口、书屋里、咖啡厅等区域,打造新型公共文化“最美空间”“智慧空间”“特色空间”,创办地铁网络中“不落幕”的流动书展,构建“云端、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多维公共文化空间。四是发挥福田城市会客厅功能,构建“十百千”文化菜单,办好“围村风情季”、文博会、WTA年终总决赛等活动、赛事,构建高品质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矩阵,展现福田新形象。五是创新推动“图书馆+”行动,新建智慧型图书馆、设置一批都市功能型图书馆,谋划推出福田区红树林公园图书馆,为国内红树林湿地公园图书馆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提供模板。建立“图书馆+校园”阅读联盟,打破我区内各中小学图书馆自主建设、资源独立的‘资源孤岛’的模式,将公共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和多样文化活动送进校园,助力打造书香校园、书香福田。六是以国务院督查激励创新示范点创建为契机,推动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和创新发展。

  (三)对标典型先进,强健文化体格,打造体育事业高标准发展的新标杆。一是踔厉打造群众体育沃土。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持续推动“一网统管、一键预约”平台建设,实现文体场所全覆盖。实施大中小文体设施“星罗棋布”计划,不断激发城区活力,释放体育惠民效应。二是奋力构筑竞技体育高地,集聚高水平体育资源,拓展体育伙伴关系,实施“福田英才荟”计划,扩大体育朋友圈。通过吸引国际(国内)体育组织和知名企业在福田区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导入高端体育赛事,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区,提升我区体育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三是大力培育湾区体育交流热土。以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合作为重点,积极参与搭建大湾区体育文化交流平台,实现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创意先行,发挥文化优势,打造新时代文化产业多核驱动发展的新标杆。一是进一步强化集群发展思维。划分文化产业细分领域,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模式,构建“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头部企业”三级招商体系。打造省级广告产业园区,制定福田区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二是空间再生,双平台赋能空间管理。首创文化创意产业空间“一网统管”平台,创新物业联盟社会物业协同治理模式,实现空间的实时动态监测。首推旅游行业“1+1”智慧管理平台,对辖区酒店入住旅客实施动态管理,对辖区旅行社进出团实时监测,精准搜集旅客情况,精准推送旅游注意事项,动态分析旅游经济运行情况。三是加大文化科技企业招引力度,吸引头部内容制作、视频平台、直播平台企业入驻,构造起以金融为科技、文化赋值,以科技为金融、文化赋能,以文化为金融、科技铸魂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五)强化风险先控,稳守文化安全,打造新时代文化市场平稳发展的新标杆。一是牵头做好我区旅业和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工作,严密防范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型文化产业潜在的安全风险,切实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续更新和完善“福田文化执法”平台,科技赋能安全生产和执法工作,提升执法检查效率。二是夯实“三基建设”,防范各类安全隐患。认真谋划我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作,打通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提升预警信息精准传播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事故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三是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线。对标对表上级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机制,耕好意识形态的“责任田”,持续开展出版物市场、广电市场、营业性演出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等领域专项执法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守好文化市场意识形态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