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统计2020年第1期】福田区2019年经济发展报告
信息提供日期 : 2020-03-11 14:03来源 : 福田区统计局 信息索引号 : /2020-8157324
福田区2019年经济发展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区全力以赴抓经济、精准施策出实招,有效应对困难风险挑战,经济运行逆势走强,延续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2019年我区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46.5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7.2%;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7.40亿元,同口径增长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0.94亿元,同口径增长5.2%,高于市对区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1.2个百分点;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3.56亿元,增长6.5%,低于市对区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0.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6.1%,低于市对区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2.1个百分点;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70亿元,同口径增长6.4%;
——完成税收总额1825.95亿元,增长8.1%。
一、当前福田区经济发展主要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发展情况
初步核算,2019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46.50亿元,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8亿元,增长18.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7.68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56.54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05:8.53:91.42,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位居全市前列。
从主要行业来看,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723.92亿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9%,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46.6%,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94.53亿元,增长2.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3.1%,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3.8%,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05.47亿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7%。
(二)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1、工业
2019年我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07.40亿元,同口径增长1.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70.94亿元,同口径增长5.2%,高于市下达年度目标1.2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排名全市十区第七和第六。
2、商业
2019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3.56亿元,占全市总量29.5%,位居全市各区第一;增长6.5%,低于市下达目标0.5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发业总量排名全市各区第一,占全市比重达34.5%;零售业总量排名全市各区第一,占全市比重达23.3%;住宿业总量排名全市各区第一,占全市比重达31.1%;餐饮业总量排名全市各区第一,占全市比重达22.0%。
3、固定资产投资
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排名全市十区第八。其中房地产投资下降2.7%;非房地产投资增长41.2%。
房地产销售方面,2019年我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0.5%。
4、规模以上服务业(“3+2”行业[1])
1-11月,我区“3+2”行业实现营业收入938.10亿元,增长11.9%。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46.06亿元,增长5.7%,占“3+2”行业总量47.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2.35亿元,下降0.8%,占“3+2”行业总量4.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35.73亿元,下降6.6%,占“3+2”行业总量3.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13.96亿元,增长23.4%,占“3+2”行业总量44.1%。
(三)新经济业态运行情况
新业态发展良好,是我区经济增长重要拉动力。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1921.95亿元,增长7.6%,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3%;专门专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2.85亿元,增长10.0%,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8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1.5%;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75.97亿元,增长8.5%,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4.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81.2%;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80.04亿元,增长8.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6%;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08.19亿元,增长8.5%,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0%。
表1 2019年福田区主要经济业态发展情况
(四)集约型指标发展情况
2019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达57.80亿元/平方公里,增长7.2%;税收地均集约度为23.21亿元/平方公里,增长8.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1.39平方米,下降6.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184.02千瓦时,下降0.6%;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4.30吨,下降4.8%,均大大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作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福田“高产低耗”模式进一步夯实。
二、区域比较
(一)全市十区比较
2019年,福田区经济量增质优,稳步提升,与全市其他区相比,呈现经济总量稳居前列,质量效益领先全市,增长速度运行平稳的特点。
1、经济总量稳中有进。从总量指标看,福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区高545.2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三,低于排名第一的南山区1557.19亿元,低于排名第二的龙岗区139.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排名第四,低于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排名第七。
2、质量效益持续领跑。从效益指标看,福田区地均生产总值57.80亿元/平方公里和地均税收23.21亿元/平方公里均领跑全市各区,地均生产总值比排名第二的南山区高77.6%。我区以不到全市4%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市近两成的地区生产总值产出,集约化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在兄弟城区中名列前茅。
3、增长速度稍显靠后。从速度指标看,福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处中后位次,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排名第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均排名第八,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表2 2019年深圳市十区主要指标比较
绝对值单位:亿元、亿元/平方公里
注:应上级部门要求,固定资产投资仅公布增速;税收总额口径不一致不做比较。
(二)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比较
福田区作为深圳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会展中心,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已具备国际化特征,与中国香港、新加坡两个国际化中心城市相比,我区经济增速领先,地均集约度高,但是人均指标尚待提高。从数据上看,2019年前三季度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分别比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高7.8和6.6个百分点;福田区地均生产总值达40.72亿元/平方公里,比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分别高1.38倍和55.4%;福田区人均生产总值20.05万元,比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分别低21.0%和40.1%。
表3 2019年前三季度福田区与中国香港、新加坡指标对比
注:1、汇率换算1港元=0.8860元RMB, 1新元=5.1097元RMB;2、“年均常住人口”数据为2018年度数据计算。
[1]“3+2”行业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述行业是地区生产总值构成的营利性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