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华强北街道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重点工作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6-06 14:04来源 : 福田区华强北街道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华强北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在大仗大考中担当作为、承压奋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把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贯穿全年。构建多形式、分层次“政治学习矩阵”,组织各类学习活动2300余次,实现基层党支部、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立足华强北敏感区位,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圆满完成全年防护期保障任务,实现“五个零发生”目标。
二是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战线。严格落实“闷住、捞干、快转”,深入开展电子市场守护等“十大行动”,打赢多轮处置硬仗,确保44家市场卖场超10万名从业人员安全,亚朵、橙果、新浩壹都三个驿站规范有序运营。开发全市首个核酸疫苗排队小程序,建立全区首个标准化核酸示范点,率先完成加强针接种任务,市委机关和居民群众医疗保障服务快捷有温度。截至12月,街道未发生社会面规模性疫情传播,未发生驿站隔感事件,未产生重大负面涉疫舆情。
三是扎实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信访工作平稳向好,国满件、省满件满意率97.55%,初信初访处理率和重复访化解率100%,排名全区前列,有效化解一批信访骨头案,实现“五个不发生”。安全生产持续巩固,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和火灾亡人事故,率先开展电动自行车编号卡安装,设立全区首个社区便民上牌办理点,组建全区首支20人街道交通铁骑队伍,与交警部门联合创新智能外呼模式,交通违法行为下降40%以上。违法犯罪治理有力,刑事治安、民生“八类”警情和电诈诈骗警情分别下降31%、75%、32.5%,完成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地区“摘帽”,打造全市首个商圈物流寄递禁毒示范点。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集中行动156次,累计查获无合法来源物品11万件,处置相关人员?301人。
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立街道商会,实体化运行全市第一家基层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站点,推动各类市场减免租金约2.6亿元,顺利通过全市首批国际化特色示范街区评定验收,获评“2022年度深圳市区街营商环境示范奖十强街道”。规上在库企业874家,同比增加220余家,排名全区第一;新增固定资产项目19个,同比增长90%;挖掘闲置空间10万平方米,推动深纺大厦、中电产城等项目落地,建设新型产业楼宇,中国软件、中国系统等信创生态链企业进驻。
五是持续提升城区品质和文明程度。市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街道年度环卫指数排名全市第五,5个老旧小区获得“文明美好家园”创建优秀奖励。修复破损路面2.4万处,消除违法建筑1786平方米,任务完成率226%。完成地质局小区、海外装饰大厦等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四个一”创文巡查调度机制,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00余场,形成一批常态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项目。
六是加强民生服务保障。组织实施民生微实事14项,推进“食物银行”试点,街道综合职业康复中心获评广东省“四星级”职康中心。畅通民意速办机制,全年收集群众咨询、意见等11320件,办结率100%,经验做法在区《民情日报》刊发。开展“福虎贺岁闹元宵”新春国潮活动、醒狮贺新春、全民极限月等活动,激发商圈公共文化活力,本土艺术团华君艺术发展中心获评福田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当代视觉艺术空间”。累计投入430万元,推进和平县合水镇乡村振兴。
七是基层党建呈现新气象。建立全市首个“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推出首批十项服务清单,相关项目获评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护航发展”优秀案例。完成129个党组织集中换届,小区党支部实现100%覆盖,新增非公企业单建党支部32家。扎实开展“包路进楼联户”,形成“一报二榜三单”机制,党员干部累计下沉1.3万余人次,解决各类问题5000余个。全年提拔晋升科级干部18人次,干部轮岗调整20人次,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力配合区委巡察工作,完善财务管理、采购招标、内部审计等制度,不断扎紧制度笼子。
存在的主要不足:一是商圈转型升级面临规划、空间、产业、机制等瓶颈,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二是交通管理、街区基础设施、老旧小区配套等存在明显短板,与中心城区地位不相匹配。三是商圈各类矛盾如租赁纠纷、房地产暴雷、电信诈骗等问题相对多发,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压力较大。四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能发挥不够充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干部队伍作风不严不实现象依然存在。
2023年,华强北街道将深入贯彻区八届二次党代会、区两会和黄伟书记在华强北代表团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三个导向”、弘扬“五大作风”,狠抓攻坚落实,为福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区贡献力量。
(一)着力强化政治建设,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市场、进社区、进校园,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深刻领悟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治理等领域面临的难题结合起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华强北商圈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为本、产商融合,推动形成“南优”“北振”“东硬创”“西时尚”格局,擦亮“中国电子第一街”和国际创新创业大街招牌。一是巩固电子产业核心地位,推动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福田分中心落地华强北,优化街区配套服务,确保电子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二是打造华强北商圈北区“科创+文创”活力区,常态化开展重点企业走访宣讲服务,推动女人世界、万商电器城、群星广场等转型,布局引入新能源、文创、时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硬件创新创业团队,打造1至2个“科技上楼”示范案例。三是打造华富路夜间经济带,高起点高标准导入符合街区定位的商业业态,实施高品质外摆,举办主题消费节活动,促进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建设。四是推进华强北科技时尚商圈建设,实施“扩信心、促消费”一揽子计划,建设高品质商圈。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制定街道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窗口服务清单,加大反走私、反诈骗力度,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着力加强全域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是完成华强北智慧街道项目建设,给街道装上“智慧大脑”,实现对重点区域监测全覆盖,让基层治理更加科学化智能化。二是深化“全域治理”,加快构建“党建+物管”“物业+服务”“物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物业城区”治理标准,推动市容巡查、安全检查、交通整治等整合提效。三是推动“平安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心访工作室、访前法律工作室和人民调解室“三室配合”机制,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模式,实现社会矛盾发现在早、解决在小。四是推进社区安全应急一体化建设,打造街道安全文化体验馆,完成火灾高风险区域预警摘牌,守牢安全底线;建设5个社区交安站、10个重点源头交安站、2个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交通严管示范街区。
(四)着力挖掘文化底蕴,让文明成为华强北最靓丽底色。一是依托“i福田”门户,构建“1+N”宣传矩阵,统筹做好信息传播、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传播华强北正能量。二是聚焦华强北“奋斗”“创新”“时尚”等文化特质,弘扬华强北企业家精神,全面升级推出时尚文化消费节和青年潮流艺术季,打造华强北企业家“星光大道”,讲好华强北故事。三是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完善华强北志愿服务机制,开展“一月一主题”志愿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四是联合团市委打造特色青少年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创建全国、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五)着力提升民生福祉,扎实办好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事。一是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加强特殊人群关心关爱,提升医疗热线服务水平,完善发热门诊建设,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二是打造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构建专业化应急队伍,强化网格化医疗管理、哨点监测,为辖区群众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三是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华新村、桑达南区、深勘大院、嘉年大院居住环境,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四是完善多层次都市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华强北长者日间照料中心,推广长者助餐服务,建强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落实乡村振兴帮扶任务。
(六)着力提升环境品质,以绣花功夫打造“绿美街区”。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建成使用甘泉路近零碳示范公园,引进赛格碳达峰产业指标观察点落户华强北,推动产业园区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二是持续开展市容环境和交通综合治理,精细化管好用好每一寸街区空间,优化华强北交通铁骑队伍建设,成立交通治理“尖刀队”,全面加强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管理,打造干净整治、安全有序的环境,保持环卫指数排名全市前列。三是优化提升华强北片区基础设施,重点推进燕南路、振兴路、振华路等主要干道及周边鱼骨路的改造,完成桑达工业区综合整治和业态转型,规范快递物流行业的有序发展等。
(七)着力弘扬“五大作风”,从严从实锻造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创新打造党建“亮点工程”。深化“小个专”党建品牌,竭诚服务辖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推进“一社区一党建品牌”创建,扎实推进“两新”党建“三同步”工作。高品质建成街道特色党群服务中心和标准化武装部。二是深入开展“包进联”行动。完善“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组织力量网、责任行动网、智能信息网,不断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机制,把党的领导传导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三是探索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创办人大代表工作室,建立民情员队伍,完善走访机制,加强基层协商,广泛汇集民意民愿。四是重点加强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分层分类实施干部能力培训,强化督查督办和节点绩效管理,锤炼队伍攻坚克难作风,落实态度第一、行动第一、结果第一。五是从严从实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不断完善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确保巡察整改“见人、见事、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