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街道2017年工作总结
信息提供日期 : 2017-12-28 00:00来源 : 福田区华强北街道办事处
2017年,华强北街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城市管理提升年工作部署,牢固树立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理念,强化中心区责任担当,积极运用新思想指导商圈工作,形成生动实践,推动改革发展。今年以来,商圈先后荣膺“国际信誉品牌”“双创示范基地”“中国著名商业街”。
一、2017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发展基石,基层党建创立新局面。
1、打造“五位一体”的商圈党建新格局。成立华强北商圈党委,覆盖“党商社企群”,形成“五位一体”全要素全覆盖的党组织网络。商圈党委书记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兼任,副书记和委员重点吸纳有影响力的商企、协会、商会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党员负责人。商圈内无论大企业还是小单位,都在商圈党委的组织下为商圈发展服务。今年9月,华强北商圈作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典型考察点,党建工作受到省、市组织部的高度肯定。
2、打造一站式服务型党建阵地。华强北商圈寸土寸金,今年,商圈党委又克服困难,打造了13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开辟了一片新阵地。党群服务中心设有驻点联系室、商事服务室、远程教育室、群团服务站以及书画室等八大功能室。其中,群团服务站进驻了工会、团委、妇联、老年人协会的专职指导员,提供“党建带群建”的一站式综合管理服务功能,赢得了辖区党员和广大群众的青睐和欢迎。今年,开设了华强北商学院,是专门为华强北企业商家培育人才而量身打造的公益性课堂,第一期共16学时的课程已顺利结束,社会反响热烈。
3、打造互联网智慧党建管理服务平台。针对商圈党员年纪轻、流动性大、成分多元等特点,开发了华强北商圈党建智慧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施商圈党员积分制、党组织星级制,实现党员的动态管理和激励。如今,活跃在街头的50人党员志愿者队伍、扎根在各市场的42个商户党员示范岗、主动回娘家找组织的103名流动党员和失联党员,已成为商圈党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街区建设踏上新征程。
1、创新街区管理服务模式。主动对标国际一流街区,实施“商业+”管理服务模式,即商业+党建+文化+法治+诚信+智能,使华强北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是红色一条街、文化一条街、文明一条街、智能一条街。今年重点打造了智慧商街,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在地商业SAAS服务平台(在地商业软件及服务云平台),提高街道智能化管理水平。加装了WiFi、安防摄像头、广播等设备的智慧路灯,能够对周边市政设施、区域人流进行管控和监测,并利用积累起来的大数据有效进行人群预测和预警。为实体商户提供一整套互联网营销工具和服务,让经营更有效率。为市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提升休闲购物体验等。
2、积极引领商圈转型升级。举办了第十五届2017中国(深圳)商业街区行业年会暨全国商业街区创新转型发展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商业街区的管理者、主管单位代表、专家学者等近300人围绕商业街区的发展趋势、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国际化建设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华强北开阔发展视野,推进合作交流,加快转型升级起到积极作用。辖区商家企业纷纷启动转型,如华强北茂业提出打造集高端轻奢百货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百货旗舰店,华强电子世界率先打造了国内首个智能家居交易中心。
3、持续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商圈内国际创客中心纷纷建立,市、区孵化基地“破壳而出”,其中赛格众创中心、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HAX国际硬创加速器等已初具规模。在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全市首个“党建+人才”服务阵地,开办人才沙龙,开展创业就业培训,举行创新创意产品展示等,今年从这里走出去的创新项目12个。
(三)坚持品牌建设,丰富发展内涵,国际商圈树立新形象。
1、商业步行街顺利开街。今年1月14日华强北商业步行街开街,开街活动得到市民、媒体广泛关注,现场有近百名网友进行网络直播,新浪微博对开街盛况设置了开机报头,纽约时代广场播放了开街主题视频等。开街活动标志着华强北涅槃重生、王者归来,展示了新华强北“新颖、时尚、科技、创新”的特点。
2、品牌活动彰显商圈特色。举办了醒狮贺新春、开市晚会、华强北好声音等品牌活动,其中华强北好声音作为市民票选的“福田区十大最受欢迎文化活动”之一,今年形式更加多样,更接地气,已吸引国内外400余人报名参加;华强北市民才艺大学堂惠及商圈企业和居民,口碑日益提高,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其中音乐、健身、美学书画门类项目深受市民喜爱;华强北商圈首届拔河赛比赛吸引了华强、赛格等24支队伍共432名运动员参加,反响热烈;组织华强北企业参加东南亚国家商品展,助力华强北企业“走出去”;筹备中的深圳(华强北)电子竞技嘉年华活动,体现华强北电子科技元素,将采用国际标准的电子竞技大赛平台,打造一个年轻活力的体育竞技赛事。
3、文商共建打造华强北模式。依托全市首个“文商结合”示范点-华强北九方,突出文化与商业结合特点,提升公共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服务水平。组织策划了2017年“一带一路”˙跨界文商节,开展了星潮IP全国巡展首站、学院派˙为爱飞歌音乐荟和520为爱而生华强北˙九方交友荟等活动;配合开展第十三届文博会华强北文化消费节,举办“一带一路”、新闻出版、创意设计、摄影器材、非遗剪纸、珠宝服饰等10项产业专题活动,成效明显,社会反响良好。
(四)坚持精细管理,提供发展保障,街区治理取得新成效。
1、城市管理成效明显。成立步行街管理办公室,负责步行街的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联合辖区企业、行业协会制定并发布《华强北商业步行街文明管理公约》,充分发挥商家市民做为城市主人翁的主体作用,自觉维护城市形象;针对步行街人流量大及地砖材质特殊的现状,日常保洁实行“清洗为主、清扫为辅”的新模式,并在步行街周边设置了约1200米的自行车停放架,与摩拜公司合作共建华强北共享单车停放示范街,卫生环境指数连续多月排名全市前列;严格落实查违共同责任制要求和“零增量”目标,今年以来共消除违法建筑面积135平方米。
2、安全生产稳定可控。开展“行走华强北”行动,街道领导在行走辖区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通过拍照方式直接上传至微信工作群,业务科室及时“认领”,迅速处置,今年以来已成功解决问题数十个;开展“拉网排雷”行动,对“房中房”、三合一场所等隐患进行铁腕整治,共出动人员2821人次,检查各类场所16768家次,排查隐患734项,成功拆除玮鹏花园、桑达南区、汽车大院等住宅楼中的“房中房”;开展十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检查“三小”场所、高层楼宇、地下空间等15个领域各类场所83697家次,合计出动人员13301人次,排查隐患4811项,整改隐患3535项。
3、综治维稳扎实有效。年初对辖区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共排查出4名重点人员,3起不稳定因素,已联合辖区派出所成立工作专班,针对各重点人员制定工作方案;全国两会前夕,辖区3名重点人员均购买前往北京的火车票,街道成功落实对该3人工作劝返维稳工作;党的十九大防护期间,认真落实“一个包案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化解方案”的工作要求,对13名重点人员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今年以来,成功调处了海外装饰大厦装修工程经济纠纷、万商美食城租赁纠纷、华强广场装修工程经济纠纷等8起群体性纠纷。
(五)坚持以民为本,共享发展成果,公共服务迈上新台阶。
1、扎实开展民生“微实事”。2017年街道审批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共计98个(工程类59个,服务类39个)。截至目前,投入财政资金1219.98万元(工程类787.78万元,服务类432.21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01.696万元(工程类33万元,服务类68.696万元),得到辖区商家群众的普遍点赞。
2、实施“五大关爱”计划。突出“帮、教、抚、助、携”五个字,制定不同关爱计划:针对计生困难母亲,开展帮扶救济计划;针对婴幼儿家庭,开展育儿教育计划;针对青少年健康,开展幸福助长计划;针对计生特殊家庭,开展心灵抚慰计划;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携手共筑计划。
3、构建线上线下“双平台”。发布了“先锋城区智慧华强北”微信公众号,提供商圈动态、网上办事、惠民活动、党务助手等资讯和服务,打造手掌上的服务平台,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已累计发布信息50多条;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增设租赁业务,实现街道业务统一受理、信息互通,健全“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机制,提高现场服务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离做细做透做实还有差距。在非公党建模式的探索中,需要逐步转变运用体制内的方法去指导体制外党建工作的习惯,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抓好保底工作压力大。由于华强北的商圈属性,房中房、三合一场所等问题严峻,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大;随着地下空间开放,城市管理难度加大。
(三)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还有待提升。虽然干部队伍能够尽职尽责,但与建设国际化商圈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强学习,开阔眼界。
(四)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相对滞后。城市更新还面临物业确权困难、更新成本过高、捆绑改造推进难等难点;商圈产业升级、业态布局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快落实。
三、2018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进党建工作改革。在做好商圈党建的同时,推进楼宇党建,为商家及居民群众提供全天候运行、全方位覆盖的服务体系,打造与国际电子商业名城相匹配的服务型党组织。
(二)提升街区管理与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步行街的管理机制,继续做好商圈品牌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创建国家A级景区,提升步行街管理水平和华强北品牌知名度。
(三)全力以赴抓好保底工程。继续抓好民生保障、市容市貌、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四项保底工程,确保商圈平安稳定,为商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四)整合发挥社会组织职能。充分利用华强北丰富的社会组织资源,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决策,开展社区自治,形成合力,推动商圈健康发展。
(五)加快推进城市升级改造。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华强北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坚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业等多元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