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街道2012-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规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15-03-16 00:00来源 : 福田区华强北街道办事处
一、2012-2014年的主要工作
三年来,由于地铁七号线围挡施工、城市更新改造、转型升级等,华强北正经历着“阵痛期”和“转型期”,对此,街道党工委坚持以“转型升级繁荣发展”为发展方针,以“打造国际电子商业名城”为整体目标,立足“五个一流”,认真抓好围绕地铁7号线施工而加大安商稳商、围绕打造国际电子商业名城而加快转型升级改造、围绕改善民生福利而创新社会建设,辖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党群一心、政企抱团、社会组织发力支持、商家群众受益的生动活泼发展局面。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聚正面能量。
1、主动接触媒体还原真相。通过组织“媒体老总看华强北”等活动,将媒体拉入正面宣传阵营,消除外界对华强北前景的疑虑和担心。定期向社会和媒体发布各类数据和信息,各大媒体共发布华强北客观正面报道600余篇。
2、积极沟通商家共树信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或每季度召开一次“媒体商家联席会”,及时通报商圈最新情况,鼓励商家群众提问题、出建议、谏良策。
3、全力筹拍“解码华强北”扩大影响。协调福田区委宣传部,联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拍摄“解码华强北”电视纪录片,引发大众对华强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该片的拍摄得到区领导高度重视,张文书记亲自把关,并提出多条宝贵意见。
(二)加强综合整治,优化营商环境。
1、全面开展交通疏解。协调4家企业让出红线地,提前打通华强2号路,解决华强北西片在主街封路后交通微循环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分阶段对公交场站移转的人流进行疏解和引导,使市民对公交调整达到最快适应。协调地铁集团出资50万,规划建设华强北行人指引系统,方便市民快捷到达、离开。联合辖区交警,聘请150名交通协管员,大力开展交通整治,确保华强北商圈“进得来、出得去”。
2、严格加强市容管理。成立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小组,研究制定《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十条措施》。组建一支200人的清理队伍,对卫生死角和脏乱差现象开展彻底整治。建立路面养护巡查长效机制,辖区119处共320平方米破损路面得到修复。2014年城管工作排名均在全市排名靠前。
3、大力推动平安创建。组建全市第一支企业义务消防队伍,连续两年举办消防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志愿消防队伍日常训练效果;增设一个商业纠纷调解点,协助街道进行各类调解;妥善处置信访积案及群体性事件。通过实行领导包案制度,促成中航等重点信访户息诉罢访。
(三)坚持安商稳商,促进繁荣发展。
1、营造商业氛围。将地铁围挡设计成为590块公益、商业广告,扮靓商圈面貌。在主街南北两侧即深南、红荔路口修建地标性门楼,与围挡广告连成一起,成为独特风景。
2、凝聚商气人气。连续两年联合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经促局举办华强北系列品牌宣传活动,形成了“政府搭台、商家唱戏、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
3、创新服务模式。制定《街道领导和科室挂点辖区企业包干服务制度》,对商圈55家重点企业实行全覆盖包干服务,在街道和企业之间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四)推进更新改造,加快转型升级。
1、推动地铁7、9号线顺利进场施工。深入走访动员30多家企业,召开6次协调会,推动2012年10月地铁7号线华强北站顺利进场。完成地铁9号线红岭站临时占地的谈判、协议的签订和主体围挡等工作,2013年5月顺利进场施工。
2、片区单元改造有新进展。2012年10月,第七单元迪富宾馆项目正式开拆,这是华强北街道乃至福田区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2014年,城市更新第三单元嘉年项目顺利拆迁,并得到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十四单元兰光大厦已履行法律手续,正在拆迁。
3、积极推进外立面改造。先后多次召开商家、业主座谈会,征集商家、业主改造意愿。特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城市视觉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与商家、业主交流设计经验。目前,华强北路东面曼哈广场已改造完毕;茂业百货正进行外立面改造;其他各商家、业主正积极筹划外立面改造事项。
(五)优化民生服务,打造幸福商圈。
1、四大民生工程全部开放。2012年起,街道克服商圈寸土寸金、民生服务场地匮乏等问题,努力打造文化站、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四大民生工程。目前,四大民生工程已全部正式开放,并向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2、惠民“微实事”项目成效明显。2014年,街道全年通过审批的“微实事”项目共69个(工程类29个,服务类40个),投入总金额508.7万元,其中政府投入微实事资金351.24万元,撬动社会参与资金157.46万元 ,社会出资比例31%,达到了“花小钱,办大事,多办事”的效果。
(六)创新社会建设,共建共治共享。
1、成立华强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2013年,成立华强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创新发展政府主导、多方协作、公众参与的“三位一体”社会管理机制。
2、成立华强北街道社区基金会。2014年,成立华强北街道社区基金会,并制定见义勇为奖励制度、特别救助制度、“诚信之星”评选制度等,同时把社区基金会资金与街道“微实事”资金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双重作用,帮助辖区商家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3、整合其它社会组织资源。2013年,成立华强北香港商家联谊会,加上原有的深圳市电子商会、华强北商会等,华强北的社会管理也逐步走上了一条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七)推进自主改革,促进全面建设。
1、开展“一领两建三同”党建改革项目。针对商圈企业众多、两新党员高度集中等特点,积极推进“一领两建三同”党建改革项目。成立深圳市电子商会党支部,试行党组织与社会组织联合办公。建立名为“华强北党建”的全市首个商圈党建工作微信公众号。深入开展党员议事会、党员示范岗、党员亮身份、党员承诺制和党员志愿者五项特色活动。
2、打造商圈特色电子商业文化。举办了“醒狮贺新春”、“商圈道德讲堂”、“华强北好声音”周末广场音乐荟、首届华强北手机游戏街头争霸赛、“活力华强北”涂鸦艺术墙、华强北首届商圈运动会等活动,使华强北不仅是商业一条街,更是文化一条街,文明一条街。
3、推动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利用区在街道试点契机,积极推进公共信用体系建设。截至11月7日,已采集各类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共计29条,从源头上有效约束了违法和失信行为的发生,推动了行政执法模式的规范和创新,使基层行政执法由被动走向主动。自推行此项工作以来,计生科作为发生虚假材料等失信行为的“重灾区”,至今未发现一单。租赁所通过发送出400条“温馨提示”短信,市民回应率达43%,追回房屋租赁税80万元。
二、2015年工作规划
(一)加快城市更新改造进程。
1、推动立体街道建设。根据福田区计划,华强北路将改造成为“管理型步行街”,街道将继续跟进华强北步行街LED显示屏群项目,与地铁公司协调让出场地与项目的时间,与区城改办协调进一步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与区发改局协调招商引资与项目立项的事宜。
2、推进外立面改造工作。将外立面改造作为2015年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加强与商家业主沟通,推动华强北沿街的外立面改造工作全面铺开,力争与地铁施工、城市更新等工作同步进行,同步完成。预计到2016年底,华强北主街外立面改造全面完成,使华强北商圈重塑新貌。
2、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协助做好城市更新工作重点项目嘉年地块的更新工作,继续加强对上步片区更新专项规划调查摸底和数据统计工作,推进兰光、华胜开工建设,推进中联项目的实施主体批复。利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打造“信息谷”研究基地的契机,将其成员企业(上步片区第六更新单元京华集团、第二更新单元振华集团)列入实施计划,力争启动该城市更新项目。基于赛格集团提出了在上步片区第十六单元建设深圳赛格国际电子城构想,力争将此单元更新改造工作列入明年城市更新规划年度计划。
(二)进一步推动各项改革出成果、见实效。
1、推进“一领两建三同”党建改革项目。争取在“两新”组织的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条符合华强北特色,符合当前商圈党员需求的新路子,为区委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经验、作出贡献。
2、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社区基金会、华强北香港商家联谊会、深圳市电子商会、华强北商会等社会组织为平台,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3、打造商圈特色电子商业文化。持续举办各种特色文化活动,提升商圈凝聚力,提升商圈品质和内涵。
4、深化公共信用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公共信用建设作为法治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诚信商圈、法治商圈,为区全面推广探索经验。
(三)进一步提升服务民生和服务商圈质量。
1、拓展民生服务平台。以四大民生工程为平台,结合惠民“微实事”,扎实开展各类民生服务。
2、持续开展安商稳商引商。持续举办品牌宣传系列活动,创新服务商家模式,加强政府与企业沟通与交流,为企业营造轻松开放的营商环境。
(四)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为商圈发展保驾护航。
一、2012-2014年的主要工作
三年来,由于地铁七号线围挡施工、城市更新改造、转型升级等,华强北正经历着“阵痛期”和“转型期”,对此,街道党工委坚持以“转型升级繁荣发展”为发展方针,以“打造国际电子商业名城”为整体目标,立足“五个一流”,认真抓好围绕地铁7号线施工而加大安商稳商、围绕打造国际电子商业名城而加快转型升级改造、围绕改善民生福利而创新社会建设,辖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党群一心、政企抱团、社会组织发力支持、商家群众受益的生动活泼发展局面。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聚正面能量。
1、主动接触媒体还原真相。通过组织“媒体老总看华强北”等活动,将媒体拉入正面宣传阵营,消除外界对华强北前景的疑虑和担心。定期向社会和媒体发布各类数据和信息,各大媒体共发布华强北客观正面报道600余篇。
2、积极沟通商家共树信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或每季度召开一次“媒体商家联席会”,及时通报商圈最新情况,鼓励商家群众提问题、出建议、谏良策。
3、全力筹拍“解码华强北”扩大影响。协调福田区委宣传部,联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拍摄“解码华强北”电视纪录片,引发大众对华强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该片的拍摄得到区领导高度重视,张文书记亲自把关,并提出多条宝贵意见。
(二)加强综合整治,优化营商环境。
1、全面开展交通疏解。协调4家企业让出红线地,提前打通华强2号路,解决华强北西片在主街封路后交通微循环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分阶段对公交场站移转的人流进行疏解和引导,使市民对公交调整达到最快适应。协调地铁集团出资50万,规划建设华强北行人指引系统,方便市民快捷到达、离开。联合辖区交警,聘请150名交通协管员,大力开展交通整治,确保华强北商圈“进得来、出得去”。
2、严格加强市容管理。成立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小组,研究制定《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十条措施》。组建一支200人的清理队伍,对卫生死角和脏乱差现象开展彻底整治。建立路面养护巡查长效机制,辖区119处共320平方米破损路面得到修复。2014年城管工作排名均在全市排名靠前。
3、大力推动平安创建。组建全市第一支企业义务消防队伍,连续两年举办消防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志愿消防队伍日常训练效果;增设一个商业纠纷调解点,协助街道进行各类调解;妥善处置信访积案及群体性事件。通过实行领导包案制度,促成中航等重点信访户息诉罢访。
(三)坚持安商稳商,促进繁荣发展。
1、营造商业氛围。将地铁围挡设计成为590块公益、商业广告,扮靓商圈面貌。在主街南北两侧即深南、红荔路口修建地标性门楼,与围挡广告连成一起,成为独特风景。
2、凝聚商气人气。连续两年联合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经促局举办华强北系列品牌宣传活动,形成了“政府搭台、商家唱戏、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
3、创新服务模式。制定《街道领导和科室挂点辖区企业包干服务制度》,对商圈55家重点企业实行全覆盖包干服务,在街道和企业之间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四)推进更新改造,加快转型升级。
1、推动地铁7、9号线顺利进场施工。深入走访动员30多家企业,召开6次协调会,推动2012年10月地铁7号线华强北站顺利进场。完成地铁9号线红岭站临时占地的谈判、协议的签订和主体围挡等工作,2013年5月顺利进场施工。
2、片区单元改造有新进展。2012年10月,第七单元迪富宾馆项目正式开拆,这是华强北街道乃至福田区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2014年,城市更新第三单元嘉年项目顺利拆迁,并得到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十四单元兰光大厦已履行法律手续,正在拆迁。
3、积极推进外立面改造。先后多次召开商家、业主座谈会,征集商家、业主改造意愿。特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城市视觉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与商家、业主交流设计经验。目前,华强北路东面曼哈广场已改造完毕;茂业百货正进行外立面改造;其他各商家、业主正积极筹划外立面改造事项。
(五)优化民生服务,打造幸福商圈。
1、四大民生工程全部开放。2012年起,街道克服商圈寸土寸金、民生服务场地匮乏等问题,努力打造文化站、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四大民生工程。目前,四大民生工程已全部正式开放,并向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2、惠民“微实事”项目成效明显。2014年,街道全年通过审批的“微实事”项目共69个(工程类29个,服务类40个),投入总金额508.7万元,其中政府投入微实事资金351.24万元,撬动社会参与资金157.46万元 ,社会出资比例31%,达到了“花小钱,办大事,多办事”的效果。
(六)创新社会建设,共建共治共享。
1、成立华强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2013年,成立华强北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创新发展政府主导、多方协作、公众参与的“三位一体”社会管理机制。
2、成立华强北街道社区基金会。2014年,成立华强北街道社区基金会,并制定见义勇为奖励制度、特别救助制度、“诚信之星”评选制度等,同时把社区基金会资金与街道“微实事”资金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双重作用,帮助辖区商家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3、整合其它社会组织资源。2013年,成立华强北香港商家联谊会,加上原有的深圳市电子商会、华强北商会等,华强北的社会管理也逐步走上了一条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七)推进自主改革,促进全面建设。
1、开展“一领两建三同”党建改革项目。针对商圈企业众多、两新党员高度集中等特点,积极推进“一领两建三同”党建改革项目。成立深圳市电子商会党支部,试行党组织与社会组织联合办公。建立名为“华强北党建”的全市首个商圈党建工作微信公众号。深入开展党员议事会、党员示范岗、党员亮身份、党员承诺制和党员志愿者五项特色活动。
2、打造商圈特色电子商业文化。举办了“醒狮贺新春”、“商圈道德讲堂”、“华强北好声音”周末广场音乐荟、首届华强北手机游戏街头争霸赛、“活力华强北”涂鸦艺术墙、华强北首届商圈运动会等活动,使华强北不仅是商业一条街,更是文化一条街,文明一条街。
3、推动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利用区在街道试点契机,积极推进公共信用体系建设。截至11月7日,已采集各类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共计29条,从源头上有效约束了违法和失信行为的发生,推动了行政执法模式的规范和创新,使基层行政执法由被动走向主动。自推行此项工作以来,计生科作为发生虚假材料等失信行为的“重灾区”,至今未发现一单。租赁所通过发送出400条“温馨提示”短信,市民回应率达43%,追回房屋租赁税80万元。
二、2015年工作规划
(一)加快城市更新改造进程。
1、推动立体街道建设。根据福田区计划,华强北路将改造成为“管理型步行街”,街道将继续跟进华强北步行街LED显示屏群项目,与地铁公司协调让出场地与项目的时间,与区城改办协调进一步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与区发改局协调招商引资与项目立项的事宜。
2、推进外立面改造工作。将外立面改造作为2015年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加强与商家业主沟通,推动华强北沿街的外立面改造工作全面铺开,力争与地铁施工、城市更新等工作同步进行,同步完成。预计到2016年底,华强北主街外立面改造全面完成,使华强北商圈重塑新貌。
2、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协助做好城市更新工作重点项目嘉年地块的更新工作,继续加强对上步片区更新专项规划调查摸底和数据统计工作,推进兰光、华胜开工建设,推进中联项目的实施主体批复。利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打造“信息谷”研究基地的契机,将其成员企业(上步片区第六更新单元京华集团、第二更新单元振华集团)列入实施计划,力争启动该城市更新项目。基于赛格集团提出了在上步片区第十六单元建设深圳赛格国际电子城构想,力争将此单元更新改造工作列入明年城市更新规划年度计划。
(二)进一步推动各项改革出成果、见实效。
1、推进“一领两建三同”党建改革项目。争取在“两新”组织的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条符合华强北特色,符合当前商圈党员需求的新路子,为区委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经验、作出贡献。
2、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社区基金会、华强北香港商家联谊会、深圳市电子商会、华强北商会等社会组织为平台,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3、打造商圈特色电子商业文化。持续举办各种特色文化活动,提升商圈凝聚力,提升商圈品质和内涵。
4、深化公共信用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公共信用建设作为法治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诚信商圈、法治商圈,为区全面推广探索经验。
(三)进一步提升服务民生和服务商圈质量。
1、拓展民生服务平台。以四大民生工程为平台,结合惠民“微实事”,扎实开展各类民生服务。
2、持续开展安商稳商引商。持续举办品牌宣传系列活动,创新服务商家模式,加强政府与企业沟通与交流,为企业营造轻松开放的营商环境。
(四)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为商圈发展保驾护航。
继续抓好市容市貌、安全生产、综治维稳三项保底工程,确保商圈平安稳定。特别是处理好华强北片区城市更新带来的各类隐患和矛盾,为商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