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城管局(执法局)2016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3-24 00:00来源 : 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城市管理治理年”。我局整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区委六届十六次全会精神,以“四个全面”为引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城市管理治理年”的总体部署,全面消除城市管理治理工作短板,提高城市管理、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构建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环境,为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一、突出综合治理,实现城区薄弱环节管理新提升
1.开展城中村环境“五化”提升整治。分批次对全区15个城中村内的建筑立面、道路、绿地、给水管网、环卫设施等实施“净化、文化、绿化、美化、硬化”提升和综合治理,彻底消除城中村脏乱差问题,全面改善城中村市容环境、设施水平和人文气息,提升城中村综合环境品质,2016年底前完成4个市容环境“五化”整治提升“示范村”创建工作。
2.开展老旧住宅区环境综合整治。针对老旧住宅区环境卫生较差、市容管理无序等问题开展综合整治,对老旧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密闭收运、爱卫消杀等工作进行财政扶持,并督促街道加强监管,促使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进一步落实辖区管理责任制,改善提升老旧住宅小区居住环境。
3.开展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发动各街道牵头,对辖区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周边路段交通拥堵等情况进行综合整治,维修改造农贸市场的公厕和垃圾站等环卫设施,顺畅农贸市场周边交通微循环,使农贸市场的内外环境得到根本改善,2016年底前完成福田农批市场等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
4.严控余泥渣土偷排乱倒。开展城管、交警、安检等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推动联合行动常态化,严厉查处余泥渣土违法违规运输排放行为。强化源头管理,全面落实辖区在建工地及待开工工地的管理责任人,督促各工地严格按规定做好防污染设施,对违反规定的土地进行顶格处罚。鼓励市民群众对违规违法运输排放生活垃圾、余泥渣土的车辆进行“随手拍”,并通过12319城管热线进行举报。
5.规范城市街道家具设置。对具有城市功能的交通指示牌、交通护栏、岗亭、消防栓、端子箱、配电房、邮筒等非经营性街道家具进行全面梳理,督促设施业主单位建立落实长效巡查维护机制,对废弃、破损、残旧的设施及时进行清理、修缮和更换,对设置不合理、妨碍通行的设施及时进行迁移、拆除或更新,打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街道家具景观容貌。
6.建立犬只常态化管理机制。发动街道执法队、宠物医院将实际工作与犬只管理系统对接,实行犬只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借助义工团体、爱护动物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大力开展养犬宣传服务活动,每月开展1次以上文明养犬进社区活动,增加100个小区投放“文明养犬宣传箱”。充分发挥各社区工作站、股份公司、物业管理处等的作用,成立物业小区“文明养犬自治小组”30个,引导市民依法养犬、文明养犬。
二、突出精细长效,塑造中心城区干净整洁新风貌
7.提升环卫清扫保洁专业化水平。以开展2016年新一轮清扫保洁招标工作为契机,参照深圳市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大幅提高环卫清扫保洁服务企业准入门槛,提升行业素质。对全区环卫清扫保洁车辆、环卫作业人员实行GPS实时定位,实现环卫清扫保洁工作可视化、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履约评价机制、经费按质核拨制度、扣分扣款和考评不达标退出机制等,并聘请第三方监理单位对环卫外包公司的合同履约情况和作业质量进行监督,提升管理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8.提升生活垃圾密闭收运质量。扩大老旧住宅区生活垃圾密闭收运政策扶持范围,进一步规范垃圾收集点、密闭桶、垃圾清运车辆等设施设备的设置和管理,强化末端联合执法,通过落实辖区管理责任制、加大对物业单位的监管处罚等措施,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密闭收运质量,建立起完善的生活垃圾密闭化收运体系。确保垃圾密闭收运率100%。
9.升级环卫基础设施。对全区65座市政垃圾转运站站前广场污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减少市政垃圾转运站运营对市政雨水管网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PPP模式在全区44垃圾转运站安装一批除臭设备,并配备专业的除臭技术团队,减少异味。将城中村、工业区内8座垃圾转运站纳入市政管理范畴,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对具备条件的市政公厕进行艺术化装饰和处理,增设34个市政公厕指引牌,配套无障碍通道、母婴换洗台等人性化设施。
10.加强爱国卫生管理。引进一批实力强、信誉高的企业提供“除四害”消杀监理服务,强化爱卫消杀作业质量监管。全面落实老旧住宅区“四害”消杀全额扶持政策,控制老旧住宅小区病媒生物孳生,实现爱卫消杀全覆盖。通过奖励机制调动15个股份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开展创建省市“卫生村”活动。
11.深入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大力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活动,巩固提高35个示范小区和247个示范单位的创建成果,2016年底实现辖区达标小区达20%的目标。固定每个星期六在社区、住宅小区(城中村)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统一集中回收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等可回收物,实现可回收资源最大化回收。委托专业公司开展废电池、荧光灯管收集处理、废弃织物回收处理、大件垃圾收运处理、年花年桔回收利用等工作。
12.积极探索垃圾资源化处理。建立餐厨垃圾综合厂建设运营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解决餐厨垃圾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2016年底前完成项目环境评价工作。以PPP模式开展香蜜公园资源循环中心建设,探索新型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模式,2016年底前完成项目可行性调研等前期工作。试点开展果蔬垃圾就近就地处理、绿化废弃物生态处理循环利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等工作。公开招标有资质的企业负责收运和处理建筑装修垃圾,减少“垃圾围城”困境。
13.打造福田特色城市视觉系统。实施建筑立面一体化景观改造,2016年底前完成华强北主街商业楼宇、福田保税区的户外广告、立面优化、灯光景观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促市容环境和营商环境双提升。加强户外广告安全监管,对违法设置、设置不规范、陈旧破损、影响市容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和路牌、指示牌等进行全面整治。探索实行户外广告、店招、景观灯光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三、突出品质提升,树立城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品牌
14.深化“百园福田”规划与建设。对辖区109个公园进行系统性规划,通过增建新园、绿道贯通、河流廊道等途径使辖区内不同层级的公园实现系统整合和无缝链接。完成香蜜公园建设,按“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开展深南大道4条都市公园带建设,景蜜、沙嘴等3个主题社区公园建设,华新社区公园等5个老旧社区公园改造,以及福田污水处理厂上盖公园建设。加强公园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以福田区公园管理促进会为依托,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园建设管理全过程,实现“开门建园、开门办园”。
15.大力开展立体绿化建设。开展全区立体绿化普查工作,制定《福田区未来6年(2015—2020)立体绿化发展规划》,为立体绿化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确保2020年实现福田区屋顶绿化率为10%的目标。推进益强小学、百花小学等2个以上的立体绿化示范项目建设,带动辖区企业、物业单位积极参与立体绿化建设。在香蜜公园等新建公园内全面开展立体绿化,扩大立体绿化覆盖率。
16.打造低碳绿色慢行城区。对全区慢行系统进行整体性规划,建立慢行接驳通道体系、多样化的立体步行系统、自行车的快捷通道体系等,打造高品质的“公交+步行+自行车”的慢行城区。全面贯通辖区绿道网络,以绿道为廊道将公园、绿地重要节点、河流等城区生态资源进一步整合,并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管理精细及服务优质的精品或品牌绿道,2016年底前完成辖区绿道内部连通一期建设工作。
17.进一步完善市政道路功能。结合正在开展的地铁复绿工作,通过增种开花乔木、更新老化地被、完善道路市政设施等途径,打造一批城市“微景观”,2016年底前完成首批7、9、11号线地铁站点复绿工作和3条以上道路绿化提升。以保税区重点片区转型升级为契机,对保税区的重点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进行整体提升,在CBD中心商务片区选择部分街区打造“国际精品花街”,力争2016年开始实施。
18.提升城区绿化景观水平。对道路、公园、绿地等区域的绿化养护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立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机制。依托“深圳市绿化管理作业信息系统”平台,加大对绿化管养公司的监管力度,推动绿化管养公司加大养护投入、提高养护标准。对市政道路绿化带、节点绿地、社区公园、广场、游园、行道树穴、“三不管”地带等的黄土裸露进行全面排查,确保黄土及时复绿率达100%。
19.加强林业生态安全管理。加快福田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聘请专业机构对我区林火监测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一套完整的林火监测和指挥系统,强化林火监测和指挥扑救能力,2016年底前完成立项和方案设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组建一只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伍,购置森林消防水车等消防装备,更新和完善消防应急物资储备。加强林区日常巡查与监管,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四、突出协同高效,建立城市管理效能提升新模式
20.深入开展综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树立法治思维,落实严格执法,针对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未密闭收运、占道废品收购、私宰生猪、活禽售卖等市容秩序问题,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并探索将垃圾运输车辆收运行为纳入物业监管范围、引导路边废品收购进小区等系列长效管理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管理难题。
21.实行综合执法标准化管理。对街道执法队的执勤值班、车辆巡查、设备管理、执法行为、着装形象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树立规范、文明的执法队伍形象。强化执法全过程监督,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对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评议,提高内部执法监督水平。大力推行网上办案,固化执法案件办理流程,并实行执法结果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2.构建多元协同执法模式。继续推进城管、公安“三联”机制,探索构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人力互动、执法互助”的执法联动模式,推动执法联动纵深发展。完善部门协同,加强与法院、交警、市场监督等单位的协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
23.深化“路长制”管理综合效应。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将道路周边及其沿线区域的老旧住宅区、城中村、边界地带、综合市场等地纳入“路长制”巡查范围。拓展管理内涵,将“路长制”与城市管理治理年、市容环境综合考核等工作充分结合。统筹环保、水务、交通、交警、应急、公安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联动配合机制,扩大聚合效应。
24.全面实施区级市容环境综合考核。根据全市考核机制的调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福田区2016年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全区10个街道的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工作。充分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和对街道的奖励激励机制,切实提升辖区市容环境整体水平,确保我区成绩在全市位居前列。
25.打造数字化“智慧城区”。推动各行业巡查与数字城管信息采集队伍的整合,并结合我区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工作,真正提高数字城管的信息采集质量和问题统筹处理能力。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对城市管理全要素数据进行深度整合,促进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2016年开始前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在香蜜公园试点开展“智慧公园”建设,为公园提供全方位的先进管理体系和公众智慧服务体系,实现公园管理服务智能化。
五、突出务实清廉,打造城管优质高效服务新形象
26.大力推动城管事业单位机构调整。启动城市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机构调整,制定城管局下属事业单位调整方案,采取加挂牌子、新增职能、人员重新安排分配的方式,理顺城管局内部体制机制。
27.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实现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同步发展。结合岗位廉政风险预警级别评定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岗位廉政教育,建立反腐倡廉综合长效管理机制。
28.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深入开展城管局基层党建创新工作,以实施合同责任制为切入点,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固定每周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义工志愿服务活动,打响“福田区城市管理党员义工队”品牌。组织开展理论、业务、生活等多种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履职能力。
29.全面强化内部监管。建立城市管理领域公共信用体系,以城管局履约监督系统为依托,将执法相对人的处罚信息和城市管理工程承包商、专业外包服务的履约信息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并将结果在城市管理领域中运用。严格执行城管局内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执法监督行为、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采购监督管理等规章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廉政水平。
30.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排除、防范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开展第二届局团委换届选举,积极争创“青年文明号”。创建、完善“职工之家”,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阅读、活动的场地。广泛开展有益身心、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