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城管局(行政执法局、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2011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12-01-16 00:00来源 : 区城市管理局
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为:实现“六个确保”,落实“四大提升”
一、实现“六个确保”
(一)抓工程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市容环境提升任务
1、加快实施新洲路一体化工程。对新洲路福强路至滨河路段沿线门楣招牌、护栏等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统一的格调;结合区域特点,提升绿化景观,形成花开四季、月月花香的整体道路形象,营造街边休闲小公园,将石厦中学北侧的绿化带改建成街心公园。通过整体改造升级,将新洲路建设成为一流的景观商业路段。2011年7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2、大力开展全区户外广告整治。巩固市容环境提升工程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成果,继续严格查处所有违法广告,维护城市轮廓线;以规范为导向,明确设置指引和监管办法,全方位梳理、整治,提升辖区户外广告和门楣招牌的设置水平。5月底前完成门楣招牌的重置工作;8月份前完成深南路、华强北路等主要干道的户外广告重置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侵占城市空间、影响市容景观,未经法定部门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一律依法予以拆除。
3、推进皇岗、福田口岸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清理皇岗口岸、福田口岸及附近片区的超范围经营、户外广告、乱摆乱卖、流浪乞讨人员等,协调市交委西部交通运输局、口岸交警大队拆除片区所有的道路障碍物,严禁占用消防通道,设立交通标识牌,科学划分道路标线,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大幅提升口岸片区的综合环境。2011年7月底前完成整治任务。
4、推进华强北商业街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道路、市政设施、沿街建筑物、绿化、户外广告招牌作为整治与营造的重点,突出展现华强北的现代化城市特征。全面整治华强北主街的电话亭、报刊亭、早餐车,选择适当地点进行迁移;对招贴栏、路名牌、指示牌、交通护栏等进行一次全面更新和维护,确保设施整洁美观、错落有致。对部分绿化景观进行重新设计,提高绿化档次,将华强北打造成景观大气、科技高端、城市功能完善、人文气息浓厚的城市精品景观。
5、推进新洲码头、上步码头、龙尾路明渠环境治理和提升工程。对新洲、上步码头的临时建筑物进行拆迁,在码头范围内实行绿化种植和景观营造。对龙尾路排洪明渠进行渠道清淤、修建围栏,沿渠实施绿化景观改造、建设休闲设施。5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6、继续开展城中村二类项目综合整治工作。协助区建设局,继续推进14个城中村二类项目的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市里的标准查漏补缺,认真整改,并按照市里的验收要求积极准备申报资料,确保我区城中村二类项目的整治和验收工作提前到今年底全部完成。
(二)抓绿化改造,确保高档次建设现代化公园城区
7、完成大运会花卉布置工程。2011年7月底前完成在深圳世界金融中心(福田CBD)、深南中商圈、地铁枢纽等27个地段和33个社区公园种植(摆设)草、灌木花卉。同时,建设2个屋顶绿化示范点。配合市有关部门完成大运会赛时“两心花港、三线花廊、六门花境、八区花海、处处花园”的花卉布置。
8、开展绿化升级改造和水景工程。对深南中路、市民中心、滨河路、益田路进行绿化改造,设置花池、花钵,种植开花乔木,增种10万株簕杜鹃,翻新人行道路。对滨河路实施灯光景观照明改造,在各主干道路立交桥挂花。2011年7月底完成赛格、上海宾馆对面、红岭大厦3个水景项目的建设。
9、建设公园景观。巩固全民绿化成果,对辖区社区公园进行景观改造,进一步完善提高社区公园的设施及景观水平。2011年12月底前建成红树林生态公园,面积23万平方米;建成保税区桂花路都市公园带,面积10.47万平方米;建成上步南社区公园,面积1600平方米。配合市主管部门完成市河道治理、水污染治理及大气质量整治行动。
10、建设社区绿道。2011年8月12日前完成CBD中心区、香蜜湖、中心公园等3个社区绿道示范点建设工程,总长18.04公里,建设慢行跑道和配套设施。
11、完成梅林片区梅花种植工作。在梅林街道辖区梅林公园、梅林山、社区小公园、北环路及梅林街区部分路段广种梅花,让梅林辖区梅花盛开,成为名副其实的“梅林”,为市民欣赏梅花提供好去处。
12、完成“八横十纵” 十八条道路绿化景观改造。2011年7月底前完成对辖区滨河路、福民路、深南路、红荔路、笋岗路、北环路、红岭路、上步路、皇岗路、彩田路、福强路、金田路、益田路、福中路、侨香路、香蜜湖延至福龙路福田段、华强北“八横十纵”18条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导向岛及人行天桥、立交桥的绿化景观进行升级改造。
(三)抓精细管理,确保高效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13、引入新加坡城市管理团队。引进新加坡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和技术,邀请新加坡城市管理专家来深提供咨询服务,对福田区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进行评估,提供优化和再造咨询建议;对福田区现有的市政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状况进行评估,提供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咨询建议。分批选派相关工作人员前往新加坡参加相关岗位跟班实习,对福田区管理团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人员再造,提高其专业能力、行政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14、制定国际化城市管理标准。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对现有的管理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加强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完成《福田区环境卫生国际化质量标准要求》、《福田区户外广告招牌国际化管理标准》等相关标准,明确不同领域的管理标准,提升城市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15、进一步完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逐步完善各项质量管理文件,切实发挥质量管理成效。组织好内部评审工作,切实整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
(四)抓属地监管,确保高标准做好环卫爱卫工作
16、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建立健全环卫机构,切实解决环卫机构不健全,管理队伍薄弱,管理职能弱化的问题,实现环卫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明确河道、城中村、待建地、预留地、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及三边地带环境卫生由街道办事负责监督管理,杜绝环境卫生多头管理的现象,将除主干道以外市政道路清扫保洁业务移交街道办事处管理。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建立环境卫生首长负责制、责任追溯制等监管制度,将各责任单位、责任人员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度及开展环境卫生工作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和信用考核范畴。
17、全面提升市政道路清扫保洁质量。继续开展创建“环境卫生示范路”活动,创建“六横九纵”15条主要市政道路和5个重点区域共20条在全市具有标杆作用的环境卫生示范路;实施环卫精细化作业,增加道路的冲洗和保洁频次,治理道路扬尘,提高路面的洁净水平,市政道路本色呈现率达85%以上;充分发挥《福田区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体系》作用,强化作业过程监管;全面推进环卫机械化作业进程,在全区范围内使用高温高压冲洗机、洗地机、高压冲水车等设备,市政道路机扫率达到90%以上。搞好应急保障,高质量完成大运期间的环卫保障任务。
18、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完善和推行现代化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推行密闭式垃圾收运模式,淘汰旧式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加强垃圾运输车辆的日常管理,2011年全区垃圾清运密闭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更新完善辖区市政道路果皮箱等垃圾收集设施,对工具房进行改造,提升环卫工具房档次;认真做好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土建维修和功能升级改造,提高全区环卫设施设备使用效率。
19、实现管理标准的一体化。扩大市政道路清扫保洁范围,将市政道路内的交通隔离护栏、地下通道出入口玻璃幕墙、商场超市通风口玻璃幕墙、广告牌、1米绿化带等所有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纳入市政道路考核,实现市政道路、小区、城中村卫生质量标准一体化。
20、做好国家卫生城市迎检及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加大“四害”消杀力度,落实除虫灭鼠措施,大运会期间对辖区高档酒楼、旅游公共场所、公共汽车站等地和福田体育公园周边延伸1公里的区域进行“四害”加强消杀。做好病媒生物传染病应急防控工作,建立福田区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1支配备4台车40人的应急队伍。全面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工作,落实各项迎检工作,确保以优异成绩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组织开展专项爱国卫生运动和“清洁深圳月”活动,全面推动卫生创建工作,创建市卫生村3个。
五、抓顽症治理,确保高效能管理市容环境秩序
21、全面治理三大顽症。加大对乱设摊的管理和执法力度,实现严禁区域内消除乱摆卖和超门店经营、严控区域内乱摆卖和超门店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控制区域内乱摆卖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专项救助,协同公安、民政、卫生部门全面开展街头路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操纵、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和有组织的流浪犯罪行为,使全区流浪乞讨人员大幅减少。加大对乱吐、乱扔、乱倒“三乱”的治理,将环卫执法纳入执法监察对各街道执法队的考核范围,加强对“乱吐、乱扔、乱倒”环卫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推广“签约外包、购买服务”,积极探索委托管理的新路子,实现区内“三乱”现象的有效控制。
22、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全面贯彻实施《福田区城管局(执法局)依法行政手册》,确保执法规范,程序有效。加强对对外签发的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等重要文件的法制审核,规范合同行为,降低法律风险;研究建立法院城管联合工作机制,促使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树立执法权威。结合实际开展城管业务、法律法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加大媒体舆情处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使全体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较大提升。
23、强化执法监察工作。加大督办力度,继续实行督办案件责任制,严格落实黄红牌警示制度,确保督办案件件有落实。坚持落实执法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协调督办,及时解决。同时,摸索更加切实可行和更有成效的城管监察工作新办法, 创新督办模式,丰富监察手段,加强监察力度,加强与市城管监察部门的配合,促进城管监察工作上水平、出效能。
24、加强泥渣土运输和处理的监管。抓好施工工地的动态管理,充分利用余泥渣土信息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平台,严把泥头车辆进出关,加大对运土车辆超高超载、沿途洒漏、污染道路及乱倒余泥渣土车辆的查处力度,努力实现辖区内所有工地渣土偷倒乱倒现象得到全面控制。抓住以地铁交通建设为主的重大工程,与大型建设施工单位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对施工工地的监管,工地路口做到硬底化,有冲水设施,有专人管理。
六、抓水务管理,确保高起点推进节水城区建设
25、继续推进排水管网正本清源行动。大力查处违章排水用户,组织正本清源培训,研究制定我区新一轮清源行动的实施方案,会同各街道办做好排水单位(小区)的创建达标工作,在落实改造资金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并完成已立项的86个区属物业清源改造工程,在此基础上再创建完成50个“排水达标小区”。配合市清源办,继续做好辖区内福田河(北环以北)、荔枝湖两处重点流域清源改造示范项目的相关工作。
26、抓好水库泵站管理工作。汛前开展小型水库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完成除险加固和白蚁消杀防治等工作,定期开展安全监测和库区监管,汛期加强水库安全巡防,完成禾镰坑水库大坝老涵管的堵漏工程,确保坝体安全万无一失,督促相关地产开发单位落实库区景观提升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做好项目全程监管;做好水围南排涝泵站的竣工验收工作,并于上半年完成岗厦泵站的应急维修工程,完成水围南、水围北两座泵站的移交工作,年底前完成岗厦、石厦两座泵站机组设备更新改造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指导、监督有关股份公司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泵站安全运行。
27、大力推进水务执法工作。根据市水政监察部门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监督、二次供水设施检查等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加强对在建工地及地铁施工项目水土流失的监督查处工作,杜绝各类施工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开展四个主题建设活动,树立良好的水务执法队伍形象。加强对酒楼餐饮门店、美容美发店、洗车场等排水经营户的日常巡查监管,通过执法推进排水达标工作,进一步规范辖区排水秩序。
28、完成福田区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和深圳市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动员、普查登记、审核抽查和数据校对等工作,全力开展福田区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全面掌握福田区河流湖泊和水务工程的基本情况,系统掌握河流开发治理保护状况,摸清社会用水状况,了解水务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建立基础水信息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29、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完善水土流水预防监督体系。2011年区内废弃无业主的裸露山体缺口综合整治率达80%以上,2011年水源保护区内的裸露山体缺口基本得到绿化。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和实施率分别达到100%和80%以上,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达到70%以上。完善监测分站相关制度规范,积极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
30、进一步巩固节水型城区创建城果。继续做好节水型城市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活动。积极推进建设项目节约用水业务的管理工作。对福田区年设计用水量在3万立方米以下的建设项目进行用水节水评估和登记备案,出台《福田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业务办理指南》和相关管理规范。
二、落实“四大提升”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数字化城管效能。
31、拓展系统空间,加快平台升级。完成 “平台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福田区部件数据采集建库和城管综合信息更新系统”的外业普查工作。同时,加快区“三防”防御指挥系统的立项、设计、招标和建设,根据福田区数字城管的业务特点和需要,以及现有的网络基础及安全保障状况,拟建设福田区数字化城管网络基础与安全保障项目,把系统安全定级提升到二级,构建“数字城管”高效、可靠、先进的运行环境,为应用系统开发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理基础、网络基础、数据安全基础等技术支撑,确保信息安全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32、加强平台管理,调整评价模型。进一步规范平台管理,加强对案件报送、派遣、处置各环节和流程的控制和监督。调整区级责任单位,原以不同部门为责任主任和考核主体将整合为以街道为责任主体,调动责任单位处置积极性,提高处置效率。
33、探索案件处置新模式。通过整合信息采集员的力量,探索案件处理新模式。对现有的工作网格进行调整,整合一部分机动力量,加强与责任单位的配合和协同,协助责任单位处理一些简单案件,及时核查,提高案件的处置率和责任单位的执行力。
(二)加强农林水工作,提升自然灾害防控能力
34、严密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害情。积极防控高致病禽流感、犬类狂犬病、猪链球菌、红火蚁、微甘菊等重大动、植物疫病害情,对辖区禽鸟散养场所普查摸底,加强肉菜市场消毒,严格宠物医院、宠物店的监管,全年禽鸟和犬类免疫完成率不低于95%,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零”发生,力争保持我区连续22年无犬类狂犬病疫情。针对性施药扑杀红火蚁,害蚁扑杀总有效率达90%。开展季节性果树、花卉病虫害防治,重点是清除分布在梅林、香蜜湖、华富街道办辖区内的微甘菊植株,保护辖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5、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肉菜市场、超市和冻库的动物产品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全年巡查覆盖率达100%,努力实现畜产品“瘦肉精”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做好对农贸市场、肉菜市场及超市内肉菜瓜类的农药残留率检测,杜绝私宰生猪等违法活动,保障食品安全中毒事故“零”发生,促进我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36、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对生物防火林带的维护,开展森林防火的宣传和培训,加强护林队伍管理,加强巡视检查,做好重大节假日的森林防火工作,努力争创森林火灾18年“零纪录”的目标。
37、认真抓好“三防”工作。认真抓好“三防应急预案”的落实,调整“三防”领导机构,及时更新、储备“三防”应急物资,检测维修“三防”设施,指导和督促相关单位整治危墙、危房和内涝、易积水点等,确保安全度汛。
(三)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城管队伍执行力
38、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创先争优、“迎大运当先锋”等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投入“大干200天荣耀中心区”行动,优质高效完成专项整治任务。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下基层锻炼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彰显作用,服务发展。做好扶贫开发和“双到”工作,帮助对口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39、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和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以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争当“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福田带头人”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七一”前后,组织开展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发展一批新党员,举办学党史知识竞赛、创先争优报告会等活动。
40、进一步抓好党委及各支部自身建设。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发挥整体功能。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党委委员与支部书记、局中层干部谈心制度,畅通听取党员、干部意见的渠道。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重点在年轻、一线、素质高的群众中发展党员,明确落实培养人责任制,切实做到优化结构、保证质量。
40、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反腐倡廉学习制度,加强局纪委的组织协调职能,同时更好地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廉洁教育方面的作用。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专家讲座、正反典型案例剖析等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公职人员学习党纪政纪规定,进一步增强“三纪”意识,提高抵御腐败的能力。
41、从严抓好作风纪律建设。完善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挂点联系街道制度,坚持局领导每周一路面巡查制度,增强机关的服务意识,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以建设一流机关、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全面开展作风大整顿、大提升活动。严格执行上下班、请销假、信访接待、行政服务、公车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经常开展机关作风纪律明察暗访,严禁作风散漫、上班迟到早退、上网玩游戏等现象的发生。局机关科室、下属单位经常开展自查自纠。
(四)严格规范内部管理,全力提升行政效能。
42、抓好干部培养和选拔使用。制定全局干部职工年度培训计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开展城管业务、法律法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督促干部积极参与自选培训。按照区委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认真执行干部选拔 “两推荐、两测评、一考察、一票决”的规定,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做好机构改革的相关工作。
43、加强城管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及时报道城管工作的新成绩、新动态、新经验,及时反映城管工作业绩,创造良好舆论导向。积极参加特区报“直通车”、电台“民心桥”、晚报“天天热线”等有影响的活动,倾听市民群众的呼声,加强与市民的互动交流。通过发放宣传单以及执法人员的口头宣传,加强法制宣传,让广大市民群众知法、懂法,自觉遵守相关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氛围。
44、抓好群团组织建设,促进党建、工建、团建、妇建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加强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深化“党建带共建”机制。发挥工会职能,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抓好团支部基础建设,提高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做好发展团员和“入党推优”工作,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重视妇女权益保护,认真做好妇女工作。以庆祝“三八”、“五一”、“五四”、“十一”以及环卫工人节等重大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广大干部职工业余生活。
45、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管理先进经验,抓好安全生产检查,排除、防范日常性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建立奖惩机制,确保安全第一,减少非责任的一般伤亡事故。
46、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完善信访案件办理流程,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切实做好信访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和应急工作目标量化考核。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制度,健全信息快速反应机制,落实排查预防和责任追究制度,从防范、教育、管理、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提高城管系统信访维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