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田区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信息提供日期 : 2008-04-28 00:00来源 :
关于福田区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6年3月14日在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福田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福田区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收入征管,确保重点支出,努力深化改革,较好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完成财政收支计划。
2005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41916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465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6.5%,同口径比增长13.6%。中央税收返还及上级补助收入114517万元。财政总收入超收2.6亿元,超收安排2.55亿元。
2005年我区共完成财政总支出41104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9072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2%,同比增长16.6%;上解支出20324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滚存结余11264万元(含上年专项结转3144万元),其中按要求结转下年使用的专项资金8943万元,当年净结余2321万元。我区连续十五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财政储备进一步得到充实。
(二)克服困难,确保各项收入任务完成。
2005年,我区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征收工作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我区GDP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地税收入增长较慢,工业企业大量外迁,又适逢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以及房地产税率减半等政策性减收因素。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给财政收入征管带来的困难,区委、区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一是继续落实大环境发展战略,加大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年财政对支持经济发展的投入3.1亿元,同比增长159%。二是继续加大财税协调与沟通力度,努力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年实现辖区税收188亿元,同比增长13.9%。三是明确程序,规范管理,努力增加非税收入。全年非税收入完成2.34亿元,增长95.15%。四是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对预算外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国库或缴入财政专户,全年累计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8%。
(三)严格管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既保障单位开展工作的经费要求,基本满足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严格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过快增长。2005年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增加5.57亿元,增加的财力主要用于:优先保障公共支出和保障政权运作支出,教育、卫生、抚恤、社会福利救济、离退休经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等合计增加3.2亿元;同时加大财政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合计增加2.61亿元。在保障以上支出的同时,大力压缩其他支出规模,全年其他支出同比减少3380万元,同比下降12.85%。二是加强制度约束,重新制定了临时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力。三是加大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管力度,认真处理投诉案件。四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力度,规范和完善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并严格审核专项资金支出。五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六是规范罚没物资的接收、保管、拍卖和财政票据管理工作。七是开展专项检查,2005年已开展“再就业”、“清坟”、“拘留”、“清无”、“梳理行动”、“私车公用”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调查工作,形成了一套对专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及事后问效的监控理念,有效地加强了我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八是做好会计事务管理和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工作。
(四)努力创新,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05年政府采购资金的直接支付已全面铺开,基建项目资金直接支付试点也取得可喜成绩,全年累计直接支付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二是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的信息化、科学化进程。开发建设了财政指标和拨款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努力创新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财政扶持辖区经济新体系,支持我区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快推进,财政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6年预算安排
2006年我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和谐福田、效益福田的要求,围绕区的中心工作,努力稳定和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积极稳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深圳市2006年开始执行第三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我区的税收分成比例由第二轮的25%下调至20.5%,减少了4.5个百分点,下降18%,对我区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影响。按照客观、谨慎的原则,结合我区经济发展实际,制定财政收支计划如下:
(一)收入预算。
2006年我区一般预算收入预算310618万元,同口径增长16.7%。其中:税收分成收入267068万元,同口径增长10%;非税收入4355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85.9%。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及上级补助收入90000万元,财政总收入预算400618万元。
我们认为,2006年的收入预算是积极稳妥的,经过财税部门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二)支出预算。
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2006年安排财政总支出40061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82176万元,比上年完成数下降2.2%;上解支出18442万元。
2006年支出安排主要体现以下原则:
1、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先考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共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安排教育支出9.4亿元(含财政专户拨款)、医疗卫生支出1.38亿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0.4亿元、离退休经费0.6亿元、行政管理费4.1亿元、公检法司经费5.7亿元、城市维护费3.6亿元。
2、继续优化辖区投资环境,逐步完善辖区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安排基建支出8亿元,主要用于城中村改造、辖区环境整治、社区建设等公共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投入。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财政政策和财政杠杆作用,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辖区高新技术企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提升辖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安排科技三项费用758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2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
4、保障各项改革的支出需要,落实各项政策性支出。安排再就业资金1830万元、住房货币化改革2000万元、扶贫资金1300万元。
5、按照预算法规定安排财政预备费10000万元,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三、2006年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面对严峻的财政收入形势,大力拓宽收入渠道和挖掘收入潜力,避免新体制下财力水平急剧下降。
2006年,我区财政收入形势依然严峻,辖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辖区税收的增长。特别是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调整,给我区财政收入带来了较大压力。为此,2006年我们必须在狠抓收入上下功夫,努力挖掘收入潜力和扩大收入来源,力争在新体制下使我区财力规模不会出现明显下降。一是加强对税收工作的服务与监督,通过定期沟通与协调,及时掌握税收动态,协助解决征管难题,确保税收稳定增长。二是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力争在非税收入入库方面有大的突破,既要清理历年结余款并及时上交国库,又需加强与执罚单位的沟通,加大执法力度,力争罚没收入上新台阶。三是加强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为财税收入增强发展后劲。我区2006年财力规模因受新体制影响会有所下降,但对发展经济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给予重点扶持。2006年安排各项经济发展资金15580万元。
(二)充分体现公共财政要求,保障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2006年财政支出安排,以体现建设型财政,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框架为目标,为建设“和谐福田”、“效益福田”提供资金保障。优先保证政府运转、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突出为“大环境”建设服务,确保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一是部门预算基本控制在上年规模,优先保证新增机构和人员的正常需要,严格控制外出参观、培训等支出,压缩会议费和差旅费。二是严格控制各项预留经费,根据实际需要下达相关单位,减少临时性请款报告。三是继续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保障政府重点工程的资金需要。四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五是加大对街道、社区的投入力度,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保障基层工作开展的资金需要。
(三)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财政监督。
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按照事权配置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并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加强年终结转项目的管理,对于长期没有执行的项目,按规定清理回收资金,重新安排。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制度,坚持每季度通报一次,加大监督力度。二是严格执行区政府制定的各项资金支出管理办法,坚持专款专用,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各类基金和专项资金开展检查工作,堵塞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的漏洞。三是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对基建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集中支付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加快推进。2006年下半年进行部分单位试点,力争2007年全面铺开。四是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继续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收支。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监管,提高采购透明度。五是加大财政监管力度,积极开展财政资金绩效检查评价。建立财政资金支出绩效检查评价制度和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体系,实施对财政资金的有效性监督。六是完善内部考核监督激励机制,继续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规范内部管理。针对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提升财政部门执行能力。
各位代表,要完成今年的财政工作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扎实工作,不负重托,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