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街道福山社区95后防疫专员陈文星 长时间穿防护服 脱下后里衣硬得像纸板
信息提供日期 : 2021-06-07 14:19来源 :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办事处
我们是在守护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想到这就觉得挺有意义的,就是一份责任感吧。——陈文星
“三人小组选角的时候,当时领导考虑了很久才跟我说,他觉得我心态比较好,还没有成家,要不就我去算了。”2020年3月,福田街道福山社区的陈文星成为社区三人小组成员,穿着防护服上门登记疫情防控特殊群体是他的日常工作。随着疫情常态化后,他的工作逐渐恢复为综治维稳。可近日他又忙碌了起来——白天支援疫苗接种,晚上支援核酸检测,半夜还可能随时要穿上防护服,负责特殊群体的转运工作。连轴转了一周,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就要投身到下一场任务中。
日夜支援接种检测
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出生于1995年的陈文星是福山社区的团委副书记,平日里负责综治维稳。可自去年3月疫情发生后,他就加入了社区三人小组。
今年5月26日,深圳福田多个小区需要进行集中核酸检测,陈文星所在的社区也有涉及。接到任务后,陈文星作为三人小组成员首先上户。从当晚6点持续到次日凌晨待在防护服内,他像淋了一场雨。“我穿着防护服6个半小时,脱下来之后里面的衣服都是硬的,敲桌子有硬纸板的声音,砰砰砰的。”
因为第一场没经验,流程上有不少错漏的部分,时间也耽误了一些。作为95后,平日里陈文星喜欢看综艺。面对这次失败案例,陈文星突然萌生了可以借着情景剧来复盘的想法。凌晨回到社区工作站后,他集结防疫小伙伴们又演练了一次,发现上户和信息采集的流程都可以优化,“首先我们采取打电话的形式,按楼层从低到高分批分次下来,避免人员聚集。下来之后,我们会提前打印好住户底册,直接勾选具体名字、户数,这样一来就会快很多,基本上3个半小时就能结束了。”
只睡3小时继续支援
重复叮嘱到喉咙沙哑
效率提升的同时,防疫的任务却越来越重。5月26日至6月1日,福山社区的防疫工作者们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下班,最晚持续到凌晨3点,第二天6点又得爬起来支援疫苗接种工作。“最近接到的大型核酸检测任务都是连续的,没有一天中断过。”
5月30日晚上9点多,陈文星忙完所在社区的核酸检测后,又前往岗厦社区支援到凌晨一点才回到宿舍匆匆洗漱睡下。3小时后,来自疾控的电话直接把他叫醒,“有一批特殊群体需要转运,我作为三人小组成员在转运工作上更有经验,就过去了。”从凌晨4点半忙碌到中午12点,17人的转运任务结束。回到社区匆匆吃了两口饭,陈文星才意识到自己只睡了3个小时。
想再补一觉?现实情况并不允许。5月31日晚7点,辖区华景花园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看似是晚上的任务,社区工作者们却需要在下午就抵达现场布置。4点多,陈文星穿着红马甲和社区的伙伴们来到华景花园,率先拉起警戒线。
眼看当晚暴雨将至,他们又将准备好的几顶帐篷撑了起来。搬桌子、抬椅子……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后,十几名社区工作者麻溜儿吃了几口饭,就沿台阶坐下开始打电话。“你好,我们是福田街道福山社区的,今天你们小区的住户需要逐个进行核酸检测,您现在在家吗?”他们人手一份通讯录,根据分配到的楼层联系住户,让他们错峰分批下楼接受核酸检测。
傍晚6点半,首批居民陆续下楼排队等候核酸检测。赶在暴雨即将到来的节点,整个空气闷热不已,现场等候的人群也颇为焦躁。“大家有序排好队,听我说!遇到这种事情,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现在天气也比较热,希望大家有序听工作人员的指引,建档之后由工作人员登记完,引导您到核酸检测点进行检测!”这句话整晚重复的次数,陈文星自己都数不清了,“反正第二天喉咙会哑,我们也习惯了。”
父母不清楚儿子工作内容
责任感让90后主动站出来
在负责统筹指引的过程中,陈文星不仅要指导等候的人群,还要随时注意着领管和核酸检测工作台的情况,哪边人少他就分派居民前往,这些细致且重复的工作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去完成。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如今的防疫一线不论是统筹亦或是各岗位分布着的多为年轻人。陈文星所在的社区一半以上都是90后,从首次被纳入三人小组至今,他清楚自己所处的岗位比其他人更危险,但从未退缩的原因在于一种保护欲,“自己站出来有所担当的人,很多都是90后,是还没有成家的年轻人。我们会主动站在危险一点的岗位,是希望能保护到社区里的其他人吧。”
陈文星的父亲也是一名基层工作者,更清楚防疫一线的辛苦。可自去年穿上防护服至今,陈文星的父母都不知道儿子具体的工作内容。“我不敢告诉他们,也是怕他们担心。其实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也不了解是什么,但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我们是在守护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想到这就觉得挺有意义的,就是一份责任感吧。希望疫情赶紧过去,让大家的生活恢复常态。”
文章摘自《南方都市报》2021年6月3日










"i福田"小程序
幸福福田公众号
福田政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