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 | 如何打造近零碳示范区?
信息提供日期 : 2022-12-29 20:44来源 : 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
福田区在全市率先测算碳排放情况、出台减碳实施方案、推出新能源产业政策、打造近零碳全场景项目,结合福田区独特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及数字化技术优势,以能源消费端为切入点,以高效节能、绿色能源替代为方向,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福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范式。
编制“1+8”方案。1个总体方案:明确全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已编制完成《福田区节能减碳实施方案》,待审议通过后按程序印发。8个专项行动计划:包括建筑、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达峰路径及措施,以及减污降碳、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绿色减碳全民行动、绿色金融支撑等专项。
创新“政府推动+多方协同”共治模式。成立福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统筹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带头作用,成立福田双碳公司,构建“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金融信贷介入”的投融资模式,做到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时间节点化;与华为数字能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福田区数字政府治理和华为数字化技术优势,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智能化能源管理体系;凝聚辖区深圳供电局、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等绿色企业资源力量,打造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新能源产业生态集群。
新建公共建筑应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全国率先构建“政府投资项目必须适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政策机制,政府投资类:4月28日,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会同住房和建设局全国首个联合印发《关于政府投资项目适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通知》,要求所有政府投资新建房建类项目,需在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阶段使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社会投资类:印发《关于开展城市更新项目碳中和碳达峰有关工作的通知》,率先明确新建城市更新公建项目50%建筑面积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印发《关于开展社会投资公建项目碳中和碳达峰有关工作的通知》,社会投资公建项目以合同模式约定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出台补贴政策。结合“双碳”、能耗“双控”、新能源产业集群工作,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促进碳达峰的专项扶持政策,包括吸引企业落户、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支持应用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等四个方面18条政策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拟安排近3000万元补贴资金。
率先批量推进全区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案。整体打包选取实力强、经验丰富的市场主体统一推动公共机构建筑节能降碳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目前已公开招标选定福新双碳公司+港华能源的区属国企加港资企业联合体,负责全区129个建筑约340万平方米区属学校、机关、医院、文体设施、产业用房等公共机构建筑光伏、节能低碳、智慧化设施、虚拟电厂等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改造完成后预计年可发绿电5500万千瓦时,节电7300万千瓦时,降碳2.7万吨,降碳比例40%。同步编制《福田区属公共机构建筑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方案》等,为改造项目整体推进提供实施标准,确保整体项目质量可控、统一推进提高项目效率、保证改造全覆盖等。
引导社会公共建筑开展节能改造。对耗能较大的近200栋约2000万平方米社会公共建筑开展节能诊断,摸清底数、挖掘潜力;严格执行《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中对建筑节能的相关要求及惩罚措施;充分运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光伏、储能等补贴政策;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改造。串联政府、节能服务商、业主等主体,汇聚政策、资金、技术、低碳理念等多方资源,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节能低碳的良好氛围,构建多方共赢的创新模式。
运用新技术打造试点项目。新洲小学等6个项目已全部入选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第一批试点项目名单,数量全市第一。其中,华为数字能源安托山总部基地建设全球最大的BIPV光伏幕墙建筑,打造成为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全球规模最大“光储直柔”近零碳园区。
突出产业引领,构建千亿集群。结合双碳目标,推动华为数字能源等辖区企业积极参与,打造具有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双碳工作“正反馈”。
以政府项目为牵引,联动新能源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推动“双碳”进机关,率先打造近零碳机关、学校、医院等近零碳全场景项目,创造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应用及迭代;
创新打造低碳超市,收集汇总辖区26家企业144项先进节能低碳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进一步拉动市场需求;
构建新能源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产业地图、机会清单、产业协同等服务,围绕“双碳链”布局“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