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联合发布气候监测公报 大湾区2020年呈现这些气候特征
信息提供日期 : 2021-07-02 18:17来源 : 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

由广东省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联合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监测公报(2020)》(以下简称《公报》)7月1日正式发布,这是粤港澳三地气象部门深入合作发展的成果体现。公报的发布向公众及时提供了大湾区气候状态的最新监测信息,对提升气象保护生命安全、赋能生产发展、促进生活富裕、守护生态良好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呈现“热”和“干”
总体而言属较好年景
《公报》显示,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高温日数破纪录;降水偏少,开汛正常;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部洪涝重;台风总体影响轻;气象干旱阶段性严重;冷空气活动总体偏弱,年末寒潮致大幅降温”。总体而言,2020年大湾区气候属于较好气候年景。
大湾区有多热?
高温记录连续被打破
2020年大湾区显得比较“热”,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第二高:2020年,大湾区的平均气温达到23.2℃,较常年平均气温22.5℃偏高0.7℃,为1961年以来的第二高温,仅次于2019年的23.5℃。
有3个月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20年1月、7月、11月,大湾区平均气温均创下1961年以来最高纪录。
高温日数创新高:2020年大湾区高温日数29.9天,较常年偏多17.5天,创下1961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异常炎热的夏季:2020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同期显著偏强,大湾区还出现了1949年以来的首次7月“空台”,经历了一个异常炎热的夏季。
乏力的冷空气:2020年影响大湾区的冷空气活动总体偏弱,主要冷空气过程有5次,其中2次发生在12月。
比起往年
大湾区显得有点“干”
较之常年来看,2020年的大湾区还是显得比较“干”,降水偏少,分布不均:2020年大湾区平均降水量1662.7毫米,较常年(1929.8毫米)偏少约14%;降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最少的高要(1057.4毫米)甚至不到最多的香港(2395.0毫米)的一半。
大部地区降水日数偏少:2020年,大湾区各地年降水日数在118~156天之间,除香港、广州局部偏多外,其余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少2.2~24.9天。
气象干旱阶段性严重:2020年大湾区降水阶段性偏少,在1月下旬前、4月中旬至5月上旬、7月、10月下旬至12月均因为降水持续偏少出现了阶段性的气象干旱。
其他特征
2020年,大湾区还有这些气候特征:强劲的“龙舟水”:5月21日-6月20日的“龙舟水”期间,大湾区平均累计雨量477.5毫米,较常年同期(351.5毫米)偏多36%,为2009年以来最多。
台风总体影响轻:2020年总共有5个台风对大湾区造成影响,其中仅有第7号台风“海高斯”直接登陆大湾区。
冬春多雾致能见度低:2020年1至4月,大湾区多次出现有雾天气。其中1月3日,肇庆高要出现全省最低能见度60米,是全年记录的最低值。
灰霾日数持续减少:据统计,2020年珠三角平均灰霾日数为11.4天,较2019年(25.1天)减少13.7天。香港、澳门将霾称为烟霞,香港天文台和香港国际机场2020烟霞日数为3天和4天,分别较2019年少5天和12天;澳门2020年烟霞日数为8天,较2019年少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