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首次设立“红树林奖”
信息提供日期 : 2020-11-27 16:00来源 : 羊城晚报

11月24日晚,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红树礼赞——深圳市福田区红树林奖颁奖仪式”在深圳广电集团演播厅举行。在福田区30载发展历程中敢挑重担、勇当先锋、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30个先进集体和60位先进个人被隆重授予“红树林奖”。
这也是福田区委、区政府首次设立“红树林奖”,旨在通过表彰先进集体和典型个人,展示福田区30年改革发展优异成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全区人民学习发扬特区精神,继续奋斗,大力推进“双区建设”与“六个先行示范”“六个典范城区”建设。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强,原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福田区四套班子领导以及为福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领导出席颁奖仪式。
活动现场
特区始创 “拓荒牛”缔造无数个“第一”
“千里需留声,把故事传颂……”在著名歌唱家陈思思演唱的深圳原创歌曲《一路追寻》歌声中,颁奖仪式拉开了恢弘的序幕。
颁奖仪式以一场突出纪实性的“情景报告会”特别呈现,分为“红树弄潮”“迎风向海”“大爱福田”“先行有我”4个篇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担任讲述人,分别以场景化形式讲述了其中8位代表不同行业、不同界别的获奖者背后的“福田故事”。从音乐、短剧到朗诵、短片,无不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展现了这些奋斗者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现场,一幅战士渴极了就地喝泥塘水的真实图片,让观众唏嘘不已。特区初创,就是这群时代的“拓荒牛”——基建工程兵坚决服从指挥,奉命南下,在这片土地上打下了第一根桩,建起了第一栋高楼。基建工程兵的代表马成礼老先生在登台时忍不住落泪,他表示,“这个奖名义上是给我的,实际上是给我们两万多名扎根深圳的基建工程兵的。”
写出万字雄文《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陈锡添现场分享了自己如何在那个千载难逢的时刻抓住历史机遇的故事。而当年就是被这篇报道所感染,《春天的故事》词作者蒋开儒由此开启了南下闯荡深圳的脚步,他在现场以一首当年诗作回顾了歌曲背后的往事。
向海而生 不断刷新奔向未来的“深圳速度”
40年过去,深圳依旧年轻。在“迎风向海”篇章出场的获奖者们眼里有星辰、心中有大海,在特区的文教卫体事业中缔造了一份属于这座城市也属于他们的光荣。
“在我们的想象当中,搞核电的科学家都是戴着厚厚的镜片,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年人,可是今天却出乎我的意料。”在主持人白岩松的打趣中,来自中广核研究院、承担大国重器“华龙一号”研发任务的年轻人们颠覆了大家对核电人的印象。
这群扎根在福田、奋斗在福田,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人,不仅肩负着大国科研攻坚的使命,私底下也是各怀才艺,一曲由他们自弹自唱的《点亮2020》燃爆了全场。
从福田走向世界的奥运冠军刘虹,当晚专门从昆明飞回深圳参加活动。这次,她还带来了自己的丈夫、女儿,让观众得以窥见荣誉背后的家庭温情与支撑。这位把福田视为“娘家”的田径大满贯获得者,还与“师母”谭丽宏见面叙谈,聊起了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
大爱福田 爱与坚持绘就“首善之区”文明底色
今年,深圳连续第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福田作为中心城区可谓功不可没。“红树林奖”获奖者魏艳萍和陈如豪,就是用他们的爱心和坚守为深圳这座“文明之城”添砖加瓦的福田人的代表。
20年如一日从事义工服务的魏艳萍,为“首善之区”树立了道德榜样和爱心标杆,白岩松和魏艳萍的现场互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在平凡中成就不凡的志愿者楷模的形象。
20多年来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因出警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儿子的陈如豪,用朴实无华的话语诠释了何为“父爱如山”。在现场,他用哽咽的声音朗诵了《给儿子的一封信》,为了完成陈如豪对儿子的心愿,福田区相关部门还为他送上了一本贴满儿子陈文亮事迹报道的画册,现场观众一次次感动落泪。
先行示范 向世界展示中国式创新远大前景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与魂,也是福田30年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代表基层建设者发言的“大国工匠”陆建新,也是此次“红树林奖”的获奖者代表。在“先行有我”篇章中,一段还原历史场景的情景表演,让人们重温了陆建新不断谋求创新的奋斗历程。现场,陆建新还带着他培养的徒弟们上场,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式创新的远大前景。
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会,深圳只用了40年的时间,“三十而立”的福田始终探索并诠释着“创新福田湾区引擎”的自身定位,勇立潮头,先行示范。接下来,福田将进一步擦亮“首善之区”金字招牌,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记者:李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