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国库支付中心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3-01 00:00来源 : 福田区国库支付中心
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区国库支付中心
201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紧扣“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全面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质增效升级为重点,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党建保障,进一步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强化源头治理,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新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中心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职能,采取多项措施拓展支付核算工作新局面。截至12月31日,核算资金总额452.37亿元,其中核算收入资金237.08亿元,核算支出资金215.29亿元;审核出假发票及不合规票据笔数4826笔,退单拒付金额2128万元;共完成国库直接支付51933笔,支付金额203.33亿元,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为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
(一)多措并举,会计核算质量不断提高
会计制度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准确把握财务会计制度,认真执行部门预算,完善财务审核稽核制度,理顺财务信息反馈机制,提升制度执行水平。抓好财务报销环节,规范支付核算报账程序,固化堵塞报销漏洞措施,严格审核报销凭证,对不符合规定的单据,坚决不予报账。
报账业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编制《深圳市福田区会计工作指引》、《深圳市福田区费用报销指南》,并严格落实、融入到报账会计工作指引中,形成统一的标准,用来具体指导全区各预算单位财务开支管理工作,增强财务开支业务办理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使执行方和监督方有具体的、统一的评判依据,形成监管合力。
严控一般性行政开支进一步取得实效。按区委区政府关于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控一般性行政开支,特别是加强对公务接待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因公出国(境)费等“三公”经费的控制,并及时提供全区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三公”经费数据,分析控制“三公”经费的效果,报告区委区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
经济核算设置进一步优化。率先规范“三公”经费的内容、口径和标准,明确“三公”消费的边界,增强其统一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部门预算执行和社会公众监督,同时配合财政部门细化预算科目和内容,强化“三公”经费的预算控制,有利于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和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设置的要求,结合我区财务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与“三公”经费直接对应的经济分类科目。因公出国(境)费科目增设港澳、台湾、国外等明细项目。
(二)攻坚克难,国库支付改革稳妥推进
国库支付改革进一步完善。在做好完善支付制度、防范支付风险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国库支付工作经验,继续细化、完善国库支付制度、业务程序和财务核算制度,不断提高对财政资金开支的监管能力。
公务卡制度全面实行。及时提供全区各核算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在报账审核过程中,注重督促各单位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消费,严格按《现金管理条例》控制各单位使用现金,提高资金支付的透明度,防范因大额使用现金而进行套现的风险。为分析全区全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效果提供了数源,奠定了基础。
财务监管平台平稳运行。在完成支付核算系统融合的前提下,推进了新软件13个模块的上线试运行工作。新软件有效整合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财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两个系统数据的相互流通以及新系统与金财系统的配套衔接整合。
财务管理服务持续提升。财务分析的编制更加注重科学和实效,发挥了应有的提醒建议作用,为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并强化了对财政资金效益的分析,通过定期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管理建议,促进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为单位预算绩效的提升发挥了切实的作用。
(三)减员增效,大数据管理机制不断健全
实施专项管理措施。我区劳务派遣人员数量多,现采取用人单位纸质备案和手工批复的管理审批监管模式,既影响了审批效率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针对这一现状,为实现综合协管员的动态管理,建立服务于全区的临聘人员和服务外包事项备案审批系统,中心经与区人力资源局协商决定在“财务电算化系统”中开发临聘人员和服务外包管理模块,将临聘人员的个人资料录入、录用审批及工资发放审核全过程纳入电子信息化管理。
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实现了财政、人事、支付中心、纳入核算的250家单位联网应用,为区财政局、人力资源管理局、国库支付中心、250多家预算单位、近700名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审批人员搭建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实现财政资金从预算到指标、计划、支付、财务核算、报表、分析、稽核等电脑信息化管理。
实现财务数据高度共享。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能前后跟踪的财政资金管理“电脑信息链”,财务数据实现高度集中共享,重要的财务信息实现统一制作、统一监管,所有核算单位的财务信息能实现分类汇总、汇编,保证财务信息实时、可靠、准确、完整、安全,促进数据使用者的价值最大化。
提高资金安全工作效率。用先进的电脑管理技术、先进的电脑“防伪”手段,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防范作弊、偷盗等),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节约行政运行成本。新财务信息化系统中信息发布平台及人事工资管理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倡导无纸化办公,缩减了各单位审批流程,节约了行政成本,利于信息查询和监管各单位人员经费的使用。
(四)常态培训,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扎实开展内部业务培训。部室定期安排业务学习,解读《新预算法》最新的制度文件,并针对核算实务进行辅导;将凭证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归类,组织业务讨论、交流和学习,达到提高核算会计实务操作水平的目的;鼓励核算会计参加各类专业考试学习,营造“学业务、钻业务”的良好氛围。
举办信息化系统培训。新软件上线后,中心对全体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也对全区所有报账会计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财务规则解读、新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解读、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外,还包括部门预算的编制、审核、绩效管理和信息公开及职务犯罪预防教育等。
举办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及电算化系统自身的特点,中心拟定计划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确保新进人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必须的技能,较快、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防范各种风险。
二、2016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控制监督,坚决完成综合协管员“减员增效”改革目标
根据《福田区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劳务派遣的实施办法》关于“减员增效”的原则,对全区各主要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含综合协管员)的单位,通过使用“福田区临聘人员管理系统”,对发放劳务派遣人员工资进行核对,协调区人力资源局实时控制和监督,确保在完成减员20%的总目标。
(二)强化机制保障,努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改革
继续协助区财政局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改革,建立科学预算进度考核机制,完善报表中预算执行情况统计表,及时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编制财务分析,让单位领导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协助区财政局实施预算执行进度的通报和监督制度,保障资金支出稳定均衡。
(三)强化硬件建设,着力打造统一财务监管平台
在完成支付核算系统融合,实现平稳运行的前提下,推进新软件剩余模块的上线试运行工作。新的财务系统软件将全面建设区国库支付中心电算化系统项目,实现对现有系统的优化、完善,与审计等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
区国库支付中心
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