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信息提供日期 : 2017-05-09 00:00来源 : 福田区教育局
一、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打造“公平、多元、国际化、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幸福教育”品牌,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一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各学校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集中研讨、立足岗位作贡献等多种方式整体推进教育活动,其中党组织书记讲专题党课110场次,全系统召开“两学一做”学习会、报告会、专题辅导会等280多场次,3380名党员参与了“考学”工作。二是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落实党工委“主体责任”和纪工委“监督责任”;履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召开了2016年福田区教育系统纪检工作会议、举办了全系统纪检干部培训班;纪工委进行明察暗访4次,处理信访28件。
(二)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一是探索存量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红岭中学在现有“一校五部”的基础上,整合深康片区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深圳红岭教育集团。9月30日,区教育局与万科集团签署了推进红岭教育集团改革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政府与万科集团按照1:1的比例联合注资红岭教育基金会资金1亿元。二是开启增量学校带动存量学校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明德实验学校与碧海小学实行集团化办学,2016年秋季开办高中。三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制定并由区委改革办正式印发了《福田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年)》(福改办[2016]6号)。
(三)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一是启动实施国际课程生涯教育计划。成立福田区生涯教育核心团队,组织福田区生涯教育种子师资赴台培训,成功举办了“两岸生涯教育中学实践高峰论坛”,召开专家论证会,拟定了《福田区生涯发展教育工作指引》。二是推进福田区国际教育资源网学习中心的建立,开展新的基于网络的青少年国际交流项目。三是搭建教育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加强福田教育与世界对话,接访英国纽卡斯尔市北泰恩区名师教育代表团,举办了“新世代科技化学习”教育研讨峰会并借助境外友好学校,深化教育教学交流合作。四是指引区域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方向,起草了《福田区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指导意见》,探索实施学校国际化进星制度,用以引领、规范学校国际化工作,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五是提升深圳市民国际化教育素养,举办了第十二期福田国际教育公开课。六是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华强职校与德国贺励仕商务顾问有限公司12月28日签订了合作办学备忘录,推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国际合作项目在福田落地。
(四)全力增加学位供给。近年来,我区学位持续紧缺。为解决学位缺口问题,我区在加快建设新学校的同时,大力实施学校改扩建工程。完成了13所学校的新建和扩建项目的方案讨论工作;完成了7所学校重建和扩建项目的前期意向申报工作;完成福民小学、石厦学校初中部扩建综合楼、红岭中学高中部综合楼等项目,增加1050学位。
(五)全面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作为区委区政府2016年的民生实事之一,区教育局对区内中小学所有体育场馆设施进行了调研,召开了政协委员座谈会等各类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等,制定印发了《福田区属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指导意见(试行)》。全区共有78所学校(校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到学校参与锻炼的居民累计达221007人次,受到市民和社会广泛好评。
(六)完成高中学位补贴发放。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民生投入,今年继续对4所公办高中、5所民办高中共29533名(春季14852名、秋季14681名)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学费补贴,按生均1131元/学期的现行普通高中收费标准,两个学期补贴金额共计约3340万余元。
(七)扶持民办教育高端发展。一是落实市政府对民办学校设施设备的扶持政策,14所民办学校,按每班10万的补助标准,共发放4140万元。二是落实“三项政策”:学生学位补贴4043人(小学2884人,初中1159人),总投入2022.62万元;民办教师从教津贴发放656人,总投入582.66万元。三是落实《福田区民办中小学教师奖教奖学实施方案(试行)》奖教奖学民办教师1844人,总投入760.11万元。四是免费为1615位民办教职工体检,总投入约150万元。五是进一步加强我区民办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师资水平,以适应民办教育高端化、国际化的需求。
(八)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创建10所普惠制幼儿园,目前,全区普惠园达到98所,占全区幼儿园比例64.9%,提前超额完《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年)》“到2017年,普惠园覆盖率达60%以上”的要求,发放普惠性幼儿园补助经费9144.84万元,受益幼儿2.6万多名,受益教师1550名、园长63名。对全区131所民办幼儿园开展年检工作。组织18所公办幼儿园结对帮扶36所小型私立幼儿园,对小型私立幼儿园发放扶持经费144万元。向2.74万名在园儿童发放健康成长补贴4081.4万元,向2393名保教人员发放长期从教津贴约1699.86万元,为4425名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非在编从业人员免费体检。
(九)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招生工作。今年共有14968人申请我区小一学位,其中符合入学条件的人数为14239人,超出我区招生计划3900多人;初一共有9174人申请我区初一学位,其中符合入学条件的人数为8683人。经积极协调,以满足市民就学需求为目标,动员学位紧张的学校,采取增加班级、扩大班额、改造功能室和会议室等办法的办法,挖潜扩容,确保所有符合入学条件的报名儿童入学,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入读地段所属公办学校。比如,采取了将南华小学6年级学生调整到上步中学上课、梅山小学6年级学生调整到梅山中学上课等方式空出更多的课室,最终扩招40个班。同时,为减少辖区居民重复提交入学申请、重新审验证件等不必要的麻烦,2016年我区选择一些同片区相邻的中小学校作为试点,实施对口直升的政策,华新小学等9所小学共2698名毕业生,其中有2004名选择直升,占比74.28%。
(十)顺利完成“三考”工作。我局根据市招办有关要求,认真落实“三考”(普通高考、中考、高二和初二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组织管理工作,做到考生报名验证工作“零投诉”,考务操作“零失误”;圆满完成了2016年高考、中考(中考报名、考生资料验核、综合评价、体育中考、英语听说(模拟)考试、填报志愿、文化课考试)各阶段的考务工作,共服务我区高考考生8183名,中考考生9259名。
(十一)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制定并由区政府正式印发《福田区2016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福府办函[2016]30号),完成福田区特殊教育学校——竹香学校的开学工作,目前已经招收一个班级9名学生。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体系工作,设立4所随班就读定点资源校,完成定点资源校的资源教室建设、资源教师配备、经费支持等工作。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对于我区18名不能够到校接受教育同时又有教育需求的重度残疾儿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为了进一步完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机制,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倡导“融合教育”理念,联合区残联,共同举办了福田区“点亮星空·助爱成长”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关怀行动,此项行动被区政府列为2016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十二)积极开展依法治校。一是组织部分专家、校长、教师完成对2005年版《福田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和《福田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的修订。二是全面实现“一校一章程”格局,12月底前完成了我区84所公办学校章程建设的审核工作。三是继续做好“一校一法律顾问”的配备工作。四是推进福田区青少年普法创新项目“新雨计划”。
(十三)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积极稳妥地启动和推进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师德考核,进一步完善全区教师的师德档案。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四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区内共交流任职正校长8名,副校长35名,教科院院长1名,副院长1名,部长1名;提拔任职正校长2名,副校长4名,教科院副院长1名,部长4名。五是搭建名师工作室等平台,通过“名师带动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之一;2016年评选27个工作室,包括4个名班主任工作室、9个名师工作室和14个特色项目工作室,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与带动作用。六是实施区级教师继续教育项目172个(含远程学习),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26203人次,实际完成教师继续教育100984学时,完成人均(小学)学时数32学时。七是组织教师招聘工作,2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73名教师,1次赴外定点招聘应届毕业生59名。
(十四)着力加强课程建设和重构。研究与指导学校基于国家与地方课程方案重新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可选择的多元课程体系。全年完成深圳市委托的38门课程的开发、申报11门委托开发课程, 16门课程获评深圳市好课程。胡立根名师工作室课程整合系列丛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丛书》即将由海天出版社全资出版。区属中小学共开发了80多门创客课程,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民素养课程中小学学段的全覆盖,有20%的学校开设了戏剧课程。成立了生涯发展教育核心团队,统筹推进生涯发展教育,指导区属高中先行试点实施生涯发展教育课程。
(十五)积极发展创客教育。积极开发丰富的创客课程,满足各层次学生个性化的创新创造需要,40多所中小学建设或正在建设多样化的校级创客空间。联手央视少儿频道打造了创客教育品牌节目,58所学校近1600名小创客参加。全区目前有14所中小学生创客实践室被评为“深圳市首批创客实践室”,20所学校的科技社团被评为“深圳市中小学生优秀科技社团”。12月份组织开展了全区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节暨第二届创客节,全区学生共参加近30项科技赛事。
(十六)不断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福田区 STREAM 教育(是探索把科学、技术、阅读、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的教学整合到一种范式之中的教育)全面启动,STREAM 教育实践基地在红岭教育集团、侨香外国语学校等15所学校挂牌成立,“科大讯飞”和“易尚展示”两家上市公司给予区内学校技术支持与课程服务。其中,9所中小学与“科大讯飞”结对,基于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智慧校园应用、智慧课堂平台等技术,进行学科探索、校本研究和课堂时间,8所中小学与“易尚展示”结对,基于3D打印、扫描和AR、VR、全息投影等前沿领域技术,进行学习体验、课外实践与项目探究。推进“智慧校园”评选工作,目前我区共有12所学校获评“智慧校园”。
(十七)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以中国教育学会安全实验区“福田区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为抓手,积极推动校园安全教育,取得可喜成绩,在2016年暑假平安专项活动作业中,我区在全国区(县)级实验区中排名第二;积极组织各学校参加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精品课程”征集活动,以福田区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为推手,积极推进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所学校获广东省第五批“平安文明校园”称号;与区消防大队、反恐办、食药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定期召开“安全教育”“隐患排查”等安全专题会议;扎实开展常规化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本年度对辖区内244家中小学及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四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排查各类校园隐患892处。
(十八)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立足群众所需,成立政务服务科,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推进一站式服务窗口,提升教育服务美誉度。全年现场接待办事群众近2万人次、电话咨询3万多次、网上咨询回复4176条;新生学位办理量1154件;公民办学校(含高中)转学插班审核工作7842件;指导全区中小学服务窗口建设168次;福田区民办幼儿园收费备案34所;中小学特困生、残疾学生申请资助97人。
(十九)打造教育设备阳光采购平台。加强教育系统设备采购工作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做到有章可循,预防采购过程中的各种弊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和经济效益。研究制定了《福田区教育系统采购管理办法》、《福田区教育局设备管理办公室采购管理办法》等有关设备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使设备招标管理有章可循,搭建阳光采购平台。
(二十)切实解决教育信访问题。进一步做实做细工作,实行分类建档、一案一册,实现社会矛盾隐患“发现一个化解一个、结案一个、销号一个”;妥善处置重点各类信访事项,及时稳控劝回。全年共办理信访件共计963件,其中市区各信访部门转办件560件,群众来电来访210件。
(二十一)顺利完成各项教育督导工作。福田区教育督导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建成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和“率先实现‘四个全面’的首善之区”的总体部署,完成“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完成美育、体育和校园欺凌治理的迎检工作,通过了“广东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的督导验收,做好“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复评的准备工作,完成了37个幼儿园的等级评估和复评工作和6个社区的深圳市“学习型社区”督导验收工作,完成了福田区第五届兼职督学的聘任工作,加强督学培训,提升督学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养。
二、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是贯彻落实我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区七届一次党代会和区两会明确提出,全区上下要“勇担使命,真抓实干,树立首善之区新标杆,加快建成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同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精心打造教育优质品牌”的决策部署。区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民生至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积极打造符合我区定位、与我区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相匹配的教育。
(一)做好城中村学校整体提升。实施传统城中村学校提质工程,进一步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机会均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入专项资金,加强传统城中村学校校园建设,鼓励名师到城中村学校任教发挥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开设个性化的特需和特色课程;开展福田区“传统城中村-品牌新学校”整体提质研究,找到创造性提升其教育质量的有效对策,从而促进全区教育特色品牌发展。
(二)深入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继续以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红岭教育集团为试点,深入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立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以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主要架构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扩大学校在业务运行和用人、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
(三)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新高考、新中考实施方案,围绕“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特区发展战略和福田教育发展要求,做好我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全面开展学程研究,推动以学习研究为中心的“学程式”教学改革,特别加强学程指导、自学过程监控、初学结果的矫正、教师的深入引导和分层练习。加大课程整合的实验力度,有步骤地推广本区课程实验的成功经验。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应用型研究,加强对本区多年教改经验的总结,力争在本年度内形成有理论、有数据、有事实、有操作规范的富有福田特色的综合教研成果。
(四)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制定福田区学校教育国际化分级指标体系,形成教育国际化的福田标准。继续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制定学校对外交流合作的战略规划,制定师生参与交流合作的奖励措施,规范和完善学校对外交流合作报备制度,促进对外交流管理。在全区整体推动生涯规划和国际理解课程的实施,形成我区教育国际化的良好生态;继续与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我区教育国际化水平;结合福田实际,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强和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五)抓好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校长职级制,进一步完善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健全学校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提升校长领导力,培养校长具备教育家的视野和办学水平。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目标,引领不同类型、不同梯次的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实现区内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坚持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探索实施联盟式发展、品牌化发展等形式,不断创建新的品牌学校,提升辖区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打造优质教育品牌,让孩子在家门口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探索举办面向全国的、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题的福田教育高峰论坛或学术年会,充分展示我区教育教学成果,为国内教育界提供高端交流平台。同时,通过跨区联动,拓展办学空间。目前,我区与大鹏新区已初步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我方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对方提供办学空间。
(七)推进民办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大民办学校扶持力度,继续实施奖教奖学制度和奖励公益性学校制度,进一步稳定民办教师队伍,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学校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继续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2017年,再创建20所左右的普惠性幼儿园,加上公办园,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80%。
(八)全面落实学生综合素养教育。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鼓励学校实施项目化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改进美育教学,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继续深入开展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办好一年一度的“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节”,切实提高福田教育的品质和品位。
(九)持续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实施情况进行再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2016年体育场馆开放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修订完善体育场馆及设施向社会开放指导意见,持续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
(十)加大特殊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建设好我区特殊教育学校——福田区竹香学校;推动成立我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并开展指导工作;推动并落实《福田区2016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继续落实区政府“随班就读”民生实事,开展为我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
(十一)打造校园安全教育新特色。继续以中国教育学会安全实验区“福田区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为抓手,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推手,不断提升学校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以中国教育学会安全实验区的课程资源为蓝本,逐步推动各校园积极研发校本安全教育课程,把校园安全教育“教研化”;不断加强学校安全主任队伍建设和师生安全实操技能的培训工作;继续抓好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规范管理校外实践活动的安全备案及校外午托管理工作流程;把校园安全隐患排查、食堂食品安全、校车实时监管系统及校园安全教育培训等项目引入第三方监管。
(十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继续做好“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复评的迎评工作,认真做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国家督导验收的准备,做好国家、省、市等上级教育督导部门对我区进行的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认真做好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继续推进“学习型社区”督导评估工作,营造浓郁的社区学习氛围,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福田区教育局
2016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