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教育局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3-21 00:00来源 : 福田区教育局(教育督导室)
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领跑“深圳质量”的新要求,紧扣“科学发展、民生至上”的主题,围绕“三化一平台”的战略目标,努力打造“公平、多元、国际化、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幸福教育”品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打造与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相匹配的教育。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会议,对教育工委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了工作部署。区教育系统各单位以“问题为导向”,把学习教育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不严不实”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以“马上就办”的精神,扎实有效地把专题教育活动推向深入。二是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下发《福田区委教育工委2015年党建工作要点》,落实党工委“主体责任”和纪工委“监督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制度;采取单独廉政谈话、开展警示教育等措施,强化廉政提醒教育;对学校总务主任等重点敏感岗位工作人员实行校内轮岗,降低风险。
(二)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一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构建国际化的教育视野。继续组织开展海外培训,为区属学校配备外籍教师。二是搭建教育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加强福田教育与世界对话。全区100%中小学与港澳地区、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境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并不断密切联系,加强往来交流。与国际教育资源网合作,启动更多国际教育资源网相关项目,帮助区内各中小学校参与更多国际交流活动。三是开设福田国际教育公开课。为加深市民对国际教育的理解,享受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成果,我局成功举办4期国际教育公开课,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每期入场门票供不应求。
(三)大力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在总结明德实验学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区选择红岭中学作为试点,在现有“一校五部”的基础上,整合深康片区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深圳红岭教育集团,探索存量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区政府与广东心里程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资助教育改革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发起成立深圳红岭公益教育基金会,支持红岭教育集团的改革,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学校办学的新模式。明德实验学校与碧海小学实行集团化办学,开启增量学校带动存量学校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四)全力增加学位供给。近年来,我区学位持续紧缺。为解决学位缺口问题,我区在加快建设新学校的同时,大力实施学校改扩建工程。根据我区规划,未来几年我区意向建设的新学校有16所,拟实施改扩建工程的学校有25所,计划增加学位2万余个。2015年,完成福南小学、荔园外国语小学西校区、水围小学等6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增加学位1215个。
(五)率先发放高中学位补贴。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民生投入,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对深圳市教育局核定的我区高中学校在籍学生按照1131元/生/学期的现行普通高中收费标准,对区属公、民办高中学校在籍学生进行补贴。
(六)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2015年,我局再创建10所普惠性幼儿园,加上公办园,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已达90所,占比超过60%,受惠幼儿2万余名。已完成向2.44万在园儿童发放健康成长补贴发放工作,发放补贴1933万元;向1811名符合领取长期从教津贴的保教人员发放津贴,发放补贴654.28万元。向56所幼儿园发放了学前教育中央综合奖补资金,发放金额1999万元;向28所幼儿园发放了学前教育幼儿资助中央奖补资金,发放金额9.8万元。
(七)扶持民办教育高端发展。一是落实“三项政策”,稳定民办学校师生队伍。落实学生学位补贴,2015年春季有3740人(小学2457人,初中1283人)符合学位补贴条件,发放补贴963.405万元;落实民办教师长期从教津贴,2015年春季有541名教师符合从教津贴条件,发放补贴265.26万元;投入130万元,组织1536名民办教师进行免费年度体检。二是进一步加大民办学校扶持力度。实施奖教奖学制度和奖励公益性学校制度,进一步稳定民办教师队伍,促进民办学校高端发展。三是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学校向特色化发展。在保证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鼓励和提倡民办学校充分利用灵活的办学机制、充分的人才资源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等优势着眼于高端化、国际化,立足于创特色、树品牌,构建科学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八)进一步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全区100%的中小学都参与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研究中,部分高中也加入到改革行列。分批次、分学科举办了全区第12次“教与学方式转变现场交流会”。通过抓培训,抓校本研修,抓聚焦课堂,以现代思维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全面开展了“转变教与学方式,建构自主高效课堂”研究,切实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课堂的主旋律,从而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建立了民主平等、融洽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拥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九)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我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方案,对在同一工作岗位工作满8年的校长、副校长进行轮岗交流,优化学校领导班子配备。对具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且聘任中小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的骨干教师进行校际间轮岗交流,促进师资配备均衡。通过“名师带动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之一。我区现有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99个,为教师专业的再提升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提高我区教师业务水平,我局常抓教师培训不放松。今年以来,我区共实施区级教师继续教育项目91个(含远程学习);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30226人次;实际完成教师继续教育363360学时;完成人均(小学)学时数72学时。
(十)大力推进公民素养教育。以课堂为基础,全面落实《公民养成》、《公民责任》教学活动,大力推进福田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5月-6月,举办了“2014-2015年度福田区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分为“校级展示”、“片区展示”、“全区展示”三个阶段向学校、社区、家长及相关政府部门展示了我区公民素养教育成果,学生共参与研究了130余个课题,开展了110余场听证会,10余场辩论会,表演了13个舞台剧。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许勤市长对活动课题亲自作出批示表扬,中央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十一)坚持依法办学。大力推进依法治校,5所学校成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10所学校成为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实施“福田区青少年普法创新项目新雨计划”,联合福田区司法局,面向社会招募公益律师300多名,共同设计、开发形成20多个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普法创新课程,目前该课程已全部投放至区属中小学,由执业律师亲自进课堂授课,覆盖全部中小学校。积极建设“一校一法官”联合工作制度,目前已有25名法官与25所学校对接,2016年将全面覆盖全区中小学。
(十二)打造一流教育智库。整合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教育信息中心及国际交流合作指导中心资源,成立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并紧紧抓住“课程、教学和评价”三大关键要素,认真履行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实现“研究、指导和服务”三大功能,把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建设成为深圳市第一个“示范性县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省内一流的新型教育智库,更好地承担起新型教育智库所承担的“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职责,加快推进福田教育发展。
(十三)区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对口直升。根据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特点,为减少辖区居民重复提交入学申请、重新审验证件等不必要的麻烦,区内侨香外国语学校、彩田学校等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年起实行小升初对口直升政策。这一入学政策改革省却了符合条件的学生初中学位申请的环节,简化了入学申请办事流程,真正实现区域优化、让数据多跑路,家长少奔波的目标,惠及区内学生过千名。
二、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区教育系统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积极打造符合我区定位、与我区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相匹配的教育。
(一)实施学位扩容工程。根据我区学位需求状况,深入开展调研,合理制定中小学改扩建计划,大力实施中小学改扩建工程,推动新学校的建设,从根本上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确保所有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顺利入学。
(二)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1所特殊教育学校,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发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11)》,为新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相应的特殊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仪器设备。
(三)继续推进教育国际化。继续与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全面提升我区教育国际化水平。积极与国际优质办学机构合作,大力推进国际学校建设,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在我区建设国际化学校。
(四)深入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继续以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红岭教育集团为试点,深入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立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以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主要架构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扩大学校在业务运行和用人、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
(五)全面建设数字化的教育环境。坚持以数字化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以构建课堂教学改革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为核心,加快智慧教育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进以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形式的智慧学习系统建设,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降低学生和教师负担,实现我区教育技术应用体系的现代化,全力打造“智慧教育”。
(六)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坚持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探索实施联盟式发展、学区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等形式,不断创建新的品牌学校,提升辖区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打造优质教育品牌,让孩子在家门口能够享受优质教育。
(七)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分层次加强机关干部、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对机关干部实施轮岗交流,选好配齐管理层队伍,依托政府绩效考核探索建立卓越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点燃干事创业的激情。继续实施校长职级制,进一步完善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健全学校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提升校长领导力,培养校长具备教育家的视野和办学水平。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目标,引领不同类型、不同梯次的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实现区内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八)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一是持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立足福田教育实际,不断加强区域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形成具有福田特色、校本特点的课程体系。二是持续推进教育质量监测。进一步探索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评价学生把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逐步建立符合我区发展的教育质量管理监测方式。三是持续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先导、引领和推动作用,分批次、分学科开展教与学方式转变交流研讨活动,通过抓培训、抓校本研修、抓聚焦课堂,以现代思维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提升福田教育品质。
(九)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鼓励学校实施项目化教学,提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改进美育教学,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继续深入开展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