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学子亮相第31届全国书博会,创作心得引关注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8-01 09:23来源 : 福田区教育局
7月30日,作为国内首个专门面向25岁以下青少年的科幻文学奖“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全国巡讲亮相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引起广泛关注。
本次活动以“科幻照亮成长——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写作指津”为主题,邀请到首届“鲲鹏”奖获奖作者,从福田走出来的小作家李楚涵、吕珈瑶分享创作心得,吸引众多读者驻足,线上参与直播活动的科幻迷近2万人。
作为第一届“鲲鹏”奖获奖者,来自福田的学子李楚涵分享了自己的短篇科幻小说集《联合世界逸事》创作心得。他表示:“想要描绘一个时代,最主要的方法并不是描写那个时代下,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冒险故事,而是要描绘那个时代下所有人的冒险故事。所以,我尽可能让我所写的故事多元化,并且更加贴近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也就是说,真正的科幻不是去描写未来的英雄,而是应该去描写未来的普通人。”
《人类文明的黄昏》和《2318:AI觉醒》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鲲鹏”奖,毕业于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的吕珈瑶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和科学设定。她表示,这两部作品都是人工智能题材的,很多作品中AI看到的世界和人类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都是非常具体的,但是在她的作品里AI所看到的世界可能是数据流,可能是各种比人类能看到的更加丰富的东西。
当主持人问她家庭与学校对她的科幻创作有怎样的影响时,她回答:“我非常庆幸我的爸爸非常喜欢科幻,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给我讲科幻故事,为我种下科幻的种子。也非常庆幸我进入了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这是所非常重视创新的学校,在学校里不仅有实验室,还有非常多的科技企业同学校进行合作活动,鼓励我们去创新。”
听了两位小作者的创作历程与想法,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杨平对他们作品的特色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吕珈瑶同学在作品里对AI与人类的未来思考,是典型的硬派科幻的写法,充满技术化的想象,其对科技细节的描写非常精准,对科技知识点加工之后变成一个非常绝妙的科幻点,都是令人震惊的。李楚涵同学则更注重人物之间关系的阐述,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些实验性的做法,而且使用了多角度的叙事手法,这都是很有趣的尝试。”
在探讨有关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科幻作品时,杨平谈道:“我们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中,涉及到历史题材时,如果不想落入穿越这个俗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科幻当中的理念放在古代环境下,看它会发生什么事情。比如说我们怎么能够在秦朝实现人工智能?3D打印能不能在宋朝时设计出来?依靠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是怎样实现的?在这一思路下写出的作品会很有趣,同时也很有想象力。当然,这也并非是唯一的创作思路。”
本次活动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知识出版社、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深圳市福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据悉,第三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正处于征稿阶段,欢迎25岁及以下青少年踊跃投稿,关注“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官方微信即可参与。
不只是鲲鹏科幻文学奖,2019年以来,由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区教科院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共同推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最大校园文学出版工程“致青春·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28册)涌现出了以时潇含、黄子真、邱楚原、武捷宇、孔子易、陈鹏宇、李楚贤、马知行等为代表的福田校园作家群,呈现出鲜明的阳光写作和创意写作风格,展现了福田新生代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凸显出深圳先锋城市的特质,成为中国校园文学“深圳福田现象”,引起国内文学界、出版界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