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酷了!这个暑假比“封神质子团”还火的是这群行走的福田少年团~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8-25 14:24来源 : 福田区教育局
这个暑假,电影《封神》火出圈。同时爆火的还有少年意气“溢出屏幕”的“封神质子团”,而在平行世界的深圳福田,也有一群少年。他们通过行走、实践、学习、思考,在8天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昂扬的成长曲线。
最潮中国观 福田少年行
为推动红树林湿地保护,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8月14日至21日,近30名福田学子组成的“少年调研团”,在高校教授、城市专家的引领下,深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深圳市梅林水库水情教育基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地调研,通过实地观察、卫星云图、影像资料等方式直观理解红树林近四十年间的蜕变。
他们踏足生态公园,在啾啾鸟鸣中探寻爱鸟、护鸟之计;他们初探高校科研实验室,在尖端技术的启迪下思索如何守护绿水青山。调研收官之际,福田学子结合自身调研体会,对如何高品质打造宜居城市等议题,提出了优化深圳福田生态建设的“少年建议”及“少年方案”。
以自然为师赴一场山海之约,以少年脚步丈量福田绿水青山
走进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观察树草鱼禽
奔赴探索自然的学习之旅。8月14日,福田少年们跟随导师走进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穿行于青山红树间,调研草木生态,观摩记录动植物生活,就像身处一场永不完结的美妙演出。朱瑾花含笑伫立、水蜡烛新发的绿叶在摇头晃脑、黑领椋鸟在天空盘旋、树根深处的秋虫在合唱……少年感慨,“只要你尊重它们,它们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你。”
深入红树林腹地,走进大自然
踏入自然大讲堂。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福田少年们聆听了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林石狮老师关于深圳生态系统变化发展的讲座,并在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黎双飞教授的带领下,进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访、观察。抬头观鸟,少年们邂逅珍稀鸟类,低头见水,近距离观察底栖生物,探秘植物王国,了解红树植物……少年们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有一种知识从课本中走出来,鲜活地走进大自然的感觉”。
侧耳听鸟鸣,共赴自然之约
深港少年共赴观鸟之旅。8月16日,福田少年与香港少年因共怀对自然的热爱而同行,一齐抵达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导师田穗兴的指导下,深港少年们拿起望远镜沉浸式观鸟,以行动探索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以少年视角看绿美深圳,并开展深度互动交流。
远眺绿水青山,细思护水之策
化身深圳水源的守护者。8月17日,深圳福田“绿水青山守护团”的少年们走进深圳市梅林水库水情教育基地的科普馆,进一步了解深圳市的水情现状和建市以来的治水实践。“爱水护水,守护深圳生命源”成为少年们共同的呼吁与责任担当。
湿地丛林取样,实验室寻宝
探寻“微观王国”的奥秘。8月18日,在了解红树林保护区生态系统之后,在杨琼教授的带领下,少年们深入红树林,采集植物与水资源样本;探秘明德实验学校的生物基因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走近美丽而神秘的微观世界。有少年许下美好心愿,“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世代传递。”
少年们走进大自然进行实地考察,聆听专家学者传道解惑,参观高校实验室,对话教授、学者。借一束光,照亮星辰大海。
从影像中看红树林三十年“蝶变”,感受红树精神与深圳品格的深度连接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琼给学子们带来了《红树林保护区三十年变迁》讲座。杨琼教授以影像为呈现方式,展现红树林保护区由最初占地304公顷的“袖珍型保护区”变为如今绵延海岸线9公里的绿色天地的关键历史、重要节点以及变迁轨迹。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胡柳柳为少年们带来的《你好,红树林》讲座,则从文化层面入手来展现红树林的文化意涵:来到深圳的人像红树一样,在这里扎根、发芽、抽叶,共同构成生机勃勃的城市。
鸟类专家露绝招,科技赋能鸟类保护
“咕咕,咕咕!”清脆的鸟鸣在耳边响起,难道教室里飞进了鸟儿?不,是老师在模仿鸟类的叫声。
福田中学生物教师、深圳观鸟协会常务副会长、鸟类监测调查员、生态摄影师田穗兴为少年们带来《候鸟天堂》讲座。田老师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几种鸟类的叫声,少年们直呼“厉害了”,眉眼间燃起对鸟类知识的好奇。
在杨琼教授带来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鸟类栖息地管理模式》讲座中,少年们发现“智能水闸管理系统”“鸟类AI智能识别”这些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在环境保护、鸟类保护工作中成功应用。
直击科研现场 对话科学家
少年们走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专家、学者们的带领下参观走访海洋工程实验室、气体水合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污水处理实验室、环境检测平台,领略现代科技的前沿。前沿的技术、精密的仪器、先进的设备……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实验室让少年们直呼“震撼”。在距离人类未来最近的地方,少年们心中求知的火焰熊熊燃烧,他们被清华之美、科技之美深深打动,在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
少年团,肩上担责任,目光向远方。他们脑洞大开,把调研、思考所获化为心中皓月。在短短8天里完成了“暑期实践天花板”,提出“carry全场”的生态保护建设“少年方案”。
少年之思:如何协调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调研中,福田少年们怀着守护绿水青山的坚毅情怀,结合深圳的具体环境,带着问题一路思考调研。
俯瞰福田区地形地貌,一边是林立错落的高楼、高速发展的城区;另一边,在福田红树林,则是一片葱茏的“绿色家园”。“深圳可谓是‘一半城市,一半山海’,寻找到一个‘人草共依’的平衡点是特别可贵的,怎样保持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并且把它延续下去任重而道远。”
专家团肯定了学子们勇于思考、勇于设想的探索精神,并从多个角度去引导学子们发散思考,与学子们一起思索寻找优化城市生态的路径。
少年方案:“人与青山两不负”
经过六天的实地调研活动,福田少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群策群力、精诚协作,最终将感悟、思考与研究凝结成守护绿水青山的“少年方案”,自信满满地走上清华大学的讲台。
石厦学校的学子围绕 “基于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保护” 首先进行课题报告;“如何做到人与青山两不负?” 红岭中学的学子给出了“少年答卷”:“打造生态城市动态平衡圈—实现生态创收”。
明德实验学校的学子们以红树林为起点,提出建立医药学中的湿地植物馆、“医生植物之家”等加深人们对红树林的医药学应用价值的认识,为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推广开拓出一条“少年路径”。
在8天的时间里,既是导师也是评委的专家们,被少年们的担当和智慧深深打动。他们表示,“这群风华正茂的少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以着眼未来为方向,以调研实践为基础,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发出了响亮的少年呼吁,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绿水青山,参与到福田区“高质量发展”的宏伟图景中。”
看到少年们出色的表现,福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福田师生利用暑假组成‘绿水青山守护团’,针对如何守护绿水青山,优化城市生态等问题,发出少年呼吁,给出少年建议,这正是福田教育长期坚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着力点,构建课程与教学新生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又一例证。”
一直以来,福田充分用社会资源,推动实践育人,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硬功夫。此次“福田少年行”行动正是福田区推动区域教育从“知识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走向“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有力举措之一。未来,福田将继续探索实践育人、综合育人的新路径,探索形成以泛在、互动、协作、探究和个性化为特征的未来教育新生态、新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至此,“最潮中国观 福田少年行”系列活动“绿水青山守护团”调研活动完美收官。回首来时路,他们的足迹深深印在红树林的土壤中,他们孜孜以求的身影出现在高校实验室,他们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校园。
但收官,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对来路的叩问,也是对前路的指引。少年们将以绿水青山调研活动为“支点”,撬开自然与未来之门;将继续以山海为纸,以少年担当为墨,勾画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