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教育局 > 教育服务 > 服务资讯

深化实践育人,福田打造“行走、开放、共享”的课堂,让学子研有所思,学有所获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10-07 09:34来源 : 福田区教育局

  微信图片_20230928150156.jpg

  “原来深圳是第一个建立大型垃圾焚烧发电站的城市,垃圾分类馆内满满的科技感,屏幕显示数据和沙盘模拟直观这些太让我震撼了,这样的活动太好玩儿了。”刚参观完垃圾分类馆,天健小学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与同伴们分享收获。

  微信图片_20230928150341.jpg

  近日,天健小学四年级学生走进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成为在本学期走入研学基地的第一批学生。在本次研学中他们以多感官参与的方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这是福田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立以来,各学校有计划地进入基地学习的常态化情景。

  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创建,是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强化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典范,是福田落实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

  今年以来,福田先后打造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目前已有四万余名学生走入基地实地研学,深入体验了垃圾分类、低碳环保、鸟儿调查、水侦探、水獭游戏家、动植物科普、公园设计、生态保护等知识。

  建设高品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4月25日,福田区首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正式揭牌。这是福田区教育局携手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精心打造的,集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研学实践基地。该基地精心设置了包含旅游、研学、科普教育等内容丰富的馆校合作研学课程,全面实施专项研学计划,开创实践育人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30928150345.jpg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福田区教育局与福田区城管局通力合作,共创建116个“蒲公英”学校、幼儿园,培养149名“蒲公英”教师和200余名金牌小义工。垃圾分类馆研学实践课程100%覆盖辖区小学四年级学生,每年有两万多名福田学子在此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微信图片_20230928150347.jpg

  深圳正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的筹建工作,全力打造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6月15日,福田区教育局又推出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两个研学基地,并打造涵盖动植物科普、公园设计、环境保护等7个主题的研学实践课程。生态公园和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长期面向福田区所有中小学开放预约,平均每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近百场,已有两万余名福田师生陆续前往学习。

  微信图片_20230928150350.jpg

  福田区属各学校已推出红树林STEM课程、“云水童诗间”童诗课程、红树培育与生态修复等10余门主题课程。例如,华新小学成立了“云水童诗间”工作室,把在红树林发现的美好写进诗里、画进画里,该工作室出版的儿童诗画集《云水童诗》,精选了120幅红树落叶制作的插画作为全书的插图,一年内八次印刷,发行逾6万册,创童诗发行佳绩。

  此外,福田校园文学期刊《遇见》致力于培育生态文学品牌特色,每期重点推出红树林题材作品,《云水童诗》即是由该期刊孵化出的。本学期,福田区研学实践教育红树林青少年文学创作基地也将继续扩容,持续吸纳更多热爱红树林文学创作的学子、以生态教育与生态写作为特色的学校加盟。

  创新主题式研学实践活动

  今年暑期,福田区教育局组织了“ 福田少年行”系列主题活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鼓励福田少年走出校园以城市为师,以专家为师,通过少年视角调研中国式现代化的福田实践。

  微信图片_20230928150353.jpg

  福田少年行首团“绿水青山守护团”近30名学子,深入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走进梅林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沉浸式体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实验室,以大自然为师,从绿意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从10年深圳“绿度”之变看深圳如何蝶变为“国际红树林中心”,如何高品质打造宜居城市,并提出优化深圳生态建设的“少年建议”及“少年方案”。学生们群策群力、精诚协作,将感悟、思考与研究凝结成了守护绿水青山的“少年方案”,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微信图片_20230928150355.jpg

  参加完暑期红树林研学调研团的红岭中学(集团)学子体验比以前更深入,他说:“保护红树林需要社会各界配合起来,行动起来,很期待有更多学校、更多师生不拘泥于课堂,参与红树林保护区的研学实践活动,红树林的价值将更加广为人知。”

  微信图片_20230928150358.jpg

  研学实践活动在福田由来已久,各学校常年组织学生前往深圳博物馆、深圳市科学馆、深圳革命烈士陵园、莲花山公园等优秀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场所,开展主题式、探究式、项目式学习,形成特色校本课程,这是课堂改革和实践育人的有效实施路径。 

  加强互动式馆校合作共建

  微信图片_20230928155053.jpg

  除了线下丰富的实践育人活动,福田区还将研学基地扩展到广袤的线上空间,推出线上精品课程。例如,8月份,福田区教育局邀请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名主持人、美术馆馆长高水平拍摄天空美术馆开馆大展《气象万千》系列美育公开课视频,公开课采用12集微纪录片、12位嘉宾导览的方式,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美的种子,培育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让收藏在馆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福田美育的重要资源,此次美育公开课的拍摄也是馆校合作的一次重要探索。

  微信图片_20230928150402.png

  长期以来,福田积极利用好社会资源,构建课程与教学新生态,推动实践育人。早在2019年,福田区各学校就陆续与关山月美术馆、福田戏剧主题馆、音乐主题馆、舞蹈主题馆、非遗主题馆等多个场馆开展深入合作,通过组织画作展览、观摩学习、主题讲座、非遗手工制作、进校园课程等方式,形成良好的馆校联动氛围,共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微信图片_20230928150407.png

  近年来,福田区紧紧抓牢校外实践活动育人载体,积极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共建,建设多样化、特色化的研学实践基地,打造“行走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共享的课堂”。福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力度还将持续加大,社会资源将更有效整合,形成“个个有研学,人人得发展”的研学实践氛围,促进福田学子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