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政策法规

无主管高新技术企业申办因公出国(境)规定与规章制度

信息提供日期 : 2010-09-20 00:00来源 :

无主管高新技术企业申办因公出国(境)规定与规章制度

  一、 因公出国(境)申报权(开户) 

  深圳市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归口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简称市外办)。目前,深圳市因公出国(境)按干部管理权限和企、事业单位的产权隶属关系进行归口管理。

  有开户资格的单位:局级单位、副局级以上的事业单位、区政府、保税区、华侨城、蛇口工业区、市属一、二、三类及未分类定级企业(由市投资管理公司定级)、中央部委办驻深局级以上单位及各地驻深办、已上市国有股份制企业、总后驻深办、省厅级单位、总公司在深注册的企业、金融、证券、保险类单位以及实际投资额达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其它企业。

  无开户资格的单位:按产权关系已有隶属主管部门,且隶属主管部门已开户立档的单位;投资额小、生产经营尚不具规模的企业、无效益、无涉外经贸业务、无进出经营权且无实际需要出访的单位。

  二、非公务出国(境)申请条件:

  凡在我市注册登记的境外驻深机构、办事处、三资企业、集体、股份制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国有企业的三级以下公司均可向公安局提出申请。

  三、 外事纪律(公务):

  1.访团组必须严格按审批的出国访问路线活动,任何人不得在国外要求我驻外使馆为其申办去第"国的入境签证和改变回程路线办理经过国家的过境签证。要求出访人员严守外事纪律,不允许个人离队单独活动和擅自延长境外停留时间。

  2.使用"长证"人员执行公务每次出入境,须按照审批权限经有关领导同意,个人不能随意来去。公休日原则上不准出境。如有违反,将视情况给予警告、收缴"长证"、不受理所在单位出国(境)申请等处罚。

  3.严禁因公出国主(境)人员在境外期间涉足色情、赌博场所。

  4.出境人员必须到安全局接受安全、纪律教育,要求自觉遵守保密法规和保密制度,严寒国家秘密。严禁携带机密文件出境。对于违反保密规定情况,要严肃查处,追究个人和公司担保人的责任。

  5.单位负责审批人要切实负责,对出境任务、出境人员政治思想、现实表现和业务水平以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认真审查把关。对于因审查、审批工作疏忽、失误而造成的违反外事纪律的现象,对于呈报中弄虚作假者,要追究派出单位审批人和担保人的责任,情节严重者将取消派出单位的申办资格等。

  6.对于新申办"长证"的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处在接到申请材料后将派人对企业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配长证指标。"长证"使用不搞固定制,"长证"使用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或持证人表现,在指标限额内延期或换人。市科技局也可根据使用单位的使用效果和持证人的表现进行调整。

  7.各单位在申报材料时,须预留出足够的审批时间和申办护照及签证的时间。对于不符合规定时间要求的申请,不予受理。

  8.各单位要确定2-3名负责人(其中1名为法人代表)负责出境任务的审批,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报批手续。并按要求将申请挂靠的材料报市科技局国际科技合作处办理备案手续。

  四、出境人员要求(公务):

  1.各单位对于选派执行出境任务人员要严格把关。选派的人员要求组织纪律性强、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熟悉本职工作、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能胜任境外工作、身体健康。离退休人员,原则上不再派遣出境执行公务。

  2.出访团组中严禁直系亲属同团出访。

  3.在深圳工作不足半年的暂住户口人员,原则上不予办理因公出国(境)手续。行政关系和户口均不在深圳的外地人员因公出国(境),到其行政关系所在地办理。

  4.严控八人以上团组因公出国(境),。八人以上团组须提前预报。

  五、收缴和保管证件:

  1.各单位须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同志专人申报材料和领取证件。凡经我局办理的"因公普通护照",须按深外字[92]58号文件要求,每次完成出国任务返回后五天内,将护照交回归口办理部门市科技局国际科技合作处集中保管。再次出访时,须在办妥所有审批手续后,方可登记领取护照。对于逾期不交纳护照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取消该公司的出境申报权。

  2.对于持有"长证"的企业,为方便持证人员的多次往来香港,由各单位指定部门负责收缴和保管"长证",持证人员赴港前必须经单位负责人同意方可登记领取证件。

  3.在"长证"和护照有效期内,如发现持证人员有问题,所在单位要及时报告,撤消其有效证件。

  4,出国(境)人员在境外期间,应妥善保管证件。如有遗失或被盗,就及时向有关部门登记报失。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