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南园街道办事处 > 工作动态

南园街道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福田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园力量”

信息提供日期 : 2019-03-12 09:19来源 : 深圳特区报

  南园街道地处福田区东南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福田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的重要力量。

  巴登社区书记会客厅活动受欢迎。

  综合整治后的巴登社区焕发新颜。

  在城市广场举行的“味在南园”岭南传统美食荟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

  位于福田区东南部的南园街道,是深圳开发最早、人口密度最高的街道之一,也是闻名深圳的老商业城区之一。

  作为改革开放和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同行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成立街道办事处36年以来,南园街道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福田中心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福田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南园街道以“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标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抓实基层党建、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市容环境等工作,为辖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为新时代福田“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注入“南园力量”。

  构建“大党建”格局

  促进南园“大融合、大稳定、大发展”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神经末梢”,必须抓牢抓实,才能焕发生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南园街道将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来抓,通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大党建”格局,促进辖区“大融合、大稳定、大发展”,推动老旧街区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去年12月,南园街道巴登社区基层党建星级品牌创建项目——“巴登社区书记会客厅”迎来第五场活动。围绕社区融合发展的问题,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志平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谈民生,聊改革。现场气氛轻松热烈,面对居民代表提出的各类问题,林志平一一正面回应。

  这样零距离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平台,也大大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去年以来,为破解社区流动人口融入难、属地治理难的瓶颈问题,巴登社区党委在总结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选社区两委班子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创新打造“书记会客厅”活动,定期举办党委书记和支部书记与社区多元主体代表和居民群众代表对话会,居民诉求建议当场办。通过建立一厅(社区书记会客厅)、一联(社区服务联合体)、一平台(共建共治共享平台)的“党建+家园”“三个一”运行机制,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多元治理新路径。

  截至目前,“书记会客厅”已开展活动6期,各方代表和居民群众共计500人次参与,收集意见和建议68条,所有居民诉求均已得到妥善解决。

  南园街道把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着力打造南华社区红色文化主题阵地“红色驿站”,重点实施了“南园先锋”长者助餐食堂项目,有效解决社区长者吃饭难问题。该项目旨在针对老年人群体中的独居、空巢、失能长者,给予重点关照和关爱。据悉,南华社区现有户籍人口、常住居民、来深建设者合计1.2万多人。小区问题主要表现在老龄化和幼龄化突出。70岁以上792人,80岁以上100多人,特殊长者达44户,长者服务成了社区众多服务中的重点。

  上述两个项目是南园街道开展社区党建星级品牌创建的生动探索,助力“一社区一亮点”党建特色品牌的形成,被评为福田区社区党建“五星级”品牌。此次福田区评选出的十个社区党建星级品牌中,南园街道就占据两席。

  南园街道突出“标准+创新”,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全力构建“大党建”格局,去年解决了5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阵地问题,目前11个社区已全部验收达标。在新城市广场、上步大厦和统建办公楼探索建立三个商务楼宇“两新”党员服务站,开展社区党委与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推进楼宇党建工作。创新党员教育服务管理模式,对商圈党委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建立“流动党员之家”,通过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的“双找”活动,将252名流动党员纳入商圈党委管理。

  打造新时代宣讲阵地,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去年5月,南园街道在全区率先成立街道、社区两级12个“新时代大讲堂”,全年共举办宣讲活动119场。通过举行各类专题学习会、红色经典电影周、微党课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各级党组织共开展专题学习活动213场次,发放党建书籍近3000册。

  此外,该街道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成立街道工程类项目建设办公室,制定《南园街道政府自行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南园街道小型建设工程预选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南园街道政府投资小型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街道政府采购项目评审程序,强化对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工作的全过程监管。

  提质民生服务

  绘就幸福南园新画卷

  对于南园街道而言,“民生至上”是永恒的关键词。近年来,该街道在提升公共服务、抓好民生工作方面担起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升级政务服务、落实民生保障、推进民生微实事建设,到提升文化品质,一件件群众的切己事、心头事被当做街道的大事重点推进,一幅美好生活的民生图景正在南园徐徐展开,绘就幸福南园的美好画卷。

  去年5月,南园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升级,一个更加智慧更加体贴的政务大厅呈现在市民身边。这是新形势下该街道创新政务服务形式,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生动探索。

  该街道对政务服务大厅进行改造,优化大厅使用功能,将面积有限的大厅环境划分为等待、咨询、一对一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星级”政务服务体验区,使居民能享受到专人全程协助的“私人定制”政务服务。此外,还印制了《南园街道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手册口袋书》,并设立全区首个居民可独立哺乳的温馨母婴室。

  走进行政服务大厅大门,笔者看到,除了功能划分更人性化,大厅还增加了更便民的指引咨询服务,能享受到专人咨询、专人指引、专人协助网上政务申请的“私人定制”政务服务。大厅还特设了一对一的自助受理服务区,母婴包、雨伞、充电宝、薄荷糖、茶包、老花镜、针线包等贴心便民包一应俱全。

  该大厅还实行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服务有笑声的“三声服务”和受理一手清、答复一口清、告知一次清的“三清服务”;针对群众突发事件建立起服务窗口——管理后台——政务服务办公室的三级高效应急联动机制;完善政务服务日常监管机制,实行“三公开一监督”,向社会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及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辖区内安置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居民任何时间都可以在自家门口办理相关政务业务,打通政府工作和群众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南园街道在落实民生保障和推进民生微实事建设方面成效突出。街道除了按政策落实辖区困难群体各类津贴、救济金的发放外,全年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145人,就业率85%;帮扶自主创业成功26人;辖区深圳市乐器城被评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完善“民生微实事”工作流程,启动24批共191个项目的建设,投入专项资金约2167.48万元,撬动社会资金约208.06万元。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南园人始终保持先进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文化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年,位于福田东南部的南园街道,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翩然而至,文化品质全面升级,文化红利尽情释放,文化魅力生动绽放。

  南园街道有一批群众耳熟能详的特色文化品牌。去年,该街道重点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系列、党史故事会、红色影视周等党建文化活动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继续打造雅乐南园、多彩南园、书香南园等文化品牌和“百姓系列”“非遗系列”“艺术微学院”等惠民系列文化活动。全年举办大型公益活动20余场、演出活动50余场、公益培训班43个(约2000节课)、沙龙讲座80余场、小型公益活动300余场。

  筑牢安全防线

  为打造平安南园保驾护航

  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它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位于福田中心区的南园街道,对安全管理的品质和精细化程度要求更高。

  去年,南园街道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基本方针,按照市、区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深入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组织召开26次安全生产相关工作会议,加大各类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跟踪重点隐患区域整治,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经费投入,提升消防设施设备水平,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去年,南园街道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共立案57宗,处罚49次、罚款51.08万元;加强对城中村、“三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和小散工程、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整治。

  为解决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打出电动车“堵、疏、打、宣”治理组合拳,在富豪大厦试点启用全市首个“三位一体”智能充电柜;在11个社区全面推广智能充电柜,计划安装76台智能充电柜,已组装完成的智能充电柜59台,已投入使用52台,共有集中充电点187个、集中充电点插座1018个,为辖区居民电动车充电提供方便、安全的保障。

  为提高事故预警能力,去年,南园街道在辖区老旧小区安装电气火灾预警系统500套、独立式光电感应烟火灾探测报警器200套。

  去年,南园街道完成13座微型消防站、1座小型消防站建设;在34个老旧小区和5个城中村全面开展电气检测,推广智慧物联感知设施建设,已安装电气火灾预警系统500套、独立式光电感应烟火灾探测报警器200套。

  南园街道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狠抓宣传、深挖线索、重拳打击。开展巴登片区“扫黄禁赌”综合整治,打掉片区黑势力团伙1个,铲除其背后“保护伞”5人,刑拘17人,治拘2人。

  深化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南园街道去年开展辖区企业安全培训14场次、应急演练136次、安全监管队伍业务培训5场次,入户派发各类宣传资料约2.6万份;通过街道食品快检室组织食品安全宣传活动28次。开展“科技+安全”实景体验学技能活动,推进安全宣教方式创新。

  据了解,南园街道2018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名列福田区第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辖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

  综合环境全面升级

  “内外兼修”塑造品质南园

  “整体环境提升了,客流量和成交量在逐步提升,商户们的信心也更足了。”通天地通讯市场总经理李玉鹏明显地感受到一年多以来,华强南片区综合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

  作为华强南片区规模最大的通讯市场,通天地通讯市场目前有2880个铺位,借助华强南综合整治的契机,市场焕然一新并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春天。

  根据福田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该街道统筹组织公安、市监、安监、城管、执法、综治、出租屋综管及市场管理方等多方力量,对华强南片区20家电子通讯市场及周边区域开展全方位综合整治。

  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整治,共打掉手机类销赃窝点150个,查办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20宗,整改安全隐患6000余处;实行市场商户、人员登记和二手手机入场登记制度,强化对手机维修业的清理整顿和对市场周边物流业的管理。全面开展消防、治安等各类安全隐患整治,成立华强南反恐联勤联动指挥部,统筹各市场保安员队伍建立区域联勤联动机制;完善各市场的制度、人防、技防建设,提升日常管控水平。强化周边路段交通、市容环境整治,将华发南路、爱华路列为严管路,重点整治非法营运、电动车窜行、共享单车乱停放等现象。

  如今,辖区“盗抢骗”销赃犯罪警情大幅下降,片区综合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华强南电子市场焕然一新,一个公平有序、安全稳定的电子市场重回市民身边。

  去年,南园街道继续推动对玉田村的综合整治和升级改造。通过打造“物业托管+统租运营+综合整治”的“玉田模式”,全面提升城中村综合治理能力。目前,玉田村纳入改造楼宇43栋。万村公司已投入资金1.6亿余元用于房屋装修改造及水电消防改造施工,现有30栋已改造完成,其中有13栋300套泊寓房已完成对外出租。经过改造的城中村楼宇居住环境消防设施全面强化、物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玉田模式”的综合效益初显。

  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南园街道去年开展环境卫生大检查大执法“百日行动”和以巴登片区为重点的城中村综合整治“百日战役”,全面整治环境卫生难点、痛点问题;完成辖区965处破损道路的修复和巴登村198栋楼宇“三线整治”工作。推进环卫科技创新,为各类“城市家具”涂上防粘贴保护层,在巴登片区增设12套智能垃圾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河道管理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完成75个小区“正本清源”工程施工作业,推进沙埔头宜居社区创建和锦龙花园等3个小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工作,辖区11个社区已全部创建成为广东省宜居社区,街道2018年度生态文明实绩考核名列全区第二。

  南园街道还在推进城市空间政策先行先试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去年,全力推进南华村棚改意愿征集工作,完成对赤尾村片区物业产权、业主信息及基本改造意愿等的摸底调查和基础数据整理。

  升级城区环境品质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南园街道今年将做好几件大事

  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福田区正在以二次创业的干劲,以“再中心化”的要求,以更高的担当和站位重新出发,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在福田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园街道已重新出发,以改革再出发推进福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今年,南园街道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2019年各项工作部署,继续秉持建设“宜居、宜业、安全、文明”南园的工作目标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民生导向,立足实际,锐意进取,全力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推进“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提升和股份合作公司、物业小区党建工作。推进差异化的党建星级品牌创建,力争两年内社区党建“五星级”品牌全覆盖。继续完善党员学习教育阵地,筹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文化街区建设。全力抓好区委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继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纪律建设,坚持不懈纠治“四风”问题。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全方位构筑安全维稳防控网。夯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燃气安全、交通安全、市场安全五个重点领域安全工作基础。抓实安全体验宣教馆筹建和各城中村、老旧住宅小区、电子通讯市场的安全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事故预警和防范自救能力。

  三是坚持精细化管理,全力提升城区环境品质。着力推进南华村棚户区改造;加大老旧住宅区、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广“e南园”智慧街区监管系统,推动市民、商家共同参与辖区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探索推进党建工作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物业管理改革试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物管新模式。

  四是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持续做好济困扶弱和就业创业帮扶各项工作,深化计生优质服务。继续高质量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设。完善星级服务体验区建设,推动街道政务服务“四办制”模式的落实,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候运作。以智慧安防物联网系统对接和街道综治立体图建设为重点,推进智慧街道平台建设。做好做强原有系列文化品牌,并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新,深入开展“红星耀南园”革命文化系列活动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摘自3月5日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