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街道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4-29 00:00来源 : 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
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南园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区六届二次党代会精神,紧扣福田区委区政府部署,带领辖区广大党员干部锐意改革、扎实工作,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这一年,我们坚持改革不停步,加强基层治理,不断夯实党建基础。
(一)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推行“党员网格+”。“党员网格”即把党员嵌入网格中参与社区治理,“+”即“+主体、+内涵、+共治”。“+主体”,认领身份,明确职责。将街道划分成53个党员网格,由党工委书记担任街道网格长,10名处级领导干部、70名街道在编在岗党员、239名社区及驻辖区单位党员分别担任社区网格长、网格员、联络员,有效集中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内涵”,问题导向,真抓实干。要求网格成员每周进网格,按照法治建设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平安创建示范员、民主管理监督员和党员服务协理员六个岗位职责开展工作。共接访党员群众3734名,走访辖区单位724家,收集意见建议264条,并专门就辖区多个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专题报告,全面推进解决。“+共治”,书记带头,马上就办。由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组织网格成员,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全力解决各类民生问题。全年共解决了南园新村“脏乱差”等实际问题243件。
(二)创新组织体系。一是在全市率先设立党工委兼职委员。任命辖区集体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为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城中村的社会治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二是在全市率先选派机关干部担任社区综合党委书记。选派街道科级干部到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赤尾社区综合党委担任书记,驻点办公,解决了该社区办公服务场地等多个问题,社区综合党委在“一核五元”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突显。(一核:社区综合党委;五元: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三是在全市率先选派机关干部担任通讯行业党委书记。设立通讯行业党代表工作室,通过工作日驻点办公、走访调研、约访接访、专业律师随队走访等方式,强化党代表工作室收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两新”园区党建,以通天地党委的制度规范为模板,全力推进行业党委党建标准化建设。安徽省委书记王学军2015年9月份到行业党委辖属支部赛博宇华(控股)有限公司视察工作时,对赛博宇华集团“党建是最好的企业文化”的理念给予高度赞赏。
(三)创新党员教育平台。一是推出“微党课”。成立街道基层党校及14个二级党委微党校,形成完整的党员教育体系;由辖区党组织或党员根据实际自主“点菜”,全年推出“微党课”45场、受教育党员群众约5000人次,实现党员教育培训“有规划”、内容“有特色”、人员“全覆盖”。二是开拓新阵地。因地制宜创建了街道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通讯行业党委“党建花园”、上步股份公司党委党员教育长廊、通天地通讯市场党委发展馆和赛博宇华(控股)集团党建文化长廊等6个党员教育、活动阵地,拓展面积2815平方米。2015年11月,中央党校党建部课题组在调研指导通讯行业党委工作时指出,“党建花园”的做法很好,开放式的党群活动阵地在全国都是个创新。三是引进“互联网+”模式。用好“通衢”、“南园民生”微信公众号、“南园之声”微信群等新媒体,为党建和民生工作服务。其中,“通衢”党建微信公众号自2015年5月创建至今发布信息1200余条,关注度达两万多人次。
对于南园街道2015年党建工作,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文同志给予了批示表扬,张文书记指出:“南园街道的党建工作有特色、有创新,区委组织部、机关党委、社工委要及时总结推广。”
这一年,我们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南园民生福祉不断提高。
(一)公共服务资源全覆盖。将“一窗式”综合服务窗口创新成果在街道全面推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新成立赤尾、滨河等6个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化公共服务机构在南园实现全进驻。全力调动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参与,例如开展“社区光明工程”,为辖区居民和企业员工进行免费眼部普查640例,成功进行复明手术救助13例。调动辖区企业资源,为失业居民提供就业岗位9468个,并成功打造了乐器城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兴办两家幼儿园,解决学位500多个。全年慰问帮扶低保户、边缘户513次,慰问残疾人1074人次,走访慰问驻辖区部队10次、参战涉核人员162人次、伤残军人129人次、军属烈属39次。积极发挥居民议事会作用,街道13个居委会共组织议事37次,成功处理提议案112件。全年开展“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活动63场,解决民生问题104件。
(二)完成4项“马上就办”工作任务。分别为向东围67号南园综合楼空楼行动、辖区人行道路环境美化行动、华强南片区环境提升行动、滨江图贸大厦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提前完成南园综合楼空楼行动,推动加固工程顺利实施,解决了该楼宇42户200多名居民的安居问题;图贸大厦环境整治行动彻底根治了周边脏乱差问题,改造路面200余米;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华强南综合整治行动,查扣电单车700余辆,交通环境大为改观。
(三)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108项。投入资金554万元,其中巴登社区的墙绘项目,提升了社区人文环境,区主要领导也率队在南园召开了现场会。
(四)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受益人群达10万人次。成功打造了“中国传统文化周”、“四点半学校”、“缤纷星期六”、“南园读书月”等深受居民喜爱的普惠型文化活动,“新年音乐快闪”、“古典吉他节”、“动漫音乐会”等创新活动和高雅艺术品牌则提升了辖区的文化品位。
这一年,我们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构建南园稳定、安全、法治、有序新局面。
(一)推进法治南园建设。建立法制专员工作机制,利用司法所现有律师、社区法律顾问为街道党工委、社区综合党委的重大决策把关,为重大合同事项提供合法性审查;积极开展“律师驻队”工作,加大对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和培训。全面铺开“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及“一公里法律援助圈”工作,共为568人次提供了354次法律服务和4次法律援助。通过创建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设置“法治图书角”、建设法治文化墙和举办“法治文艺巡演”、普法专题讲座等形式,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多样化的普法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创建“南园先锋市场”、引导市场及商户签订《市场公约》、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流动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等多种措施,在通讯市场商圈内打造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营商环境。
(二)强化综治信访维稳。成立街道访前工作室,聘请专业律师化解信访难题,街道全年受理信访案件189宗,均按时办结。充分发挥“法律五进”中专业调解的作用,调解各类纠纷700宗,成功629宗,涉及金额141万元;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7宗700余人次。开展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成功创建了无邪教示范街道和5个无邪教示范社区;新创建安全文明小区1个(锦龙花园),巩固安全文明小区2个(爱华住宅小区、台湾花园)。
(三)加强辖区安全治理。重点开展了燃气安全专项治理、“三小”场所整治、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及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检查、复查企业925家,“三小”场所检查做到每季度全覆盖。强化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对辖区5万间出租屋、13万流动人口切实做到有效管理。推进居住人员信息自主申报工作,自主申报率达73%。强化楼长队伍建设,设立楼长1123名,楼长联合会会员169名。
这一年,我们坚持生态文明与城市管理共同推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南园地处市委对面,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2.1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一半城一半村,城中有村,村中有城。辖区共有楼宇1367栋,80年代建成房屋占了73.4%,城中村楼宇有733栋,辖区管理服务人口近20万;辖区有着全市最大的手机集散市场,15个专业通讯市场,人流量每天达10万人次。辖区人口密度高,居住人员复杂,公共配套不足,城市管理难度极大。
(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发挥13个居民区低碳环保志愿者队伍作用,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全年共向居民发放节能减排倡议书1000余份、宣传资料2000余份;联合水务集团等部门开展的“你的一小步 环境一大步”、“我和地球有个约定”等活动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开展最美阳台评选活动,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广到家庭。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33个,锦龙社区和滨江社区成功通过市宜居社区专家评审组评审。
(二)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城市管理、查违等专项整治,全年整治超门店经营2809宗次,拆除房中房25处,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章搭建78宗次,拆除各类违章搭建31处、1370平方米,实现违建“零增长”。成立了全市第一个由村民自行组成的城中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队,100多名原住村民参与到了城中村环境的日常监管和整治。对南园新村等12个“脏乱差”住宅小区进行综合环境整治,美化绿化小区10个,修整路面400余米。对辖区老旧住宅区的122个垃圾屋和6个垃圾池进行改造,并新配备了263个660L垃圾桶,辖区生活垃圾密闭收运率达100%。
(三)推行街道处级领导干部“路长制”。辖区八条市政道路,每位党工委委员负责一条,由街道各部门和社区工作站组成相应的责任团队,按照“一路一案”的形式,对路段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和路面安全等综合环境进行日常管理,全面提升辖区道路的综合环境水平。创建了南园路、华发南路、松岭路三条“严管一条街”,从市容、环卫、绿化、消防等多方面综合严管,路面乱堆放、超门店经营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这一年,我们全面从严治党,践行“三严三实”,队伍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南园街道现有在编干部职工161人,临聘人员299名。2015年,我们持续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不断提升队伍战斗力。
(一)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街道党工委及班子各成员带头对“不严不实”问题进行了查摆和整改,并带头进社区、进企业(上步股份公司)讲党课和廉政教育课13场,参加专题培训9场、85人次,开展调研观摩学习14场、137人次,开展“民生体验日”26场、305人次。
(二)以制度管人理事。深入推进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明确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工委主体责任和纪工委监督责任职责分工。并新修订和完善了党工委议事决策规则、党工委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制度、督查工作制度、工程及服务类项目招投标实施办法、法制专员工作机制、合同合法性审查流程、应急值班工作守则等十余项制度,着重加强了对各部门及社区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南园街道继往开来、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之年。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和率先落实“四个全面”的首善之区的战略部署,继续秉持建设“宜居、宜业、安全、文明”南园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民生导向,全力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2016年,我们将牢固树立勇于担当的精神,坚持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一是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持续强化专职综合党委书记抓社区党建,选派机关干部到社区挂职、任职的创新做法,建立权责明晰、机制健全的治理结构。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全面建立“强核多元五化”社区治理模式(强核多元五化: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多元共治,强化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专业化)。
二是打造党建标准化南园模式。按照“组织设置标准化、党员管理标准化、治理结构标准化、服务群众标准化、工作职责标准化”的工作要求,全力推动各社区党建标准化工作;推动建立党员培训教育清单、社区各部门权责清单、社区公共服务清单公示制度,丰富党建标准化内涵;按照“一中心一广场一花园”标准,因地制宜地拓展各社区党建教育、活动空间。
三是打造智慧南园工作平台。创新“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式,推出“南园民生”微信公众号,将政务服务、民意征集、办事指引、咨询投诉等纳入微信平台,建立数据管理服务机制;利用新媒体多渠道推进信息公开,畅通政民互动渠道;完善“一窗式”工作流程,方便居民办事,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三通”智慧党建体系(一页通、一机通、一微通),充分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发挥依托网页、手机APP、“通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管理党员、教育党员、服务党员等方面的便利作用,提高党员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
四是组建行业性群团组织。组建华强南群团服务中心。充分整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资源优势,调动党员、商户、员工的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通讯行业“党群生活季”系列活动。创建通讯行业调委会。聘请专业律师坐班,为通讯市场铺主、顾客提供法律咨询、举办普法讲座、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维持市场合法经营秩序,营造诚信法治氛围。
2016年,我们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依法治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不断提升综合环境水平。
一是创建特色示范街。打造一条城市管理严管路。努力争取区政府支持,启动南园路及其支路的综合环境改造提升工作,将南园路打造成城市管理严管路。打造一条国际化示范街。在东园路上增设中英文标识,加强中英文交通指引,借鉴市、区国际特色商业街的相关做法,提升国际化水平,将东园路打造成为以饮食文化为特色的国际化示范街。
二是深化城中村市容环境精准治理。继续在辖区城中村开展“五化”(净化、文化、硬化、绿化、美化)整治,重点对沙埔头村、埔尾村等城中村环卫设施、雨篷垃圾等进行清理整治,消除卫生死角。进一步调动股份公司在城中村管理上优势资源,发挥好城中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队的作用,理顺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借福田区环卫清扫保洁到期重新招标契机,加强对外包服务公司管理,严格落实合同责任制,切实提高城中村的清扫保洁水平。
三是强化老旧住宅区综合环境整治。通过“整顿、淘汰、整治、扶持”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辖区28个老旧住宅小区的综合环境整治提升。即:整顿物业管理处领导班子,开展物管人员轮训工作,提高物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建立物管单位“黑名单”,对没有履行管理职责的进行淘汰;继续加大老旧住宅小区市容环境整治力度;扶持老旧住宅区的环卫、安全、文体等硬件设施更新改造,并对部分老旧小区引进菜单式基本服务,改善小区生活环境,提升辖区群众的宜居满意度。
四是推动执法科技化、常态化。主动将科技手段融入执法工作,将管理重点部位纳入到视频监管范围中,实现后台实时动态监控和数据实时更新;针对辖区违章违法较多的重点部位列出清单,增加检查频次和针对性;进一步推进“分级巡查,三级联动”的查违工作模式,提升股份公司、社区工作站、小区管理处末端管控的实际效能。
五是推进辖区生态文明建设。对巴登国际风情一条街、南园路商廊等路段的绿化带进行景观提升,全面开展辖区绿地黄土裸露整治,实现对辖区绿地和社区公园的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在爱尔眼科等小区继续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活动,在东园、南园2个社区开展宜居社区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并将资源回收日活动试点范围扩大至辖区所有物管小区。
2016年,我们将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坚持全覆盖监管与重点整治相结合,不断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一是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南园应急管理指挥部微信群,加强街道应急指挥部建设,完善相关应急值守制度;编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完善应急人员、物资的调配机制;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宣传和演练活动,积累经验。探索创新,不断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建设,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应急管理的工作新模式。
二是强化网格管理。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继续整合辖区各方力量,进一步健全安全、维稳一格五员(督导员、管理员、警员、协管员、楼管员)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党员网格+”治理机制,不断提升网格化监管效力。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和加强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定期联合南园派出所、南园市场监督管理所等相关部门开展“三小”场所、住宅安全(家庭作坊)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以及社会治安“三项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社会治安重点行业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和非法营运整治工作。切实做好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专项工作,推进楼长队伍建设,确保辖区平安稳定。
三是强化信访调解维稳。继续加强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辖区治保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的处置能力。充分利用好街道访前法律工作室、“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等专业法律资源,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街道“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功能,提升劳资争议调解“就近解决”、“多元共治”、“集成化解”服务质量。
四是强化法治社区建设。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法治宣传,在每个社区制作一至三个电子显示屏,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便利性。打造“一社区一亮点,一学校一品牌,一企业一讲堂”,根据各社区所属地理位置、辖区居民、企业单位的特点,列出“各社区工作站普法重点”及“每月一法”宣传主题,分类别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学校、送法进社区活动。
2016年,我们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坚持问题导向与均衡共享相结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开展民生微实事“五微工程”(办好微实事、建好微公园、做好微创新、搭好微平台、抓好微服务)工作要求,科学统筹,全力推进“民生微实事”工作,用好2200万元的专项资金。充分发挥群众智囊团作用,规范资金使用监管,强化效果评估,将“民生微实事”运作与基层治理、社区自治有效结合,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二是推进社会救助帮扶。挖掘辖区社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租金、低费率的创业环境,创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促进辖区失业人员创业和再就业;力争新成立3个以上的社区老年人协会,并对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实施升级改造,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提升街道残疾人职康中心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辖区残疾人士。整合多部门资源,打造“1+6+2”社会救助帮扶体系,更多地关心残疾、失独、孤寡等特殊人群和家庭。
三是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设统一均衡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最大化,在做好上级规定的12项购买服务项目的同时,在深挖精品项目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其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区政府通过购买物业的方式解决辖区的公共服务资源场地问题。全面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等统计工作,利用“大数据”,科学研判辖区公共服务、就业、教育、经济发展等问题。
四是推进计生服务与管理。对内加强培训指导和检查督导,对外加强政策的宣传引导,抓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贯彻落实;针对当年有出生的育龄家庭开展“倡导优生优育,培育聪慧宝宝”的惠民优育优教活动;联合辖区大型企业单位设立“健康生活阅读角”、“生育文化阅读角”;加大打击“两非”力度,并继续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奖励扶助工作。
2016年,我们将牢固树立品质为上的意识,坚持全面统筹与高端引领相结合,不断提升辖区文明内涵。
一是促进效能廉政建设。成立街道工作效能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对街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政务服务、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针对效能低下工作项目及防腐工作薄弱环节,制定刚性举措。全力做好工作督查和效能监察联动,针对效能低下工作项目展开行政问责和监察追责。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品质。打造街道特色文化功能区,推进服务内容、功能定位、建设形式、资金投入、运行管理五个标准化,实现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的新局面。发挥既有优秀文艺团队爱乐室内乐团、秋之语合唱团和深圳乐器城、钢琴博物馆及深港双城国际吉他节的影响力,提炼出南园街道文化特色——“雅乐”,围绕“雅乐”开展“民乐进社区”、“南乐艺术节”系列活动。优化“名人+”品牌运作模式,发挥尹晶华、张之先等艺术领军人物的带动作用,打造深圳第一个街道美术馆——南园街道美术馆,并组建十个社区书画社,在街道敬老摄影工作室之下新设园西社区分馆,打造南园书画、摄影艺术品牌。建立“文化议事会”制度,成立南园文化智库,就南园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和文化服务方面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供街道党工委决策参考。
三是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义工招募力度,推进电子义工证办理全覆盖,完善义工管理体系。强化“三联”志愿者服务模式,创新服务载体,推出党员志愿服务标准化清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形成感召效应。持续做好南园街道“文明出行”交通劝导等系列志愿行动,擦亮南园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