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街道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0-03-30 17:43来源 : 南园街道办事处

一、2019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9年,南园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七届三次党代会、区七届四次人大常委会精神,围绕福田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和我街道构建宜居、宜业、安全、文明南园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积极进取的工作总基调,勇担历史使命,树立时代标杆,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城市管理治理、民生服务等各项工作,全面推动辖区综合环境提质升级。
(一)突出主业,强化主责,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
1.完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新成立6个党支部,发展12名党员,完成4个党委下属36个支部的换届工作;5月和9月,分批组织各级138名党组织书记和工作人员参加“头雁”工程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对辖属128个支部进行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评选出优秀支部37个,称职支部91个。
2.落实阵地建设和星级品牌创建。推进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和商圈党群(党企)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阵地的方案设计,按计划稳步推进;在巴登社区“书记会客厅”和南华社区“红色驿站”获评全区社区党建“五星级”品牌项目的基础上,推进滨江社区“党建+‘四心’服务空巢老人·爱在滨江”、赤尾社区“红星耀南园”青少年红色教育、南园社区“楼宇支部微联盟”等社区党建星级品牌创建,深入打造红色品牌,厚植爱国爱党情怀。以巴登、南华、赤尾等社区党建星级品牌项目为主体的宣传片《路》获评我市优秀党员教育宣传片二等奖且作为全国优秀主题教育视频在人民网播出。
3.党建引领促推重点工作显成效。在河湾北片区南华村棚改项目中贯彻“抓工作从党建出发,抓党建从工作入手”原则,确保重点工作结硕果。一是成立临时党委当好“火车头”。专门成立项目临时党委,下设8个临时党支部,临时党委成为项目“火车头”,深度融合党建和改造业务。二是党员带头签约当好“先锋队”。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大力引导党员干部、小区老党员、党员业主发挥示范作用,支持改造、带头签约,以点带面带动所有业主踊跃签约。
4.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月起,扎实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街道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内容开展集中学习,开展17个与街道实际工作相关的调研课题,着力整治5方面突出问题,有序推动22项群众困难事项的解决;积极落实党员每周党支部“学习日”制度及组织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等安排。
5.圆满完成巡察巡视整改工作。落实区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方案,逐条落实整改;配合做好省委巡视工作,按照巡查要求,对街道2013年至2018年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党费收缴、三会一课、发展党员等情况全面整理,对存在问题积极自查整改。
6.群团组织工作优势持续发挥。新组建5家独立工会,指导12家基层工会成功换届,推动37家企业续签集体合同;持续关爱儿童健康成长,新建3个母婴室,推动35场家庭教育行动;开展“女性素质提升”系列、“家和万事兴”系列、寻找“最美家庭”、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交友联谊等活动;新组建6个团支部,全年共组织2000余人次参加义工活动。
(二)完善制度,压实责任,大力推动干部队伍建设
1.严把干部任用提拔关。严控干部提拔任用环节;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开展五轮辅助岗工作人员补录,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绩效考核方案;完成各社区空缺党委委员的补选。
2.健全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南园街道党工委会议议事决策制度(试行)》《南园街道办事处主任会议议事决策制度(试行)》《南园街道小型建设工程预选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南园街道小型建设工程预选供应商履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南园街道政务数据共享管理制度》等,并对街道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汇编成《2019年南园街道办事处规章制度汇编》,涵盖6大方面41项工作制度。
3.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健全纪检监察组织架构,调整配齐5名街道纪工委委员,将纪检监察组织延伸到社区,完善11个社区纪委的组织架构;加强纪律警示教育,强化党规党纪教育,召开纪律教育专题会议10次,开展谈话提醒累计1978人次、明察暗访29次;强化案件线索查办。
(三)守好底线,筑牢防线,构建公共安全监管体系
1.全力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工作。强化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街道领导带队深入社区开展家庭小作坊、打通生命通道等重点隐患专项整治行动74次,整治民宅小作坊72家,查封重大隐患场所22处,清理逃生通道311条。强化社会风险隐患综治维稳,全面加强排查预警、风险评估等基础工作,加强对各类特殊群体的管控工作,确保不发生严重暴力恐怖和个人极端事件。通过狠抓各类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防控,为居民营造平安、祥和、欢乐的节庆氛围。
2.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一是强化安全监管执法。累计立案54宗,行政处罚51.38万元。二是突出重点领域隐患集中治理。共检查经营场所149家,查处隐患142条,整改隐患141条,隐患整改率99.29%。推动三小场所、住宅、规模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查封重大隐患场所49处;强化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监督,完成隐患整改934处;督促物业管理单位落实“备案+巡查”主体责任;整治违规住人场所,清理逃生通道1088条;开展有限空间治理、危险化学品企业执法检查、地下空间安全检查、高空坠物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三是严堵交通安全漏洞。开展重点路段综合管控,共出动26443人次,清理乱停放单车121585辆,开展重点车辆排查整治行动18次。四是强化安全宣教工作。开展安全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宣传、公共安全主题演讲等活动130场,组织重点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71场。
3.打造电动车综合治理“南园模式”。探索出以“一车双卡”实名制管理为基础、以电动车充电安全为关键点、以强化企业末梢管理为重点的电动车治理“南园模式”,初步实现“底数清晰、充电安全、停放规范、监管有章”。其中,纳入实名制管理电动车10074辆,设置集中充电点536处,可基本满足居民充电要求;设置停车点256处,可停放车辆23762辆;开展电动车整治行动,排查楼道、楼梯间等6971处,清理违规停放电动车11448辆,查扣电动车电池288部;联合开展“禁摩限电”行动208次,查扣违章电动车1443辆,拘留51人。目前,我街道被选定为市电动车整治示范街。
4.多措并举维护辖区稳定。一是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提升宣传力度,累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50余次,参与群众逾万人;完善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监管机制,在华强南片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共核查线索19条,已有17条核查完毕;完善埔尾村《村规民约》建设工作,并将其经验在另外4个城中村推广;以巴登社区多元治理模式为基础,打造“枫桥经验”试点社区。二是抓好禁毒宣传及涉毒人员管理教育工作。开展禁毒集中宣传活动50次,其中300人以上活动7次;成立街道禁毒志愿者服务队和全区首个禁毒志愿者U站;推动社戒社康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街道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揭牌成立情况由中国禁毒网做了专门报道。三是抓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年共调解民间纠纷788宗,成功调解787宗,调解成功率为99.9%。四是推进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我街道选送的两组反邪宣传海报在省委政法委主办的反邪教海报征集大赛中获三项大奖,是代表深圳市唯一获奖的街道;我街道反邪教警示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在广东省反邪教网等媒体上进行了系列报道。
5.大力推进法治社区建设。一是积极推进普法宣传。开展法治宣传活动76场,举办法律讲座33次,提供法律咨询1200人次,加快推进滨江社区法治主题公园建设。二是加强法律咨询服务。11个社区法律顾问共服务社区792小时,为居民提供咨询390次。三是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新接管社区矫正对象25名,解除社区矫正对象14名。四是依法完成各项统计工作。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正式普查工作及各类专项统计,做好近5000家常规专业报表企业的月报、季报、年报的上报工作。五是做好征兵和民兵预备役培训工作。街道有26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圆满完成年度征兵任务;累计派出80人次基干民兵参加军事训练。
(四)精细管理,精准施策,不断提升环境综合品质
1.铁腕执法全面整治。全年综合执法系统共立案582宗,结案582宗,罚款201200元;查处数字化城管案件10661宗;加大查违工作力度,共处理天地网各类投诉32宗,录入违法建筑全面纳管信息854宗,拆除消化违法建筑总面积2005㎡,实现辖区新增违建“零增长”;完成埔尾村、巴登村三线整治,完成公厕微改造7所;开展城中村、老旧社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集中力量整治旧墟村、赤尾村市容环卫、安全隐患等顽疾,着力改善爱华小区4栋市容环境;开展文明养犬整治、户外广告整治及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开展外立面刷新工作,完成楼栋外立面刷新改造面积192452.48㎡。
2.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启动生活垃圾分类3.0模式148个垃圾收集点建设,截至12月已完成分类设施配置小区60个,投放点93处,共覆盖29221户居民;正本清源改造已全面完工;推进“深圳蓝”行动,开展“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涉气污染源整治工作,共排查辖区476家餐饮企业;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清洁护河百日行动”,共组织开展45次清河治理行动。
3.以创新模式提升治理效能。创新监管方式,推出“e南园”城市监管系统,在流动人口及商家门店密集的巴登片区进行试点,促进政府、商户、居民充分联动及对辖区市容环境的精准管理;推动东园路“一路一街”美食特色街建设,目前已确认项目代建单位并签订代建合同,完成方案设计。
4.健全出租屋多元化管理模式。宣传微信缴税指引,提升居民微信缴税使用率,代收租赁税496.47万元;做好“四个实有”信息采集;为1103栋配备楼长809人,楼长覆盖率100%,通过楼长协助网格员做好申报宣传和出租屋安全监管,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5.聚焦城市更新与城区品质提升。积极推动南华村棚改工作,7月21日启动集中签约至8月4日集中签约结束,创造15天签约率高达99.6%的“棚改深圳新速度”。推动赤尾片区改造工作,滨河社区9个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意愿同意率达98.89%,已纳入福田棚户区改造年度计划,正在报市住建部门备案,赤尾村更新改造工作正有序推进。
(五)民生至上,聚焦民需,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1.完善民生服务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劳动保障和就业创业帮扶力度。促进就业96人,就业率85%;帮扶自主创业成功24人;“就业一点通”岗位开发6102个;发放就业专项资金惠及535人;成功申报T-park深港影视创业孵化基地;开展“一对一”就业创业政策咨询辅导600人次。二是做好各类困难人群的帮扶救助。按政策落实各类高龄津贴、低保救济金、养育扶助金、重残护理资助金、临时救助金和优抚金等的发放;新成立滨江社区老年人协会;推动玉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成功升级为“颐康之家”;成立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并推进场地建设。三是切实加强计生服务管理。办理生育登记1895例、再生育审批45例、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审批336例,开展计生宣教活动300余场;免费为200余名育龄妇女提供“两癌”筛查。四是做精做好民生微实事。进一步规范微实事实施流程,全年共分二十批启动115个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实施,投入民微专项资金共约2234.374792万元。
2.推进文化惠民利民举措。一是弘扬红色党建文化。在深圳大剧院举办“我为你骄傲”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作品专场音乐会,在街道美术馆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福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五届)书法篆刻邀请展,开展“站在南园的土地上向祖国汇报”原创诗文朗诵会等;二是打造南园优秀文化品牌。全年持续举办“音乐下午茶”、雅乐南园、百姓琴房、阅读嘉年华等品牌活动;三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6月街道皮影社应邀参与“一带一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赴柬埔寨交流公益行活动。
3.优化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一是推进容缺受理“马上办”。目前可容缺办理的事项共37项;实现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和“零等待”,降低审批退件率。二是开展医保业务“就近办”。6月25日正式开始受理深圳市医疗保险现金报销、异地就医备案、生育医疗保险和职工生育保险现金报销等19项医疗保障业务。三是推进智慧街道工作平台建设。按计划完成区新型智慧城市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中涉及的7项任务,推进“e南园”智慧监管系统和大数据应用模块建设工作。
4.推进对口精准扶贫。有序推进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均联村对口扶贫工作,完成新旧驻村干部交接;针对6月份和平县遭遇的特大暴雨开展暴雨抗洪工作,转移居住地存安全隐患的低保户,开展灾后复产工作;丰富帮扶模式,在帮扶单位干部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增加街道辖属党支部对接贫困户、均联村党员对接贫困户的帮扶机制;完善肖屋生态农业采摘园建设,扩大水果、家禽种养规模;推进均联村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置换村集体发展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引进更多优质资源,开展党建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等工作。积极推进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贫困村结对帮扶工作,开展集中签约、走访及慰问工作。
二、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南园街道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建设宜居宜业、安全文明南园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打好河湾北片区改造、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城市环境整治三大攻坚战,推进惠民服务工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自觉担当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为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福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贡献南园力量。
(一)强化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继续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五大工作体系;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继续实施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二是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加快推进街道二楼党群服务中心、飞扬时代五楼商圈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深化社区党建五星级品牌创建,形成“一社区一亮点”特色党建格局。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丰富廉政教育形式,强化明察暗访和谈话提醒,整顿党员干部队伍纪律作风;推动落实纪检监察标准化建设,加强违法违纪案件办理,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二)强化整治改造,持续改善城区环境品质
一是推进南华村和赤尾片区改造。做好南华村商业房屋签约及搬迁安置工作,编制专项规划,推动项目施工建设;根据区工作部署,适时启动赤尾片区9个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做好改造签约等工作。二是强化市容环境治理。继续加大环卫执法力度,拆除消化存量违法建筑,针对城中村、老旧社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脏乱差”问题开展整治行动,推进各类专项治理。三是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厕升级改造和街头小型公共洗手间选址工作;进一步推进道路绿化精细化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强化综合治理,保障辖区和谐稳定
强化重点人员管控。做好各类重点人员的日常管控工作;完善社戒社康工作站建设,打造“一中心两体系”的戒毒康复、预防教育工作格局。抓好重点领域监管。做好信访日常基础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成对辖区涉众金融、劳资纠纷、意识形态等9个领域社会矛盾的专项排查和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协助做好相关线索核查工作。
(四)筑牢安全防线,营造安居乐业环境
一是聚焦隐患排查整治。推动“三基”建设,强化安全执法检查和出租屋隐患排查,落实小散工程、零星作业安全监管,尽快完成辖区“三合一”、家庭作坊等重点隐患整治工作;继续开展电动车源头综合治理工作。二是提升安全硬件设施。完善社区安全应急一体化建设管理,加强电气检测复检工作,强化电气火灾预警系统维护与管理;做强基层消防站,加强已建成小型、微型消防站的管理与调度。三是强化安全宣教。常态化推进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宣传教育,督促企业履行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城市公共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强化应急宣传和演练,有效防范重大风险和危机事件。
(五)健全服务载体,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积极落实惠民政策。抓好扶贫济困、居家养老、劳动保障等各项民生服务工作,推动T-Park深港影视创意园创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二是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多形式深入开展文化党建活动,推出“音乐党课”品牌活动;巩固南园特色文化品牌,创新文化宣传的方式方法。三是优化计生家庭服务。完善社区计生协、企业计生协组织建设,推动社区生育文化中心转型升级为家庭发展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健康南园行动,推动6项重点服务任务落实。四是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水平。创新政务服务效能,营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引进“无声”叫号系统,打造示范型街道行政服务大厅。五是发挥群团组织服务功能。加大企业困难职工救济力度;继续常态化推进义工活动;推进儿童友好型街道创建,打造家风建设示范点,促进美好家风传承。六是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完成均联村商业综合体建设,丰富党支部对接帮扶机制,完成贫困户退出和贫困村出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