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司法局 > 工作动态

区司法局以高品质公共法律服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信息提供日期 : 2018-12-24 15:15来源 : 区司法局

  “枫桥经验”凝聚着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智慧,新时代赋予了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内涵和使命。区司法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人民调解等多个领域不断创新工作实践,努力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一、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支撑
  一是积极推动将法律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序列,推动落实和增加购买法律服务财政经费预算。二是大力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面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形成覆盖全区、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综合开展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法治体检、法治文化展示、普法教育等多项服务,一站式解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三是为辖区丰富的律师资源参与社会建设修桥铺路。引导各律师事务所开拓社会服务项目,推动政府各职能部门购买律师专业服务进劳动、进信访、进妇联、进民政等。组织律师及时介入涉众劳资、金融纠纷等应急服务,成为法治维稳的重要力量。
  二、深化人民调解“福田模式”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一是加强细分领域人民调解,指导基层成立并规范运行21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涵盖医疗、物业、建筑活动、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二是坚持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并推动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无缝对接,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三是强化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率先成立区调解员协会,每年举办调解员轮训和技能竞赛,提升定纷止争本领。四是探索“互联网+人民调解”新模式。与区法院联合打造人民调解协议在线司法确认系统,将司法确认的时间由半天缩短到30分钟。与深圳市众信电子商务交易保障促进中心、腾讯公司联合打造电子商务纠纷、互联网纠纷在线调解平台,共建文明和谐网络生态。
  三、推行法律援助“馨援计划”共建弱有所扶保护法网
  法律援助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诉权,实践人本价值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馨援计划”从三个维度提升法律援助效率与质量,让受援人焦虑而来,满意而归。一是创新建立“政府公共法援+社会公益法援”的法律援助运行机制,与社会组织深度合作,在课题研究、系统开发、律师配置、业务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无缝衔接,不断拓展法律援助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创新设立公益榜单等正向激励机制,激发律所和律师参与热情,变被动的“要我援”为主动的“我要援”,同时首创“签约律所”方式强化律所共治主体责任;三是创新优化法援审批、分案、监督、评估等工作流程,研发具有“滴滴抢单”“受众点援”“同行评估”等功能的“馨援在线管理系统”,实现法援处、律所、律师、受援人多方紧密互动,提升法援质量和成效;四是联合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劳动仲裁院、信访局、民宗委等部门,设立法援工作站,将部分法援案件审批权限下沉到街道,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律师顾问团”“少数民族法律顾问团”等专门律师团队,构建全方位的共治援助网络。
  四、推进社区矫正“心泉计划”加强特殊人群心理服务
  社区矫正事关社会安全,在法律支撑和专职力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区司法局把工作重心放到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化心理矫治方面,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心泉计划”。一是联合社会力量,与社工机构、社会组织、专业团体、研究院所等广泛合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三级机制”,为每一名新入矫人员开立心理档案,聘请经验丰富的心理导师长期驻点开展心理咨询、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和上门辅导,开展 “与你同在”心理户外拓展,举办类型化犯罪系列心理讲座,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危险性评估及矫治系统研究,成立律师导师团等。二是激活社矫人员自身力量,开展“以矫带矫”自课堂、“互帮互扶”自助站,自发捐款帮扶生活困难的澳门籍社矫人员,开展个性化“一人一故事”社区矫正故事画本创作,积极参与红树林生态公园台风后清障公益劳动,使矫正人员在助人和服务社会行为中体会到自身价值,增强向善人格。三是发挥监护家庭力量。开展“爱·明白”家能站服务项目,首创社区矫正人员家属培训服务平台,为家庭帮教提供技术支撑。自2018年1月该项目实施以来,已举办了10场培训会,覆盖200人次矫正人员家属,成效显著。
  五、强化普法教育“新雨计划”培育理性平和社会心态
  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司法局从娃娃抓起,2014年开始,联合区教育局和团区委,启动青少年普法创新项目“新雨计划”。新雨计划构建由政府部门督导,社会组织承接,多元主体参与的普法格局,广泛招募热心公益、有社会责任感的法律专业工作者组成普法志愿讲师团队,立足于启迪法治思维、培养法律价值观、普及法律通识、训练公共事务参与能力,围绕“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法理基础、宪法要义”等设计开发新颖的法治课,并采用互动式、启发式、参与式的小班授课模式,将法治课送进校园、送进社区、送进企业、送进对口扶贫地区。启动以来(截至2018年10月底),新雨计划共招募志愿者465名,在全国105所学校1409个班级授课2577节,覆盖学生人数达十二万八千人次。“新雨计划”入选深圳市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培育计划,2017年,荣获第七届中国公益节公益创新奖。(司法局 化赟)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