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度财政决算大数据审计调查报告》的整改情况报告
信息提供日期 : 2020-10-14 14:46来源 : 福田区财政局
市审计局2019年9月3日至11月30日期间派出审计组,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十个区财政收支决算情况、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发放情况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于2020年2月13日送达《2018年度财政决算大数据审计调查报告》(深审财报〔2020〕5号)。审计认为:2018年各区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财政收入增长基本稳定。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扶持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加大民生支出保障力度,确保民生政策落地生效,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但审计中也发现各区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及专项资金支出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区高度重视,要求相关单位积极落实整改。截至2020年9月底,已完成整改工作,具体如下:
一、非税收入应收未收款未及时清理收回问题整改情况
审计报告指出:根据十个区非税收入征管系统未收款台账,各区存在非税收入应收未收款未及时清理收回问题。
整改情况:已完成整改。一是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2019年10月印发《福田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各执收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的非税收入项目、征收范围和征收标准进行征收,及时足额上缴非税收入,并对欠缴、少缴收入实施催缴”。二是各执收单位切实履行非税征管主体责任。对于逾期未缴的非税收入,各执收单位采取短信、催缴通知、法院起诉等方式实施催缴,清理收回非税收入应收未收款。
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部分专项资金政策制订的审核内容不严谨,缺少对申请企业的信用核查问题。
审计报告指出:个别企业进入黑名单后仍能够获取产业扶持类专项资金。
整改情况:已完成整改。一是完善申请指南企业信用相关材料要求。在今年“1+9+N”产业资金政策修订中,根据项目情况,在各分项政策申请指南中增加“信用信息报告”申报材料,要求企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报告,并在产业资金内部操作指引约定相关情形,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一概不予支持。二是建立企业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已建成福田区企业服务智能化系统平台并运营企业监测预警子系统,内部聚焦分析企业经济数据波动情况,外部从信用征信、行政处罚、司法涉诉、外迁风险等多维度进行全天候监控,根据计算结果输出严重、中等、一般风险等级,并将中等以上风险的企业自动派发各专员、各街道进行核实,了解企业异动和企业信用情况,形成福田区失信企业名单库,供各产业部门审批参考,结合企业失信程度及信用修复情况审定是否予以支持。
(二)个别区设置领取专项资金企业跨区迁出限制条件,但实际执行中可操作性不强问题。
审计报告指出:福田区个别企业领取了产业扶持类专项资金后三年内变更注册地、跨区迁出,与其制定的相关规定不符。
整改情况:已完成整改。在今年“1+9+N”产业资金政策修订中,各部门协调修改完善产业资金管理办法涉及全流程电子监管、资金总控、项目分类管理、企业诚信、外迁企业监管等方面内容,细化具体操作程序,约束企业违反承诺等违约违法行为,解决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三)部分企业领取专项资金后续发展不理想问题。
审计报告指出:个别企业领取产业扶持资金后三年内注销;少数企业领取了专项资金后近三年未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其中部分企业减少参保人数,税收和就业岗位贡献均不理想。
整改情况:已完成整改。一是建立重点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制定区领导挂点企业服务工作方案、1000家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方案,协同各产业部门共同服务跟踪企业发展情况,并按照分布式服务理念,利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创新创业等平台,扩大与企业沟通联系接触面,收集企业经营发展问题,及时协调联动各部门处理,提升福田营商环境。二是研究新智能系统平台设置企业异动情况动态预警模块,与供电局、中国移动、社保、税务、统计等数据链接,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发展情况,出现异动及时跟进,如属共性问题,及时研究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福田区人民政府
2020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