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统计局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福田统计2017年第3期】福田区2017年一季度经济发展报告

信息提供日期 : 2017-05-05 10:00来源 : 区统计局

  平稳开局谱新高 创新质量谋跨越 

  ——福田区2017年一季度经济发展报告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多重任务,我区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统领全局,科学调度、精准施策,一季度经济发展稳步实现“开门红”。 

  初步核算,2017年一季度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4.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低于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8.7%0.5个百分点;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5.30亿元,增长22.1%,低于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23.3%1.2个百分点;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87亿元,增长9.3%,高于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8.2%1.1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29亿美元;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12亿元,同口径增长0.3%,低于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10.5%10.2个百分点; 

  ——完成税收总额296.30亿元,增长1.3%;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4亿元,同口径增长2.0%。 

  一、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GDP构成情况分析 

  初步核算,2017年一季度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4.49亿元,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17亿元,下降8.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3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25.98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为0.026.6093.38,第三产业比重与去年同期(93.04%)相比提高0.34个百分点。 

  从对经济增长贡献看,贡献最大的仍是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40.33亿元,增长17.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8.5%,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77.3%,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55.01亿元,增长4.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7.5%,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9.9%,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0.62亿元,增长12.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3%。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6.07亿元,增长13.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3%,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24.0%,拉动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4.55亿元,增长11.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1%,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21.1%,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 

  【预警提示】 

  一是金融业持续高位增长存在压力。我区银行经营网点数量稳定,经营平稳;证券业没有出现明显转旺势头;保险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当前我区金融业对GDP起主要拉动作用,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位运行,贡献率超70%,但保持高位增长存在压力。 

      二是批发零售业有喜有忧。其中批发业体量大、运行稳,各行业龙头企业稳步发展。零售业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加,需引起关注。 

      三是房地产业拖累经济增长。受政府调控政策以及市场销售情况低迷影响,我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对整体经济增长造成拖累。 

  四是其他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营利性服务业中“3+2[1]行业保持快速增长。非营利性服务业中政府“八项支出”与其他兄弟区相比仍有差距。 

      措施与建议】 

      一是推动行业发展精准发力。深入剖析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推动各行业健康发展,重点关注我区GDP构成中的主要行业,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二是加强企业走访调研力度。重点关注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建立主要领导走访挂点服务制度,做好安商稳商工作,为辖区经济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注重部门联动及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各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特别是对辖区企业增减变动情况及时跟踪,对新迁入企业及时纳入统计,对于成长达标企业加大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各部门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在产业政策配套方面寻求支持。 

  四是积极对接市产业职能部门,争取引进全市重大建设投资项目落地福田,助推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发展。 

  (二)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工业运行平稳 

      今年一季度我区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44.59亿元,同口径增长1.5%;实现增加值43.04亿元,增长2.0%。工业前10强企业共实现产值194.92亿元,增长2.7%;前10强企业中共有3家生产出现下降,其中开发微电子由于主要供应商缺货,影响其正常生产,产量下降达4成。增长企业中,联想信息、国富黄金、赛意法等3家企业增长超过10%。 

     【预警提示】 

  一是龙头企业生产异动。与三产相比,我区工业总量不大、占比不高,极易受个别龙头企业经营异动影响。从工业前十强看,今年一季度我区三家龙头企业存在生产异动(联想系统集团内部订单大幅下降,理光公司主打机型转移至泰国生产,开发微电子主要供应商缺货),产值增速分别下滑11.0%7.2%43.0%。对我区工业健康发展产生影响,要高度重视、积极协调。 

  二是产值流失亟需关注。受我区“退二强三”产业结构调整及传统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影响,我区工业挤出效应明显。十年间,我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400余家萎缩至目前84家。部分重点企业调整经营战略(如杜邦集团将原有厂房改造为总部大楼)造成我区工业产值流失严重。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对我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梅彩片区开发可能造成工业十强的理光公司停产搬迁)。 

  三是创新不强增加值率低。从行业整体看,我区R&D投入强度在全市十区排名中一直靠后。作为R&D投入的主要构成,我区工业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从龙头企业看,占我区工业产值约三分之一的联想信息主要接受集团内部订单,自身缺乏开拓市场、改进技术愿望,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从增加值率看,我区现有重点工业企业多为传统型来料加工企业,普遍存在附加值较低、产品利润率不高、同业竞争压价等情况,如联想信息、联想系统等多家重点工业企业所在的计算机制造行业平均增加值率仅为13.5%,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目前我区工业发展亟需打破链条不长、细分不足、被锁定低端的现状。 

      【措施与建议】 

   一是聚焦转型升级,以高端定位引领行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鉴新加坡第四代先进园区设计理念,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引入具备德国网络化、数据化、集约化“智能车间”标准的行业龙头,不断提高土地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先进产能比重、优化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加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不断优化产品和技术结构,不断加快我区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二是优存量促增量,以高附加值提升盈利能力。优化存量,集中优势力量和各类资源,瞄准行业制高点,通过深化自主创新,推动技术、品牌、服务的全面升级;做大增量,紧扣“微笑曲线”两端,着重引入行业发展领先、集聚效应明显、发展梯次完善、产业链条高端的工业体系,如工业机器人、高端飞行器、可穿戴设备、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物流等行业,不断做大做强高端工业及未来产业,提升企业增加值率及盈利能力。 

       三是着力安商稳商,以高标规划引领工业做强。着力安商稳商,以高标准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严格控制工改商、工改住规模,在为我区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都市工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留足发展空间的同时,充分考虑旧工业区内龙头企业的安置工作,避免造成产值流失。 

      2、商业稳中有进 

      今年一季度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87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近三成,增长9.3%,社零总量与增速排名均领跑全市。限上批发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034.49亿元,增长5.7%,其中前20强批发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121.33亿元,增长7.9%,比整体限上批发业企业增速快2.2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72.80亿元,增长6.9%,其中前20强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16.35亿元,增长8.2%,比整体限上零售企业增速快1.3个百分点。 

      【预警提示】 

  一是批发业部分龙头销售下滑。在批发业前20强中,仍有8家龙头企业销售处于下滑状态。如沃尔玛投资下降3.6%,爱施德受韩国部署萨德导弹及三星手机质量问题致其销售下降24.3%,天音通信则因无新机型上市致销售下降11.4%。批发业占商业总体近八成,龙头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影响行业发展,需予以高度关注。 

  二是供应链企业大幅波动。受国际市场订单需求下滑影响,我区商业供应链企业经营出现大幅波动,如商业供应链前10强中,信利康、朗华、创捷分别下降34.9%14.5%29.1%。亟需产业部门加强政策引导,避免供应链企业经营大起大落。 

      三是消费外流持续加剧。目前我区社零增速已处近年高位,但消费集聚度却被不断稀释。如17年全市开业或拟开业的20余家综合体中绝大部分位于原特区外,而我区新(拟)开业的仅有虹湾和深业上城两家。在我区社零基数居高,消费分流压力加剧下,我区商业保持快速增长压力巨大。 

      【措施与建议】 

      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走访调研力度,刷亮“消费福田”金字招牌,打造类似罗湖“东门72小时不打烊”、南山“缤纷前海”等高知晓度消费品牌,集聚周边消费。 

  二是发挥产业扶持资金效应,引导企业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同时要充分发挥汽车销售龙头企业集聚我区的强大优势,抢抓我市国12排放汽车(存量近100万部)报废置换政策带来的巨大商机,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提前指导辖区汽车经销企业吃透政策、布局营销策略,充分发挥我区汽车销售传统优势,吸引消费者来我区置换买车,以此为先机积极拉动我区商业增长。 

  三是参考深圳海岸城、广州北京路、上海南京路等成功商街经验,引入专业商街经营机构,借助华强北开街契机,升级商区内消费业态,重新凝聚华强北消费人气。 

  四是充分发挥产业资金撬动作用,推进新兴市场政治风险统保,加大小微企业信用保险支持;建立外贸企业台账制度,积极推动扶持跨境电商发展;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建立境内外展示展销平台,助推辖区企业开拓市场。 

      3、固定资产投资压力犹存 

      今年一季度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30亿元,增长22.1%,总量与增速排名均为全市十区第五。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57.00亿元,增长25.6%,占全部投资的66.8%;非房地产完成投资28.30亿元,增长15.6%,占全部投资的33.2%。投资前20名项目共完成投资69.8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1.9%。房地产销售方面,一季度我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01万平方米(包括一手住宅和写字楼),同比下降79.3%。 

      【预警提示】 

  一是房地产业大幅下降。一季度我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6.18亿元(同比减少26.82亿元),下降31.0%(降幅高于全市23.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2%,对福田区的经济增长形成拖累。从销售情况看,一季度福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01万平方米,下降79.3%;待售面积17.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56万平方米。主要原因:一是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投机、投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具备购房资格人群大幅减少;二是福田区新房均价接近10万元,高房价让刚需购买力难以承受。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安工程增长乏力。一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安工程合计60.31亿元,增长12.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总量排名第五,增速排名第八。存在问题:部分项目处建设后期,主要投资为设备采购等非建安类项目,如地铁、平安国际大厦、虹湾花园等。其中房地产项目中设备工器具购置及其他费用达16亿元。 

      三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随着地铁7911号线相继投资完成,平安总部大厦及各CBD金融机构大楼相继建成,我区大型基建项目数量日渐紧缺,投资项目储备不足情况亟需重点关注。 

      【措施与建议】 

  一是政企联动促房地产业良性发展。产业主管部门需加强上下联动,横向交流。如龙岗区牵手市住房安居集团,在龙岗远洋新干线新盘中一次性购入近千套住宅作为人才安居房,致一季度该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仅下跌4%。针对我区现有房地产待售面积,可加强政策调研,制定有利于市场、企业和个人三方共赢的产业政策。 

  二是积极做好我区重大项目储备。巧借全市“强区放权”东风,结合我区“四旧”改造(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工商住混合区和旧住宅区)实际,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以有限的行政资源点燃巨大的社会投资热情。对重大项目要紧抓实施、提前谋划、做足储备,为我区提高投资质量、打造新经济增长极提供源源动力。 

  三是加快我区新开工项目进程。积极推动一批年内规划项目加快开工进程,并督促、协调项目单位根据统计入库规定完善各项入库手续和资料。同时,推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4、规模以上服务业(“3+2”行业)稳中走强 

      今年一季度我区现有规上服务业1421家,实现营业收入585.36亿元,增长17.5%,增速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全区“3+2”企业735家,实现营业收入217.62亿元,增长23.6%,增速提高10.3个百分点,占整体营业收入37.2%。全市总量排名第二,增速排名第五。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6.05亿元,增长25.8%,增速提高9.3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增长20.2%,增速提高16.5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19.88亿元,增长2.7%,增速下降15.7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5.37亿元,增长29.4%,增速提高27.3个百分点。 

  从龙头企业看,“3+2”前40家龙头企业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9.49亿元,占总体的50.3%,增长58.8%,高于行业平均增速35.2个百分点,对行业贡献率达97.6%,拉动整体增长23个百分点,引领作用十分显著。 

      从中小企业看,除前10强企业外,其余“3+2”企业平均增速仅为1.0%,低于整体增速22.6个百分点。其中负增长的有302家,占比达41.1%。收入下滑的企业中,排名靠前的有三家投资企业,分别为深圳市投资控股小牛普惠投资平安置业投资。一季度以上三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4亿元,总量减少5.66亿元,平均降幅达63.6%市投资控股自有房产销售已近尾声致收入下降,另外两家受外部投资环境波动致收入大幅下滑)。此外,收入下滑较大的还有星海假期旅行社,其国际业务受地区不稳定性影响,赴韩、日、朝旅游业务大幅度减少致收入下滑46.1%。 

      【预警提示】 

      一是产业规模被超越,领先优势难持续。从企业数量看,16年我区“3+2”企业数量居全市之首,比排名第二的南山区多45家。今年一季度,南山区的“3+2”企业数量已比我区多出220家。从营业收入看,16年南山区“3+2”企业营业收入为我区的1.6倍,今年一季度已为我区的2.9倍。在总量规模上,我区“3+2”行业已被南山区快速超越,我区原有的领先优势已难以持续。 

  二是大型企业外迁,重点企业波动。20171-4月我区外迁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有28家,预计带走营业收入(按16年计算)77.75亿元(外迁企业中长城物业,中海物业中远海运16年累计营业收入达57.95亿元)。 

  三是中小企业乏力,增速不如人意。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窄,研发投入少、市场竞争力弱等原因致其经营情况持续恶化。 

      【措施与建议】 

      一是抓龙头企业引领。龙头企业支撑我区“3+2”产业快速发展,极具中流砥柱的作用。须加强对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跟踪监测工作;着力抓实企业走访调研机制,不断提升“3+2”行业的体量和增速,形成拉动GDP增长的强劲动力。 

      二是防止大型企业外迁。产业部门须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防止大型企业外流;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尽快形成行业引领态势,带动辖区经济质量快速提升。 

  三是精心培育中小企业。细化行业扶持政策,通过精细引导、贴心服务,切实培育一批有市场发展空间,拥有核心专业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中小企业,为辖区经济健康发展培育新动能。 

  (三)新经济业态情况分析 

  今年一季度新业态发展良好,对我区经济形成强大支撑。初步核算,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363.02亿元,增长9.6%,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0%专门专业实现增加值97.96亿元,增长12.7%,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1.1%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1.44亿元,增长9.2%,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0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6.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71.6%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5.44亿元,增长8.6%,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8%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6.90亿元,增长8.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7%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7.26亿元,增长12.4%,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2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71.1%。 

  二、区域比较 

  (一)全市十区比较 

  今年一季度,福田区经济量质齐升,与全市其他区相比,呈经济总量领先,质量效益突出,增长速度平稳特点。 

   1、经济总量稳中有进。从总量指标看,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使用外资主要经济指标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区分别高39.74亿元、96.66亿元、0.67亿美元;税收总额排名第二,比排名第一的南山区少5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第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第七。 

  2、质量效益持续领跑。从效益指标看,福田区地均生产总值11.24亿元/平方公里和地均税收3.77亿元/平方公里均领跑全市各区,比排名第二的区分别高80.1%1.0倍。我区以不到全市4%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市近两成的GDP产出,集约化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在兄弟城区中名列前茅。 

  3、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从速度指标看,福田区除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第五外,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处中后位次,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税收总额增速排名第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名第八,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二)与市外中心城区比较 

  与福田区在城市中所处地位、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比较相近的广州天河区和越秀区等副省级中心城区比较,福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处于中上位置,外向型经济特征较为明显。 

     1、总量指标相对靠前。与广州天河、越秀相比,一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总额排名首位,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使用外资额排名第二 

  2、外向型经济突出。福田区毗邻港澳,坐拥皇岗、福田双口岸及亚洲最大的地下高铁站,凭借特殊的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在进出口贸易和吸引外资上占据绝对优势。  

  3、部分指标存在差距。与发展更为成熟的国内中心城区相比,我区部分指标仍存在差距,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等指标相对较低,需要我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工作力度。 

 

 

  

  表1  2017年一季度深圳市十区主要指标比较 

    

  绝对值单位:亿元、亿美元、亿元/平方公里 

指标名称 

福田 

罗湖 

南山 

盐田 

宝安 

龙岗 

龙华 

坪山 

光明 

新区 

大鹏 

新区 

地区生产总值 

绝对值 

884.49 

491.73 

844.75 

122.06 

706.82 

754.64 

168.55 

100.34 

437.75 

73.14 

增长率(%) 

8.2 

8.5 

8.7 

8.0 

9.0 

9.5 

9.6 

12.0 

8.0 

4.1 

绝对值排名 

1 

5 

2 

8 

4 

3 

7 

9 

6 

10 

增长率排名 

7 

6 

5 

8 

4 

3 

2 

1 

8 

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绝对值 

43.04 

14.73 

379.96 

14.18 

328.49 

477.38 

94.90 

60.49 

215.37 

39.74 

增长率(%) 

2.0 

0.2 

5.1 

1.7 

9.4 

9.2 

12.5 

19.2 

4.3 

1.2 

绝对值排名 

7 

9 

2 

10 

3 

1 

5 

6 

4 

8 

增长率排名 

7 

10 

5 

8 

3 

4 

2 

1 

6 

9 

固定资产投资额 

绝对值 

85.30 

55.04 

119.71 

26.69 

123.73 

99.31 

54.29 

43.84 

88.81 

9.41 

增长率(%) 

22.1 

36.6 

16.8 

20.1 

34.3 

19.0 

20.1 

34.2 

25.2 

7.6 

绝对值排名 

5 

6 

2 

9 

1 

3 

7 

8 

4 

10 

增长率排名 

5 

1 

9 

6 

2 

8 

6 

3 

4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绝对值 

377.87 

281.21 

176.03 

16.51 

174.64 

158.92 

27.26 

17.19 

60.57 

12.43 

增长率(%) 

9.3 

9.1  

9.3 

9.0 

9.0 

9.1 

9.0 

9.3 

9.3 

8.9 

绝对值排名 

1 

2 

3 

9 

4 

5 

7 

8 

6 

10 

增长率排名 

1 

5 

1 

7 

7 

5 

7 

1 

1 

10 

实际使用外资 

绝对值 

2.29 

1.62 

1.55 

0.04 

- 

0.54 

0.11 

0.15 

0.23 

0.00 

增长率(%) 

- 

- 

62.2 

2.2 

- 

-7.0 

128.6 

1415.2 

45.5 

-31.3 

绝对值排名 

1 

2 

3 

8 

- 

4 

7 

6 

5 

9 

增长率排名 

- 

- 

3 

5 

- 

6 

2 

1 

4 

7 

指标名称 

福田 

罗湖 

南山 

盐田 

宝安 

龙岗 

龙华 

坪山 

光明 

新区 

大鹏 

新区 

进出口总额[②] 

绝对值 

1532.30 

494.93 

84.70 

60.40 

103.68 

89.76 

21.09 

34.48 

93.51 

1.95 

增长率(%) 

1.9 

2.4 

11.6 

21.5 

3.6 

-13.3 

-11.1 

-4.3 

8.0 

-9.9 

绝对值排名 

1 

2 

6 

7 

3 

5 

9 

8 

4 

10 

增长率排名 

6 

5 

2 

1 

4 

10 

9 

7 

3 

8 

#出口总额 

绝对值 

633.95 

354.32 

59.10 

44.21 

71.08 

64.18 

13.10 

19.22 

55.62 

1.27 

增长率(%) 

-4.5 

10.4 

14.9 

34.4 

1.2 

-16.5 

8.7 

-6.2 

-3.0 

-17.0 

绝对值排名 

1 

2 

5 

7 

3 

4 

9 

8 

6 

10 

增长率排名 

7 

3 

2 

1 

5 

9 

4 

8 

6 

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绝对值 

39.12 

26.62 

63.10 

8.86 

65.94 

56.29 

13.89 

11.83 

39.81 

6.62 

增长率(%) 

0.3 

11.3 

12.8 

-15.5 

15.3 

-28.6 

32.9 

48.2 

26.4 

13.2 

绝对值排名 

5 

6 

2 

9 

1 

3 

7 

8 

4 

10 

增长率排名 

8 

7 

6 

9 

4 

10 

2 

1 

3 

5 

税收总额 

绝对值 

296.30 

135.63 

349.30 

21.81 

165.91 

143.21 

30.31 

25.89 

109.47 

18.64 

增长率(%) 

1.3 

-6.6 

26.7 

-13.5 

16.8 

-25.8 

14.7 

31.8 

19.1 

16.4 

绝对值排名 

2 

5 

1 

9 

3 

4 

7 

8 

6 

10 

增长率排名 

7 

8 

2 

9 

4 

10 

6 

1 

3 

5 

地均生产总值 

绝对值 

11.24 

6.24 

4.51 

1.64 

1.78 

1.94 

1.08 

0.60 

2.49 

0.25 

增长率(%) 

8.2 

8.5 

8.7 

8.0 

9.0 

9.5 

9.6 

12.0 

8.0 

4.1 

绝对值排名 

1 

2 

3 

7 

6 

5 

8 

9 

4 

10 

增长率排名 

7 

6 

5 

8 

4 

3 

2 

1 

8 

10 

地均税收 

绝对值 

3.77 

1.72 

1.87 

0.29 

0.42 

0.37 

0.19 

0.16 

0.62 

0.06 

增长率(%) 

1.3 

-6.6 

26.7 

-13.5  

16.8 

-25.8 

14.7 

31.8 

19.1 

16.4 

绝对值排名 

1 

3 

2 

7 

5 

6 

8 

9 

4 

10 

增长率排名 

7 

8 

2 

9 

4 

10 

6 

1 

3 

5 

 

 

  

  表2  2017年一季度福田区与市外中心城区主要指标对比 

    

                                                      单位:亿元、亿美元、% 

区域特性和指标 

深圳市 

福田区 

广州市 

天河区 

越秀区 

市委、市政府、CBD所在地 

CBD所在地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地区生产总值 

绝对值 

884.49 

951.78 

795.82 

增长率 

8.2 

9.6 

6.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绝对值 

244.59 

154.85 

8.00 

增长率 

1.5 

1.9 

持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绝对值 

377.87 

413.97 

321.86 

增长率 

9.3 

7.8 

7.5 

固定资产投资额 

绝对值 

85.30 

77.85 

- 

增长率 

22.1 

-12.4 

- 

进出口总额 

绝对值 

- 

182.70 

189.30 

增长率 

- 

59.8 

6.9 

出口总额 

绝对值 

- 

110.20 

82.04 

增长率 

- 

84.6 

45.3 

实际使用外资 

绝对值 

2.29 

3.70 

0.81 

增长率 

- 

-17.4 

13.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绝对值 

39.12 

17.71 

12.56 

增长率 

0.3 

19.6 

14.0 

税收总额 

绝对值 

296.30 

184.50 

91.86 

增长率 

1.3 

22.0 

11.5 

地均GDP(亿元/平方公里) 

11.24 

6.93 

23.54 

面积(平方公里) 

78.66 

137.38 

33.80 

  备注:越秀区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绝对值单位为亿元。 

  (三)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比较 

  福田区作为深圳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会展中心,经济国际开放程度较高,已基本具备国际化特征,与中国香港、新加坡两个国际化中心城区相比,我区经济增速领先,地均集约度高,但受人口密度影响,人均指标较低。从数据上看,2016年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分别比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高6.76.6个百分点。福田区地均生产总值达45.28亿元/平方公里,比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分别高1.3倍和69.1%;人均生产总值24.21万元,比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分别低17.7%29.5%。 

   3  2016年福田区与中国香港、新加坡指标对比 

指标 

单位 

福田区 

中国香港 

新加坡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561.44 

21568.05 

19255.71 

增速 

% 

8.6 

1.9 

2.0 

地均生产总值 

亿元/平方公里 

45.28 

19.51 

26.77 

人均生产总值 

万元 

24.21 

29.40 

34.34 

人口密度 

万人/平方公里 

1.87 

0.64 

0.78 

面积 

平方公里 

78.66 

1105.70 

719.20 

年均常住人口 

万人 

147.12 

711.35 

560.73 

  注:汇率换算:1港元=0.8665RMB, 1新元=4.6934RMB。 

     

    三、下阶段福田经济走势研判 

      总体而言,当前我区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各主要行业稳中有进。 

  从国内外环境看:一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二是国内经济环境愈加平稳。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2017年中央制定了全年增长6.5%的较低增长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留足了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广东经济发展总体优于全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2017年提出了7.0%以上稳步发展目标。深圳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能级不断跃升,2017年制定了经济增长8.5%左右的全年目标。 

  从福田自身发展看:一方面产业稳固、优势明显。建区27年来,得益于中心城区优势,福田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质量效益领跑全市,主导产业稳中向好,综合环境优势明显。另一方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目前福田的GDP已被南山所超,与龙岗、宝安的领先优势也在缩小,而且他们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一季度我区税收总额已被南山高速超越(我区税收总额和增速分别低于南山53.00亿元和25.4个百分点),可以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综合判断:未来福田经济运行的压力将会继续加大,需要各经济部门共同施策,精准发力,狠抓经济增长点,同时积极取得上级经济主管部门的支持,方能平稳运行并达到目标。 

    

    

  (执笔:区统计局综合核算科) 

    



  [1] 注:“3+2”行业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述行业是GDP构成的营利性服务业。 

  []罗湖区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绝对值单位均为亿元,人民币,其他区使用单位为亿美元。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