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统计2016年第8期】物价进入上升通道 通胀暗涌滞胀隐现——福田区2015年物价形势回顾及2016年物价趋势展望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7-04 00:00来源 : 区统计局
2015年,我区国民经济继续快速稳健发展,市场供应充裕,居民消费活跃,消费物价涨幅继续维持在3.0%之下。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2%,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
一、2015年物价走势综述
1、物价走势前急、后缓、中间高
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分月走势看,我区全年各月物价指数(按同月比值)均在100.5%至103.0%间的区间运行,波幅呈“前急、后缓、中间高”的趋势。春节前后为全年低谷,三月后在101.8%-102.1%间反复,其后六月后攀升至102.7%,并在八月达到全年最高点103.0%后往下回落,九月后至年底在102.3%-102.6%间徘徊。包括消费品价格指数、服务项目价格指数、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指数等重要指标的分月走势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趋势基本相仿,涨跌基本处于同步状态,但食品价格指数年初时因春节因素走高,与各指数趋势基本相反。2015年分月价格指数趋势见图1。
2、八大类商品“七升一降”,未现升降幅度偏离较大类别
从分类价格累计指数看,八大类商品呈“七升一降”的趋势:食品类上升3.2%(为全年累计比值,下同),烟酒类上升1.6%,衣着类上升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2.0%,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1.1%,居住类上升3.4%。各大类价格升降幅度的绝对值均在5.0%以内,未出现升降幅度偏离均值较大、显得较突兀的类别。近年来各分类价格指数涨跌幅见图2。
3、物价进入持续上升通道,全年物价形势仍较温和
2015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升2.2%,从2010年起至今已是连续6年增长,可见物价已进入持续上升通道中。从部分重要指标看,工业品价格指数为99.7%,非食品价格指数为101.6%,扣除食品烟酒和能源价格指数为102.6%,扣除鲜菜鲜果总指数为102.1%,升幅均低于3.0%的通胀警界线,故本年仍属于物价形势较温和的一年。
二、物价变动的成因
1、粮食产量“十二连增”,食品价格走势平稳
2015年食品类价格同比增长3.2%,增幅较上年有所回落。从具体分项的走势看,16个食品类别价格走势为“12升4降”,其中,今年没有出现涨幅超过10.0%或降幅超过5.0%的类别,显示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较均匀;超过5.0%的有菜7.7%、肉禽及其制品5.2%,较上年下降的有干鲜瓜果-0.2%、其他食品-0.3%、液体乳及乳制品-0.5%、油脂-4.2%,其余类别涨幅则在0-5.0%之间。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十二连增”。在粮食收成预期明朗的情况下,粮价明显回稳,从年初6.0%一路稳步下调至年末的4.2%。粮食是各类食品的源头,粮价乃食品价格的压仓石,粮价走势趋于稳定,食品总体价格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故2015年食品类价格同比增长3.2%,增幅较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2、沉稳应对虚拟经济冲击,衣着类价格平稳增长
2015年衣着类价格同比增长4.6%,增幅较上年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服装增长5.0%,鞋袜帽增长3.3%,衣着材料下降2.6%,衣着加工服务费增长3.9%。在众多行业中,服装行业是受虚拟经济大潮冲击最明显的行业之一。在大量低成本服装网店对销售份额不断的蚕食下,我区服装行业并未一味靠降价和压缩成本去应对,而是针对网店服装良莠不齐、网购无法亲身试衣及售后缺位、维权麻烦等软肋,稳住阵脚,发挥优势,找准定位,坚持品质优先,坚守精品路线,令整个行业得以继续稳步健康发展,各类服装价格亦持续平稳增长,未出现悲观预测中的较大波动。
3、燃油价格下调,能源相关类别价格均呈下降趋势
2015年交通类价格同比下降4.4%,其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下降13.2%,市区公共交通费下降1.3%,城市间交通费下降3.4%,交通工具类下降2.9%,车辆使用及维修费增长1.4%。另外,居住类的水、电、燃料价格也相应下降了3.3%。2015年,国内汽、柴油价格经历23轮调价周期,其中12次下调,7次上调,4次搁浅。汽油价格每吨累计下调670元,柴油价格每吨累计下调715元;折合90号汽油零售价格每升下调0.49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63元。2015年国际油价全年处于低位,国内油价亦相应处于向下调整期。得益于油价的下调,车用燃料、市区及城市间交通费、炊用燃料等与燃油价格有关的种类均出现下调。
4、老龄化社会保健品需求快速增长,保健类价格一枝独秀
2015年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上涨3.0%,其中主要由涨幅达10.5%的保健器具及用品拉动。保健类价格一枝独秀,除了现代都市民众越来越注重养生,讲求通过科学保健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外,最主要的推动力就是最近几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比重增大,社会老龄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社会养老事业向纵深推进,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快速扩展,日照中心、居家养老“365工程”等各种有福田特色的“人性化养老”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的转变及科学养生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老年保健品及各种老年服务需求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老年市场,保健品和保健服务行业成为朝阳行业,其价格亦水涨船高。
5、居住相关服务领涨,服务项目价格涨幅显著高于消费品
2015年服务项目价格增长3.8%,各分项涨多跌少,由于与居住相关的服务版块领涨等原因,服务项目价格总体涨幅是消费品价格涨幅1.4%的2.7倍,是继2013年的3.25倍之后近年来再一次出现服务项目价格涨幅明显超出消费品价格的现象,说明人们需求结构逐渐由物质型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型转变。服务及其有关的各分项价格以上涨为主,按涨幅的高低顺序分别为: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类上涨11.5%,住房租金上涨8.8%,自有住房费用上涨7.1%,个人服务类上涨5.0%,衣着加工服务类上涨3.9%,学前教育费上涨2.4%,文娱费上涨1.9%,车辆使用及维修费上涨1.4%,旅游费上涨1.3%,医疗保健服务类持平,通信服务费下降0.1%,市区公共交通费下降1.3%,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类下降2.5%,城市间交通费下降3.4%。2011-2015年福田区服务及与服务有关的项目价格变化情况见图3。
三、2016年物价趋势展望及发展建议
展望2016年,我区仍将继续保持繁荣有序的市场秩序和丰富充裕的市场供应,年初消费物价走势将延续2015年温和上涨状态,继续在通胀警戒线3.0%之下运行。综合预测,2016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多重因素作用之下,将继续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增长区间内运行,升幅将介于2-2.5%之间。可能主导物价涨跌的因素及应对建议如下:
1、流动性泛滥游资恶性炒作恐重来,建议加强市场价格异动监测
近年来宽松的货币政策虽在前期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刺激和促进作用,但越靠后越边际效应递减,另一方面负面作用却愈发显现,如泛滥的流动性令投机活动趋于活跃,尤其是在2015年股灾及国内大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进入低潮,其作为货币的蓄水池之功能明显减弱之后,大量游资到处寻找可供炒作的商品和题材,其中食品、保健药材、艺术品等类别极易被盯上。另外,游资炒作的手法亦已更新换代,尤其是动辄运用高倍杠杆来配资,其引发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的难度更小,幅度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恶劣。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居民每天不可或缺的基础生活物资,民众对其价格变动尤为敏感,对CPI变动的直观感受多半来源于食品价格的变动。建议物价部门加大对市场价格异动的监测和关注的力度,尤其是一旦发现其他地区出现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型商品因炒作而价格非正常上扬的苗头时,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商家联动,协助市场组织货源,保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秩序井然,从而保证民心安稳、社会和谐。
2、商业租金高企令各行各业运营成本攀升,建议防范全面通胀消除滞胀因素
2014年的“三期叠加”到了2015年未出现明显的缓和与改善的迹象,宏观经济形势较不乐观,尤其是经历了人造牛市的股灾及泛亚、E租宝等大型P2P金融平台的相继坍塌后,经济前景进一步看淡。另一方面,流动性泛滥同时投资渠道窄、投资回报低导致各种短期投机行为剧增,消费物价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因此,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风险同时存在,其叠加而成的“滞胀”一旦形成,民众的痛苦感受将远甚于单纯的经济停滞或单纯的通货膨胀。
福田作为一线城市的中心区,得益于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经济发展健康、均衡、旺盛、活跃,居民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正向中高收入地区稳步迈进,出现经济停滞的可能性为零,但临近地区如香港、东莞等城市经济疲态已现,对福田会造成何种影响,有关部门还应加强观察。相对而言,我区目前应重点防控有可能在局部地区出现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尤其是目前本地房价涨幅较大、商用写字楼和商铺租金跟着水涨船高之际,由此导致的各行各业商家运营成本攀升必将传导至消费市场终端并转嫁至消费者身上,造成全面通胀。有关部门应及早拿出应对措施,平衡商家、消费者及商用物业业主等各方的利益,将通胀幅度控制在合理的幅度和范围之内。
3、服务价格领涨不利于价格稳定,建议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风优化服务供给
经过多年的长足发展,我区第三产业已相对完善,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均日趋成熟,各类公共服务价格长期坚持一贯的收费标准,同行间激烈的竞争亦令各类私营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能长期保持稳定,因此服务项目价格近年来波动幅度基本较消费品平缓,一直在担当着消费物价“压舱石”的角色。但是,由于与居住相关的服务版块领涨等原因,2015年服务项目价格增长3.8%,总体涨幅是消费品价格涨幅1.4%的2.7倍,这是继2013年后再一次出现服务项目价格涨幅明显超出消费品价格一大截的现象。服务价格的领涨,挠动本已承受上行压力的消费价格总水平,导致存在再一次通胀来袭的风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包括实物产品供给侧的改革,也包含对各种服务供给端及供给模式的创新。通过服务供给侧的创新,既可以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更好地惠及市民群众,也可以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各类有效需求,还能为其他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将服务的供给端及供给模式理得更顺畅,更好地与需求侧对接,让服务价格能够保持长期平稳,更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撰稿: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