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统计局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福田统计2016年第7期】领跑新兴产业 专门专业助力 福田经济平稳增长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7-01 00:00来源 : 区统计局

  福田受土地、资源、环境等稀缺要素限制,产业空间严重不足,制约整体经济发展,深圳质量排头兵地位面临考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指出新常态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破解经济发展瓶颈的新途径,提出在福田大力发展不以空间、资源为前提,以知识、智慧投入为主的高度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和专业化劳动的专门专业服务业,为福田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时代使命注入了新动力。专门专业服务业连续领跑我区新兴产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力点。 

  一、 发展概况

  (一)快速发展领跑新兴产业

  福田地处深圳中心、CBD所在地,集行政、金融、信息、商业中心于一体,专门专业凭借中心区域高度密集的特征,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2010年专门专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4.79亿元,增长9.3%,占GDP比重为8.3%,2015年增加值达到356.68亿元,增长11.5%,占GDP比重达11.0%,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2%,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拉动我区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0%,连续两年领跑我区新兴产业(同期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06.20亿元,增长9.1%,占GDP比重为9.4%;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3.52亿元,增长9.3%,占GDP比重为8.4%)。专门专业成为福田继总部、金融之后新兴经济代表,助力我区经济平稳增长。 

  (二)高端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与全市相比,2015年福田区专门专业区位熵为3.4(又称专业化率,区位熵大于1,说明产业在区域中发展良好,数值越大,产业发展越好),产业区位优势明显。专门专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产业,为其他行业的发展贡献了知识和智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专业服务支撑,同时,专门专业发展壮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89.3%提高到2015年的93.4%,专门专业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起到重要作用。 

  (三)质量发展提升经济层次和竞争力 

  专门专业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其发展水平决定了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专门专业服务业(“规模以上”指营业收入达1000万元及以上或期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下同)实现增加值264.06亿元,增加值率为29.5%,远高于我区新兴产业平均水平(同期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均增加值率为12.5%),其中法律服务(46.6%)、咨询与调查(62.5%)、研究和试验发展(22.1%)、工程技术(45.4%)、其他专业技术服务(25.1%)、技术推广服务(26.4%)等行业突显其高附加值、高层次和强竞争力的特征,作为深圳质量排头兵的代表,专门专业在服务外向型经济方面,有力支持了产业化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了区域国际化发展进程。 

  (四)特色发展加速产业聚集形成 

  2015年福田区规模以上专门专业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07.55亿元、资产总计6793.84亿元、期末从业人员21.29万人(统计口径:法人单位在地原则)。其中企业总部管理、律师及相关法律服务、公证、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社会经济咨询、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等特色行业规模及数量均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汇集了如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公证处、中汇信达(深圳)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投保证担保有限公司等深圳行业龙头。福田以4%的土地占比,实现了全市超四成的专门专业经济总量,形成了以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为主的投资大厦、国际商务中心;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的深圳科技大厦等专业楼宇,集聚效应明显。 

  二、区域比较 

  1.与全市比较:福田以CBD为载体和平台,通过区位和环境优势聚集专门专业服务业,形成了以咨询、法律、会计、专业化设计、检测为主的核心集聚平台。2015年深圳市规模以上专门专业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99.76亿元,增长8.1%,其中福田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收入907.55亿元,增长9.7%,营业收入、资产、从业人员占全市比重均超过四成,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专门专业深圳集聚区地位无可替代。 

  2.与国内中心城区比较:选取与我区产业结构相似的国内中心城区北京东城区、广州天河区比较(2015年相关数据未公布):2014年北京东城区专业服务业(含设备、文化及日用品租赁)实现增加值361.8亿元,增长4.9%,占GDP比重为19.9%;广州天河区专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1.01亿元,增长8.1%,占GDP比重为12.7%。通过比较看出我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产业发展上具备较好的环境基础,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在产业规模上不具备优势,后继发展潜力较大。 

  3.与罗湖、南山兄弟城区比较:2015年福田规模以上专门专业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07.55亿元,增长9.7%。罗湖区规模以上专门专业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0.37亿元,增长11.3%;南山区规模以上专门专业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45.45亿元,增长3.7%。比较发现我区在规模上具有绝对领先优势,但速度上尚有发展空间。 

  三、存在问题 

  (一)制度缺失,市场监管不完善。相对中国香港、新加坡等新兴经济体规范的法律政策环境,深圳专门专业在发展标准和体系方面起步较晚,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专门专业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涵盖国民经济生产和消费的各个方面,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数量多、恶性竞争及业务不规范等加大了行政监管和执法难度。 

  (二)领军企业数量少,产业高端化集聚程度低。福田专门专业服务业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领军企业偏少,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稀缺,高端化、竞争力还较弱,与北京、上海相比,在发展规模和质量上均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端聚集、外部合作、海外拓展方面相对更弱。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福田15747家专门专业服务业企业(719家规模以上)中,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仅131家,占总数的0.8%。领军企业少、品牌效应弱、高端化集聚程度低,缺乏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罗兰•贝格咨询公司(RolandBerger)等世界级知名公司;国内知名律所中,金杜、大成、君合、中银、国浩等总部多集中于北京和上海。 

  (三)专业服务需求不旺,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随着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深圳存在社会专业化服务质量水平和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的问题,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区域对专业服务内部化,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区域存在中间需求不足的问题;另外,科技创新力度弱也影响了专业服务的拓展,深圳近年科研经费及政府投入强度逐年递增,但福田、罗湖等服务业聚集区投入强度与南山、龙岗、宝安等区相比明显偏小,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福田区R&D投入强度为0.6%,远低于全市的4.0%的平均水平,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18%,缺乏华为、中兴、大疆等科技创新龙头企业。 

  (四)人才结构不完善,高层次人才总量小。深圳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相对偏少,缺乏创新高端人才的培育环境,人才主要以引进为主,随着近年房价、物价不断提升,生活成本加大,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断弱化。2015年底,福田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常住人口的2.9%,数量较少,经深圳市认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五百余名,且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金融业及大型企业,中小型创新型企业人才偏少。 

  四、相关建议 

  (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着力优化产业环境。优化制度规则。专门专业服务业涵盖面广、涉及行业多,应积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加强监管手段和措施的完善,做到透明、公开、公正,提高企业参与热情、保持市场自由竞争特征。加大政策扶持。在借鉴现有的产业扶持政策基础上,找准我区专门专业的短板,制定切合实际的专项扶持、运作、监管制度;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设立信贷专营机构,开展专门专业的贷款、信用保险和融资等创新业务试点,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融资,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配合准入制度的创新降底扶持门槛,立足长远、优中选精、综合评估,确实把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从事专门专业的企业引导、发展壮大。 

  (二)以特色楼宇建设为重点,培育产业龙头。以特色楼宇建设为突破口。近年我区楼宇经济迅猛发展,投资大厦、国际商务中心、深圳科技大厦、深圳信息大厦、深交所、中信银行大厦为福田专门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集聚平台,同时,深交所的迁入及平安金融中心的全面运行将为我发展渠道注入了新的动力,奠定了福田在全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发展专门专业应充分发挥福田中心区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区“互联网+”发展生态,利用特色楼宇科学引导其聚集发展,通过知识外部性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共用,降低交易费用, 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提高产出效率和竞争力。以战略合作为路径。围绕深圳市“两区三市”和“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和战略枢纽建设战略构想,找准福田在“一带一路”和湾区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合作,拓展海外市场,为企业开发海外市场提供载体和平台,引导国内国际高端化产业领军企业入驻福田,充分挖掘深港合作的潜在机会及地域优势,逐步实现“深圳专门专业福田标准”到“中国专门专业深圳标准”的过渡,力争福田成为国内外知名专门专业企业对外合作的通道、全国专门专业涉外业务的窗口、领军企业深圳总部到华南总部乃至亚太总部集聚地。 

  (三)以服务创新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专门专业科技投入。发挥我区“互联网+”产业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服务业领域科技研发,加大基础性研发和创造,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促进制造业内部专业服务结构外部化,开拓新的专门专业服务种类和品种,增加新的服务门类和业务,拓宽市场需求,培育专门专业新的增长点;引进国外先进理念融入专门专业发展,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提高专业服务的知识密集度与知识含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技术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实现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项目。 

  (四)以高端人才建设为支撑,科学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建全人才长效机制。将专门专业服务业人才发展战略作为区域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政府主导的高端人才跟踪培养机制;面对福田人才环境弱化的局面,认真研究人才引进和培育的长效机制,把人才引进和培育当作发展产业的重要且核心环节,明确职责,分部门、分行业、分阶段规划,确保机制长效、可持续。建立人才交流信息平台。福田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数量偏少,缺乏高端专业人才的培育环境,人才主要以引进为主,应积极与国际、国内专业组织合作,建立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吸纳产业协会、教育机构依托社会组织开展多方位的人才交流渠道。加大人才环境的营造。充分发挥优秀专业人士在行业创新、体系监管和政策制定中的优势和作用,引导他们在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优质化、社会管理高效化方面发挥有益作用,要切实完善人才使用和保障机制,在薪酬、住房、晋升方面打造拴心留人的外部环境,设置各产业人才激励机制,以人才优势支撑专门专业发展。 

  (吕庆好  侯荣涛)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