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统计局 > 统计数据 > 统计分析

【福田统计2014年第17期】深圳市福田区指数经济体系发展策略研究

信息提供日期 : 2014-12-25 00:00来源 : 福田区

  深圳市福田区指数经济体系发展策略研究 

  区统计局指数经济研究课题组 

   

  指数经济是一种“话语权经济”。指数作为一种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指标,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指引着市场判断和经营决策。近期,张文书记提出“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加快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的战略部署,通过“1+4”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式,采取60个指标对福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这是继王强区长提出“用专业指数指引行业发展、以指数经济衡量城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又一新举措。实践证明,用指数监测行业发展状况、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城区发展水平是一项科学实践,也是一种必然选择。按照区委、区政府2014年重点工作有关部署,我局专门组织人力对福田指数经济体系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并在综合性专题报告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形成该文,供参考。 

  一、福田指数经济体系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主动抢占市场价格话语权,着力引导和培养了一系列特色指数。综合来讲,目前福田指数经济系统可归纳划分为专业市场指数体系和特色指数体系两大类。其中,专业市场指数体系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有“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雅昌艺术品指数”、“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中国IT市场指数”以及“中农网农产品价格指数”等,这些指数分别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以及工信部等部委的认可与肯定,为研究行业发展、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特色指数体系则是我区结合福田区情特点,研究制定的能够科学评价福田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数体系,如“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综合指数、社会发展监测总指数、楼宇经济指数、服务经济指数、居民幸福感指数等,这些特色指数为我区发展准确定位以及领导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福田指数经济体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指数经济不是一种实体经济业态,本身并不创造经济增加值,其以指数监测和行业引导为根本任务。但指数经济所具备的环境宣传特性、行业辐射能力和产业集聚效能却十分值得关注。下面以我区在国内领先且极具行业影响力的“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和“雅昌艺术品指数”为例,将指数经济体系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予以说明。 

  如“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是2008年基于福田22个电子专业市场建立的我国第一个专业化电子市场价格指数,目前已打造成覆盖全国、影响全球的电子产品和电子元器件交易的“风向标”和“晴雨表”。该指数带动福田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集聚,引领辖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以通讯器材和电子电器类为主的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电子信息行业销售额从2008年的300多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近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同时电子行业销售领域带动生产领域同步发展,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在70%以上,成为我区工业主导行业,涌现出联想信息、开发科技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电子工业企业。 

  再如“雅昌艺术品指数”,是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雅昌公司依据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发布系统拍卖数据为基础建立,为当前我国拍卖市场构建一个综合性数据分析平台,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市场中介机构。数据显示,在福田注册登记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2008年的4000余家发展到2013年的10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6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74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规上和规下)近20万人,占辖区全部就业人员近五分之一;2013年福田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04.19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辖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推动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指数经济引导产业提升力度有限 

  尽管近年我区培育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知名指数,但在引导产业发展壮大,提升商品内涵方面能力仍有待加强。在众多指数中,仅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同时在虚拟和实体经济中发挥了明显的产业带动力。该指数之所以效能显著,主要因为华强北商业街已成为全国电子产业聚集度最高、交易规模最大、电子产品品种最为齐全的电子市场,交易辐射珠三角及国内其他地区,并呈现进一步延伸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趋势。因此,通过创建价格指数引导电子市场向更为合理、有序、集中方向发展,带动了华强北市场向高端集聚、产业向高端升级。纵观我区其他价格指数,如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等,在我区普遍缺乏产业基础和专业市场支撑,虽然在不同领域抢得一定话语权,但对区域实体经济影响力相当有限,仅停留在虚拟经济的范畴,难以对区域产业形成有效生产力。 

  (二)专业市场指数内涵及应用有待完善 

  判断一个商品专业市场的综合态势,主要应该抓住三方面问题:市场价格走势、市场活跃程度和市场经营构成结构性趋向。纵观国内较为成熟的指数经济体系,均为自成一个完整的指数体系,如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由价格指数体系、景气指数体系和单独监测指标指数体系三大部分23个分项指数构成,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来全面反映义乌小商品市场行情。我区现有各类专业市场指数中,仅有雅昌指数统计有市场景气指数,包含先行指数和信心指数,其他指数大部分仍停留在单一价格指数层面,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指数体系,难以强化对行业的整体影响力和权威性,对指引市场判断和经营决策作出有效引导。同时,福田特色指数在实践中应用不足,未能发挥指数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楼宇经济指数、服务经济指数等并没有应用在福田区的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升级指导等重点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各指数的“大数据”经济价值,难以实现指数看经济发展趋势、指数指导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又如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虽在行业内拥有一定话语权,但并没利用其影响力促使相关产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增强领域内产品在国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指数体系监测及综合评价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从我区特色指数监测及发布情况来看,福田作为中心区和核心区,在城区辐射力、影响力和集聚力上与同城兄弟区和国内部分城区相比取得一定领先优势,但与国内一流城区、国际先进城区相比,经济竞争力、人文国际开放度、城区品牌等方面尚存差距,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还需继续破题。如福田尽管是深圳的金融、商务中心,但金融业发达程度,吸引外资水平与中国香港、新加坡差距明显,对外部的辐射力有限。2013年福田金融业增加值983亿元,只相当于香港的36%,新加坡的38%;进出口总额1340亿美元,只相当于香港的13.6%,新加坡的13.5%。又如虽然福田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超过国际化城市70%的标准,但就产业内部构成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25%,知识密集型产业也处于发展中。从产业发展层次看,自主创新元素不多,附加值相对较低。而一些国际化大都市已经处于高技术附加值的发展阶段,牢牢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对全球经济及其未来发展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四、对策与建议 

  (一)促成“指数强区”建设的战略方针 

  纵观国内外成功经验,指数经济必须诞生在块状经济强势发展的基础上。而在中国,指数经济之所以在浙江省率先形成,与块状经济在浙江省的强势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仅2005年,该省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专业市场就有360个,总规模达18405亿元,闻名国内外的义乌·中国小商品价格指数、绍兴·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和余姚·中国塑料品价格指数就是由义乌小商品、绍兴的轻纺产品和余姚的塑料产品三个典型的块状经济形成,强势推动区域经济升级换代。福田发展指数经济,务必厘清思路,着眼我区成型的块状经济和产业基础,积极总结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的成功经验,在建立相关领域价格指数上抢得先机。福田发展指数经济,有非常优质的块状经济基础,截至2013年,我区交易额亿元以上专业市场已近20个,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其中安防、工艺品等领域已形成比较优势,同时借助福田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供应链行业高度集聚福田,未来随着深交所的迁入,其“虹吸效应”必然形成金融机构集聚、多功能要素市场完备的现代化国际金融中心。这些都是福田非常理想的块状经济优势,我们应审时度势,及时推出“指数强区”建设的发展战略,争取使辖区具备条件的块状经济都能指数化运行,从而使福田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动力时代,即由“市场大区”提升为“指数强区”,确保在未来一个历史时期内可以继续领先于全国的发展步伐。 

  (二)强化“福田标准”指数经济体系的权威性 

  指数经济之所以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引导作用,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和充实其本身的权威性。首先,从战略角度来说,指数的权威性必须以市场形态高度发展为基础,只有实现区域内专业市场从“买全国,卖全国”向“买全国,卖全球”、进而向“买全球,卖全球”转变,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商品交易中心,以其为基础的市场指数才会具有真正的权威性。其次,从战术角度上看,指数的权威性来自于其科学性,因此在指数编制方法和数据采集范围等方面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严格准确,建立样本选取、采集和指数编制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数据采集对行业客户的柔性利益机制。在此基础上,强化指数发布平台和受众意识培养,建立多形式的面向全国、全球的指数发布平台,扩大指数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指数分析和实际应用推广工作,真正使福田的各种指数体系在全国及至全世界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指数经济。 

  (三)运用指数体系引导城区高品质综合环境打造 

  目前我区服务业发达,产业集聚,高端发展特征明显,交通、商贸等基础设施完善,但在国际影响力、人文、法治等软环境与国际化先进城区差距明显。近期我区提出的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1+4”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要通过60项具体指标对福田进行全方位监测,定期发布指数信息和运行态势图,全力提升福田法治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打造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此外,为更好地提升我区指数经济综合影响力,首先要通过指数促进标准的建立。可借鉴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区高品质综合环境评价体系,构建指标的“福田标准”,打造城区建设的国际新“标杆”。其次要通过指数促进元素创新。通过指数体系的运行监测,挖掘软环境优化元素,通过要素的不同配置获得新动力,营造福田特色的人文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福田指数经济体系提升的策略路径 

  (一)完善指数运作机制,营造福田指数经济影响力 

  一是以标准经济促进指数经济。指数标准化是推进指数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指数编制、发布、应用等环节标准化建设,将福田指数细分为“质量-实时”、“质量-时期”、“数量-实时”和“数量-时期”四种类型,确保指数的科学、及时和有效。二是构建统一发布平台。目前我区指数体系中专业市场指数由专业市场中的优势企业编制发布,特色指数则由政府部分编制发布,指数编制与发布缺乏统一的平台。我区应统筹各方资源,建立和使用统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这种方式对企业获取有效信息、政府制定宏观决策都有着重要意义。三是打造全方位指标体系。该过程强调企业参与,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编制专业市场指数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尚未建立指数的专业市场,鼓励其尽快参与,以完善现有福田指数体系。对已经编制专业市场指数的企业,建议其不断完善,加大专业市场指数推广力度,提升专业市场影响力,为福田引进更多优质企业资源助力。四是放大指数经济综合效能。目前福田指数体系中专业市场指数应用度较高,但与我区战略发展服务的功能较少,特色指数的应用度较低,未能很好的为福田战略发展和对外宣传服务。我区应不断加强指数经济体系在宣传营销、招商引资、产业转型、经济发展预警等方面的作用。 

  (二)打造福田大指数体系,全面掌握经济话语权 

  一是丰富指数体系,拓展话语权领域。基于我区专业市场发展基础,可鼓励其他专业市场参与编制发布安防指数、工艺品指数、钟表价格指数等,丰富专业市场指数体系;基于我区产业基础,可研究发布写字楼租赁价格指数、总部经济指数等,增加特色指数内涵。二是推进交易平台化,提升全国辐射力。专业市场交易的平台化,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和关注,提升辖区的全国辐射力,华强北电子指数、康美中药材指数的成功实践恰恰证明了平台的重要性。福田指数经济下一步发展战略应关注并促进各专业市场的平台化建设。三是推进指数经济化,打造福田信息高地。打造指数经济产业载体,构建特色指数经济产业园,吸引和培育有实力和有意向的企业进驻,形成指数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完善指数产品体系,鼓励并支持指数编制单位完善指数产品体系,包括指数监测预警分析、行业发展研究等知识产品,实现指数编制单位的造血功能;建设指数产品交易平台,通过规范的交易制度,优化的交易环境,吸引指数提供方和需求方集聚,打造福田信息高地。四是推进智库建设,提升福田指数质量。参照美国政府智库建设经验,研究筹建福田指数经济专业机构,在我区转型创新中提供智力支持,在增强经济影响力上充当话语先锋,全面提升福田指数经济质量。 

   

   

  (执笔:孙星光、祝建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