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2018年物价形势回顾及2019年物价趋势展望(2019年第4期)
信息提供日期 : 2019-06-04 10:21来源 : 区统计局
消费价格上涨提速 加强前摄防范通胀
——福田区2018年物价形势回顾及2019年物价趋势展望
2018年,我区国民经济继续稳健快速发展,市场供应充裕,居民消费活跃,消费物价涨幅继续维持在3.0%之下。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较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
一、2018年物价走势综述
1、物价指数春秋走高夏冬走低,通胀线位置上下波动
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分月走势看,我区全年各月物价指数(按与上年相同月份对比的同月比值)在101.0%至104.0%间的区间运行,大部分时间在3.0%的通胀线的位置上下波动。进入2018年后,1月从全年最低点1.2%涨至2月全年最高点3.7%,其后逐渐回落至6月的全年次低点2.3%;进入下半年后再次向高处走至9月和10月的全年次高点3.4%,之后再回落至年底的3.1%,可见主要特点为春秋两季走高,夏冬两季走低,按季节变化趋势明显。2018年分月价格指数(按同月比)趋势见图1。
2、八大类商品全升,食、住为拉动主力
从分类价格累计指数看,八大类商品继上年后再次呈现“八升零降”的趋势:食品烟酒类上升3.2%(为全年累计比值,下同),衣着类上升0.4%,居住类上升3.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升1.5%,交通和通信类与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均上升2.3%,医疗保健类上升4.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升1.9%,升幅均在5.0%以内。其中,食品烟酒和居住类价格分别拉动指数上升0.99和0.83个百分点,合计拉动CPI上涨1.82个百分点,是CPI上涨的主要因素。食品2016-2018年我区各分类物价指数涨跌幅(按累计比)见图2。
3、消费物价上涨提速,涨幅位居国内省内前列
2018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升2.8%,与2017年1.4%的涨幅比扩大一倍,已接近3.0%的通胀线。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增长2.1%)、全省的平均水平(增长2.2%)及其他国内一线城市和省内地级市相比,我区的消费物价涨幅水平也处于前列。
二、物价变动的成因
1、食品价格增长拉动总指数上涨,日常食品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波动较明显
2018年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增长3.2%,其中食品类增长2.9%,影响总指数上涨0.56个百分点,是其升幅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具体分项的走势看,14个食品小类价格走势为“12升2降”,升幅最大未超过10.0%,降幅最大也未超过-2.0%。其中,升幅最大的是蛋类,为7.8%,其他超过5.0%的有水产品6.5%、菜6.1%、薯类5.8%、粮食5.6%;降幅最大的是畜肉类,为-1.7%,其他低于0%的还有食用油-1.1%。日常食品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波动较明显,如受年初强寒潮、超强台风“山竹”等恶劣天气影响,2018年鲜菜价格上涨6.4%,与上年比较,涨跌幅差距达17.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0.15个百分点;受非洲猪瘟疫情不断蔓延的困扰,尤其是受年底珠海、广州、惠州相继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猪肉价格有所下降,降幅为-3.2%。受食材、人工和租金成本上涨等影响,在外餐饮价格亦有4.4%的涨幅。
2、城中村改造推动房租上涨,供需失衡将致租金持续走高
2018年居住类价格同比增长3.4%,拉动总指数上涨0.83个百分点,亦是其升幅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增长1.1%,水电燃料增长1.6%,自有住房增长4.5%。受城中村“长租公寓”改造步伐加快、部分地段住宅附近地铁逐步开通等因素影响,租赁房房租价格同比增长4.4%,涨幅较上年扩大3.8个百分点,其中私房房租价格同比增长4.7%,涨幅较上年同期高4.1个百分点。由于大规模城中村改造而导致可租房源减少、供需平衡被打破,且城中村改造项目存在周期较长、持续时间较久的特点,以及市场对改造后公寓租金预期将明显上升等因素,预计未来数年内房租价格仍处于快速增长模式,并带动居住类价格继续走高。
3、原料价格跳涨致药价上涨,医疗保健类涨幅再居首位
2018年医疗保健类价格增长4.3%,拉动总指数上涨0.24个百分点,继上年后涨幅再居八大类之首。其中,中药价格增长5.3%,西药价格增长4.7%,共同带动药品及医疗器具价格增长3.6%。药价普涨非我区本身原因所致,以西药为例,药价上涨主要原因是部分制药原料跳涨,如生产扑尔敏的原料药一个月涨价58倍,后在舆论压力下有所回调,但亦翻了一番,传导至医药消费市场后,廉价常用药成涨价重头。由于审批严格,能够取得原料药生产资质的药厂很少,原料药生产掌握在极少数的企业手中,10%的原料药只能由个位数的企业生产。其中,1500种化学原料药中,50种原料药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仅两家可生产,40种原料药仅3家可生产,而由于环保压力大、盈利空间小等因素,真正生产的药厂数量更少。此局面若不改观,未来数年内医疗保健类价格仍将以快速上涨为主基调。
4、饱和开发后缺乏亮点,通信价格步入平缓运行区间
2018年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增长2.3%,其中交通类增长3.6%,通信类下降0.1%。通信类价格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但比起上年的0.8%和2016年的3.2%,今年降幅再次大幅收窄。前些年通讯类价格长期处于快速下降通道,部分年份甚至连年录得双位数降幅,是由于以手机为主的通讯工具更新换代太快,各种新功能让人眼花缭乱,还不时有划时代的创新横空出世,许多新款产品刚推出没多久就被更新款的产品抢走焦点,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和抢占市场份额。然而经过多年的饱和开发,近年来手机功能早已非常完善,厂家只能在屏占比、镜头、散热、电池续航等方面做做文章,未见有革命性的突破出现;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在满足日常需要上均已做到绰绰有余,消费行为趋于理性,纯粹为了新功能而换机的动力大减。由于供需双方市场行为的转变,通讯类价格基本走出了多年形成的快速下降通道,开始步入平缓运行区间。
三、2019年物价趋势展望及发展建议
展望2019年,我区仍将继续保持繁荣有序的市场秩序和丰富充裕的市场供应,年初消费物价走势将延续2018年温和上涨态势,总指数将继续在通胀警戒线3.0%上下运行。综合预测,2019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多重因素作用之下,将继续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增长区间内运行,升幅将介于2.7-3.2%之间。可能主导物价涨跌的因素及应对建议如下:
1、“猪周期”紊乱恐致肉价上涨,建议疏堵结合化解物价抬头
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一般为2-3年左右的“猪周期”被打乱,短期而言,邻近地区出现疫情会导致猪肉价格短暂波动,长期而言,生猪产区大量捕杀生猪,存栏数量一段时期内将明显减少,对猪肉价格趋势的影响不可小觑。由于猪肉是餐桌上最为普及的一种肉食,市场消费需求巨大,猪肉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普通家庭的生活消费,而本周期猪肉价格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下一周期猪肉的生产量。历史数据已证明,猪肉价格与CPI呈较强的正相关性,每当猪肉价格大幅增长时,很多时候会伴随着整体物价的上涨,故猪肉价格的走向可被看作是一种能表现整体物价趋势的明确信号。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猪肉防疫检疫工作,将疫情防堵于区门之外,让居民吃上放心肉的同时,也能通过追踪猪肉价格实时了解和把握整体物价趋势,制订前摄性对策,一旦发现物价有因猪肉价格上涨而抬头的苗头,即可通过增加牛肉等替代肉源供应等办法加以疏导,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减少因肉价上涨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从源头化解通胀风险。
2、贸易摩擦升级影响深远,建议深入调研精准帮扶
2018年以来,与别国的贸易摩擦加剧从诸多方面对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而实质的影响,包括消费物价在内各项经济指标均难免会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波及。在与餐桌息息相关的民生方面,以大豆为例,进口锐减将导致相关产品如豆油、豆制品及制造饲料的豆粕等价格上涨,除直接反映在CPI相应分项,还会进一步加大相应下游产品生产和服务成本压力,包括导致生猪养殖成本和猪肉价格的上涨,从而拉动CPI上涨。在我区强项之一的高新科技领域,贸易摩擦升级恐将对部分行业的产品研发、更新换代、出口创汇等带来实质冲击,包括价格优势在内的各方面领先优势将被削弱,传导至消费终端则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扬,广大消费者亦难免为之买单。
贸易摩擦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我区这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地区更会是首当其冲。建议有关部门对贸易摩擦可能受损行业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充分了解其困难和需求,制订前摄性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对龙头企业实施精准帮扶,鼓励更多企业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的历史性战略机遇,努力开拓、深耕新兴市场,另辟蹊径,做大做强,对保持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物价平稳作出长足贡献。
(撰稿人:福田区统计局 李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