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经济发展扫描:现状、特色、问题与对策(2012年第25期)
信息提供日期 : 2012-07-03 00:00来源 : 福田政府在线
第25期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2年4月23日
福田区经济发展扫描:现状、特色、
问题与对策
侯荣涛
一、经济发展现状
1、总产出及三次产业构成
1990年建区以来,福田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已由建区初期的38.60亿元攀升到2011年的2098.63亿元,突破2000亿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也由建区初期的0.13:45.13:54.74调整为0.03:8.47:91.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36.7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从产出的角度看各行业发展
建区初期至2006年,随着大批廉价劳动力的供给以及港台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转移,福田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到2006年达到顶峰,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6.1%,居我区第一大支柱产业。工业的快速扩张给我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区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带来一定压力。2000年特别是2005年以后,福田开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引导低产高耗、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有序外迁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实施“环境立区”战略,“1+3”经济架构、“双轮驱动”、“服务经济”等,福田第三产业迎来发展春天。2007年金融业首超工业,一跃成为我区第一大支柱产业,工业退居第二位;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也超过工业,成为我区第二大支柱产业。目前,福田支柱产业为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6.7%和19.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5%和29.7%。除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外,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的行业还有:房地产业7.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3%。
表一 2011年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单位:亿元、%、百分点
项 目 | 绝对值 |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贡献率 | 拉动经济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2098.63 | 100.00 | 100.0 | 8.5 |
第一产业 | 0.56 | 0.03 | -0.1 | 0.0 |
农林牧渔业 | 0.56 | 0.03 | -0.1 | 0.0 |
第二产业 | 177.73 | 8.47 | -4.7 | -0.4 |
工 业 | 146.01 | 6.96 | -4.0 | -0.3 |
建筑业 | 31.72 | 1.51 | -0.7 | -0.1 |
第三产业 | 1920.34 | 91.50 | 104.8 | 8.9 |
批发和零售业 | 404.65 | 19.28 | 29.7 | 2.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4.39 | 3.54 | 6.3 | 0.5 |
住宿和餐饮业 | 39.65 | 1.89 | 0.9 | 0.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94.24 | 4.49 | 8.8 | 0.7 |
金融业 | 769.47 | 36.67 | 34.5 | 2.9 |
房地产业 | 161.61 | 7.70 | 10.3 | 0.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2.52 | 5.84 | 7.6 | 0.6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 68.82 | 3.28 | 2.5 | 0.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8.76 | 0.89 | 0.6 | 0.1 |
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5.44 | 0.74 | 0.4 | 0.0 |
教育 | 37.77 | 1.80 | 0.8 | 0.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0.99 | 1.00 | 0.2 | 0.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6.52 | 2.22 | 1.2 | 0.1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45.51 | 2.17 | 0.9 | 0.1 |
二、主要特色产业发展概况
1、总部经济发展情况
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近年随着辖区软硬环境的逐步改善,总部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如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中国平安等总部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加大,充分体现其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2011年福田区共有总部企业233家,其中经深圳市认定的有的93家,占全市认定总数的51.7%,位居全市各区之首。2011年生产经营地在我区217家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737.77亿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2%,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37.6%,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从经济与税收的关系看,经济决定税收,总部经济对福田经济增长的贡献决定其对福田税收收入的贡献。从目前掌握的税收数据看,194家总部企业(占全区217家总部企业增加值总量的96.0%)实现税收285.34亿元,占全区税收的43.8%。其中,金融业总部企业实现税收197.73亿元,占全区税收的30.3%。
2、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近年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福田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1年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更是突破九成,达到91.50%。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取得显著成绩,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行业亮点纷呈,对区域经济的主导和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11年福田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11.45亿元,增长9.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3%,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72.8%,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从现代服务业的内部行业看,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69.47亿元,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比重达49.2%,占全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4.5%,其作为我区现代服务业乃至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基础牢固;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增加值94.24亿元,增长12.6%,高于现代服务业增速3.2个百分点;商务服务业迅速崛起,实现增加值122.52亿元,增长13.5%,比现代服务业增速快4.1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形势喜人,实现增加值89.51亿元,增长10.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亮点可嘉,实现增加值68.82亿元,增长10.6%。现代服务业中的其他行业,如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民生福利也至关重要,虽当前规模不是很大,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利投入加大,它们的发展前景仍很广阔。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当前,福田区高新技术产业仍以工业为主,因此其发展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2011年福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下降5.0%,受工业拖累,福田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品增加值139.59亿元,下降0.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7%。其中,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101.33亿元,下降4.3%;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25.03亿元,增长8.8%;建筑及商贸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13.23亿元,增长19.1%。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区新兴产业和重点扶持产业,虽然其规模不大,但其经济总量连年攀升,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福田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0亿元,增长12.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4%。其中,文化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增长9.4%;文化产品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增长10.1%;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2亿元,增长14.3%。
表二 2011年福田区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 绝对值 |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总部经济 | 737.77 | 35.2 |
现代服务业 | 1411.45 | 67.3 |
高新技术产业 | 139.59 | 6.7 |
文化创意产业 | 135.00 | 6.4 |
5、楼宇经济发展情况
楼宇作为福田经济业态的主要载体,在推动福田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税务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整理,2011年福田纳税超过亿元的楼宇达63栋,实现税收407.36亿元,占全区税收的62.5%。其中,位居首位的是招商银行大厦,实现税收76.70亿元,占亿元楼宇税收总额的18.8%,成为税收贡献最大的单体楼宇。50栋亿元楼中,纳税10亿元以上楼宇有8栋,5亿元到10亿元的有15栋。与2010年相比,税收超亿元楼宇增13家,实现税收增长30.8%,占全区税收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
表三 2011年福田区纳税达亿元以上楼宇情况
单位:栋、亿元、%
指 标 | 2011年 | 2010年 | 增长 |
楼宇栋数 | 63 | 50 | 26.0 |
#10亿元以上楼宇 | 8 | 7 | 14.3 |
税收 | 407.36 | 311.46 | 30.8 |
占全区税收比重 | 62.5 | 60.5 | 2.0个百分点 |
三、经济发展中需要注意问题
1、支柱产业易受影响
金融业作为当前我区第一大支柱产业,2011年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7%,因其自身对外部环境和政策敏感度较高的特点,因此极易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2006年、2007年在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较宽松的情况下,我区金融业迎来发展高峰,两年增加值分别增长45.3%和39.7%。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及国内货币政策影响,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开始回落,2008-2011四年增速分别为20.2%、 16.9%、10.8%和 8.3%,呈逐年下降态势。另外,在国家持续的楼市调控政策下,对我区第三大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也有很大冲击,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房地产销售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房地产开发商信心不足。受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影响,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2008年开始,总体也是呈现下行趋势,2008-2011四年增速分别为10.3%、 10.1%、10.6%和 8.5%。
2、区域竞争压力较大
从全国范围看,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中心城区相比,福田在发展意识、发展机制、政策激励和管理服务上还有明显差距。同时,北京、上海等凭借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对大型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具有强大吸引力,而深圳乃至我区随着特区优势的弱化,政策优惠幅度减弱,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从全市范围看,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凭借特殊的区位,产业发展已站上新起点,但随着资源、空间等发展要素的日趋倒逼,在整体竞争环境上原先的相对优势正在弱化,尤其是土地储备所剩无几,宝安、龙岗等尚有大量未开发土地可供利用,发展空间较大。特别是随着深圳特区一体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将对福田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形成正面竞争。
3、辖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在培育之中
福田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受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在原有支柱产业金融业增长乏力的同时,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兴产业,目前仍处于培育成长之中,增加值均未超过百亿,不足以支撑经济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39.59亿元,下降0.5%,全区专利授权4279件,下降2.3%,仅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一成。
四、发展建议
1、完善城区布局,提高辖区经济容积率
借鉴国际、国内中心城区发展经验,走集约发展之路。在福田可利用土地不多的情况下,要在优化存量的基础上,通过“四旧”改造积极创造增量;同时,要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布局,注重发展特色楼宇,鼓励产业集聚,培育楼宇经济群,积累集聚发展优势,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2、加快自主创新,提升辖区经济核心竞争力
坚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积极引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积极探索福田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联动发展。同时,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专利技术转化平台建设。
3、聚焦新兴产业,挖掘辖区经济新增长点
从国民经济各行业占地区生产总值单位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看(即各行业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百分点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之比),排名前三位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而占我区比重最大的金融业仅排在第六位。根据单位比重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看,在今后产业扶持上要实行分类分级资金扶持政策,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围绕有市场前景和符合我区产业发展的相关产业,关注金融、商业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新科技突破空间发展瓶颈。同时,根据企业规模、发展能级在扶持政策上有所侧重,对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全力打造福田品牌,对发展前景好、成长性高的中小微企业注重培育和扶持,使之在福田土地上发展壮大。
(侯荣涛系区统计局统计师)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