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田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年第20期)
信息提供日期 : 2012-04-18 00:00来源 : 福田政府在线
第20期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2年4月16日
2011年福田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
侯荣涛
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1990年建区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已由建区初期的38.60亿元攀升到2098.63亿元,突破2000亿元大关,21年间累计增长22.1倍,年均增长16.1%。近年,伴随经济高位运行,福田发展不可避免的遇到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瓶颈。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福田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后提出“环境立区”、“1+3”经济发展架构、“双轮驱动”和“服务经济”等发展战略或路径。2011年,福田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剔重后)共实现增加值1554.04亿元,增长9.3%,占地区生产总值74.1%,标志以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形态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福田经济格局颇具规模。
一、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随着辖区软硬环境的逐步改善,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不断加大,充分体现其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
1、规模不断壮大,容量不断提升
2011年福田区共有总部企业233家,其中深圳市认定93家,占全市认定总数的51.7%,位居全市各区之首。2011年生产经营地在我区217家总部企业(列入我区统计和GDP核算)实现增加值737.77亿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2%,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37.6%,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与2008年相比,总部企业无论数量还是经济容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总部企业数量累计增长37.3%,实现增加值累计增长38.6%,年均增长1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6个百分点。
表1 福田区总部经济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 2008年 | 2011年 | 累计增长 |
总部企业家数 | 158 | 217 | 37.3 |
增加值 | 434.50 | 737.77 | 38.6 |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28.6 | 35.2 | 6.6个百分点 |
2、行业分布明显,产出比较集中
从217家总部企业三次产业分布看,第二产业27家占比12.4%,第三产业190家占比87.6%。分具体行业看,排名首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共48家,占全区总部企业的22.1%;其次是金融业共39家,占18.0%;第三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35家,占16.1%。从217家总部企业产出看,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21.17亿元,占总部企业增加值的57.1%,稳居福田总部经济的主导行业;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91.31亿元,占12.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69.65亿元,占9.4%。
3、龙头地位突显,带动作用突出
总部企业作为行业中坚力量,引领各行业发展。2011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本行业增加值的73.9%;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本行业增加值的62.8%;金融业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本行业增加值的5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本行业增加值的33.2%。总部企业凭借其雄厚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核心地位,牢牢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各行业发展名副其实的火车头。
4、新兴产业突起,高端迈进显著
与2008年相比,在新认定的75家总部企业中属于传统的工业、建筑业、批零住餐售业仅30家,其余的45家均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从各行业增加值产出占整个总部经济增加值比重看,原有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工业下降2.6个百分点,建筑业下降0.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下降0.7个百分点,金融业下降2.9个百分点,而作为新兴产业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表现较强增长力,所占比重共上升6.8个百分点。从2011年各行业增长速度看,工业、建筑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批零、住餐、金融、房地产增长趋稳,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则异军突起,反映出我区总部经济向高端迈进的势头可嘉。
表2 2011年福田区总部经济分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 家数 | 增加值 | 增长速度 | 占总部企业 增加值比重 |
总部企业合计 | 217 | 737.77 | 9.2 | 100.0 |
#工业 | 10 | 32.63 | -5.2 | 4.4 |
建筑业 | 17 | 19.91 | -3.7 | 2.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3 | 24.67 | 11.7 | 3.3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1 | 69.65 | 12.6 | 9.4 |
批发和零售业 | 48 | 91.31 | 10.8 | 12.4 |
住宿和餐饮业 | 4 | 4.30 | 3.3 | 0.6 |
金融业 | 39 | 421.17 | 8.3 | 57.1 |
房地产业 | 20 | 18.87 | 10.2 | 2.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5 | 34.48 | 13.8 | 4.7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5 | 16.19 | 10.7 | 2.2 |
其他服务业 | 5 | 4.59 | 11.3 | 0.6 |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福田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至2011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更是突破九成,达到91.50%。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取得显著成绩,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行业亮点纷呈,对区域经济的主导和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1、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2011年福田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11.45亿元,增长9.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3%,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72.8%,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与2008年相比,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累计增长37.4%,年均增长11.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7.1个百分点。
表3 福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 2008年 | 2011年 | 累计增长 |
增加值 | 915.21 | 1411.45 | 37.4 |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 71.6 | 73.5 | 1.9个百分点 |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60.2 | 67.3 | 7.1个百分点 |
2、内部行业亮点纷呈
伴随福田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物流、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亮点,并推动福田产业层次和能级不断提高。
——金融业基础牢固。依托特有的中心区优势,福田金融业蓬勃发展,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证券、南方基金等一大批金融业总部企业聚集福田,在深圳市认定的35家金融业总部企业中,福田有27家入围,占全市三成以上。2011年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69.47亿元,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比重达49.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7%,占全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4.5%,其作为我区现代服务业乃至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基础牢固。
——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福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深圳运营总部聚集福田,奠定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氛围,在全市800多家ICP互联网企业,福田有400多家,占全市五成。2011年全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94.24亿元,增长12.6%,高于整个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7%。
——商务服务业迅速崛起。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产业分工细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广告、会议及展览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2.52亿元,增长13.5%,比整个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快4.1个百分点,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8.7%。
——现代物流业形势喜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现代物流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它的发展必将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孕育,福田现已形成以怡亚通和飞马国际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物流企业。2011年全区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9.51亿元,增长10.8%,占整个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3%,与2008年相比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亮点可嘉。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福田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及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等行业迅速发展。2011年以安防科技、航天科工为代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8.82亿元,增长10.6%,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4.9%,成为我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
现代服务业中的其他行业,如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民生福利也至关重要,虽当前规模不是很大,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利投入加大,它们的发展前景仍很广阔。
表4 2011年福田区现代服务业分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 增加值 | 增长速度 | 占现代服务业比重 |
现代服务业 | 1411.45 | 9.4 | 100.0 |
1、现代物流 | 89.51 | 10.8 | 6.3 |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94.24 | 12.6 | 6.7 |
3、金融业 | 769.47 | 8.3 | 54.5 |
4、房地产业 | 161.61 | 10.0 | 11.4 |
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2.52 | 13.5 | 8.7 |
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68.82 | 10.6 | 4.9 |
7、教育 | 37.77 | 8.0 | 2.7 |
8、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 | 20.99 | 7.5 | 1.5 |
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6.52 | 8.6 | 3.3 |
二、在福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破解经济发展困境
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在经济发展中率先遇到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和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房地产开发萎缩及生产型工业企业外迁“三个不可逆转”等瓶颈。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福田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寻求高产低耗的服务经济发展模式。牢牢占据价值链高端的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出现,对福田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进行了有效破解,成为当前福田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
(二)为福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近年,随着福田“退二进三”“筑巢引凤”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呈现旺盛的增长势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成为福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2011年福田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剔重后共实现增加值1554.04亿元,增长9.3%,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8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4.1%,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79.7%,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
(三)是福田税收的重要源泉
从经济与税收的关系看,经济决定税收,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对福田经济增长的贡献决定其对福田税收收入的贡献。从目前掌握的税收数据看,194家总部企业(占全区217家总部企业增加值总量的96.0%)实现税收285.34亿元,占全区税收的43.8%。其中,金融业总部企业实现税收197.73亿元,占全区税收的30.3%;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税收25.73亿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税收15.07亿元。企业总部和现代服务业除自身直接的税收贡献外,企业总部由于其中心地位也成为其各制造基地的利润和税源汇集点,同时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会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对当地税收有很大促进作用。在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下,福田税收实现跨越式发展,由2009年的430.00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652.2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23.2%。
(四)在福田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辐射和带动作用
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作为福田经济发展引擎,不仅本身对福田经济发展提供重大支撑,其先进的科学技术、营销理念、经营管理经验、国际化惯例的示范作用势必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他企业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整个区域的学习能力,促进其他企业的改革创新和产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带动区域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建区以来,伴随经济发展,福田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提升,特别是2005年以后,随着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升,至2011年福田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20.34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1.50%,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1.2%。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在此形势下福田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危与机共存。
(一)面临挑战
1、国际经济发展环境趋紧
近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欧美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不断趋紧,至今世界经济仍在复苏之中。福田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地区经济体,外向型特征明显,2011年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即外贸依存度)达234.1%,比深圳平均水平还高出6.7个百分点,福田经济难免不受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下行趋势和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落的情况。近三年从福田经济整体情况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2009年10.1%降到2011年8.5%,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同整体经济运行趋势相同,总部经济增速由2009年13.8%降到2011年9.2%,现代服务业增速由2009年15.2%降到2011年9.4%。
2、国内调控政策影响支柱产业发展
近两年国家实施较严的货币政策,许多融资机构对行业未来发展持保守态度,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增速减缓,保险、证券也面临保费收入减少、证券交易低迷的局面,这对占我区总部经济增加值57.1%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4.5%的金融业造成较大影响。金融业增加值增速由2009年的16.9%降到2011年的8.3%,金融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减弱;同时,在国家持续的楼市调控政策下,对占我区现代服务业比重排名第二位的房地产业也有很大冲击,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房地产销售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房地产开发商信心不足。
3、区域竞争压力较大
从全国范围看,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中心城区相比,福田在发展意识、发展机制、政策激励和管理服务上还有明显差距。同时,北京、上海等凭借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对大型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具有强大吸引力,而深圳乃至我区随着特区优势的弱化,政策优惠幅度减弱,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从全市范围看,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凭借特殊的区位,产业发展已站上新起点,但随着资源、空间等发展要素的日趋倒逼,在整体竞争环境上原先的相对优势正在弱化,尤其是土地储备方面,福田可利用土地所剩无几,宝安、龙岗等尚有大量未开发土地可供利用,发展空间较大。特别是随着深圳特区一体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将对福田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形成直接竞争。
4、辖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在培育之中
福田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受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在原有支柱产业金融业增长乏力的同时,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目前仍处于培育成长之中,增加值均未超过百亿,不足以支撑经济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39.59亿元,下降0.5%,全区专利授权4279件,下降2.3%,仅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一成左右。
(二)面临机遇
1、承接国际要素市场转移
历史上,每一场跨越国界的经济大动荡往往会撼动世界经济基础,导致旧体系瓦解。当前,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的同时,也为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重塑国际经济秩序提供了有利契机。国际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秩序正朝着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方向倾斜,处于深港合作前沿的福田面临着迎接国际要素市场转移的重大机遇,加上中央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是为福田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发展转型注入了动力。
2、承载改革发展先行先试重任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为促进珠三角地区进一步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明确珠三角地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分阶段发展目标、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政策措施。这个《纲要》,对广东、对深圳的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纲要》的核心是“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福田区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改革开放窗口中的窗口,《纲要》的实施,一方面赋予福田推动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融合发展,深圳综合配套改革,也为福田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把握先机、转变方式、调整路径,实现更高端、集约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四、对策建议
(一)坚持双轮驱动,引领辖区经济转型升级
实践证明,以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双轮的经济发展战略符合当前福田经济发展实际,因此必须坚定不移的加以推进。一是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强化中心城区总部经济的聚集度、扩张力,积极打造总部基地;二是抓住深圳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强化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优势地位,实现发展方式真转真变。
(二)发展楼宇经济,提高辖区经济容积率
借鉴国际、国内楼宇经济发展经验,走集约发展之路。一是在福田可利用土地不多的情况下,要在优化存量的基础上,通过“四旧”改造积极创造增量;二是要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布局,注重发展特色楼宇,鼓励产业集聚,培育楼宇经济群,积累集聚发展优势;三是创新政府服务,优化商务楼宇周边交通、餐饮休闲、文化娱乐等配套环境;四是搭建楼宇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楼宇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手段。
(三)加快自主创新,提升辖区经济核心竞争力
坚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落实《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文件精神,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积极引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积极探索福田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联动发展。同时,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专利技术转化平台建设。
(四)推进新兴产业,挖掘辖区经济新增长点
围绕有市场前景的重点领域和符合我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使扶持项目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新科技突破空间发展瓶颈。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生态环境”、“深圳国际科技创业园”、“福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福田科技广场”、“新一代太阳能光伏电池”等项目建设。
(五)完善城区布局,实现辖区经济跨越发展
切实加大城市更新和“腾笼换鸟”力度,加快“四旧”整合改造,高标准打造环CBD高端产业带,推动中央商务区(CBD)向中央活力区(CAZ)转型升级,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同时,结合自身地域特点、产业特长、城区特色及市委、市政府对我区的定位要求等要素,充分利用珠三角经济圈带来的机遇,争当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领军城区。
(侯荣涛系区统计局统计师)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