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分析(第18期)
信息提供日期 : 2011-11-04 00:00来源 : 福田区
第18期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07年7月27日
☆统计分析
高端产业优势凸显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2007年上半年福田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发展稳中加快,辖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调整和转变。“1+3”经济发展架构初步形成,高端产业发展优势凸显。经济发展实现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民生福利稳步提高,经济社会迈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本文利用我区上半年经济发展数据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客观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金融市场波动、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生产、生活成本上升和电力供应紧张等问题及影响,并有针对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
☆统计分析
高端产业优势凸显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上半年福田区强力实施“环境立区”发展战略,努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推动辖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1+3”经济发展架构初步形成,高端产业发展优势凸显。经济发展实现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民生福利稳步提高,迈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一、基本特点
1、总量不断扩张,发展稳中加快
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4.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增速加快,分别高于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1.1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市第三,高于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增速位列第四,快于罗湖区和南山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01亿元,下降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4.51亿元,增长8.4%,增速比一季度微降0.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的拉动力降低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24.35亿元,增长1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0.17亿元,增长12.3%,拉动经济增长1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的拉动力增强2.8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1.54亿元,增长3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4%;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07.04亿元,增长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48亿元,增长2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2.80亿元,增长0.1%;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4.65亿元,下降9.6%。与第一季度相比,金融业增速巨大,上升20.5个百分点。
与第一季度相比,第一、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速下降,第三产业增速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0.01:25.65:74.34调整为0.01:23.82:76.17。
2、“1+3”架构优势显现,推动辖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总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46家总部企业共实现增加值214.24亿元,增长2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9%;实现营业收入1033.72亿元,增长21.1%。总部企业引领各行业阔步前进,尤其是在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专门专业、网络信息等高端行业,极大地提高了城区的核心竞争力。25家总部金融企业实现增加值103.78亿元,增长35.2%,占总部经济增加值的48.4%;18家总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46亿元,增长8.9%,占总部经济增加值的25.4%;38家总部其他服务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38亿元,增长10.4%,占总部经济增加值的9.0%。截至上半年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区投资达75家,今年新增5家,其中有经营活动的28家,实现增加值44.79亿元,占全部总部企业增加值的20.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9%;实现营业收入345.96亿元,占总额的33.5%。
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科技创新“软实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持续上升。全区188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11.32亿元,增长15.7%;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1.49亿元,增长10.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8.0%,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2.43亿元,增长15.9%,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94.3%;完成增加值92.82亿元,增长10.4%,比重占91.5%。
现代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5.74亿元,增长24.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5%,比重上升5.7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7.1%。我区现代服务业主要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业为主,在我区经济架构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
表1 现代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表
高端服务业取得新的突破。以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品牌会展、高端旅游为主体的高端服务业不断开拓创新,高端服务业(不含服务外包)实现增加值192.87亿元,增长35.1%,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8.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8%。在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文化产业逐步壮大。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0.74亿元,增长16.7%;实现增加值31.55亿元,增长16.4%,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6%,比上年底和第一季度分别提高0.7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文化产品制造业与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文化服务业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58.7%上升到65.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大文化产业园区雏形渐成。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田面“设计之都”和雅昌艺术馆三大园区中文化销售企业实现销售额5139.44万元,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13.38万元,上缴税金共计117.6万元。截止到6月30日,园区内正常营业的企业、商户共计277家,其中雅昌艺术馆2家、设计之都16家、世纪工艺文化广场259家,已签约并准备入驻300余家,三大园区通过其品牌效应和聚集效应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园,也促使众多的文化企业、文化中介机构扎堆福田,继而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带动周边其他产业发展,在增加税收和就业岗位的同时,提高了城区土地产出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了福田的影响力,提高了福田的竞争力,同时打造福田文化的亮丽名片。
3、各行业都有新发展,但快慢不一
工业生产运行良好,发展趋缓。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20.65亿元,增长15.5%;实现工业增加值119.41亿元,增长10.4%。产值与增加值增速比第一季度分别下降1.2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增速较第一季度有所放缓。产值规模全市第四,高于罗湖区和盐田区。增速全市第三,快于罗湖区、南山区和盐田区。外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422.39亿元,增长16.8%,是我区工业企业的中坚力量;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值554.05亿元,增长14.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481.10亿元,增长14.4%;复印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硬盘机的产量持续高增长,增速分别为38.8%、38.4%和37.8%。
商业规模扩大,速度优势渐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52亿元,占全市的比重31.6%,居六区首位(比排在第二位的罗湖区多84.40亿元),但增速仅为12.4%,居全市末位,速度优势渐失。关外零售业态的迅猛发展和消费人群的分流,使龙岗区和宝安区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分别增长14.5%和14.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8.99亿元,增长25.4%,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8.2%,份额比上年同期增大;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餐费收入8.69亿元,增长15.1%;星级住宿业收入4.04亿元,增长10.9%。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47亿元,下降10.4%,下降幅度较第一季度减缓6.1个百分点。总量全市排第四位,高于罗湖区和盐田区;增速排第四位,高于罗湖区和南山区。基本建设投资一改近年的下降态势,实现快速增长,完成投资36.11亿元,增长26.4%;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0.87亿元,增长28.5%;工业投资7.76亿元,增长8.4%。商品房建设全方位萎缩,商品房施工面积398.55万平方米,下降22.0%;商品房竣工面积40.66万平方米,下降26.9%;商品房销售面积55.25万平方米,下降15.6%;商品房空置面积37.56万平方米,下降27.5%。
表2 2007年上半年商品房建设情况表
外资注入加快,第三产业受惠最大。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企业)471个,增长18.1%;引进合同外资金额7.65亿美元,增长83.9%,增幅比第一季度高32.3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4.32亿美元,增长10.7%,总量规模全市第二,低于宝安区,比第三位的南山区高1.67亿美元,是罗湖区和龙岗区的2.9倍。二、三产业均得到大量外资的注入,第三产业尤其受益,总部、高新技术、文化和高端服务业吸引近七成的外资。
外贸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326.75亿美元,增长24.8%。其中,进口158.76亿美元,增长26.0%;出口167.99亿美元,增长23.8%,外贸顺差9.23亿美元。我区出口总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2.6%,仅次于宝安区排第二位,远高于罗湖、龙岗、南山和盐田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101.6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0.5%,是出口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出口额81.54亿美元,增长25.0%,占出口总额的48.5%,是出口贸易的主要形式;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125.26亿美元,下降0.9%,占出口总额的74.6%,是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出口地仍以亚洲、港、澳、台、北美洲和欧洲等国家(地区)为主。
旅游业收入加快增长。规模旅游企业收入13.19亿元,增长25.1%,增速上升12.3个百分点,增势迅猛。其中,宾馆酒店营业收入7.95亿元,增长25.4%;旅行社营业收入4.45亿元,增长33.6%;宾馆酒店接待过夜人数91.27万人次,增长9.1%。其中,国内过夜人数74万人次,增长8.6%;海外过夜人数17.28万人次,增长11.0%。
表3 上半年深圳市及各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计量单位:亿元、%
注:各区主要经济指标为各区公布数。
4、产出增幅较大,效益福田成效显现
财政、税收大幅增长。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6.88亿元,增长6.7%,增幅较一季度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6.13亿元,增长22.0%,增幅较大;非税收入0.75亿元,下降70.9%,降幅加大。辖区税收收入132.38 亿元,增长25.0%,增幅上升12.8个百分点,创下17个月以来最高增速。地税收入91.37亿元,增长27.5%,增幅加快14.3个百分点。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位列地税收入前三,分别为38.14亿元、28.52亿元和19.47亿元,增长32.2%、23.9%和31.3%;国税收入41.01亿元,增长19.7%。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33.41亿元和7.55亿元,分别增长12.8%和69.1%。
单位产出上升,电耗水耗下降。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7.24亿元/平方公里,增长11.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9.49平方米,下降10.2%;地均税收集约度1.70亿元/平方公里,增长25.0%。售水量7407万吨,增长2.9%;售电量23.51亿千瓦时,增长4.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13.12吨,下降5.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416千瓦时,下降3.9%,电耗、水耗在第一季度下降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产出与能耗反向良性运行,效益趋好。
企业效益继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5%,多年保持在95%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02696元/人,在高位上仍实现1%的增长;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52亿元,增长7.0%;上缴税金4.80亿元,增长25.6%。
5、工资增长快于物价上升,民生福利稳步向好
我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392元/人,增长13.1%(未剔除物价因素),增幅上升12.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价格上涨相对平缓。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食品、烟酒及用品增长较大,分别上涨5.6个和3.3个百分点;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维修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2.5个、2.3个和2.0个百分点。
140户居民抽样调查显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含户籍和非户籍人口,下同)15212元,增长8.5%;人均消费性支出9716元,降低1.7%,剔除影响较大的汽车消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1.7%,表现出居民较强的消费意愿。食品类、居住类和交通通讯类消费是消费性支出的主要方向,所占比重分别为33.1%、16.2%和15.9%;恩格尔系数为33.1%,比第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1、证券市场波动,经济增长存在变数
上半年股市一改前期稳步上行的趋势,上证指数由年初2700点于4月初突破3000点后,加速放量上涨,一路上行至4335.96点,在上调印花税利空政策的冲击下,展开一轮接近千点的暴跌走势,之后快速回升,跌宕起伏。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涨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128.5%和191.7%,两市成交金额达到创纪录的27.3万亿元,增长约6.3倍,成交金额约为上年总量的3倍。经过一年的持续上涨,股票价格已经上涨到比较高的水平,投资的风险逐渐加大,随着国债发行和利息税调整落实到最终操作层面、央行进一步加息、QDII 资金分流压力以及新股发行加速、红筹股回归等带来的扩容压力可能进一步显现,股指期货政策出台也日益临近,这些政策对于股市将产生一定影响,近期两市成交金额已有较大幅度减少,股市的震荡将波及金融业发展。由于金融业已成为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上半年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23.2%,超越工业成为第一大行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如果波动加剧,势必给我区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影响。
2、出口退税政策变动,对出口企业造成冲击
从7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调低出口退税率,涉及家具、纺织、机械等多个行业。该政策的出台释放了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有利于引导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但短期内将会对出口企业造成切实影响。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已有二十多年,部分外贸企业的主要利润就来源于政府的每年退税款,这次出口退税率下降,势必引起被调整行业产品出口成本上升,毛利下降,利润减少,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影响生产经营者商品出口的积极性,影响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产品占有一定比重,如果产品结构调整滞后,附加值得不到提升,就会失去市场和客户,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是继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面临的又一市场冲击,对我区的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影响较大。
3、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同步上升,环境竞争力下降
近年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生产资料价格一路攀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指数为102.6%,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仅为97.7%,上游价格在上涨和下游价格在下降,两头的挤压使企业利润空间缩小,虽不断加强内部挖潜、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成本下降速度仍赶不上收入下降速度,经营面临一定困境。以燃油发电企业为例,进入二季度电力供应紧张,按照政府要求燃油发电企业一直是满负荷运转,因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发电的燃料成本就超过0.75元,如果算上折旧、还贷、纳税、员工工资等开支,每度电发电成本已接近1元,作为深圳夏季用电高峰期顶峰发电主力军的地方燃油电厂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深圳的房价和物价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直接导致了生活成本的高企。二季度深圳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155万,但求职人数仅108万,缺口达47万,高素质人才难求。如我区某上市公司,今年专程赴北京四大著名高校预招了12名优秀毕业生,但报到仅5人。同时人才稳定性也在下降,香港、北京、上海成为人才流动的主要方向,与之相比我们的软、硬件环境已经弱化,竞争力明显不足。
4、电力供应紧缺,严重影响企业生产
随着生产、生活用电高峰的来临,进入二季度电力供应出现缺口。为了保证生活用电,拉闸限电成为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部分企业反映今年的停电无计划、无通知,有时突然断电,不仅打乱生产计划,而且使企业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对某些生产工艺较为特殊的产品,直接影响了产品合格率,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如以生产晶体管芯片为主的深爱半导体有限公司为例,今年该企业出口形势较好,产品供不应求。但6月份产品在线合格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成品率创下了历史最低,其主要原因就是生产过程中的突然断电,炉内温度骤降,管内真空、磁场发生改变,各种技术参数无法达到要求,各工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生产出现混乱,初步估算一次停电企业损失在200-300万元以上。
三、发展建议
1、强服务
在“环境立区”战略的指导下,区政府要切实发挥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要奉行“大市场、小政府”的理念,致力于市场制度、政策体系和社会治安的优化,不断改善软环境,努力营造宽松的商业环境和实惠的经济政策,并注重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要继续完善硬环境,积极打造利于企业发展的便捷的交通网络、现代的通讯设施和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并从小处着眼,努力为企业解决切身实际困难,如工业企业用电和企业员工吃住等问题;三要做好企业的代言人,定期组织企业座谈,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区政府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无力解决的要及时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沟通,如目前企业反映的由于经济增长、工资增长跟不上房价增长,导致深圳优势弱化、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
2、真转变
为突破制约我区经济发展“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区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从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长向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提升转变,从单纯依赖有形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发展思路向有效利用各种无形资源、可再生资源转变,从外延式增长的思路向谋求内涵式发展转变。一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实施自主创新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是避免产业“空心化”和实现发展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区政府要通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等中介组织、技术创新网的作用,营造鼓励和倡导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真正把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支持企业推广创新成果和扩大规模;二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各种制约我区经济发展因素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力保障。通过走循环经济之路,谋求我区在紧约束条件下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势头。
3、优架构
实践证明,“1+3”经济发展架构在提升辖区经济实力、打造中心城区品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优化经济结构、辐射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税收和集聚社会资本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区政府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优化、完善和强力推进“1+3”经济发展架构。一要继续扩大宣传,积极营造适合“1+3”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二要不断完善布局结构,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业态、具有特色且错位发展的经济集聚区或集聚点;三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抓紧“福田”品牌的培育和塑造;四要培养并引进一批具有现代理念、熟悉国际规则、掌握先进技术、富有创新精神的经济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五要进一步发挥总部企业的示范作用,增强辐射功能,带动辖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衍生和成长。
4、挖效益
向质量要效益,向效益要速度,区政府要切实推进“效益福田”的建设。一要改变投资拉动格局,提高投资效益。当前,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想再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不现实,因此我们要在存量资本产出率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二要改善出口结构,提高出口质量。从我区外贸出口的数字看,出口的主要力量仍集中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主要形式仍集中在加工贸易出口。区政府今后应在政策、资金方面对辖区内出口型的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有所倾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出口份额,改变对外贸易主要在外商投资企业内部循环和主要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局面,扩展和延伸传导效应,进一步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三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重点引进龙头企业,税源大户。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结合我区土地不足的实际特点,以有限资源产生更大效益为目标,切实把引进龙头企业、盈利企业及税源大户作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这些大企业的进入来带动我区经济的发展,并起到示范效应。
5、抓落实
今年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主政第一年,“环境立区”战略思想和“1+3”经济发展架构正逐步推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牢基础,开好局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全年时间已过半,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不甚理想,区政府可考虑安排计划完成情况专项检查,确保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各项措施的及时到位,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未完成计划的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查找原因,说明理由。对理由不充足的,区纪委、监察部门要介入调查,追究责任,确保“环境立区”战略的深入落实,确保全年计划的全面完成。
注:水耗、电耗分别采用售水量和售电量计算,未考虑价格因素。
撰 稿:彭 葵、田秀瑛、陈 彦、侯荣涛
福田区2007年第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
注:6、7项由区经贸局提供;8项由区财政局提供;9项由国税、地税局提供。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
报:区五套班子成员、市统计局
发: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区统计局办公室 办公地点:区委大楼2509室
核发:谢作正 编审:范胜祥 责任编辑:彭 葵
电话:82918333-2522、82918133 传真:82928024
电子邮箱:fttj@tj.szft.gov.cn 福内刊准字FN第007号
(共印22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