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田区服务经济发展(2012年第21期)
信息提供日期 : 2012-04-18 00:00来源 : 福田区
第21期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2年4月16日
2011年福田区服务经济发展报告
彭 葵
近年福田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构建服务经济主产业结构,将发展服务经济作为打造高品质、智慧型、国际化先导城区的重要途径。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九成,呈现规模稳步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效益持续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国际化程度提高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一、服务经济发展情况
根据《福田区服务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福田区服务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为104.3(以上年同期为100),比上年上升4.3个百分点,质量效益、规模结构和区域特色三个模块分项指数呈“二增一降”格局,分别为111.8、101.1和98.0。
(一)规模结构
从总量规模上看,服务业增加值稳步增长。2011年福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8.63亿元,增长8.5%,其中服务业[1]增加值增1920.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首次突破九成达91.5%,提高2.1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服务业从业人员85.6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83.5%,下降0.5个百分点,服务业是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并呈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趋势。
从内部结构看,高端服务业比重提升。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行业比重较高,增长稳定,科研技术服务、教育、文化等所占比重较小,但发展空间看好。其中,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良好,形成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2011年市、区两级认定总部企业达233家,实现增加值737.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2%,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1411.45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73.5%,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双轮驱动成为福田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二)质量效益
从经济效益上看,呈现持续提升态势。福田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6%,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个百分点,引领整体经济发展,服务业发展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之比为1.01,同比上升0.02;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14.52万元,增长8.5%,在全市八区中处于领先地位;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服务业贡献率达110%,提高2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从产业集聚性上看,高集聚成为发展特色。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福田以4%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市31.2%的服务业经济总量。服务业区位熵(福田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深圳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之比)1.71,上升0.02,福田成为全市服务经济主要集聚区。
从发展持续性上,低碳、集约奠定未来发展基础。单位服务业增加值地均集约度24.41亿元/平方公里,增长9.6%,集约度在八区中居于首位;单位服务业增加值水耗3.66吨/万元,下降11.6%;单位服务业增加值电耗179千瓦时/万元,下降13.5%,资源消耗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区域特色
从产业发展看,专业化程度较高。福田地处特区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市发展服务经济的主战场,其中以金融业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69.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7%,占全市金融业比重近五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银行、证券、保险、基金、风投构建金融体系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区域金融中心功能。全区63栋亿元楼税收总额达407.36亿元,占辖区总税收的62.5%,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向空间布局,产业层次向高端转型升级的双提升之路。其中招商银行大厦为代表的楼宇经济开创福田经济由平面发展转向立体发展的新模式,
从国际化发展看,服务业外向型特征凸显。皇岗口岸作为最大的陆路口岸紧密联系着深港两地贸易,全年进出口总额达760.6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60.40亿美元,外贸依存度234%。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0.71亿美元,占全区实际吸引外资的91.9%。
从新兴产业发展看,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集群态势明显,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服务信息化平台正在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12.6%、13.2%、10.8%和12.8%,整体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将是未来服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提升产业层级和居民生活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从服务业创新看,提升空间尚大。福田区科技创新指数95.5%,下降4.5个百分点,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略显不足。其中,高新技术服务业收入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比重14.2%,提高2.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研发投入重点集中在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等领域,服务业R&D支出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0.18%,比重略有下降,服务业科技投入处于较低水平;专利授权量占申报量比重为58%,降低24个百分点。
从总体上看,福田区处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对辖区经济发展和就业贡献突出,服务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在国内处于比较领先地位,具有一定优势,福田区服务经济时代全面启航。
二、区域比较中的服务经济SWOT分析
通过收集发达城市中心城区如北京西城区和东城区、上海黄浦区、广州天河区和越秀区的服务业发展相关数据,对福田区服务经济发展情况进行SWOT分析(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优 势 | 弱 势 |
1、市场化水平领先 2、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3、服务业结构趋向合理 | 1、发展层次不高,集约化发展不够 2、科技投入不足,竞争力较低 3、营商成本较高 |
机 会 | 威 胁 |
1、国家对深圳特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定位 2、市区一系列推进服务经济发展政策 3、毗邻香港接受产业转移便利 | 1、区域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2、金融危机的冲击 3、高端服务业人才缺乏 |
(一)优势分析
福田服务经济发展具有三个重要优势:其一市场化程度较高。福田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特区的窗口,具有内地大多数城区无可比拟的优势。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服务经济发展规模已经达到1920亿元,五城区中仅低于北京西城区,高于北京东城区、上海黄浦区、广州天河区和越秀区;其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毗邻香港、陆路对接、双口岸优势,使福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与香港地区经贸往来频繁,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大大高于其他五城区;其三服务业结构趋向合理。近年福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达91.5%,虽低于成熟城区东城、黄浦和越秀,但内部结构逐步向高端化发展,金融、信息、商务服务等占据产业链两端,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
(二)弱势分析
首先服务经济发展层次不高。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高知识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以及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行业不多,如金融业不能与北京、上海的国际、国内金融中心相提并论,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达930.5亿元,高于福田161亿元。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业发展尚不充分,占比仍较低,仅为4.4%和6.4%,商业占比仍高达21%,而且在国内有影响的品牌较少。从集约化发展程度看,福田区服务密度仅高于天河,与其他四区尚有较大差距,仅为黄浦区的38.5%,集约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其次,科技投入不足,核心竞争力较低。没有大型的科研机构、缺乏大型自主创新核心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专利产出水平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福田区。2011年服务业R&D投入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0.18%,专利授权量4279件,下降2.3%,专利授权量占申报量比重58.2%,低于越秀12个百分点,低于天河8.6个百分点。区政府科技发展资金8346万元,也不及越秀区。企业作为科技投入的主体,研发投入积极性未能有效激活,服务经济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再次,营商成本较高。由于土地资源相对稀缺,人力资源价格上升,商务成本中硬成本的上升刚性一定程度上制约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福田人均建成区面积仅为
(三)机会分析
首先,国家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将深圳定位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赋予非常重要的职能。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服务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将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为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推波助澜;其次,市、区政府都把服务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先后出台加快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发展扶持政策,并逐步完善,全面加大服务业政策支持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服务业对辖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再次世界经济已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正在重构世界经济体系,福田毗邻香港,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吸纳外资能力强,在承接新一轮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中便利更多。
(四)威胁分析
首先,近年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深圳发展服务经济所需资源的可获得性,而且市内同质化竞争也可能限制福田服务经济的发展,首当其冲是来自前海的威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拥有优越的政策环境,规划中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及专业服务、通讯及媒体服务、商业服务等,同时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区域中心的定位,这势必给福田发展服务经济带来最直接的压力;其次,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结构性矛盾显得更为突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再次专业人才供给不足、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更是福田发展高端服务经济面临的关键威胁。
2011年国内六区服务经济发展比较
单位:亿元、%、亿美元
指标 | 深圳市 福田区 | 北京市 | 广州市 | 上海市黄浦区 | |||
东城区 | 西城区 | 天河区 | 越秀区 | ||||
地区生产总值 | 绝对值 | 2098.63 | 1322.15 | 2301.99 | 2138.73 | 1864.26 | 836.45 |
增长速度 | 8.5 | 8.1 | 11.9 | 12.0 | 9.5 | 5.1 | |
服务业增加值 | 1920.34 | 1263.98 | 2070.3 | 1827.91 | 1808.58 | 791 | |
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91.5 | 95.6 | 89.9 | 85.5 | 97 | 94.6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180.28 | 175.24 | 187.28 | 582.21 | 150.58 | 103.12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086.09 | 691.28 | 688.90 | 991.54 | 979.36 | 437.09 | |
出口总额 | 360.40 | - | | 28.15 | 79.67 | 9.56 | |
外商直接投资 | 11.66 | - | 5.6 | 4.65 | 3.24 | 4.37 | |
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 44382 | 34626 | 35740 | 35376 | 34901 | | |
金融业增加值 | 769.47 | | 930.5 | 277.92 | 435.54 | | |
人均GDP(万美元) | 2.87 | | 2.9 | | 2.49 | | |
服务密度(亿元/平方公里) | 24.41 | 30.24 | 40.8 | 18.98 | 53.51 | 63.33 | |
备注:1、广州天河越秀数除全社会固定资产外,其余指标按法人在地口径。 2、黄浦区为合并前数据,不含卢湾区。 |
三、发展服务经济的对策建议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经济服务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日渐突起且越来越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福田应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把握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全力推动服务经济发展。
(一)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分类发展
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一是以具有优势的金融业为重点,优化金融市场环境和创新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保险、基金、风投等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金融服务,加快引进国内外著名的评估、经纪、咨询等相关金融中介机构,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多样化联合与合作,支持银企探索多样化联合和合作方式,形成证券市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互补通道,并加强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联系,承接香港金融服务转移,增强金融市场在华南地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二是以商贸服务为基础,利用市场开放度高与贸易便利化程度高的有利条件,构建具有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体系,以打造“消费中心”为核心,继续保持华强北商街在全国的特殊地位,营造商品更丰富、服务水平更高、业态更多元的消费环境。积极推进大型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轨道交通商业街的建设,加快新型商业业态和集成服务发展,大力推进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三是以互联网、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面向产业、面向消费和面向娱乐的信息服务业,加强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系统开发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电子政务技术及系统开发应用,积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着力培育增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克服薄弱环节,实施多元创新发展
目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应把创新驱动放在首位,不仅是科技创新,而且是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管理创新、产业体系创新的有机结合和多元发展,因此,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育各层次、多方位、全社会的自主创新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健康、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区域自主创新格局。其中,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及能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攻克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实质进展,扶持开发一批重点目标产品;其次,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力争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所突破。
(三)把握发展机遇,推进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服务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有重点、有目标、定向推进相关行业跨越发展,建立各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突出抓好政策引导、项目促建、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二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这是推进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鼓励企业以产业链方式发展,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重点关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等潜力和空间较大的环节;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具有在中心城市高度集聚的特性,其产业集聚带来的互补、共享等外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福田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推进资源在空间的集聚,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载体。形成若干个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带和集聚区。同时,充分利用外资,与实力强劲的跨国公司合作,将福田打造为跨国公司的国外服务业基地。
(四)化解危机影响,坚持特色发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福田经济带来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政府服务。首先要深入企业一线,摸准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解决突出矛盾,协调解决融资难、经营成本高、市场拓展不足等难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二要制定各项利企、惠企的措施,做好政策宣传,落实资金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进行产业升级,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内生动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加快人才引进,特别是符合福田产业特色的领军人才。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才的工作环境、人才的发展空间、人才的生活保障进行一条龙规划和设计,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使之不但可以在其中工作,还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发展平台,不仅吸引人才而且留住人才。
(彭葵系区统计局综合核算科科长)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
[1]注:服务业是第三产业加上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的规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实际的统计中,将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