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富街道人口基本状况分析(2012年第15期)
信息提供日期 : 2012-04-10 00:00来源 : 福田政府在线
福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开发专刊(十)
第15期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2年4月1日
华富街道人口基本状况分析
蒋文珍
本文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五普”)数据为依据,对华富街道的人口增长、人口的分布与密度、家庭结构与规模、年龄性别构成、流动人口等状况作基本分析。
一、人口增长状况
几个社区居住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最为明显的是黄木岗社区,“五普”时人口仅为3638人,而“六普”人口增至12272人;田面社区,“五普”时人口仅为4435人,而“六普”人口增至11669人;新田社区,“五普”时人口仅为5912人,而“六普”人口增至8873人;莲花三村社区,“五普”时人口仅为6981人,而“六普”人口增至9695人;莲花二村社区,“五普”时人口仅为6441人,而“六普”人口增至8458人。人口下降的社区有华山社区,“五普”时13045人,“六普”为8100人,减少12.70%。
过去十年,华富街道人口增长较快原因有三个:一是人口流量大。旧村的改造、住宅楼的增加、住房环境的改善、区域功能的改变,带来大量外来
人口入住华富街道。随着周边经济圈的繁荣,处于福田中心区的华富街道,作为居住的功能日益显现。二是户籍人口增长较快。十年间深圳采取多项措施,降低了入户门槛,加快了户籍人口增长的步伐。三是优越的居住环境,拥有中心公园、笔架山公园,又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华富街道成为人们落户的首选之地。
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密度
按各社区的人口平均密度可分为四类地区:(1)非常稠密区。包括莲花三村社区,面积为0.21平方公里,人口却达到9695人,占华富街道总人口数的11.67%,人口密度46167人/平方公里;莲花一村社区,面积为0.2平方公里,人口却达到8506人,占华富街道总人口数的10.24%,人口密度42530人/平方公里;莲花二村社区,面积为0.2平方公里,人口却达到8458人,占华富街道总人口数的10.18%,人口密度42290人/平方公里。(2)较稠密区。包括梅岗社区,面积仅为0.14平方公里,是华富街道拥有面积最小的社区,人口却有4886人,占华富街道总人口数的5.88%,人口密度34900人/平方公里;新田社区,面积为0.28平方公里,人口有8876人,占华富街道总人口数的10.68%,人口密度31689人/平方公里。(3)稠密区。黄木岗社区,面积为0.86平方公里,人口数12272人,占华富街道总人口数的14.77%,人口密度为14270人/平方公里;田面社区面积为0.76平方公里,人口数11669人,占华富街道总人口数的14.04%,人口密度为15354人/平方公里;华山社区,面积仅为0.77平方公里,人口却达到8100人,占华富街道总人口数的9.7%,人口密度为10519人/平方公里。(4)稀少区。包括彩苑社区,面积为0.63平方公里,人口数5148人,占华富街道总人口数的6.2%,人口密度为8171人/平方公里;笔架山社区面积为1.7平方公里,人口数仅为5489人,占华富街道总人口数的6.61%,人口密度为3229人/平方公里。华富街道的人口密度低于区平均水平,但有五个社区远远高于区平均水平,它们是莲花三村、莲花一村、莲花二村、梅岗和新田社区。人口密度最高的莲花三村社区是人口密度最低的笔架山社区的14倍,人口分布不均情况较明显。
表1 普查登记的各类人口社区分布表
三、人口的性别及年龄构成
1、人口性别状况
“六普”登记常住人口70834人中,男性36889人,女性33945人。性别为108.67(女性为100),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105.20高3.47,比广东省总人口性别比109低0.33个百分点;比深圳市总人口性别比118.34低9.67个百分点,比福田区常住人口性别比106.85高1.82个百分点。华富街道常住人口性别比明显高于全国及福田区,但低于全国及深圳市。
年龄别人口的性别构成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一般是低龄组性别比男性略高,但不超过110;进入15-29岁年龄段,性别比基本保持在100平衡状况,30岁以后性别比会缓慢下降,50岁以后性别比的降幅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高龄组将呈现女性多于男性的现象。
表2 年龄别人口的性别构成
表2可以看出0-14岁三个年龄组的性别比均属偏高,分别是114.64、112.22和122.04,从这三个年龄组的性别比中,明显反映了华富街道十多年来,出生婴儿性别男性偏高,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待相关部门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是否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中,还有一些人为追求男孩而刻意选择性别,人为地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
15-24岁年龄组性别比略微失调,性别比分别是109.89、102.93,15-19岁年龄组呈现出男性多于女性,一方面说明出生婴儿性别男性偏高,另一方面说明男性踏入社会工作的年限早于女性。20-24岁性别比较为均衡。这时候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处于精力旺盛时期,又没有家庭拖累,因此,这个年龄段的性别比最为稳定。
25-54岁年龄段的性别比急剧上升,105.68—118.21呈现出男性多于女性,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偏少与其返回家乡婚嫁生育有关,而不受家庭事务束缚且承担家庭经济支柱重担的男性,成为这个年龄段最多的打工群体。尤其要提出的是35-39岁这个年龄组,女性已完成生育和养育幼儿的阶段。她们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又重返深圳打工。所以,35-39岁性别比较为均衡。
55-74岁年龄段的性别比较为稳定。75岁以上各个年龄组性别比,在高龄人口迁移因素较少的影响下和女性寿命长于男性这一自然规律下,人口性别比偏低,
2、人口年龄状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华富街道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457人,占13.35%;15-64岁人口为58279人,占82.28%;65岁及以上人口为3098人,占4.3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人口的比重下降0.8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5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8个百分点。华富街道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有很多在深圳工作的儿女把在内地生活的父母接到深圳生活,这无疑增加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四、家庭规模及婚姻状况
1、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户型趋向“两代化”
华富街道共有家庭户19110户,占福田区总户数的4.89%;家庭户人口有52880人,占常住人口74.65%;家庭户平均每户2.77人,比“五普”的2.75人/户增加了0.02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1人。华富街道家庭户的规模略有回升,表明在外来人口急剧增长的这几年,华富街道的家庭户比重并没有减少,家庭户人口平缓增长,体现了华富街道作为住宅区的特点。
华富街道家庭户类型以二代户占主导地位,所占比重达47.61%,其次是一代户为41.04%,三代户及以上也占了11.35%。与五普相比,一代户和三代户的比重都有所上升,一代户上升了2.25个百分点,三代户上升了3.8个百分点,二代户有所下降,下降了6.08个百分点。家庭户规模和构成类型状况反映了华富街道家庭人口以小型化、同代或二代人居住占绝对主导,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包括居住条件在内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二代户的降低,也说明了一部分人高中毕业以后去外地上学,一部分成年的子女另行组织家庭。值得重视的是,一人户,二人户和一代户所占比重如此之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未来几年潜在的生育力很强,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婚育观的改变,但也有因家庭功能的不健全而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三代户比重的上升主要原因为,一是家庭赡抚功能和消费功能的存在,父母子女的相互依赖关系使三代户得以维持;二是房价过高、住房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三代户的维持和发展;三是老年人的团聚心理和代沟的缩小。
2、婚姻状况
“六普”长表抽样结果显示,华富街道15岁及以上人口(又称婚龄人口)共61377人,占常住人口的86.65%。未婚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39.35%。其中男性未婚人口占同龄人口20.83 %,占未婚总人口的52.94%,女性未婚人口占同龄人口18.52%,占未婚总人口的47.06%,未婚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2.48,未婚男性多于女性,这也说明了男性在社会上的生存压力较大,成家的压力致使一部分男性对婚姻的望而却步。尤其是一些低学历的外来人员,生活不稳定,造成晚婚晚育。学历低的未婚人口比重高过学历高的人口,初中学历的未婚人口比重在同学历中占43.58%,高中学历的未婚比重在同学历占48.72%,大学专科的未婚比重在同学历中占33.33%,大学本科的未婚比重在同学历中占36.6%,研究生的未婚比重在同学历中占27.09%。未婚人口的年龄分布构成显示,婚育年龄有推迟的现象。华富街道25-29年龄段有56.16%的人未婚,30-34年龄段有21.03%的人未婚,35-39年龄段有7.76%的人未婚,适龄未婚人口比重大,而且大龄青年较多。
五、人口的文化程度显著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华富街道的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六普”结果显示,全街道6岁及6岁以上人口67154人,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含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有66771人,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99.43%,比“五普”时增长0.52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人口2189人,比“五普”时增长0.54个百分点;大学本科人口有13517人,比“五普”时增长7.24个百分点;大学专科人口有13951人,比“五普”时增长4.19个百分点;高中(包括中专)人口有18977人,比“五普”时低4.03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有12292人,比“五普”时低了4.88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有5845人,比“五普”时低2.54个百分点,文盲人口有261人,比“五普”低0.5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的比重均有上升,高中以下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有所下降,这说明华富街道人口素质提高,作为户籍人口,更多人会让自己的子女高中毕业生后进一步深造。另一方面流入的外来人口文化素质有大幅提高。
六、外来人口状况
1、外来人口的来源地主要是临近省份
华富街道外来人口的来源地分布相对密集,前三位来源地就占了外来人口总数的41.74%,前六位就占63.94%。数据显示外来人口打工以就近原则,离深圳越近的省份,流入人口越多,反之地理距离越远的省份,流入人口数量越少。
表3 外来人员来源地
2、外来人口的迁移原因以务工经商为主
对华富街道所有流动人口来说,务工经商、投亲靠友、学习培训、和随迁家属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这四类原因引起的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90.30%以上。这四类主要原因中务工经商比例最高,占66.06%,投亲靠友次之为12.18%,因学习培训、随迁家属再次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务工经商而引起的人口流动将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和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也会使因学习培训而产生的流动者数量增加。迁移原因中各个年龄段的迁移原因又有较大的不同:如0-14岁的以“学习培训”和“随迁家属”为主要迁移原因,15-54岁的以“务工经商”为占绝对优势的迁移原因,比重占外来人口的64.60%,55岁以上的外来人口迁移原因中“务工经商”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而“随迁家属”、“投亲靠友”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
表4 外来人员迁移原因
单位:人
3、外来人口多为青壮年
从外来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外来人口的年龄结构一般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态势。而且,“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趋势越来越向极端发展,表现出“两头更小,中间更大”的状态。在劳动适龄人口中,外来人口又主要集中在15-49岁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人数占外来人口79.22%。大批青壮年外来人口的流入,使得华富街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成年型,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对于推动华富街道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4、外来人口的行业分布
人口的频繁流动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作为已成立三十多年的特区,更是体现了这个特点,而地处福田区中部的华富街道,也为外来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外来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工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彩苑社区是工业区,居住人群主要以工厂里的工人为主,大部分是外来人员。因此,制造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彩苑社区。而田面社区和黄木岗社区因靠近华强北,再加上自身的商贸资源丰富,外来人员主要以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为主,其他服务业次之。
(蒋文珍系华富街道统计站协管员)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