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统计局 > 统计数据 > 经济社会运行态势

2010年1-3季度福田区经济运行态势分析(2010年第34期)

信息提供日期 : 2011-11-04 00:00来源 : 福田政府在线

 

 

 

 

 

 

 

34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0年11月5

 

 

高效发展促首善 经济转型迎幸福

20101-3季度福田区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20101-3季度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1309.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59亿元,增长4.6%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30亿元,增长15.4%

——外贸出口总额264.87亿美元,增长17.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21.63亿元,增长16.5%

——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1.51亿元,增长17.1%

——税收总额385.75亿元,增长16.1%

——实际利用外资8.23亿美元,增长5.0%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结构进一步优化

1-3季度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9.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占全市的比重为19.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57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5.33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63.99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0.0411.9388.02调整为0.0411.1088.86,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扩大,提高0.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除房地产业下降22.2%外,其他行业增速均高于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最快,达32.9%;批零住餐业增长15.9%;其他服务业增长11.2%;金融业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最大,达33.4%,实现增加值437.19亿元,增长11.0%

1    20101-3季度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主要行业

增加值

增长速度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金融业

437.19

11.0

33.4

其他服务业

322.48

11.2

24.6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271.05

15.9

20.7

工业

145.33

16.6

11.1

房地产业

79.72

-22.2

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3.55

32.9

4.1

   1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图

 

(二)发挥双轮驱动,增强经济辐射带动能力

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不仅为福田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对外开放程度,也大大加快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有力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3季度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401亿元,增长12.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30.6%。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15.93亿元,增长8.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2.3%。大力推进CBD及环CBD高端产业带发展,实现增加值83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3.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8.86%,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71.0%,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三)打造低碳城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低碳发展是福田转变发展方式的“航标灯”,科学发展新路的“指示牌”,也是“幸福福田”建设的重要载体。1-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16.65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9倍;税收地均集约度为4.90亿元/平方公里,稳居六区第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4.32平方米,下降9.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9.48吨,下降12.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371千瓦小时,下降7.7%

(四)营造有利环境,各行业蓬勃发展

1、财政收入和外商投资加速增长

1-3季度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完成41.51亿元,增长17.1%,与上半年相比,增幅扩大4.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分成收入40.58亿元,增长17.1%。实现税收总额385.75亿元,增长16.1%。其中,国税收入148.92亿元,增长15.9%;地税收入236.83亿元,增长16.2%

实际利用外资8.23亿美元,增长5.0%,与上半年相比,增幅扩大1.3个百分点。其中,来自港澳台6.02亿美元,增长3.2%,占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73.1%。外资投向主要是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分别占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22.2%20.3%17.3%

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外贸出口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和增加值在连续两年下降,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呈现恢复性增长。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同口径增长16.5%;实现产值726.25亿元,增长17.4%。在总产值中,作为持续增长动力的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72.79亿元,增长18.9%,占总产值的78.9%;作为强力支撑辖区工业发展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值655.00亿元,增长17.0%,占总产值的90.2%;作为优势产业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72.33亿元,增长16.9%,占总产值的78.8%2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72亿元,增长38.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8.2%;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8.19万元/人,增长13.2%

外贸进出口在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的基础上,今年实现快速回升。1-3季度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58.5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其中,进口总额293.68亿美元,增长28.3%;出口总额264.87亿美元,增长17.4%。从经营主体看,国有企业出口29.43亿美元,增长33.3%;民营企业出口84.72亿美元,增长12.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50.73亿美元,增长17.5%。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98.48亿美元,增长47.4%;加工贸易出口112.05亿美元,增长17.7%;其他贸易出口54.34亿美元,下降14.7%。从主要出口市场看,港澳台仍然是主要市场,出口164.06亿美元,增长18.7%

3、商业消费和固定资产平稳增长

1-3季度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3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6%,继续稳居六区之首。其中,限额以上商业实现零售总额366.84亿元,增长21.3%;限额以下商业实现零售总额318.46亿元,增长9.4%。规模旅游企业实现收入32.43 亿元,增长19.7%。其中,宾馆酒店营业收入17.40亿元,增长26.4%;收费景点营业收入1.26亿元,增长9.6%;旅行社营业收入13.77亿元,增长13.1%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59亿元,增长4.6%。从投向看,呈现“两升一降”态势。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7.07亿元,增长6.8%;房地产开发投资28.80亿元,增长11.7%;更新改造20.72亿元,下降9.5%。分行业看,除房地产业下降8.4%以外,其他行业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最为迅猛,完成投资12.48亿元,增长1.5倍;商贸餐饮住宿业和文教卫体业分别增长2.6%1.1%;房地产业虽增速下降,但仍是投资主体,完成投资31.8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27.3%。政府投资仍占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共完成投资60.42亿元,占全部的51.8%,其中市政府投资完成54.30亿元,区政府投资完成6.12亿元。

受可开发土地面积匮乏和房产政策影响,商品房施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全面下降,与此同时,商品房空置面积提升。1-3季度商品房施工面积233.08万平方米,下降19.8%;商品房销售面积14.8万平方米,下降64.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7万平方米,下降86.3%;写字楼销售面积5.81万平方米,下降36.1%。商品房空置面积37.30万平方米,增长33.0%

(五)加大民生投入,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1-3季度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累计完成45.49亿元,增长16.5%。其中,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物等民生福利领域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83.2%,增长18.8%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0%,同比上涨3.0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4.1%,居住类价格上涨3.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衣着类价格下降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2%

在岗职工月均工资5017元,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1%。据140户居民抽样调查显示,我区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3313元,增长10.9%,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7%。居民家庭月人均消费性支出2423元,增长2.8%。恩格尔系数30.9%

二、主要经济指标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和全年完成计划展望

1-3季度各主要经济指标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呈积极向好态势,对照年初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个别指标完成情况略置后于计划水平。具体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09.89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年计划73.2%,增速高于年计划0.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有望突破1800亿元,完成增长10.5%的目标;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完成年度计划74.3%,预计有望实现年度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年度计划77.2%超时间进度2.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活跃态势,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可完成888亿元年度计划;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年度计划69.4%低于时间进度5.6个百分点,市区投资力度不断增大,对经济拉动增强,预计我区目标168亿元可实现,并努力完成市追加目标174亿元;

出口总额完成年度计划84.6%超时间进度9.6个百分点,预计可完成年度计划;

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年度计划83.0%超时间进度8.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平稳,预计可完成年度计划。

总体上看,我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牢固,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双轮驱动”的高端产业体系推进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只要紧盯目标、狠抓落实,考虑部分指标年底翘尾因素,完成全年计划乐观。

三、区域比较

(一)全市八区比较

与深圳其他七区比较,我区经济优势继续固化。

1、总量稳增,地位稳固。1-3季度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八区中继续保持第三位水平,与排名第一、第二的宝安区、南山区分别相差362.41亿元和119.49亿元;与排名第四的龙岗区多241.1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特区内四区中排名第二,仍慢于南山区1.2个百分点,高于末位的罗湖区2.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总量达31.6%,继续稳居八区之首,比第二位的罗湖区多245.01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八区排名第二,仅次于宝安区。

2、高端集聚,结构更优。我区基于地缘优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中心城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凸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6.12个百分点,与罗湖区差距逐步缩小到1.5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比罗湖和盐田多近一倍和六倍,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继续实现“双超70%”,产业结构相对更优。

3、效益领先,质量显著。1-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16.65亿元/平方公里,稳居第一,比第二位罗湖区高89.6%,是最末位坪山新区的18.3倍。税收地均集约度4.90亿元/平方公里,位居八区第一,比第二位罗湖区高1.0倍,是最末位坪山新区的37.7倍。人均GDP10.60万元,仅次于南山区排第二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八区第一,比排名第二南山区高12.2%。实现税收总额385.75亿元,增速16.1%,高出排名第二宝安区74.09亿元;实现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41.51亿元,居特区内四区之首。

2   20101-3季度深圳八区主要指标对比

指标名称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盐田区

宝安区

龙岗区

光明新区

坪山新区

地区生产

总值

绝对值(亿元)

1309.89

 

691.14

1429.38

203.57

1672.30

1068.78

195.81

151.16

增长(%

10.6

8.0

11.8

10.3

13.7

10.1

25.2

24.6

绝对值排名

3

5

2

6

1

4

7

8

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121.63

55.07

810.96

38.86

986.07

626.08

113.29

105.77

增长(%

16.5

4.8

11.7

2.7

15.5

10.2

32.1

29.2

绝对值排名

4

7

2

8

1

3

5

6

税收总额

绝对值(亿元)

385.75

191.32

221.10

33.71

311.66

254.41

23.31

22.45

增长(%

16.1

5.0

14.3

15.9

16.7

16.4

13.3

11.4

绝对值排名

1

5

4

6

2

3

7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绝对值(亿元)

685.30

440.29

273.80

25.94

429.14

251.80

35.21

24.43

增长(%

15.4

13.1

17.5

15.0

16.7

16.9

19.4

19.0

绝对值排名

1

2

4

7

3

5

6

8

出口总额

绝对值(亿美元)

264.87

138.01

113.29

71.27

564.88

171.63

25.35

36.44

增长(%

17.4

22.0

18.4

17.9

33.8

14.0

26.0

23.5

绝对值排名

2

4

5

6

1

3

8

7

固定资产

投资额

绝对值(亿元)

116.59

55.80

186.58

67.12

349.44

315.80

93.01

72.97

增长(%

4.6

5.9

4.2

1.7

10.0

10.2

52.6

94.6

绝对值排名

4

8

3

7

1

2

5

6

外商直接

投资

绝对值(亿美元)

8.23

5.95

3.37

0.48

8.38

4.54

1.90

0.40

增长(%

5.0

--

-8.0

158.6

1.8

1.3

25.7

12.7

绝对值排名

2

3

5

7

1

4

6

8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

绝对值(亿元)

41.51

26.85

33.85

11.75

75.61

67.83

5.68

5.25

增长(%

17.1

18.8

18.6

8.6

14.9

21.9

16.5

17.3

绝对值排名

3

5

4

6

1

2

7

8

地均生产总值

绝对值(亿元/平方公里)

16.65

8.78

7.72

2.73

2.94

1.57

1.26

0.91

增长(%

10.6

8.0

11.8

10.3

13.7

10.1

25.2

24.6

绝对值排名

1

2

3

5

4

6

7

8

地均税收

绝对值(亿元/平方公里)

4.90

2.43

1.19

0.45

0.55

0.37

0.15

0.13

增长(%

16.1

5.0

14.3

15.9

16.7

16.4

13.3

11.4

绝对值排名

1

2

3

5

4

6

7

8

 

(二)与国内中心城区比较

与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黄浦区、广州市天河区、宁波市海曙区和南京市鼓楼区等中心城区比较,1-3季度福田区在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和税收总额等指标均领先市外六区,外向型发展特征尤为明显。个别指标差距仍存,固定资产投资落后于天河和越秀。与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心城区相比,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落后于黄浦、东城和越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落后于东城、越秀和天河。

3  20101-3季度福田区与市外中心城区主要指标对比

                                                    单位:亿元、亿美元、%

指标

深圳市  福田区

北京市

东城区

上海市

黄浦区

广州市

南京市

鼓楼区

宁波市  海曙区


天河区

越秀区


区域特性

市委、市政府、CBD

所在地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CBD

所在地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CBD

所在地

市委、市政府、CBD所在地


地区生产

总值

绝对值

1309.89

927

555.65

1293.89

1213.92

229.06

282.59



增长速度

10.6

7.0

5.5

11.0

10.5

18.1

1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绝对值

685.30

452.34

310.84

596.31

593.77

217.02

199.72



增长速度

15.4

18.3

10.3

17.4

19.2

17.3

18.3



固定资产

投资额

绝对值

116.59

111.11

67.64

395.41

135.66

67.82

41.45


增长速度

4.6

-51.1

-25.6

32.1

61.8

15.7

32.7


出口总额

绝对值

264.87

-

6.54

 

-

-

-



增长速度

17.4

-

-2.7

 

-

-

-



外商直接

投资

绝对值

8.23

2.12

4.08

2.95

-

0.58

0.31



增长速度

5.0

-

4.7

-11.8

-

-

91.5



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

绝对值

41.51

78.20

50.09

27.80

24.76

28.54

45.11



增长速度

17.1

1.8

18.5

24.8

5.5

18.1

11.8



税收总额

绝对值

385.75

74.67

 

 

217.51

-

-



增长速度

16.1

11.7

 

 

-6.6

-

-




地均GDP

(亿元/平方公里)

16.65

36.52

44.49

9.42

35.91

8.60

9.61


人均GDP(万元)

10.86

16.76

9.22

10.97

11.66

3.40

9.28


面积(平方公里)

78.66

25.38

12.49

139

33.8

26.62

29.4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120.61

55.30

60.25

117.96

104.09

67.37

30.46


注:鼓楼区、海曙区人口为户籍人口;北京市东城区数据包含崇文区数据;人均GDP采用2009年年末人口。

 

(三)与中国香港、新加坡比较

与中国香港、新加坡两个国际化中心城市比较,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高、增速较快,但人口密度较高(我区人口密度1.52万人/平方公里,是中国香港2.45倍,是新加坡2.71倍),人均指标落后。上半年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10.68亿元/平方公里,高于中国香港60.8%和低于新加坡3.7%。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新加坡低7.4个百分点,高于中国香港3.3个百分点。我区人均生产总值7.01万元,比中国香港、新加坡低35.1%64.6%

4    2010年上半年福田区与中国香港、新加坡指标对比

 

福田区

中 国 香 港

新加坡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40.46

7337.26

7308.71

增速

%

10.5

7.2

17.9

地均生产总值

亿元/平方公里

10.68

6.64

11.09

人均生产总值

万元

7.01

10.80

19.82

人口密度

万人/平方公里

1.52

0.62

0.56

面积

平方公里

78.66

1104.40

659.10

2009年均常住人口

万人

119.81

679.61

368.83

汇率:对港元采用1港元=0.88RMB,对新加坡元采用1新加坡元=5.02RMB

 

四、存在问题

(一)空间资源整合面临挑战

在整体竞争环境上,福田区原先的优势正在弱化,区位优势面临压力,可供后续开发的土地不足10平方公里,而环CBD高端产业带内的旧工业区即占地5.52平方公里。一方面部分低端产业类型已不适应经济形势和城市的发展,土地价值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一方面空间布局、空间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合理、不科学、不节约的地方,亟需通过升级改造实现第二次腾飞。同时产业转移不足和新兴的高端产业发展不够快的问题非常突出。随着载体建设的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留下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显得越发珍贵。而区域尚内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产业资源需要整合,行业高端化水平仍显不足。

(二)主要行业发展有波动风险

今年以来,我区第三产业增量滞胀,增长放缓,三个季度均低于整体经济增长,且有逐季下滑迹象,金融业和房地产波动对经济影响居前,我区最大支柱产业是金融业,1-3季度我区经济增长的10.6个百分点中,金融业对经济增长就贡献了3.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国家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收紧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供应量减少,今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速分别为15.3%13.0%11.0%,增速逐步减缓,贡献率大幅下降,对整体经济影响效应已经显现。另一主要行业房地产业(第四大支柱产业)也出现较大降幅,今年以来,“新国十条”、“限购令”等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密集的、空前严厉的调整政策相继出台,虽然从长期趋势看房地产市场将持续走强,但短期内楼市的一定调整是可期的,效果也在逐步显现。同时,房地产市场风险与银行业风险高度关联,房地产业风险必将影响到银行业,两种风险叠加共振,辐射影响整体经济发展。

(三)缺乏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我区总部经济中除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大型企业外,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增长点,在规模、资产、资本运作能力、辐射带动效应、在高端行业话语权等方面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差距较大,特别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如华为、中兴等。而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世界先进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更是比我区要大得多、好得多,这一切得益于他们无可替代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当前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如何提升城区的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区努力的方向。

五、发展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

全市提出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的总目标,福田作为中心城区,肩负着“先行示范”和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兵城区的特殊责任和使命,更应该走在全市的前列。因此,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明确提出未来发展目标、思路和战略。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的灵魂,是未来工作的方向,对福田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依托福田现有的产业特色和实际情况,找准发展定位,提出更明晰的发展重点和发展策略,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有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发展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在发展中转变,没有经济的发展,发展方式转变就没有坚实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要提升经济运行质量,质量的提升取决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目前各地转型多立足制造业,福田将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力争在第三产业发展转型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以高附加值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置换低端产业,通过技术、体制、人才三个方面,推进产业的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和品牌化。第一要加快自主创新。实践证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核心竞争力支撑是不行的;第二就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突破成本障碍,突破既有的利益关系调整,建立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的标准和体制;第三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转型需要的是高端人才,是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辅导决策并带来效益的人才,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人才。

(三)以结构调整为圆心,加快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金融危机中暴露出原有增长机制和经济结构中的诸多矛盾,其中,关键问题——“技术空心化”即支柱产业不掌握核心技术,阻碍了经济快速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有竞争力和长期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由于新兴产业具有探索、创新、不确定性等特点,风险性大,且可能出现竞争、模仿等纠纷,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需建立在知识产权基础上,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企业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原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以民生为核心,由经济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变

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事业与经济的同步、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以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在经济发展转型中将实现社会公平、提升民众福祉作为重点考虑因素,配合国家收入分配改革,发挥财税政策的收入转移作用,将教育、社会保障、卫生等公共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作为重点,以中低收入者为重点人群,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好的公共产品,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让辖区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积极化解社会发展滞后所带来的社会矛盾,营造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的和谐氛围,加速社会公平有序,改善生态环境,拉动民众幸福感,瞄准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目标,打造“首善之区,幸福福田”。

 

  稿:彭 葵、祝建军、陈 彦、侯荣涛

 

 

 

 

 

 

 

福田区20101-3季度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1-3季度

累计

同比增长

(±%

完成年度计划(%

1、地区生产总值

亿 

1309.89

10.6

73.2

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亿 

815.93

8.3

74.3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亿 

726.25

17.4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亿 

121.63

16.5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 

116.59

4.6

69.4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685.30

15.4

77.2

7、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558.55

22.9

#出口总额

亿美元

264.87

17.4

84.6

8、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8.23

5.0

9、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

亿 

41.51

17.1

83.0

10、人均可支配收入

29813

10.9

80.6

11、税收总额

亿 

385.75

16.1

1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3.0

3.0个百分点

注:78项由区贸工局提供;911项由区财政局提供;1012项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抽样调查。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