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统计局 > 统计数据 > 经济社会运行态势

2010年上半年福田区经济运行态势分析(2010年第15期)

信息提供日期 : 2011-11-04 00:00来源 : 福田区统计局

 

               

 

 

 

 

 

15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0729

 

 

发展求转变 转变促发展

2010年上半年福田区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上半年,区委、区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出实招、求实效,努力营造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良好。

——地区生产总值840.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

——税收总额273.16亿元,增长19.3%

——外贸出口总额166.55亿美元,增长19.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91.64亿元,增长16.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09亿元,增长15.6%

——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8.40亿元,增长12.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14亿元,增长4.8%

——外商直接投资4.90亿元,增长3.7%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双轮驱动”成效显著,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

在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下,辖区经济平稳增长,总量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840.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为19.9%,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发展态势喜人。上半年总部经济势头强劲,164家深圳市与福田区认定的福田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6%;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2亿元,增长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9%,规模呈现不断扩大态势。

1   2010年上半年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主要行业

增加值

增长速度

GDP比重

金融业

268.61

13.0

32.0

其他服务业

218.33

9.4

26.0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177.79

15.6

21.2

工业

95.17

15.9

11.3

房地产业

36.74

-26.3

4.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2.40

30.2

3.9

(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初步实现高端化

上半年福田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0512.6387.3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排名前三位行业分别是金融业、批发及零售业和工业。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8.61亿元,占本区生产总值的3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6.0%,拉动经济增长3.8百分点;批零和住餐业实现增加值177.79亿元,占本区生产总值的21.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0.2%,拉动经济增长3.2百分点;工业实现增加值95.17亿元,占本区生产总值的11.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7.9%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上半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38.03亿元,占第三产业的73.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双超70%”,按国际上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标准,表明产业发展初步实现高端化。

(三)集约发展,低碳经济效益显现

走集约发展之路,经济效益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10.68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9倍,是特区内四区平均水平的1.9倍;税收地均集约度为3.47亿元/平方公里,稳居六区第一。万元GDP建设用地6.73平方米,下降9.5%,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5.4%;万元GDP水耗9.39吨,下降13.2%;万元GDP电耗328千瓦小时,下降7.9%。产出与能耗反向运行,低碳经济效益显现。

(四)行业发展各有千秋

1、财税收入和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

辖区税收总额273.16亿元,增长19.3%,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2.4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113.36亿元,增长26.8%;地税收入159.80亿元,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40亿元,增长12.2%。其中,税收分成收入完成28.24亿元,增长12.9%

外贸进出口恢复性高速增长趋势明显。外贸进出口总额352.12亿美元,增长27.7%。其中,进口总额185.57亿美元,出口总额166.55亿美元,分别增长36.4%19.2%。贸易逆差19.02亿美元。

2、工业生产快速回升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45.78亿元,同口径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91.64亿元,增长16.8%,均较一季度加快了0.7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速度比全市水平高4个百分点。今年的较大增幅是在上年低基数基础上实现的,是连续两年下降后首次转降为升。前十名工业企业中除麦迪实电子外,均实现增长。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367.36亿元,增长16.1%,占销售产值的67.1%,外向型特征明显。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429.66亿元,所占比例达78.7%,是我区工业的优势行业;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值占全部产值的91.0%,强力支撑辖区工业发展。

3、商业消费稳步增长

商业繁荣稳定,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09亿元,增长15.6%,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绝对值继续稳居六区之首,占全市总量的31.8%。其中,限额以上商业实现零售总额245.16亿元,增长20.7%;限额以下商业实现零售总额200.93亿元,增长9.9%。规模旅游企业收入21.16亿元,增长21.2%。其中,宾馆酒店营业收入11.83亿元,增长30.6%;收费景点营业收入0.78亿元,增长8.3%;旅行社营业收入8.55亿元,增长11.3%

4、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投资平稳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平稳增长。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14亿元,增长4.8%,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和基本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9.94亿元和41.05亿元,分别增长30.4%0.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1.15亿元,下降11.8%。分行业投资看,工业增长迅猛,完成投资7.06亿元,增长1.03倍,其次是商贸餐饮住宿业,完成投资1.18亿元,增长68.6%。政府投资仍占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共完成投资43.77亿元,占全部的60.7%,其中市政府投资完成40.17亿元,区政府投资完成3.6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232.78万平方米,下降17.1%;商品房销售面积11.28万平方米,下降66.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01万平方米,下降88.6%。商品房空置面积40.09万平方米,增长10.2%

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完成4.90亿美元,增长3.7%,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港澳台投资3.2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65.3%。外资投向主要是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28.9%23.8%21.7%

5、民生福利进一步改善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6%,涨幅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中,食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位居涨幅前列,分别上涨5.5%4.2%3.6%

在岗职工月均工资5040元(不含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1%。根据140户居民抽样调查显示,我区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3378元,增长10.0%,实际增长7.2%。居民家庭月人均消费性支出2527元,增长11.5%,实际增长8.7%

二、区域比较

(一)全市六区比较

与深圳其他五区相比较,我区经济呈现总量稳增、效益领先、产业结构更加协调的特点。

1、总量稳增。上半年我区生产总值在六区中继续保持第三位水平,与排名第一、第二的宝安区、南山区分别相差308.9287.8亿元;比排名第四的龙岗区多101.6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第四,慢于宝安、南山和盐田,比第一的宝安区慢4.3个百分点,高于末位的罗湖区2.2个百分点。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六区排名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总量的31.8%,稳居六区之首,比第二位的宝安区多151.27亿元;外贸出口排名第二,仅次于宝安区。

2、效益领先。上半年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福田区地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六区第一,比第二位的罗湖区高93.8%;地均税收位居六区第一,比第二位的罗湖区高1.08倍;实现税收273.16亿元,高出排名第二的宝安区41.98亿元,但增速比其高6.4个百分点;实现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28.40亿元,居特区内四区之首。

3、产业结构更加协调。上半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和增加值在连续两年下降后首次转降为升,其中增加值增速达16.8%,居六区第二,比第一位的宝安区低0.4个百分点;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87.3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7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73.3%,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

2  2010年上半年深圳六区主要指标对比

指标名称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盐田区

宝安区

龙岗区

地区生产

总值

绝对值(亿元)

840.46

433.80

928.26

124.89

1149.38

738.78

增长(%

10.5

8.3

12.4

10.6

14.8

9.5

绝对值排名

3

5

2

6

1

4

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91.64

34.61

525.47

23.05

665.37

429.54

增长(%

16.8

4.0

11.8

4.3

17.2

10.1

绝对值排名

4

5

2

6

1

3

税收总额

绝对值(亿元)

273.16

131.44

157.0

23.69

231.18

212.4

增长(%

19.3

3.7

14.2

20.3

12.9

18.8

绝对值排名

1

5

4

6

2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绝对值(亿元)

446.09

286.36

180.62

16.35

294.82

179.24

增长(%

15.6

12.9

18.1

15.2

17.8

17.8

绝对值排名

1

3

4

6

2

5

出口总额

绝对值(亿美元)

166.55

90.43

70.02

41.16

325.10

127.44

增长(%

19.2

27.7

21.6

11.1

24.4

15.1

绝对值排名

2

4

5

6

1

3

固定资产

投资额

绝对值(亿元)

72.14

38.51

107.88

42.46

248.52

217.74

增长(%

4.8

2.4

4.3

0.6

16.1

15.3

绝对值排名

4

6

3

5

1

2

外商直接

投资

绝对值(亿美元)

4.90

2.85

1.62

0.35

4.24

2.78

增长(%

3.7

-

-29.3

9.6倍数

3.4

3.8

绝对值排名

1

3

5

6

2

4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

绝对值(亿元)

28.40

18.45

24.35

8.27

55.01

53.55

增长(%

12.2

23.3

19.3

14.2

12.4

22.2

绝对值排名

3

5

4

6

1

2

地均生产

总值

绝对值(亿元/平方公里)

10.68

5.51

5.01

1.67

1.59

0.87

增长(%

10.5

8.3

12.4

10.6

14.8

9.5

绝对值排名

1

2

3

4

5

6

地均税收

绝对值(亿元/平方公里)

3.47

1.67

0.85

0.32

0.41

0.25

增长(%

19.3

3.7

14.2

20.3

12.9

18.8

绝对值排名

1

2

3

5

4

6

注:宝安区的税收、出口、外商直接投资、预算内财政收入不含光明新区数。

(二)与市外中心城区比较

与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黄浦区、广州市天河区、宁波市海曙区和南京市鼓楼区等副省级中心城区比较,上半年福田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和税收总额等总量指标均领先市外六区,外向型特征尤为明显,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均遥遥领先。部分指标存在差距,固定资产投资额落后于天河、越秀区;地区生产总值比第一位的天河区少0.79亿元,与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心城区相比,我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落后于黄浦、越秀、东城三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落后于东城、越秀、天河三区,集约水平仍有待提高。

3    2010年上半年福田区与市外中心城区主要指标对比

                                                    单位:亿元、亿美元、%

指标

深圳市  福田区

北京市

东城区

上海市

黄浦区

广州市

南京市

鼓楼区

宁波市  海曙区


天河区

越秀区


区域特性

市委、市政府、CBD

所在地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CBD

所在地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CBD

所在地

市委、市政府、CBD所在地


地区生产

总值

绝对值

840.46

841.25

798.77

154.63



增长速度

10.5

12.8

11.0

1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绝对值

446.09

200.8

207.6

381.10

369.88

142.61

128.73



增长速度

15.6

18.9

13.4

17.8

18.0

17.1

18.6



固定资产

投资额

绝对值

72.14

58.5

50.2

239.96

270.14

43.25

23.24


增长速度

4.8

-26.8

-22.8

30

27.3

15.0

9.8


出口总额

绝对值

166.55

4.15

10.09

28.92



增长速度

19.2

-6.1

6.5

15.0



外商直接

投资

绝对值

4.90

0.84

1.21

1.93

1.5

0.29



增长速度

3.7

5.0

-1.5

11.1

85.6



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

绝对值

28.40

45.3

35.6

17.95

16.57

20.63

32.21



增长速度

12.2

4.5

24.1

29.4

8.3

21.2

14.7



税收总额

绝对值

273.16

43.0

32.4

152.03

151.75



增长速度

19.3

13.6

26.7

25.4

-5.2




2009年地均GDP

(亿元/平方公里)

20.63

35.33

58.59

11.57

43.85

12.91

12.18


2009年人均GDP(万元)

13.55

16.21

12.82

13.81

14.29

5.05

11.72


面积(平方公里)

78.66

25.38

12.49

139

33.8

26.62

29.4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120.61

55.30

60.25

117.96

104.09

67.37

30.46


注:鼓楼区、海曙区人口为户籍人口;北京市东城区数据不包含崇文区数据。

 

(三)与中国香港、新加坡比较

与中国香港、新加坡两个国际化中心城区相比,福田区呈现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较高的特点,但受人口密度较高影响,人均指标并不占优势。第一季度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4.94亿元/平方公里,低于新加坡6.1%,高于中国香港48.8%;在发展增速方面,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新加坡低4.8个百分点,高于中国香港2.5个百分点;我区人均生产总值3.25万元,低于中国香港39.2%,低于新加坡65.4%(福田区人口密度1.52万人/平方公里,是中国香港的2.45倍,是新加坡的2.71倍)。

4   2010年第一季度福田区与中国香港、新加坡指标对比

 

福田区

中国香港

新加坡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88.94

3667.86

3467.47

增速

%

10.7

8.2

15.5

地均生产总值

亿元/平方公里

4.94

3.32

5.26

人均生产总值

万元

3.25

5.40

9.40

人口密度

万人/平方公里

1.52

0.62

0.56

面积

平方公里

78.66

1104.40

659.10

2009年均常住人口

万人

119.81

679.61

368.83

汇率:对港元采用1港元=0.88RMB,对新加坡元采用1新加坡元=4.88RMB

 

三、存在问题

(一)经济转型压力较大

从新型业态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仍存在一定压力。上半年,新型业态中的资本经济(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6.7%,较上年同期下降28.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弱化。新型业态间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资本经济所占份额达68.7%,而网络经济、创意经济、现代物流经济等规模偏小,产业集聚度不够,龙头企业不突出,尚未形成产业优势。同时,由于受房地产业影响,我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9%,较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增速也低于总体经济增速2.5个百分点,制约经济增长速度。

(二)经济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福田经济发展已初步摆脱对资源消耗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但高端产业行业领军企业不多,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同时,我区经济对外依赖性仍强,外贸依存度高达130%以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随时波及我区经济发展。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在2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属于高新技术的企业有78家,仅占31.1%;增加值率为16.8%,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呈现既不高也不新的尴尬局面。

(三)综合环境有待完善

近年,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台了针对性极强的地方性扶持政策,而深圳乃至我区随着先发优势的弱化,政策服务的创新力度已显滞缓;同时,作为中心城区,福田区楼宇经济发达,尤其是CBD中心区的商务楼宇,硬件上已经具备高端商务楼的标准,但物业管理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与国外知名物业管理企业相比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有许多企业开始聘请国际知名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力争为客户提供高水准的服务和高品质的商务环境。在楼宇周边,与之配套服务设施也与北京、上海存在差距,如停车场、学校、医院等,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四、发展建议

(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有机统一

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要按照市场规律自发进行适应性转变,政府更要引导和推动战略性转变。把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未来经济发展的首位,从产业结构、增长要素、具体产业发展等方面加以研究,出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导意见,明确内涵式发展道路,突破空间瓶颈和产业瓶颈,实现产业结构服务化、增长动力要素化、政府引导合理化。一方面提倡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密度,增加地均单位产出;另一方面扎实推进CBD和环CBD高端产业带建设,提高产业承载力,着眼于长期发展动力机制转换、资源配置模式优化和均衡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增长。

(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牢牢占据产业和技术高端环节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创新资源整合、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一是选择若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点技术与产业领域,集中资源重点支持,攀登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从根本上扭转缺少高附加值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层次不高的现状;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创新型企业为支撑,力争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从研发、成果转化到技术推广,促使扶持项目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拉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努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三是在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同时,专注运营模式创新,特别是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方面要加大力度,建立以大企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集群,构建福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以更主动、更精细、更到位的服务,创新政府服务,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立足实际,对具体的产业和行业进行梳理,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特色和优势相结合,从中寻找并培养爆发性增长点。一是推进本区技术成熟度高、具备产业化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发展,以网络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物流等为重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着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和若干产业链条完整、创新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重点加大对金融业、信息、物流、商务服务、会展、科研及技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的扶持,建立若干产业集群,重点突出金融业,将金融业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向,鼓励引导金融业高度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三是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如,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

(四)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福田经济已达到一个相对较高水平,在争当排头兵的进程中,更应该树立新思路和新向标,即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增进人们的福利、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为目标。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经济增长的成就要靠民众生活的幸福来验证。一方面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促进就业和公共服务均衡化,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的发展上;另一方面关注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虽然美国经济增长远低于我国GDP的增长,但是人均收入的增长是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可为我们借鉴,结合福田的区位、资源和优势,加快结构转型,提高高附加值产业比重,提高人均产值,奠定提高人均收入的基础,扭转收入增长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局面。

 

 

                          稿:彭葵、陈彦、祝建军、侯荣涛

 

福田区20101-6月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1-6月累计

 

同比增长

(±%

完成年度计划(%

1、地区生产总值

亿 

840.46

10.5

47.0

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亿 

512

8.0

46.6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亿 

545.78

17.7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亿 

91.64

16.8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 

72.14

4.8

42.9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446.09

15.6

50.2

7、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352.12

27.7

#出口总额

亿美元

166.55

19.2

53.2

8、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4.90

3.7

9、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

亿 

28.40

12.2

56.8

10、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66

10.0

54.8

11、税收总额

亿 

273.16

19.3

1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6

2.6个百分点

注:78项由区贸工局提供;911项由区财政局提供;1012项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抽样调查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