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2011年第7期)
信息提供日期 : 2011-11-04 00:00来源 :
第7期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1年06月14日
现代服务业——打造“首善之区”
发展“服务经济”的主旋律
辛卯年初,区委、区政府提出“首善之区、幸福福田”这一跨越式建设目标,以期推动福田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全面的崭新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实力之上,必须以“首善经济”为基础。福田已经确立了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的路向,现今生产要素和人口聚集达到相当规模,服务业市场需求强大,呈现专业化、集聚化快速发展,服务经济占整体经济比重近九成,成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幸福的决定性形态,全面开启了服务经济时代。作为服务经济的核心,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和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成为服务经济时代下的支柱产业,代表着服务经济发展方向,是服务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打造“首善之区”,应围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城市功能提升中的作用,从全方位、多视角、宽领域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与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一、现代服务业奠定“首善之区”的产业基础
近年,福田区现代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在走向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的进程中,呈现“三个超60%”的格局,即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0%,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现代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60%,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推动“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福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
1、总量扩大结构升级
2010年福田区服务业[1]实现增加值1636.06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4.3%,提升0.1个百分点,占服务业比重达72.0%,成为服务业的核心。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科研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主导,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达81.7%。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内外投资的主要方向,2010年国内资金97.6亿元投向现代服务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6%;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7.54亿美元,占全区外商投资总额的72.8%,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94亿美元,增长89%,是外商投资最多的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57亿美元,增长3.4倍;房地产业1.83亿美元,增长1.7倍。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不仅有效避免工业外迁后的产业空心化,而且推动了经济总量和税收的进一步提升,也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加快了中心城区的现代化进程。
2、服务经济亮点纷呈
近年,我区不断强化区位优势,实施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的“双轮驱动”战略,在发展服务经济中多个现代服务业行业占据全市优势地位,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我区金融机构占全市金融机构的比重达56%,增加值占全市的50.4%。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招商证券、博时基金等本地金融总部不断发展壮大,从福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民生、中信、光大、兴业、浦发、东亚等银行深圳分行纷纷落户。金融业集聚资金流,体现服务经济的价值形态,成为福田主导产业;“高交会”、“文博会”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展会扎根,成为推广企业产品和福田品牌的平台;中国移动、广东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深圳总部扎堆,促进了信息产业发展;新兴的仓储、供应链等物流业推动商品流,体现服务经济的实物形态,福田区的功能定位和区域特色逐步显现。
3、集群化发展趋势显现
近年,我区以CBD和环CBD高端产业带为依托,积极规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加大片区功能定位、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促进与高端产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强化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及相关应用技术创新,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如香蜜湖片区以招商银行为核心,吸引中信证券、博时基金、招商信诺保险等进驻,形成金融业集群发展。如梅林多丽工业区,通过“腾笼换鸟”升级改造,聚集了160家拥有核心技术和雄厚资金支持的创新型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贯穿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基础服务到应用服务各个环节,如从事基础服务的美宝林,从事应用服务的妙乐乐、爱婴岛,从事网站基础建设及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多嬴科技、网商网等,形成名副其实的福田电子商务产业园。
4、总部企业推动服务经济高端发展
总部经济是首脑经济,是企业控制和管理中心,一般从事研发、战略决策、投资管理、营销等高端经济活动,对现代服务业产生巨大需求,推动服务经济整体水平提升。我区215家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31.5%,引领福田高质量、高品质经济发展。目前,入驻福田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77家,投资法人企业127个,其中,现代服务业占主体。如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招商证券等本土成长的现代服务业总部企业,依托福田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自身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带动福田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提升和辐射能级扩大,成为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重点行业成为带动服务经济发展的动力
金融业。2010年实现增加值64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9.4%。金融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出现一定波动,增速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银行、证券、保险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金融业创新发展势头不改,特别是创新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凭借开放的市场、先进的投资理念、毗邻香港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有力的政策扶持,积累了较强的内生动力和潜力,通过投资与担保联动,将资金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资本与产业有效融合,有力推动福田整体经济发展。
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76.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3.0%。天虹、万佳、顺电、岁宝、国美等已成为深圳家喻户晓的商业品牌;华强北商圈依旧繁荣,中国电子第一街销售连年增长。目前,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比重超过30%,奠定了福田作为特区购物天堂的地位。
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2.3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7.5%。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萎缩,是服务业中唯一下降的行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0.2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1%。商务服务业发展形式呈现多样化,企业管理服务、咨询调查、律师、会计师服务、广告等主导行业不断壮大,会议服务、形象设计、资产评估等新兴专业服务不断涌现,成为服务业中新兴行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80.12亿元,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9%。近年,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牢牢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扶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2010年出台《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0-2012年)》及《促进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措施》,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聚集了中农网、华强电子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
现代物流。实现增加值76.99亿元,增长19.5%,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7%。2010年福田区以供应链为主体的物流业成为一大亮点,是现代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朗华供应链、信立康供应链、腾邦物流、越海、飞马、怡亚通等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其中,居首的朗华供应链实现营业收入71.52亿元,增长1.02倍,有望在今年成为首家年收入过百亿元的物流企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5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6%。福田拥有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知名设计企业,以及田面设计之都,因此,在深圳设计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安防科技、航天科工等研发企业在各自行业中也独树一帜,成为我区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中的亮点。
从各行业情况看,金融业仍是服务业的龙头,主导产业地位稳固;批发零售等商业平稳增长;现代物流是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服务业内部结构基本稳定。
表1 2010年福田区服务业情况
单位:亿元、%
|
增加值 |
增长速度 |
所占比重 |
|
服务业增加值 |
1636.06 |
9.6 |
100 |
|
现代服务业 |
1177.54 |
9.0 |
72.0 |
|
现代物流 |
76.99 |
19.5 |
4.7 |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80.12 |
8.6 |
4.9 |
|
金融业 |
644.87 |
10.5 |
39.4 |
|
房地产业 |
122.34 |
-7.2 |
7.5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00.29 |
7.2 |
6.1 |
|
科研、技术和地质勘查业 |
59.51 |
12.8 |
3.6 |
|
教育 |
34.64 |
15.6 |
2.1 |
|
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 |
18.33 |
16.3 |
1.1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0.45 |
5.3 |
2.5 |
|
三、福田区服务业发展比较
1、福田区与罗湖区服务业发展比较
在深圳八区中,我区与罗湖区在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是深圳发展最早的两个中心城区,均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因此,我们选取2010年两区服务业发展数据进行比较,数据显示两区主导产业选择、内部结构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区占据规模优势,罗湖服务业占比更高。
——规模优势明显。由于经济总量存在一定差距,与罗湖相比,我区服务业发展在规模上具有较大优势,增加值领先725亿元,高出罗湖79.6%,但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罗湖1.2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高于罗湖0.6个百分点,各行业中除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外,我区其他八大行业规模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金融业增加值高于罗湖258亿元,现代物流、科研技术服务和文体娱乐业增加值分别是罗湖的2.7倍、5.0倍和6.1倍。
——内部结构趋同。从总体上看,两区服务业及其各行业比重基本相似,罗湖区金融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我区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略胜一筹。两区均以金融业为主导产业,罗湖拥有以深交所为中心的蔡屋围金融中心,我区拥有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招商证券等金融总部,形成CBD金融集聚区,两区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在40%左右,罗湖以42.5%的占比高于我区3.1个百分点。我区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分别高于罗湖1.6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表2 2010年福田区与罗湖区服务业发展比较
单位:亿元、%
指 标 |
福田区 |
罗湖区 |
||
增加值 |
比重 |
增加值 |
比重 |
|
服务业增加值 |
1636.06 |
100 |
910.94 |
100 |
现代服务业 |
1177.54 |
72.0 |
650.8 |
71.4 |
现代物流 |
76.99 |
4.7 |
28.6 |
3.1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80.12 |
4.9 |
40.3 |
4.4 |
金融业 |
644.87 |
39.4 |
386.9 |
42.5 |
房地产业 |
122.34 |
7.5 |
96.4 |
10.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00.29 |
6.1 |
42.5 |
4.7 |
科研、技术服务业 |
59.51 |
3.6 |
11.9 |
1.3 |
2、福田区与七大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比较
城市是服务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地,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和全国性、区域性经济中心,服务业加速集聚的态势更为凸显,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的发展区域。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其发展依赖于城市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积聚等基础条件。近年,许多发达地区将经济发展的重点都放在现代服务业上,以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质量提高。为了学习和借鉴先进中心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我们选择了北京东城区和朝阳区、上海黄浦区和浦东新区、广州越秀区和天河区、杭州下城区七个城区进行横向比较,数据显示:福田区服务业主导产业突出,金融业优势明显,服务业占比居中,在发展结构、集约化发展程度等方面与其他城区尚有差距。
——服务业总量和比重居中。各区经济在向服务经济转型过程中,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主体,除浦东新区外,七区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都在85%以上。浦东和朝阳地域面积较大,经济总量也较大,福田服务业增加值1636.06亿元紧随其后列第三位;福田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9.3%,居第五位,落后于越秀、黄浦、东城和下城;服务密度20.80亿元/平方公里,居第四位,低于黄浦、越秀和东城,服务功能优势稍显不足,集约化发展尚有提升空间。
——主导产业突出。各区充分利用中心城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不约而同地将金融业作为服务业的主导。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中心区,以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四大主导产业;朝阳区是北京CBD所在地,集聚国际金融、高端商务和文化创意等行业;黄浦区位于上海市中心,金融、航运、专业服务、信息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浦东新区是我国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拥有陆家嘴国家级金融贸易区,金融业优势突出;越秀区以金融、商务服务和物流为现代服务业主导;天河区是广州新兴的中心城区,金融、专业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迅速发展;下城区是杭州市的核心城区和中央商务区,集金融、文化创意、会展中心于一体;福田主导产业突出,金融业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4.8%,占据半壁江山,在八区中最高,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凸显。
——新兴产业尚有提升空间。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智力密集等特点,越来越引起各地的普遍关注。福田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低于浦东、朝阳、东城等区,占服务业比重较低,仅4.9%,比东城低6.2个百分点;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落后于朝阳、越秀等区,占服务业比重仅6.1%,比朝阳低10.5个百分点;现代物流总体规模较小,增加值低于朝阳、越秀和浦东。
——创新优势略显不足。创新是服务业的动力,各城区十分重视服务创新,从服务方式、模式到服务领域的拓展不断推陈出新,相比之下福田区还有差距,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落后于东城、朝阳,占服务业比重较低,仅3.6%,比东城低6个百分点。
表3 2010年中心城区服务业比较
单位:亿元、%、亿元/平方公里
指 标 |
福田 |
东城 |
朝阳 |
越秀 |
天河 |
浦东 |
黄浦 |
下城 |
服务业增加值 |
1636.06 |
1175.64 |
2367.10 |
1590.45 |
1557.15 |
2639.47 |
744.95 |
412.10 |
#现代服务业 |
1177.54 |
902.6 |
1541.23 |
1015.88 |
1160.69 |
|
|
286.54 |
#金融业 |
644.87 |
224.57 |
249.5 |
376.39 |
220.85 |
825.78 |
257.75 |
133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80.12 |
144.94 |
138.2 |
|
|
233.07 |
|
2.7 |
商务服务业 |
100.29 |
163.45 |
394 |
|
|
|
|
35.77 |
科研、技术服务 |
59.51 |
112.9 |
169.3 |
|
|
|
|
19.12 |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89.2 |
95.3 |
88.8 |
96.99 |
85.0 |
56.1 |
94.6 |
89.5 |
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 |
72.0 |
76.8 |
65.1 |
63.9 |
74.5 |
|
|
69.5 |
服务密度 |
20.80 |
28.10 |
5.04 |
47.31 |
11.28 |
2.18 |
59.64 |
13.10 |
注:各区现代服务业数据根据相关行业测算,供参考
四、服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服务业层次和比重提升缓慢
近年,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总体上看“大而不强”。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及服务水准不高,在面对国际服务业发展迅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情况下,竞争力明显不足,这也导致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长放缓。目前,传统服务业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等仍占据相当比重,而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数量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所占比重偏低;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平衡。同时,两大主要行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虽然是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但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出现波动,发展速度下降,对经济贡献持续减弱,特别是房地产业的下降,直接影响了服务业发展速度。
2、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快,许多地区都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出台政策抢占先机。如,我区与罗湖区均以金融业为主导产业,同质性竞争明显;又如,前海定位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并享有计划单列市管理权限,一批大项目特别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项目将落户前海,这无可比拟的优势使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3、土地产出效益不高
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相比,我区土地效益相距甚远,其主要原因是土地的开发建设程度偏低。目前我区尚有部分山地未开发,建设用地仅为56.6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比重为72%,宜建设土地资源不足使我区与其他中心城区在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比较中处于劣势;其次产业集聚度不强。真正规模大、实力强、有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不多,内涵发展不足。同时,部分旧工业区用地效率不高,集约水平发展不均衡,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五、发展建议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社会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经济服务化成为发展的大势所趋,现代服务业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中新的增值点和盈利点,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加快发展服务经济是我区提升经济质量的切入点,也是实现“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目标的战略举措。
1、集聚空间载体资源,市场化挖掘服务经济发展深度
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具有特色的服务业,着力推进服务业在空间的集聚,与其他区域错位竞争,形成若干个优质产业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带和集聚区,明确各集群的发展目标、空间分布和功能定位,有选择、有侧重、分层次推进若干重点领域的发展,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在重点行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互联网等行业中选择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力争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涌现一些知名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发挥品牌效应,延伸集群产业链,集聚上下游相关企业,提高产业集聚度。
2、推动科研技术创新,信息化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高度
技术创新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已经成为整个产业链技术创新的源泉,对整体经济的进步具有关键性作用。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服务创新的新内涵,如第三方物流和电子商务就是从传统商业和运输业中衍生而来的,在传统商贸业中引入信息化现代流通方式,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手段,推进传统商贸服务业向现代化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创新能力。首先是附加值的提高,这就需要增加技术含量、提升设计、发展品牌、改善营销,实现价值链升级;其次强化细分领域,以更细的分工、更专业化发展来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引导服务业向高端迈进、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3、引入高端发展模式,集约化提高服务经济发展密度
作为中心城区,福田应充分利用高楼林立、配套完善的优势,种好楼、长高楼,全力推动楼宇经济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城市的密集度,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改变城市发展模式。为了给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利用“四旧”改造和“腾笼换鸟”,对部分低端业态以及与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不相匹配的低产出楼宇进行产业置换,腾出用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以高效益地产业替代低效益产业,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赢得发展空间。
4、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全球化拓展服务经济发展的广度
目前,全球掀起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现代服务业更是通过高科技、高智能和现代化的手段融入国际大流通,这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信息中心,福田与香港隔水相望,借助皇岗和福田两大口岸与香港直接对接,具备优先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基础,我们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进优质服务业企业带动服务业水平的提升。与国外大企业、跨国公司加强合作,建立国外服务业发展基地,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式,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快融入国际化步伐。
撰 稿:彭 葵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参阅《福田政府在线》网站的区统计局网页中“统计分析”栏目。网址http://www.szft.gov.cn/bmxx/qtjj/ztlm/tjfx/]
[1]注:服务业是第三产业(除去国际组织)加上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由于我区没有国际组织,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的规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实际的统计中,将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