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统计局 > 统计数据 > 统计公报

2017年统计公报

信息提供日期 : 2018-05-14 00:00来源 : 福田区统计局

  2017年,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东、深圳工作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质为先、量质并举”的发展总基调,全区经济实现平稳、高效、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下同)3820.56亿元,比上年增长(可比价,下同)8.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增长63.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0.34亿元,增长3.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7%,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09.18亿元,增长8.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97.2%,拉动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0.03:5.50:94.47,第三产业比重比去年提高0.8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按全年平均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4.95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71万美元),福田区坚决贯彻“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发展理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均GDP按照世界银行判定的标准已达到高收入地区水平。

图1  福田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图.png

图1  福田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图

图2  2013-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png

图2  2013-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主要行业稳中有进。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51.1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4.6%;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49.54亿元,增长5.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2.8%;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33.14亿元,下降3.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1%;工业实现增加值165.43亿元,增长2.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8%。

表1  2017年福田区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主要行业

增加值

增长速度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金融业

1351.14

8.4

35.4

批发和零售业

749.54

5.2

19.6

房地产业

233.14

-3.2

6.1

工业

165.43

2.9

4.3

  特色经济蓬勃发展。2017年全区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1500.79亿元,比上年增长9.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3%; 专门专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8.90亿元,增长13.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1.7%;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26.94亿元,增长9.5%,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8.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9.37亿元,增长8.6%,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1.2%;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56.40亿元,增长9.0%,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3%。

  新兴产业运行平稳。2017年全区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14.89亿元,比上年增长4.9%,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8.7%。其中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177.54亿元,下降1.5%;互联网产业增加值135.50亿元,增长7.8%;新材料产业增加值10.17亿元,下降20.3%;生物产业增加值14.12亿元,下降15.3%;新能源产业增加值15.75亿元,增长26.0%;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53.11亿元,增长16.1%;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424.62亿元,增长9.4%。在四大未来产业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73亿元,下降3.4%;航空航天产业增加值0.92亿元,增长15.0%;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39.06亿元,增长10.5%;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16.06亿元,增长15.0%。

表2  2017年福田区特色经济业态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累计

增长速度(±%)

总部经济

总部企业增加值

亿元

1500.79

9.8

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9.3

专门专业服务业

专门专业增加值

亿元

448.90

13.9

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1.7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2626.94

9.5

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68.8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

亿元

429.37

8.6

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1.2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

亿元

356.40

9.0

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9.3

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增加值

亿元

714.89

4.9

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8.7

  经济效益持续领跑。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48.57亿元/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8.4%,排名全市各区之首;税收地均集约度为19.14亿元/平方公里,增长7.6%,位列全市各区第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1.48平方米,下降7.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4.95吨,下降3.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203.45千瓦时,下降2.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4%。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均呈现上涨态势。其中医疗保健类上涨6.2%,衣着类上涨3.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0.9%,食品烟酒类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4%,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1.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9.1%,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7%。

图3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png

图3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

图4  2013-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png

图4  2013-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1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4亿元,比上年增长6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50.61亿元,同口径增长(下同)2.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50.27亿元,增长1.5%。其中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4.78亿元,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22.9%;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61.75亿元,增长3.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77.8%。分类别看,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2.25亿元,下降6.8%;股份制企业实现总产值35.69亿元,增长17.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总产值87.17亿元,下降13.7%;外商投资企业实现总产值520.64亿元,增长1.4%。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85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交货值524.97亿元,增长3.7%,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61.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表3)。

表3  2017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同口径)增长(%)

电子计算机整机

万台

791.65

-16.1

半导体集成电路

亿块

101.58

22.0

半导体存储盘

亿个

0.79

-39.7

服装

万件

264.91

11.2

电子元件

万只

67.30

-10.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7.62

14.9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1.0%;实现利润总额25.87亿元,比上年下降32.4%;亏损企业数18个,增长14.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97亿元,增长34.7%;总资产贡献率7.3%,下降5.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69次,上升0.1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4%,下降4.2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5.52万元/人,增长19.7%。

  2017年末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共有386家,比上年增长7.8%。

  全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6.1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2%。

图5  2013-2017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png

图5  2013-2017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7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239.41亿元,增长32.6%,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9%;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35.10亿元,增长13.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6.1%。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额4.17亿元,增长1.1倍。全年施工项目204个,增长45.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6.29亿元,下降45.2%。城市更新投资额151.97亿元,增长35.8%。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41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8%;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64.10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7.2%。

图6  2013-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速度.png

图6  2013-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575.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40.18万平方米,下降2.6%;写字楼施工面积165.51万平方米,增长12.4%。全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预售)25.71万平方米,下降45.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93万平方米,增长17.0%;写字楼销售面积7.50万平方米,下降75.2%。年末全区商品房空置面积15.22万平方米,增长18.3%。其中住宅空置面积4.39万平方米,增长5.5%;写字楼空置面积9.47万平方米,增长44.4%。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9.2%。

  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3277.05亿元,比上年增长6.3%;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490.23亿元,增长13.8%;住宿业实现营业额44.52亿元,增长6.9%;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08.45亿元,增长8.4%。

  全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133.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45.75元,增长11.8%。

图7  2013-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png

图7  2013-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中,十大类商品销售均呈上升态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1406.49亿元,比上年增长0.7%;书报杂志类22.70亿元,增长3.1%;文化办公用品类172.27亿元,增长4.1%;汽车类206.50亿元,增长11.3%;日用品类157.31亿元,增长15.9%;体育、娱乐用品类16.42亿元,增长4.9%;金银珠宝类91.15亿元,增长64.8%;通讯器材类1701.17亿元,增长3.4%;服装鞋帽、针、纺织类347.21亿元,增长5.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64.58亿元,增长8.2%。

  全区星级宾馆(以实际挂牌为准)共25家,其中五星级宾馆6家,四星级宾馆3家。全区共有旅行社17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5 家。全年接待过夜游客359.4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1.6%,其中海外游客32.07万人次,下降20.6%。宾馆酒店开房率79.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企业旅游总收入68.11亿元,增长4.2%。宾馆酒店营业收入34.87亿元,增长8.1%。旅行社营业收入33.24亿元,增长0.3%。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191.9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进口总额4412.69亿元,增长14.7%;出口总额2779.27亿元,下降8.9%。贸易逆差1633.42亿元。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3877.51亿元,增长13.9%,加工贸易进出口988.59亿元,下降2.9%,其他贸易进出口2325.86亿元,下降6.2%。从出口地域看,对香港出口总额1882.11亿元,下降16.2%,占全区出口总额比重67.7%。

表4  2017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增长速度(±%)

进出口总额

亿元

7191.96

4.2

其中:一般贸易

亿元

3877.51

13.9

加工贸易

亿元

988.59

-2.9

其它贸易

亿元

2325.86

-6.2

  全年引进外资项目897个,比上年增长1.3倍。合同外资金额15.94亿美元,下降65.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亿美元,其中港澳台地区实际使用外资7.53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比重94.4%。分行业看,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7.52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比重94.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0.45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比重5.6%。

表5  2017年利用外资分行业情况表

单位:个、万美元

行      业

项目(企业)个数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本年累计

同比增长

本年累计

总  计

897

1.3倍

79780

农、林、牧、渔业

2

-

-

制造业

30

9.0倍

-

建筑业

2

-

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

12.5%

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9

10.1倍

0

批发和零售业

534

1.2倍

97

住宿和餐饮业

26

4.2倍

0

金融业

3

2.0倍

0

房地产业

9

1.3倍

7518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2

50.6%

4496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53

55.9%

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

-

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

3.0倍

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

- 

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

- 

0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全年货运量9103.95万吨,增长6.4%;客运量1158.20万人,增长7.5% 。

表6  2017年货物、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增长速度(%)

货物运输总量

万    吨

9103.95

6.4

#公路

万    吨

4622.83

0.7

旅客运输总量

万    人

1158.20

7.5

#公路

万    人

1158.20

7.5

  年末全区共有邮电局171处(所),比去年减少12处。固定电话用户86.6万户,增长5.3%;移动电话用户406万户,增长3.6%,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增长2.3%,4G移动用户增长4.3%。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96.3户,增长8.2%。

  八、财政和税收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税收收入152.65亿元,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5.54亿元,下降10.3%。其中在政府财政“八项支出”中,节能环保支出9.02亿元,增长2.9倍;城乡社区支出33.33亿元,增长10.7%;科学技术支出25.02亿元,下降60.9%;教育支出59.28亿元,增长7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2亿元,增长26.8%;公共安全支出22.17亿元,增长52.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55亿元,增长46.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0.34亿元,增长40.6%。

图8  2013-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png

图8  2013-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区实现税收总额(含银行业企业所得税)1505.57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国税收入955.43亿元,增长10.5%;地税收入550.14亿元,增长2.9%。

图9  2013-2017年税收总额及其增长速度.png

图9  2013-2017年税收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级各类学校240所(市属19所,区属221所,不含简易民办学校)。在区属学校中,普通中学15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51所,幼儿园137所,九年一贯制12所,十二年一贯制5所。在校学生20.23万人,学位数总计56668个,2017年新增区属中小学学位2700个,适龄儿童入学满足率达100%。教职工17941人,其中专任教师9551人。

  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06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工业为产值,服务业为营业收入)2385.34亿元,比上年增长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9.37亿元,增长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2%。全年区级财政发放科技发展资金2.61亿元,共支持科技企业(个人)810个。专利申请量16332件,下降15.5%;专利授权量9911件,增长5.1%。国际专利申请量1218件,下降30.8%,占全市总量的6.0%。有效发明专利10226件,增长21.2%。

表7  2013-2017年福田区专利申请授权情况表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专利申请量(件)

12772

13655

16308

19323

16332

其中:发明

4885

4921

5763

8030

5295

实用新型

5028

5928

7379

7713

7186

外观

2859

2806

3166

3580

3851

专利授权量(件)

6308

6686

10207

9432

9911

其中:发明

668

886

2145

2520

2251

实用新型

3499

3685

5030

4248

4544

外观

2141

2115

3032

2664

311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109个,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量820.8万册。博物馆2个,文化馆(含分馆)8个,文化站10个,文化广场54个,辖区文体团队1094个,已注册区级文化类社会组织99个,举办公益文化活动5230次。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26个,比上年增长0.6%。其中医院27个,门诊部(所)6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康中心78个。医院病床8079张,同口径增长2.1%。卫生人员18048人,增长9.4%。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114人,增长2.5%;注册护士7731人,下降7.6%。完成诊疗总量1813.61万人次,下降0.7%。入院人次37.65万人次,增长6.4%;出院人次37.65万人次,增长6.3%。每一诊疗人次平均费用321.19元,增长13.9%;每一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为1.14万元,增长4.2%。

图10  2013-2017年医院病床数.png

图10  2013-2017年医院病床数

  全区拥有体育场馆1525个。全年组织举办各类体育活动722次,组织群体活605次,参加活动人数达51万人次。辖区国民体质测定结果显示总体合格率为92.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统计人口156.12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03.87万人,占全区常住统计人口比重66.5%;常住非户籍人口52.25万人,占全区常住统计人口比重33.5%。全区常住统计人口密度为19470人/平方公里,与去年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767人。

图11  2013-2017年常住统计人口构成图.png

图11  2013-2017年常住统计人口构成图

  根据福田区居民收支与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一体化住户调查,含户籍和非户籍)数据,全年全区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9048.72元,比上年增长8.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5%。年人均消费性支出50617.80元,增长2.8%。恩格尔系数26.4%,比2016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5.93万人,比上年增长6.6%;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9.97万人,增长5.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8.94万人,增长5.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7.34万人,增长5.2%;生育保险人数249.08万人,增长5.3%。全年全区共962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事业费支出2.28亿元,增长36.6%,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793.4万元,增长11.2%。社会救助2002人次,增长1.10倍。全区养老机构41个,增长5.1%;养老床位1332个,增长23.8%,2017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256个。全年发放老人高龄津贴费4606.46万元,增长15.4%。年末登记失业人数6102人,下降19.9%;失业转就业人数5012人,下降3.3%。年末辖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数25家,全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8776人,增长6.8%。

图12  2017年全区参加各类保险人数.png

  十二、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区土地面积78.6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7.7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63.29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积14.94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面积7.27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2.69平方公里。全区地下空间面积660万平方米。全区共有各类建筑物1.66万栋。

  全区车位数23.54万个,其中停车场车位数23.09万个,路边停车位0.45万个。轨道里程77.7千米,地铁线路7条。

  全区绿化覆盖面积3381.56公顷,绿化覆盖率4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08平方米。公园总计119个,其中市政公园13个,社区公园106个。绿道总计156公里,其中省立绿道14公里,城市绿道、社区绿道142公里。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为32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9.7%。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9分贝,可吸入颗粒物(PM2.5)年日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

  全年供电总量77.7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用水总量18889万吨,增长4.0%。其中居民生活用水8620万吨,占用水总量的45.6%;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用水6455万吨,占用水总量的34.2%;工业用水1020万吨,占用水总量的5.4%;行政绿化用水1466万吨,占用水总量的7.8%;其他用水1328万吨,占用水总量的7.0%。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工矿商贸事故426宗,死亡31人,受伤50人。直接经济损失101.3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52人。治安案件受理数12334宗,比上年下降25.4%。查处人数3939人,下降7.3%。

  注:1、本公报所列2017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13-2017年数据为年报数,若有变动,以最新公布的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相对数按可比价计算。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按产业在地原则统计,批发零售销售额和住宿餐饮营业额按法人在地原则统计。

  4、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增加值按照企业经营地原则统计。

  5、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深圳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口径,与国家、广东省及内地城市有所不同。新兴产业合计数已剔除重复计算,分项产业未剔重。

  6、公共图书馆纸质藏书量指深圳市图书馆、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福田区区属图书馆及社区图书室藏书量。

  7、由于福田区未单独开展消费价格统计,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统计公布结果。

  8、旅游业统计范围为纳入区经济促进局在统范围的旅游业企业。

  9、因部分户籍或居住地不在福田区的参保人在福田区就业、参保,且部分原市属参保单位参保人在福田分局参保,故统计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高于本区实有人口数。

  资料来源:本公报财政税收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利用外资及旅游业数据来自区经济促进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区科技创新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区文化体育局和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区环保水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保险数据来自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福田分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局;社会治安来自区公安分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区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福田交警大队、口岸交警大队和西部交通运输分局。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